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叙文材料的运用4——总结篇

 txzhxsh 2022-07-07 发布于江苏
这几种方法,其实只适用于考试作文,并且有使用前提。不抓好平时的写作训练,老想着投机取巧,肯定是不行的。

图片


前面三篇短文,介绍了三种方法:“时间大挪移”“空间转换”“张冠李戴”。这三种方法,其实就是分别对事件发生的时间、空间和人物身份进行改变,从而将现在的材料灵活运用,以求较好地完成写作任务。
虽然是分三篇来介绍,但并不是说这三种方法,就只能单独使用。根据作文题目的需要,完全可以综合运用两三种方法,只要能把考试作文写好,我们完全可以不讲武德地使用各种方法。
除了以上三种方法,还可以使用其它的一些方法,如:
“夸大其词”——将人物的某一特点放大;
“举一废百”——只选符合作文主题需要的人物的事件与特点,而不管其它客观存在的情况(这已经涉及到素材的选择方面了)。
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了。
使用这些方法,需要注意:
一,这些方法,仅适用于考试作文的完成。平时日记、周记等自由写作,不宜使用这些方法——有意识地进行练习以熟练掌握这些方法的写作训练除外;也没必要。考试作文使用这些方法,就是为了拿高分,用不着太老实;平时日记周记,需要如实去写。
二,所用材料,要来自自己平时的观察和思考,平时要注意对日常素材的积累。只有来自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素材,写作起来,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这就看出平时日记、周记写作的重要性。平时的日记、周记这些自由写作,目的是为了积累素材,锻炼观察、思考和“写”的能力。如果平时不能踏踏实实的写好日记、周记,一旦面临考试作文,就真的成了无源之水了。那种平时去背别人的事例,去背优秀作文满分作文的,准备考试时套用别人材料的做法,属于急功近利——可能考试也能拿高分,但绝对不能真正提高观察思考能力、语言运用能力。
三,将已有材料灵活运用,需要注意,整合材料的时候,所叙事件,所写人物,一定要符合时间、空间和人物身份转换后带来的变化的要求。
鲁迅先生说过,他在塑造人物中采取“杂取种种,合为一个”的方法,“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我所讲的“张冠李戴”之法,即是借鉴了小说人物塑造之法,跟鲁迅先生所说的方法,异曲同工。将不同人物的事例,整合到一个人的身上,一定要注意,不是简单的拼凑,而要有所选择,事件蕴含的意义,要符合作文主题。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一定要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正常人,不能弄得主人公人格分裂,又或者像个神经病。而改造出来的事件,一定要自然流畅,符合常理。
总之,一定要根据考试作文的题意,对于已有材料进行灵活运用。写作时,思路要开阔,不能呆板,以免导致无内容可写。同时,又要注意,写出的作文内容情节流畅,符合常理;刻画的人物整体和谐统一,形象饱满。而灵活运用的前提,一定是平时日记周记这种积累素材式的写作,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不抓好平时的写作练习,老想着投机取巧,肯定是不行的。

20227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