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抗日英烈赋

 我的天堂111 2022-07-07 发布于内蒙古


尧天禹甸,大辂椎轮。江河万古,先烈惟尊。民族危亡之时狼烟四起;旌旗奋起之日,霹雳万钧。

华夏久为膏腴之地,日寇每作劫掠之侵。柳条湖旁,爆炸声惊鼾醒梦;北大营里,东北军豕突狼奔。弱肉强吞,痛失白山黑水;离乡背井,可怜父老乡亲。万家田园荒弃,千里骸骨横陈。血染浮尸之水,火隳立命之村。触物伤情,金瓯残破;痛心疾首赤县湮沉。

起来,起来,起来,听黄河之咆哮!前进,前进,前进,争民族之生存!歌传怒吼,气慑妖淫。马占山奋起江桥,威震敌虏;黄显声义举锦县,振拔沉沦。铁岭绝岩,抗联英雄苦斗;松江怒浪,义勇热血张喷。吞棉絮以充饥,杨靖宇燃胸腾火;抛头颅于战阵,赵尚志裂眦含瞋。八女英,乌斯河中投波誓死;五壮士,狼牙山上纵身成仁。双枪女郎,洋虏望而胆破;大刀旅长,倭寇闻而失魂。放牛之娃,智可请君入瓮;挖煤之汉,勇能挥刃斩禽一叶江南,殒身于焚棺之火;八百壮士,逞威于拒敌之拼。左权之英魂昭烈,包森之影像著闻。罗忠毅伉俪两烈,马本斋母子双勋。张自忠隋枣杀敌,山河染志士之血;戴安澜滇缅抗战,泥沼陷远征之军。破雾穿云,陈纳德率生翼之虎;扶伤救死,白求恩尽献身之忱。烈士舍生忘死,精神震古烁今。赤诚奉献于社稷,精神遗留与子孙。

人间正道,奸小宁论?历史巨轮隆隆,非螳臂其能阻;世界潮流滚滚,岂蛇腹之可吞?三千五百万死难同胞,冤魂不泯;九百六十万神州大地,龙剑长吟。蕞尔之邦,何其欲望蠢蠢;图霸之想,竟乃扩张频频。任尔包藏祸心,藏嘴脸而毕现;妄想否定侵略,欲玩火而自焚。历史有必然之规律,正义因得道而终申。战争罪人,耻辱柱前垂寇首;民族战士,英烈碑上敞胸襟。胜利归属中华,成历史之定论;英灵照耀天地,为世代之所钦。

嗟乎!高山仰节,大海承恩。告慰先烈,垂范后昆。招迷魂于嘈嘈市井,脱庸碌于滚滚红尘。铭国耻而兴亡忧乐,挺傲骨而肝胆昆仑。泱泱五千年故国,蒸蒸十三亿庶民。雄狮吼而山川震生机醒而天下春。

赞曰:

雄风古国,霞蔚朝暾。

英灵不泯,气概长存。

主权无上,民族至尊。

中华圆梦,天下归心。

马仲喜撰

此赋获“抗战精神”诗赋词曲联全国大赛一等奖


中华抗战赋 

2021-03-21 17:27

文/李长空

《中华辞赋》样刊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仁爱和善,友好四方。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交往,源远流长。汉委金印,实物佐证⑴;日派使者,访学通商⑵。鉴真六渡沧溟,东传佛教⑶;晁衡历仕三皇,史册流芳⑷。

些小夷族,妄自尊大;挥刀动枪,侵我域疆。戚军将士,屡临沿海,横扫倭寇;甲午战败,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一九三一,东北沦陷;铁蹄横行,作恶嚣张。爱国学生,出校门,发传单,张贴标语,请愿示威;全国报刊,发社论,出专刊,揭日罪行,呼吁救亡。领袖冀望国联,幻想破灭⑸;东北联军兴起,人民武装。挥大刀,造土炮,咽草吞棉,铸就铮铮铁骨;上白山,涉黑水,举身赴难,勇斗入侵倭狼。杨靖宇、赵尚志、夏云杰、王仁斋、宋铁岩,义勇豪杰,慷慨赴难惊泣鬼神;赵一曼,李瑾淑、高俊凤、蒲秋潮、李秋岳,巾帼英雄,抗日救国荡气回肠。百姓流离失所,苍穹惨淡无光。

甲午耻辱,东北仇恨,犹未昭雪;卢沟硝烟,宛平枪战,又再发生。长城内外,山河破碎;烧杀淫掠,倭寇逆横。蒋中正庐山颁令,毛润之延安麾旌。淞沪会战,令敌丧胆;台庄血战,气贯山川。哀哉!南京大屠杀,三十万军民尸骨如山;壮哉!平型关大捷,逾千名倭寇遭伏被歼。百团大战,毁路袭敌;豫南会战,歼敌近万。攻防战,阵地战,中央军地方军正面御敌;游击战,运动战,八路军新四军敌后周旋。国际友人慷慨解囊,爱国华侨踊跃募捐。民父赠征旗,壮士赴前线;请缨杀倭寇,捐躯为夙愿。将帅身先卒,士兵紧相随;妇叟齐上阵,捷报频相传。呜呼!长城内外,军民奋起保家卫国;大江南北,国共联手守护家园。

小日本穷凶极恶,偷袭珍珠港;中美英正义联手,对倭寇宣战。三战长沙,盟军获得空前胜利;影响巨大,战略进入相持阶段。为挽南洋颓败,倭寇妄想打通大陆交通线;为助东南友邦,中华十万学子参军赴缅甸。拯救孤军脱险,震惊英美法诸国;滇西松山战役,战略反攻之关键。然其雅尔塔会,美苏英密签协议;绥靖政策,损害中华之利益。所幸《开罗宣言》,明确中华之主权;《波茨坦公告》,再次确认以实施。苏联对日宣战,横扫关东倭寇;美国促日投降,核爆广岛长崎。天皇受重挫,诏令无条件投降;密苏里战舰,举行受降之仪式。嗟乎!倭寇十四载侵略,神州数千万平民遇难;军民五千日抗战,中华数百万英烈捐躯。全球炎黄子孙前赴后继,赢得中华之独立;举世中华儿女携手共歌,庆祝和平之不易。

中华宽容之邦,倭寇战败投降,未索赔偿;倡议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然其不思洗心革面,窃我列岛,占我鱼场,豪夺强取,妄想易名;修改宪法,建立军队,参拜神社,企图招魂。宋太祖云:“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二十一世纪,煌煌中华,主权岂容跳梁小丑染指哉?!维护领土,寸土不让;保护领海,斗水须争。噫吁嚱!悼念先烈,勿忘国耻,爱国强邦,抗战精神永在;锲而不舍,坚忍不拔,复兴中华,英雄浩气长存。

诗曰:笔底横驰十万兵,山河万里尽峥嵘。而今钓岛风云起,愿献头颅捍太平。

【注释】

⑴《后汉书》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这方赠给福冈平原奴国的金印,于1784年在北九州博多湾正面的志贺岛上奇迹般地出土,被指定为日本的国宝,是中日交流史上最早的物证。

⑵唐朝时期,日本先后十几次派出遣唐使团,到大唐访问、学习和通商。每次遣唐使团的人数最少一二百人,最多的时候达到五六百人。

⑶鉴真(687~763)俗姓淳于,江苏扬州人,唐代著名僧人。天宝元年(742)应日僧荣睿、普照之请,东渡日本传律,先后五次受阻失败并致双目失明。12年后第六次再度到达日本,受到朝野欢迎,迎请至国都奈良东大寺。鉴真在日本传授戒法,介绍中国佛学、医学、建筑、书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贡献。天皇授予传灯大师位,为天皇、皇后、皇太子等400余人受戒,建立日本天下三大戒坛,为日本律宗初祖。

⑷晁衡(698~770),即阿倍仲麻吕,生于奈良附近的一个贵族家庭,入唐后改为现名。公元716年,十九岁的晁衡被推举为遣唐留学生。到达长安后不久,晁衡就进入国子监太学,毕业后参加科试,考中进士。晁衡在唐五十四年,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代皇帝,备受厚遇,官至客卿,荣达公爵。晁衡和唐代不少著名诗人名士都有密切交往。753年晁衡归国时,传闻他在海上遇难,李白听了十分悲痛,挥泪写下了《哭晁卿衡》的著名诗篇:“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770年,晁衡逝世长安,终年七十二岁。代宗为了表彰其功绩,追赠从二品潞州大都督。

⑸领袖,指蒋介石。日军占领东北三省后,拥立清废帝溥仪为皇帝,建立了伪“满洲国”。蒋介石幻想国际解决,将九一八事变诉之于国联,国联派出调查团,最终将东三省定为“列强共管的殖民地”。由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引起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怒,中华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中共发表声明,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抗日,并积极组织和领导抗日救亡运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