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古代龙纹的一些简述——之四

 自华居 2022-07-07 发布于广东

书接上回:关于龙与我国古代封建皇帝的关系,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如《史记-高祖本纪》就有记载:“真龙天子”的故事。说的是刘邦的母亲一次住在海边,梦见与神相遇,在天昏地暗,雷电交鸣之中,只见一条蛟龙盘旋在她身上,不久便有了身孕,生下刘邦。所以每当刘邦喝醉了酒,头上常常会显出龙形来。更早的还有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禹的父亲死后三年不腐,化为黄龙等等,不过,认为皇帝就是“真龙”的化身,龙纹被统治者用来作为头上的“朝天龙冠”,穿在身上的“黄金龙袍”,并把龙纹改造成为令人胆怯的怪诞形象,作为封建统治者威慑的工具,是到宋代才形成的,他经历了一个长期的退化演变过程。这个过程,我们从龙纹的历代发展变异中可以直接得到启迪和感受。

        首先,宋代龙纹的形体越来越变长,腿足却变短变细,爪尖内勾;头部上颚突出的尖唇逐渐消失,下颚开始上翘,因此在造型上,宋代的龙纹以表现出一种严峻地形态,大多凶猛有力,露出一副凶相,给人一种恐惧感。这从当时供皇室贵族们使用的各种工艺美术品上,就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龙纹(见图1、2、3)。北宋磁州窑一件白地黑花剔花瓶上装饰的龙纹样(见图4)堂目虎视,昂首待起,其张牙舞爪的形象咄咄逼人,不失为宋代龙纹的优秀佳作。传世陈容的“画龙”图(见图5)乌龙在风云变幻中腾空飞跃,同样神情非凡,威武生动,发人深思。

图1:浙江衢州市出土的南宋银龙纹饰片

Image

图2:宋代缂丝百花撵龙纹

Image

图3:故宫博物院藏定窑划花瓷盘上的龙纹

Image

图4:北宋磁州窑白地黑花剔花瓶上的龙纹

Image

图5:广东省博物馆藏南宋陈容《云龙图》局部

Image

        其次,宋人画龙,已有定法,南宋初人罗愿《尔雅翼》卷二十八,称龙有“九似”:角似鹿、头似驼、腿似兔、颈似蛇、腹似唇、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可宋代龙纹已全面的成为了多种动物特征的集合体,故显得更加形态奇异,怪诞不经。画龙还有所谓“九似”、“三亭”,这种种程式化的表现,恰好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元代初年,统治者曾下令禁止民间织造五爪缠身龙纹,违禁的服用者和工匠都要严加问罪。可见,龙爪也有规定。宋元时,我国古代的龙纹大都还是三爪或四爪,(见图6、7、8、9、10)

图6:元代青花扁壶上的三爪蟒龙纹

Image

图7:扬州博物馆藏元代蓝釉白龙纹梅瓶

Image

图8:南京博物馆藏元代青花罐上的龙纹

Image

图9:元代青花龙纹杯纹样

Image

图10:上海博物馆藏元代龙泉窑贴花龙凤罐上的云龙戏珠纹

Image

元代统治者流行的缠身大龙袍,龙纹四足均为五爪;到了明清两代,五爪龙纹就完全的成为皇帝专用的纹样了,俗称“五爪金龙”(见图11、12)

图11:清代龙纹花瓶

Image

图12:北海天王殿门墙琉璃壁上的行龙

Image

隋后,三爪或四爪的龙纹又被改称为蟒纹(见图13)

图13:四爪蟒纹袍

Image

为了加强等级区分,又进一步做出各方面的规定,除蟒纹以外,又有了“斗牛纹”和“飞鱼纹”等龙纹的变体纹样(见图14)

图14:飞鱼纹四种

Image

就这样,连龙的名称也成了统治者的一种专号。皇帝穿戴的有龙袍、龙冠;起居生活有龙床、龙座,尤其是日常出入的宫廷宝殿,雕梁画栋,几乎都成了龙的世界。如北京故宫太和殿,殿内擎立七十二根大柱,其中分立东西两边的六根金柱上,各有一条巨龙盘绕作饰,龙首都向内朝上仰望,屋中顶部的木雕金漆巨龙,作俯首下视,注视着中央台上的宝座。宝座及后背屏风都雕刻着各种龙纹,使得金銮宝典内呈现出群龙簇拥、至高无上的气派。再加上对皇帝的谄媚,还有所谓的龙颜、龙体之类的称呼,从古以来的龙,到这时,几乎皆集封建统治者一身了。

        如若具体区分元、明、清三代龙纹的造型和形象,一般来说,元代的龙纹较流动、灵活,头部较小,但气象宽阔广大,富有精神;(见图15、16、17、18)

图15:江西高安窑藏元青花云龙纹带盖柏瓶纹样

Image

图16:江西高安窑藏元青花云龙纹荷叶盖罐

Image

图17:江西高安窑藏元青花云龙纹兽耳盖罐

Image

图18;元青花扁体壶上的龙纹

Image

明代的龙纹粗壮有力,嘴巴或闭或启,变化不大,须、发和肘毛富有装饰性,但有时形体夸大而失调(见图19、20、21)

图19:苏州出土的明代织锦龙纹

Image

图20:北京定陵出土明万历年间红地蔓草升降龙织金罗纹样

Image

图21:明代汉白玉雕水龙闹海纹样(永乐年)

Image

至清代乾隆、嘉庆以后,龙纹就已变得老气横秋,形象更加臃肿了(见图22、23、24、25)

图22:清代墨模上的龙纹

Image

图23:清嘉庆徽州墨模雕刻龙纹二种

Image

图24:清嘉庆徽州墨模雕刻龙纹二种

Image

图25:清嘉庆徽州墨模雕刻龙纹

Image

这些变化,大概与封建社会晚期的时代精神是息息相关的,由于程式的要求,明清龙纹在装饰上还有正龙、团龙、坐龙、升龙、降龙等等区别

(见图26、27).但龙纹的艺术形象和审美情趣大多也已减弱。

图26:明代建筑装饰上的正龙

Image

图27:明代建筑装饰上的团龙

Image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第五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