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仙笔墨孤愤之书,今观马瑞芳老师译评《聊斋志异》

 陶鹿在读书 2022-07-07 发布于上海

1987年一部电视剧一经播放就家喻户晓,有人称之为成长的童年阴影,有人为之翻开书卷内心五味杂陈。电视剧的开头,那月隐星稀夜,山野荒郊处,一昏黄灯笼自远飘来,伴随着风声呼啸,一人端坐窗前,奋笔疾书,冷寂孤灯下,一个花鬼狐妖的世界,各种诡异离奇的故事轮番上演,这就是根据蒲松龄撰写的文言文小说《聊斋志异》改编而成的电视剧《聊斋》,至今还有人津津乐道。小时不识其中味,如今读完留仙作品才云作者痴。

1、落魄文人搜神著说传雅响

蒲松龄,是科举道路上高开低走的典型案例。19岁参加县府的考试,县、府、道试均夺得第一名,考中秀才之后,乡试屡考不中,直到72岁才补为贡生。人生之路如此曲折,写作《聊斋志异》也曾被讽无益,好友规劝"聊斋且莫竞谈空"。就是这样不顺遂的人生经历让这位“雅爱搜神”的文人更全身心投入到所谓的歧途中。康熙十八年,蒲松龄40岁写出这部狐鬼小说并定名为《聊斋志异》,之后不断增补修改,古稀之年封笔,创作时间长达五十多年。

《聊斋志异》是独属于蒲松龄的搜神记,他取法唐传奇,追踪晋宋志怪,破前人叙事之规矩,自成新体。全书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柳泉居士谈狐说鬼,嬉笑怒骂道尽世间百态,笑声朗朗的婴宁、美丽狐女辛十四娘、为爱断指丢魂的孙子楚、结交陆判换心欲望膨胀的朱尔旦,这些妖魔鬼怪、狐仙精灵的故事,令人分不清说的究竟是人是怪。

蒲松龄的老乡,清代诗坛盟主王士祯曾为《聊斋志异》多加点评,还专门写诗《戏书蒲生<聊斋志异>卷后》:

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

可见,王士祯对《聊斋志异》与作者蒲松龄是大加赞赏,而此书附梓过程实在坎坷,由于蒲氏后人家境贫寒,书籍手抄本传天下,到了乾隆三十一年,才有编刻出版,也就是“青柯亭刻本”,后世版本及点评版本也广为流传,比如何守奇评本、吕湛恩注释本、何彤文刻何垠注释本、但明伦评朱墨套印本、四家合评三色套印本等。

2、马瑞芳选译《聊斋志异》古今对话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从问世以来其影响力和文学成就都是世界级的,这是一个作家天才想象的文字体现。鲁迅先生评价《聊斋志异》“专集之最有名者”,认为其是中国志怪小说的巅峰之作。郭沫若先生提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评价"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作家莫言说自己的作品是向蒲松龄致敬,博尔赫斯在《聊斋》的西班牙语选本序言写道:使人依稀看到一个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同时也看到一种与荒诞的虚构的异乎寻常的接近。

百年来被文学大家与普罗大众如此喜爱的蒲松龄,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马瑞芳称他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马瑞芳老师说起自己与蒲松龄的缘分是其母亲的嫁妆书箱里装的就是《聊斋志异》。很多人认识马瑞芳老师是在“百家讲坛”上主讲《聊斋志异》的节目上,老师对原著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评论,并多角度进行观察切入解读。在对名著解读中,《西游记》点评最佳的是明代的叶昼托李卓吾先生,点评《红楼梦》的脂砚斋、评《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毛宗岗父子、还有腰斩《水浒传》的金圣叹,与评译《聊斋志异》的马瑞芳老师都可谓是点评翘楚。马老师点评借古人之语,发今人之神思,鉴文学世界之架构文字,通古今思想之传承。

该如何正确欣赏这部畅销百年的经典小说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聊斋志异》是马瑞芳老师四十年来精心校正之本,中有白话翻译、精彩点评与珍藏插图在其中,读文言艰涩处,再细读译文与点评,豁然开朗。《前言》就解读了整本书的思想内涵与深度,书中选取的描写“官虎吏狼”黑暗时世、科举弊病、爱情百花园、发人深省的伦理故事四大类,涵盖了原版本最精致优秀作品。

单篇白话翻译与点评,则更关注这些“和易可亲,忘为异类”的神鬼狐妖,不管是文中的男性乌托邦还是爱情世界里聊斋女性对真善美与美好人格的追求与向往,不管长千字的《莲香》、还是短百字的《种梨》、《绿衣女》,马瑞芳老师都把蒲松龄文字中“描写委曲,叙次进然”,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句简单的对白中矗立起来的人物形象捕捉到,从而剥开《聊斋志异》的文学之核和人性的幽微深处。

比如《绿衣女》一书生深山读书,遇见一绿衣女,两人相爱,出门被蛛网抓住,书生挑开蛛网,现一绿蜂,徐登砚池,自以身投墨汁,出伏几上,走作“谢”字......自此遂绝。马瑞芳老师在点评中指出“物而人”是蒲松龄的拿手好戏,短小精悍文字中扑朔迷离,而绿衣女这个美妙女孩与书中其他女孩不同的地方,是她胆子小,这里有格外的解释,根据绿衣女所唱小曲隐喻其原先丈夫被其他鸟类吃掉,故来人间寻找伴侣。

蒲松龄一生悲喜坎坷,创作了“寄托孤愤”的不朽著作,寄托了作者在“子夜莹莹,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凝冰”的艰难困苦状态下,暗含“永托旷怀,痴且不讳”的良苦用心。研究一辈子蒲松龄的马瑞芳老师脚步丈量过蒲松龄的家乡,研读过关于蒲松龄的诸多文字,翻阅各种《聊斋志异》版本,点评中见蒲氏之神韵,也沿用了传统审美印象的批评模式与金圣叹的“细读法”,为读者牵起与《聊斋志异》的缘分,感受当代作家与古代作家的心灵对话,图文交映,伟大的作品,永远值得去一再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