分享

12月纪慈恩生命格言 |人类潜意识畏惧的不是死亡,是活着

 纪慈恩工作室 2022-07-07 发布于陕西

从9月1日开始,我们在“遗愿清单完成小组”和“心灵读书会”的课程群里每天早晨分享一条纪慈恩的格言,次月,我们会汇总全部分享到微信公众平台,这是12月的全部生命格言。

12

1

我要原谅我自己,不是想象的那样美好。你看到我有多少正能量,我一定背后付出了多少负能量,黑与白,善与恶,正面与负面,它们原本是两个平等的兄弟,没有对错,没有好与坏,它们都有自己的价值,如果我们不再排斥与追捧,就会看到,谁都不曾为难谁,谁也不曾是谁的敌人,我们只是分工不同。

12

2

我要原谅我自己,不是想象的那样宽容,我想做的是“我想宽容你”,不是“我应该宽容你”,我们不需要一定是一个所谓的好人,我们不需要事事都满足别人的期许,活在别人的规则里,并不是我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

12

3

我是一个人,我有我的情绪,我的不满,我有我的界限,我可以不是你希望的那样,但我要是我希望的这样,宽容是一件温柔的事,像溪流一样,有水滴来到,也有水滴流走,不管怎样,你来或者不来,它总是在缓缓地流动。你走了我仍然可以宽容你,我的宽容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只是,我在宽容。

12

4

我要原谅自己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在我的世界里,并没有别人。我不需要和任何人比较,包括过去的自己,我的成长不是为了更“对”,只是为了更“好”,我成为了现在这个自己,并不意味着我要否定过去和现在不同的自己,因为过去的自己处于那样的环境中,只能这样,只是现在环境变的不同,社会变的不同,经历变的不同,才成为现在的自己,我们不需要让自己也变成买卖,因为有了现在所以要否定过去,过去和现在不过是生命的不同维度。

12

5

我们一直都觉得我们需要很多的爱,但是我们总是忘了,我们本身就是爱的种子及结果。活在这世间,能做的恐怕只有一件事:选择自己深爱的一切,把自己投进去。创造力可以拯救苍老的人,我爱你,偶尔也可以。

12

6

曾经有个咨询者来访,她同我哭诉,“我放弃了我几乎全部的生活,放弃了我的工作陪孩子去陪读,他还是不好好学习。”

我笑语,妈妈都不好好工作,凭什么要求孩子好好学习?

12

7

你没有选择你理想的生活,不在于你有多少障碍,只在于你根本不想,真正的想,就是做得到。也在于我们贪恋安全,我们要求每一件事都在我的掌控之中,所以,当我们说我们向往自由的时候,这件事是真的吗?自由是什么?就是没有目的和没有目的地,就是到哪里就随遇而安,享受当下的美好。可是,我们真的想要自由吗?我们害怕灾难、迫害、危险,我们怎么会想要自由?我们幻想自由,但并没有做好准备为此承担代价。

12

8

每个人都有规则,很多时候的不幸福来源于你想改变别人的规则,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你却试图让我成为你希望的那样的人,这在婚姻生活中常出现,我们跨越了正常的界限,我们到了别人的领地去指挥别人的世界。“我不喜欢”这是我的情绪,我有我的情绪,我尊重我的情绪,但不能因为我不喜欢,你就得变成我喜欢的样子,在我看来,太蛮横,太不体面,而你仍然可以是你的样子,我们各自认领自己的责任,而很多人喜欢要求别人变成你希望的样子,我们跨越了界限。

12

9

身为母亲,我只是带她来到这个世界,但她从来都不是“我”的;身为爱人,他只是因为灵魂的交集,我们生活在一起,但他的存在从来都不是为了迎合我;身为女儿,我们爱我们的父母,但爱不是控制与改变。爱就是,我看到你在这里,我看到你是这样,你觉得很好,虽然你与我不同,但我也尊重你与我不同,然后陪伴彼此走这样一段路,不必合二为一,不必改造别人,不必要求别人和我的规则一样。

12

10

如果每天都活成一样的样子,未来还有什么可期待,如果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我们又何必要相遇。你是这样的,我是那样的,我们不同,但是我们都足够美好,我观赏你的美好,你欣赏我的个性,我们就这样平行存在,变得更好,走向更好的未来。

12

11

这个世界并没有别人,所有的问题都是由我开始,也应当由我来结束。第三人的存在是为了让生命更有生命感,而不是让生命更有效率。

12

12

我有我的情绪,这是我的,你是这样的你,这是你的,我们不必合二为一也可以相爱。我认领我的情绪,你认领你的人生,我们各自承担属于我们的责任,我们独立而自由,并不影响我们相爱。

12

13

“训练”和“康复”是两个我最常听到的与自闭症孩子有关的词。很少有人用“教育”一词,似乎那是属于“正常”孩子的事。但你有没有意识到,“训练”“康复”的潜台词是你否定孩子天生本有的价值,急于把他变成另外一个孩子。而“教育”是指在尊重他的先天条件的前提下,用适合他的方式引导和开发出他最大的潜能。我不太倾向于用“训练”这个词,好像他们是一群需要被调教的小动物,因为行为不符合多数同类,而必须被“扳过来”。

12

14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我们的祖辈就已经给我们制定了很多的规则,他们让我们认识到人是有一条路是必须走的,在那条路之上,我们称为“正确”,在那条路之外,我们称为“错误”,但是极少有人去探索根源,我们小的时候,父母告诉我们“你只要去这样做就好了,不需要问为什么”,所以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走他们之前走过的路,为什么一定要走一样的路。

12

15

人类潜意识里畏惧的并非身体的死亡,而是对恍惚没有来过此世充满了担忧。而很多人一直在担心来世,以至于没有学会怎样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就像我们会对长大后的世界失望,因为它和大人说的不一样,事实上,大人也不知道,只是他们也没有做好准备坦荡荡地面对这个世界的黑暗;就像如果你已经活在当下,并在为此而觉得喜悦,你也不会那么在意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恐惧的背后通常是像极了自己的东西。

12

16

你的害怕是不是你不确定离开你熟悉的环境,支撑你生存的事物、头衔、关系、经济,你怕没有安全感,你怕你没有办法生存。这个问题岂是死亡的问题,是活着的问题。试问哪一件事不是活着的问题?你害怕病痛的折磨,可是你现在还年轻,你可以避免疾病;你害怕留下遗憾,那就现在去做;你害怕和亲人的分离,你只是差一个告别,也许你一直羞于告别。

12

17

解决死亡的问题只有一个途径:去好好的活。如果你没有办法理解死亡,如果你对死亡有解不开的谜,如果你担心死亡,那你只有一件事可做:好好的活在当下。

12

18

想做什么样的人,没有以后,只有在当下;想过什么样的生活,现在就去过,没有不合时宜,没有应该不应该,每个人所做出的选择,都是当时能做到最好的一个。即便它会为我们生活带来“误解”,却也是一份最宝贵的经历,因为它让你知道你该去向哪里;想做什么事现在就去做,不需要逻辑,不需要理由,“我想”就是最正确的事。

12

19

如果我现在问你,光明是什么?你会有答案吗?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没有答案,因为我们就生活在光明之中,我们从来都不需要有答案。那什么人会有答案呢?盲人。如果你去问一个盲人光明是什么,他一定是有答案的,他可能常常幻想光明长什么样,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因为看不到才想要知道。不要问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因为我已经活在意义中,我从来不需要知道它的答案。

12

20

当什么时候,你开始“活在当下”,就是你已经不关心“人生意义”的时候,你就在当下了,那个时候,你也不关心死亡,因为死亡也是某个当下,所以,对于死亡的恐惧,也只有一条途径:去过让你自己满意的生活。

12

21

如果你现在在得过且过,那你临终的时候一定是“赖活着”,如果你现在是将就,你死了以后也会凑合,如果你现在担心一切未知的事物,未来你只是更加不敢尝试其他可能性。

12

22

哪有什么未来,现在就是未来,你现在是什么样,你未来就是什么样,你现在过着怎样的生活,有着怎样的恐惧,你老了就是这样,你活着的时候是什么样,你死了以后就是什么样,不会有任何区别。

12

23

有一件事是公平的,就是死亡,天底下没有第二件事比人人都会死更彰显生命的公平和人类共同的命运,没有人可以替你去承担,没有人可以为你的生命买单,听了别人的,按照别人希望的方式去活了,最后的结果,算谁的?

12

24

死亡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次严格的不太可能作弊的考试,你平常学了多少,就是你的“生”,经历了几十年,到这时候了,你得交一份答卷,死亡只可能是你生命的呈现,当然,你可以作弊,如果你作弊成功了,那也是你的本事。就像很多事情,假的假的就变成了真的。

12

25

活着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为了那一次考试,这是一次开放的考试,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大纲,你怎么学都是装进你脑子里,你也不知道考官喜欢什么样的答案,你得努力学习,你可以为了自己,也可以为了别人,如果你为了别人,你考试的时候可能说不清楚你要表达的,会影响考试的结果。这事,没法作弊。

12

26

人活着,要忍,忍到遇到光明,人活着,要绝望,绝望到深刻,人活着,要出走,走到春暖花开,人活着,要有利益以外的事情,以确保当你失去海市蜃楼的时候,你还拥有走向天涯海角的勇气和能力,人活着,要有不退让的坚持,变成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变成让自己满意不屑别人满意不满意的样子,这件事,一步都不能让。

12

27

我们依附于我们所拥有的事物之上,我们的房子、存款、职位,当这一切都在的时候,那个“我”,真的是“我”吗?到底是我们在掌控物质,还是物质在遥控着我们?我们太依赖于外面的世界,我们自己内在的东西太匮乏,所以你现在知道你为什么害怕死亡,为什么那么渴求安全感,你以为安全的婚姻,一个看似不会离开的人可以获得真正的安全感?你以为躲避自己不愿意面对的事,依靠他人不需要精神成本吗?都只是假象,你知道,你一定知道。

12

28

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应该担忧什么呢?我想,最该担忧的是你的内在有什么,你要靠什么活在这个世界上。车子,房子,存款,职位,财产?这些我们平常看上去很“现实”的东西,一点都不真实。如果只有这些,的确是值得担忧。人活着得有别人拿不走的,你失去不了的东西,那个东西,才是唯一属于我们自己的,其他的不过是附加在我们身上的,也随时会失去。

12

29

凡是金钱可以买来的,都是便宜的,凡是可以失去的,都无所谓得失,凡是需要从外面和他人身上获得的安全感,都是假设的。除了自救,这个世界,并没有任何一种救赎。

12

30

助人的目的是让人自助,可是,我看到许多干着助人的高尚行为的人或者公益组织,自己却无法自助自立,而且,匪夷所思的是,他们视靠捐赠为生为理所当然,不以为耻,却羞于谈钱,羞于谈赚钱,羞于自助自立自我造血。所以我一直提倡的公益理念是“我们要有能力爱自己,有余力爱别人。”“真正的爱心是先照顾好自己这颗心。”

12

31

所谓真相只是你相信它是什么。所谓“鬼”,有宗教徒可能会认为那是某个神灵,做过坏事的人可能认为那是你对不起的那个人,普通人可能认为那是你解释不清而需要有一个人来承担,那就是鬼。人人心里都有神,都只是你创造出来的,有一天,你会觉得你心里存在了另外的东西,不是多了或少了,只是你变了,你的塑造也变了,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认为它是什么,就像你认为你是一个好人你就是一个好人,有一天你做了坏事,你就认为自己是坏人,对于外面的世界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只是你自己的内心发生了变化。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