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葵:我们在地理上与故乡有着拉近感,而内心深处却感觉离故乡越来越远|纯粹现场

 老鄧子 2022-07-07 发布于海南


11月28日,在“每只往来的云雀都是我的故知——朱学东《江南旧闻录:故园归梦长》新书分享会”上,作者朱学东与作家杨葵、袁梅,以及主持人王姝蕲,从美食、文化、风俗、童年往事等方面畅谈关于故乡的记忆。

图片

活动的两位嘉宾杨葵、袁梅与《故园归梦长》作者朱学东都是老乡,袁梅是常州人,《故园归梦长》勾起了她对家乡的怀念,她带着肠胃的记忆和童年往事来读这本书,都是“口水嘀嗒着读”。杨葵出生在苏北,祖籍南京,与其他两位嘉宾同为江苏人。杨葵在现场说道,自己与朱学东都是1985年在北京上学,当时北京还没有三环路,而现在已经修到了六环。道路的扩建、交通的便利让我们在地理上与故乡有着拉近感,然而内心深处却感觉离故乡越来越远。曾经有几年“民国热”,杨葵也阅读了大量相关书籍,但是里面关于生活细节的描写很少,理论和抒情居多,朱学东的《故园归梦长》更加贴近生活和真实,也因此凸显出更加深刻的情感。

图片

朱学东提到,前不久他写了一篇文章《通往北京的道路》,讲述自己如何从一个乡下小孩一点点随着知识的增长、见识的开阔和国家的进步踏上北京这块土地。现在他计划写一篇《逃回故乡的路》。一位法国作家在作品《回故乡的路》中写他如何跟故乡和解,但是对于朱学东而言不存在和解,因为故乡对他而言饱含着恩情,故乡的人事景物都是分不开的。

图片

“铁锅洗澡”这个特别的习俗曾经存在于常州、无锡、苏州等地,朱学东在2014年专程去日本寻找过“铁锅洗澡”在现代的痕迹,日本的朋友说东京乡下可能有,但是城里已经无法找到。朱学东在现场提到:“我和我太太到今天为止在那个锅里洗过两次澡,冬天我回到家一定在那个铁锅里洗澡,水凉了父亲或弟弟会帮我去加热一下。”“铁锅洗澡”的风俗令朱学东印象深刻,为此他写过多篇文章,而这类文章在《故园归梦长》中比比皆是,每一篇都饱含着朱学东的记忆与乡情。实际上,《故园归梦长》重构了三代人的记忆,祖父、父亲以及朱学东自己。

主持人王姝蕲提到有一种说法讲的是食物是文化的试金石,它可能比语言、宗教还要灵验,我们通过审视一个菜单就可以找到同类。林语堂曾有一句话:“所谓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不过就是童年养成的味蕾。”无论走到哪里,故乡的味道、家的味道、母亲的味道都会时刻慰藉着我们的内心。

图片

杨葵表示,《故园归梦长》是一部历久弥新的作品。如果目前这本书背后的意义只能表现出50%的话,将来可能是70%、80%、90%。随着时间的推移,最鲜活的东西消失得最快,而《故园归梦长》这样的书会一直存在下去。现在很多人都是“灯下黑”,越是发生在身边的小事、那些不起眼的东西,越没有人来记录。但是朱学东做到了,不仅写了出来,而且写得很好看。《故园归梦长》完全是个人化的、鲜活的,在写作上和汪曾祺有很多相似之处。这考验着作者的生活经验是否丰厚以及人是否通透,人如果不通透很容易把生活写得非常僵硬。《故园归梦长》行文顺畅,像流水一样自然,读起来十分过瘾。

朱学东表示,《故园归梦长》的写作是基于内心的爱和记忆,不需要刻意设定角色,所以自然而然。朱学东的每一本书都是写给自己亲人看的,无论是父母、弟弟或者孩子,他希望能为他们在情感和记忆里构建出曾经存在于故土上真实的生活场景。就像朱学东给孩子做的菜一样,他希望孩子能记住,但是也给予孩子充分的选择权,自己只求尽心。

图片

对于“故乡的格式化”,三位嘉宾都有自己的感受。杨葵曾在淮阴师范学校生活过几年,三十八年后再次回到那个地方,熟悉的道路、篮球场都不在了。在北京走过的熟悉的胡同也都被拆掉,变成了一座商业楼。袁梅表示自己每次回到常州都会很感慨,曾经就读的小学、中学都已不在,熟悉的街道也变了模样。但是两位嘉宾都认为,真正的乡情是无法被格式化的,朱学东的《故园归梦长》则是一本凝聚了乡情的书,里面的篇章历久弥新,就像一坛老酒,在时间的作用下越来越具有香气。朱学东本身庞大的阅读量也让这本书有了“举重若轻”之感,用质朴的文字诉说着最浓厚的情感和故事。

阿城曾写过一篇文章《思乡与蛋白酶》。从生物学角度看,思乡其实只是人身体里一种酶的反应。但人终究是情感动物,《故园归梦长》中表达出的与江南、情感、岁月相关的概念组成了我们的精神世界,随着这些概念的生发,衍生出对你的情感、生活更有意义的思考,远比考虑要在哪儿生活更为重要。

对于朱学东而言,故乡每张熟悉的笑脸都有一种亲缘关系,故乡的花鸟、草木都是熟悉的故知,无论在哪来看到,都是令他倍感亲切的伴侣。和《故园归梦长》中描绘的诸多往事一样,这种生活的记忆寄托着我们的情感,而蕴含其中的乡愁也是支撑着我们在不同城市继续生活的动力。

图片

图片

江南旧闻录:故园归梦长

朱学东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11月

《江南旧闻录:故园归梦长》是一本兼具社会学、民俗学史料和文献研究价值的怀乡思故之作,是作者朱学东对江南故乡已经消失和正在消失的生活方式和场景的记录和回忆。该书以散文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江南水乡的饮食、习俗、风土、物产、生产生活等,使江南质朴的乡间文化跃然纸上,为读者开启追寻故园文化之旅。


图片

图片

图片

苇岸最新、最全、最严谨增订版本,由苇岸生前挚友、著名作家冯秋子受苇岸家人委托,历经数年整理、选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倾力呈献。

《大地上的事情》(增订版)新增苇岸遗著:散文、随笔20篇、诗歌22首、书信1封、译文2篇,共计45篇(首);此外,延用的苇岸《后记》,附录的《苇岸生平及创作年表》和《苇岸作品的后续传播》,对于记录苇岸生平和研究苇岸及其创作,提供了更为全面、准确和翔实的史料信息。该增订版是苇岸作品目前为止最完全版本。


图片

苇岸日记《泥土就在我身旁》书名,来自他1988年4月14日的日记:“……我应该能看到生命,每天发生变化,感到泥土就在我身旁。能够战胜死亡的事物,只有泥土。”

苇岸日记从1986年1月1日记至1999年4月6日入院接受治疗止。1年为1辑,三册日记共14辑,总量近80万字,加上附录《苇岸书信选》《苇岸生平及创作年表》《苇岸作品的后续传播》等,全书总量90万字。

苇岸自觉摒弃日常生活中纯粹个人性事物,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人文精神与文学承载的可能,以及书写者气质、方式影响下的思想格局的探索融为一体,把认识世界、助力文明生态作为自己的责任,那些掘进的、尝试辨识前路的孜孜努力,在日记中留下了深刻印记。他的日记多有对于大地道德信念、切身体验的自然与人文进程的叙述,及与作者交往的不同年代作家,他们的阅历、观念、创作状况和个人意趣,所处时代影响下的文艺现象,亲历半个中国的旅行见闻,阅读过的诸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著作。此外还有苇岸非常节制,但仍自然流露的对于出生地和对于亲情的准确、生动描述,对于内心紧敛但是诚实的欢喜或沉重的表述。日记内容丰富,语言质朴,有理性、有真性情,伸展出来日常中的人不平凡的日子,打开了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从中可以感受苇岸心智和精神的成长历程,他在普遍意义上的行迹和不同于他人的特立独行之处。

图片

著名艺术家杨先让,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联袂推荐,著名艺术媒体人孙炜最新力作。一部个人传,一部晚明史,解密董其昌骂名背后的真相。随书馈赠 特制6款纯宣纸精美藏书票。



图片

《最好的里尔克》是诗人秀陶所译奥地利诗人里尔克代表诗作选译集。本选译本之所以叫作《最好的里尔克》,在于译者译笔严谨,音律韵脚安排讲究,少有增减、切割、含混之处,读来确属各译家中之上乘成品。书中所选的作品涵盖诗人里尔克主要作品和名篇,令人喜爱的里氏作品少有漏掉。

图片

《江南旧闻录:故园归梦长》是一本兼具社会学、民俗学史料和文献研究价值的怀乡思故之作,是作者朱学东对江南故乡已经消失和正在消失的生活方式和场景的记录和回忆。

图片

南非原始森林里大象感人至深的故事,与野生动物对话,咏叹灵性之美。

著名作家,《与虫在野》作者半夏:《象语者》的作者劳伦斯·安东尼说——“如果这个世界上一定要有笼子,我希望是一个空空的笼子。”任何生命的身心灵都不应该被禁锢,它们都应该自在地徜徉在天地之间。

图片

《春之祭:骆一禾诗文选》是由骆一禾的代表诗作、诗歌评论、书信等汇编成辑。全书分为七辑,向读者呈现一个更真实立体的诗人形象,有助于读者了解诗人的创作思想、创作风格,以及其当时所处时代的文艺创作思潮。

图片

纯粹译丛之埃德蒙·雅贝斯作品系列《相似之书》共分为三卷,分别是“相似之书”“暗示·荒漠”和“不可磨灭·不能察觉”。书中充满了雅贝斯式的哲学思索,从语言到文学,从宗教到传统,焦虑与困扰在作者灵魂的拷问中不断明晰、坚定,从而无所顾忌、无所约束,见证了诗人为实现诗意语言和哲学人生的梦想的努力。

图片

作为都市悬疑小说,《我消失的影子》构建出了一个真实又怀旧的庞大镜像。

舞者阿布拥有令人羡慕的身姿线条,尤其是投影在幕布之上的影子极富魅力。他好不容易争取到在一出备受瞩目的“影子舞”里跳主角,自己的影子却无端消失了,这令他陷入窘境。为了寻找影子,阿布周旋在三个女人之间,却渐渐逼近了一段扑朔迷离的往事,牵涉出了三条命案,以及他不堪回首的童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