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唱给螳螂川的赞歌

 作家雅兰 2022-07-07 发布于云南


唱给螳螂川的赞歌

读李建华《螳螂川之歌》

/雅兰

一个人对家乡故土的热爱是藏不住的,捂住眼睛,也会从嘴巴里蹦出来,从文字里倾泻出来,挡都挡不住的灼热和滚烫,要把读的人眼睛都灼伤似的。李建华的这本《螳螂川之歌》开篇就是恢弘大气的《从来社稷图永定》,这永定二字,实在是好,自古安邦定国之后,历朝历代的君王,谁不想图个永定呢?这富民县的螳螂川畔就有个永定镇,横跨螳螂川上,有座永定桥,当旭日东升,霞光满天过后,安静了一夜的小城,开始苏醒,这两岸桥头的百姓们走出屋子,提着鸟笼的老人,担着蔬菜的壮汉,背着书包的孩童,从这永定桥头走过,各自奔向自己的下一站,不知道有多少双脚步曾经从这座永定桥匆匆而过?

“富民历来是川滇古道重镇,从昆明出发。经富民县城,从罗免镇小甸一带进入禄劝、武定,再经过元谋过金沙江到达四川,然后直通京城,是元、明、清时昆明连接中原的一条重要通道,走向跟现在的国道基本一致,地位相比应该更重要,因为当时没有航线和铁路。

明崇祯十一年十一月初十,就在永定桥建好二十年之际,天尚未明,永定桥就迎来了一位扬名后世的过客徐霞客。那天早晨,霞客先生和仆人、挑夫就由富民县城东的大哨(今富民县大营)出门。一路往西,来到了城外永定桥。霞客先生此行由昆明出发,准备经富民、武定到元谋,然后转道往鸡足山。“大溪汤汤,大水奔流,即螳螂川也。有巨石梁跨川上,其下分五巩,上有亭。其东西两崖,各有聚落成衢,是为桥头。过桥,西北一里,即富民县治。”这就是建桥二十年后徐霞客先生眼中的永定桥”。永定桥就这样留在了徐霞客的文字里,也留在了李建华的文字里。经过了徐霞客先生的加持,经过了李建华不厌其烦的描摹和絮絮叨叨的碎碎念,这座永定桥也留在了我的记忆中,下次,再去富民的时候,一定要去看看永定桥。

所有文化名城,都是因为文化和名人而闻名,一座城和一个名人以及特有的文化符号,既共生共荣、相辅相成又交相辉映。富民这座离昆明四十多公里的小城,曾经涌现出来多位先贤名士和铮铮铁骨的英雄。记得许多年前的一天,到离富民县城不远处的一个墓地,为在台儿庄战役中为国捐躯的英雄严家训扫墓,那天,我们一群人给这位烈士尊敬地献上鲜花,三鞠躬之后,还在烈士墓前朗诵了诗歌。当时不并不完全了解严家训的事迹,只知道严家训是在台儿庄战役里以身殉国的。这次,从李建华的这本书里,得知了事件的整个脉络,在血战台儿庄战役里,共有一万多名将士阵亡,而严家训英烈是唯一一个魂归故里得以安葬家乡的人。

除了严家训外,富民还有李开芳、刘文蔚、续亮、莲洲等名士。有些有所耳闻,有些是读了他这本书才了解的。特别是严家训这样的英雄,更不能轻易忘却。就像李建华在这本书里说到的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忘记自己民族英雄的国家是没有出路的,中国不缺少英雄,缺少的是人民对英雄的敬重,家乡富民也不缺少英雄,缺少的是对英雄的了解,更缺少对英雄的敬重。这种对家乡的挚爱,由此可见一斑。

他在伟大的普渡河畔,寻觅那些伟大的足迹,那些伟大的足迹,跨过了无数条河流,翻越过千山万水之后,来到了富民,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中,包含着属于富民的一段路程。在长征中有一段奇异的经历,一名外国传教士阴差阳错地和红军们走过一段历程,历时五百六十天,这名中文名叫薄复礼的瑞士籍的英国传教士成了一名长征途中奇异的参与者。后来薄复礼在富民的赤鹫大村和红军道别,这场在邵家大院中的特殊的晚宴,不但留在历史书上,也留在了李建华的文字中。

“滇北锁钥”的富民,曾是秦汉蜀身毒道(南方丝绸之路)西线“灵关道”支线的重要节点。千百年来,滇川古道富民段迎来送往过多少官员、士子、军队、叛匪、商旅。斑驳的阳光从树影中透过,古道上的一块块石头,经过长久的马踏人踩,依然光亮无比,如同一轴摊开的历史长卷,惟有风沙来浏览,惟有细雨在阅读。

“一条路带来了希望,一条路撑起了天堂。想问这条路到底有多长,究竟穿越了多少时光?这条路驮起了风霜,这条路承载了沧桑。古往今来,依旧人来人往。更多故事,就在路延伸的前方。”看到这一段文字,想起了一场老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据说这部根据白桦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曾在富民县完家村后的古驿道和荞地山村后柏树林里拍摄。记得有一次去明熙苑度假山庄泡温泉,同行的友人说这山庄的后面山上有一条古驿道,就是拍摄《山间铃响马帮来》的外景地,大为惊异,我只听说过有这么一回事,但具体的地点并不十分清楚,那次,迫不及待的要友人带路,去一探究竟。确实是如李建华在书中描绘的那样:

由明熙苑山庄一直往上走,一条窄窄山间小路,夕阳的余光为它染上了一层金黄,层层叠叠的绿树丛中这条残留的、近三公里的古驿道,沿着光滑、古朴的青石板迤逦而上,时而层层铺设台阶,时而高低不平的石道,古道就这样在丛林中延伸,马蹄印在石道中频频出现。顺着昔日的繁华古道一路走来,看着斑驳的石板里隐约的马蹄印,似平还能听到历史深处急促的马蹄声。马蹄声呜咽,留下了深深的历史与血泪的日记。一个个马蹄印,深深嵌在一块一块的石头里。这些马蹄印是赶马人和马儿成千上万个日夜奔走不息的活生生的足迹,马蹄印就是茶马古道留下的魂。由于前两天刚下过雨,石头的深窝里装满了水。低头端详,水中有清晰的马蹄的形状。水中的马蹄印亮晶晶的,就像明澈的瞳仁,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古驿道旁的树影,浮现着许多从这条古道上走过的先人”。

这条古驿道,云南行省首任平章政事赛典赤.赡思丁走过,在云南建行省、兴儒学、修水利。状元杨升庵走过,留下了许多诗词和故事。千百年来,无数的官员,士子、军队、叛匪、商旅在这段古驿道上留下足印,当然,更多的是古驿道沿途的百姓,马铃叮当作响,少的三、五匹,多的上百匹的马帮,一路从历史深处走来,慢慢随着斜阳的余晖,消失的历史的另一头,只留下驿道上的串串足迹和一个又一个的传说。

在《味蕾上的乡村》里,见到了漫天飞舞的飞蚂蚁,端午节的黄鳝、拱土的菌子,美味的鸡枞,以及白薯、红薯、紫薯等等,看着李建华去“偷桃”不由得口水横流,看到他从“母猪嘴里抢美食”忍不住哈哈大笑,这母猪嘴里抢出来的可是如今的新贵松露啊。最好吃的还是谷花鱼,在稻田里吃稻花和各种小虫子长大的谷花鱼太让人怀念了,我曾经为了这一口美食,到了周末专门跑到他的家乡去,要上一大盆炸得金黄酥脆的谷花鱼,毫无半丝优雅地拿手抓过来就送嘴里啃,实在是太香了,多年之后,那种味蕾记忆再次被这本书唤醒,忍不住又馋起来了。

父亲母亲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一向气势磅礴的书写来到这一章,忽然慢了下来,温情脉脉起来。从父亲地图上的牵挂到一个人的火把节,再到父亲的凡言,一路像是涓涓细流,像挂在墙上的母爱一般,充满了柔情,这些平凡又炙热的文字,把一个人子的孝顺模样呈现在眼前。

一城春色铺锦绣,千载人文映螳川。历史的车轮一直滚滚向前,从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写到田园牧歌的和平年代,李建华对家乡人文的情有独钟,从他的笔端倾泻而出,这种拳拳赤子之心无不透出对故土的温情和热爱,他在《螳螂川之歌》里毫不隐瞒的说:“我对家乡富民的认识,也是从母亲河螳螂川开始的,如今,若问我对家乡山山水水什么地方最有感情,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螳螂川。”这位高中老师千万次地走近螳螂川,走进螳螂川,为螳螂川写下一首又一首的赞歌,让这个只是金沙江的一段小支流的河流,开始声名鹊起,开始雁过留痕,走进人们的视野。一个小地方的书写者,并没有因为家乡小而放弃,而且纤细入微地把一件件小事,写出了热气腾腾的烟火味,在这烟火里,勾起每一个读到这本书的人,也会因为看到了他的家乡,回头去想想,去回味一下自己早就放得寡淡了甚至于遗忘了的故乡。

(本文刊于2022年1月24日《云南老年报》,有删减。)



     马者龙村:藏着长寿密码的村庄

     倘塘豆腐香

西山的魔幻时刻
澄江松子园村:为逝者而歌的奇特村落
这群有趣的女人
和李科学登蛇山后迷路
斗  草
花间集:随遇而安一年蓬
去翠湖,偶遇夏雨荷
江川美丽渔村双桥营
昆明人为什么要到圆通寺去拜观音?
种个寂寞 开出惊喜

雅兰已出版作品:散文集《有点兰》定价:30元,小说集《每一场花开都是任性》定价32元。喜欢的朋友可以直接打赏留言,留下地址,书价再加上十元快递费即可。

若是喜欢雅兰的文字,那么就赶紧关注,点击文中左上角蓝色小字"雅兰草堂“。


雅兰

雅兰简介:

自由撰稿人,专栏作家,网络写手,云南省作协会员,昆明市作协会员,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生于昆明,长于昆明,地道昆明人,因善于用文字下蛊,荼毒世间有情男女,被人称为妖精。晃荡网络江湖多年,在网络和纸媒之间自由切换,写小说、散文、电视剧剧本,已出版散文集《有点兰》,小说集《每一场花开都是任性》,酷爱旅游美景华服,她若不能妖颜惑众,就一定会妖言惑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