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爱植物的涩泽龙彦,是盛放在文学之园的蒲公英

 陶鹿在读书 2022-07-07 发布于上海

在日本文学史上,涩泽龙彦是一个奇特的存在。这位大学时候就研究萨德被学术界拒之门外,后来更是惹上官司,一直致力推广萨德的他成为了西方异色文学的代言人。而从他的作品来看,他爱好广泛,宗教、民俗、文学、艺术等领域均有涉猎,天文地理、魔术异端传说都成为他文学作品的组成元素,《巴比伦空中花园》就是一部结合作者欧洲游历与书斋生活,体现他痴心爱好的一部植物博物志。

在《巴比伦空中花园》书中经常提到的就是普林尼与《博物志》,这位古罗马百科全书的作者为了写《博物志》,据说参考了两千多部文献,全书三十七卷描述了地理天文动植物等两万多种。作为自己人生哲学老师普林尼,涩泽龙彦是无限崇拜,将其称为海胆。而他也痴迷在自己的书斋世界,走进充满魅力眼花缭乱的《巴比伦空中花园》,仿佛走进了涩泽龙彦植物博物馆与植物图书馆,在作者独特的解读之下,不管是希腊神话中常见的水仙、欧洲中世纪的堇菜、日本新古今和歌集里的朝颜,《聊斋志异》里的花妖牡丹等,种种植物,穿越大洲大洋,都汇聚在涩泽龙彦的笔下,旁征博引之下打开打开了东西方文化的隔阂,边境被消解,浩如烟海的引注令人无比好奇作者的阅读量,书斋之人在旅行之后,自家小园香径独徘徊后埋首纸中,将自己喜欢的花草凝结成文字,注入神话传说歌谣之外的无限的感情。

除了花草,作者也有对古今中外庭院进行解读,尤其是作者对古代巴比伦空中花园的无限幻想,众花远道而来,结满果实,摇曳生姿,香气之中,各种鸟类嬉戏打闹,作者假想中,女王塞米勒米斯一定对植物喜爱至深并拥有相应的知识,她甚至具备当时最接触的审美意识和颓废主义式的灵魂。在《东西庭园谭》中,就拿凡尔赛宫与枫丹白露宫为例来说明西方庭院打造一个平面对称形式,在作者看来,这是一种僵化的古典主义美学。除了后来肯特的法国风景式庭园,中式风格代表就是圆明园,对圆明园十二年建造的回溯描绘,是中西结合的完美结合,最后只能靠二十枚铜版画来追忆,也是美被毁灭的扼腕。作者心中最理想的庭院是西班牙风格或伊斯兰风格,这其实也包含着作者的美学追求,就是带有一种颓废气息,集合了波德莱尔所说的“秩序、美丽、荣耀、静寂、快乐”的现实乐园。

关于植物和庭院讲述的篇目大部分都可算上植物知识普及文章,从正经的描述中,除了作者引用的各类传说与文学作品,这其中也蕴含着作者的创作思想与美学宗旨。比如作者研究王尔德、普鲁斯特与热内,引出花朵是自身欲望的象征,作者称之为泛神论式的冲动。在涩泽龙彦“冰冷燃烧的情色”文字中,不管是植物的性与毒汁,都构成了爱的植物学,这也是为什么作家们会用植物来隐喻人类的情感活动。

读涩泽龙彦的作品,会被作者的博学所吓到,也会迷失在作者建构的幻想与真实之间的植物物语世界里。

蒲公英就很好,它是类似于杂草的植物,很久以前便自然生长在日本的草原上,而最关键的是,它完全没有被风花雪月的情调污染。

这个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葩作者涩泽龙彦最喜欢的花草是蒲公英,这仿佛是他的心声,打破所谓的专家权威,赤子其人,矢志不移。不管是盛开的花朵,还是有坚硬果皮包裹的果实,都能让人感受年代历史与人类的哀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