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得了艾滋病,会影响骨折愈合吗?

 豆子htpuvvjjvj 2022-07-07 发布于安徽

目前,全球现存活艾滋病患者达到了3800多万例,其中中国现存活艾滋病患者也达到了38万余例,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广泛使用,改变了艾滋病毒流行的进程和性质,艾滋病患者获得了健康、接近正常的寿命。

在如今这个车轮上的时代,交通事故造成的骨折创伤发生率非常高。当然,艾滋病患者也会骨折。良好的治疗下,艾滋病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不再是禁忌症。那么有一个问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得了艾滋病,会影响骨折的愈合吗?

想必这个问题不仅使艾滋病患者关注,更是众多骨科医生关注的焦点和疑惑的地方。那么答案究竟是什么呢?别急,来听我说!
图片


一个似乎理所应当的推论
HIV病毒主要通过耗尽宿主的CD4T细胞来影响免疫状态,导致机会性感染的风险增加。在骨折愈合和艾滋病毒感染之间涉及的关键因素是逆转录病毒及其治疗对骨代谢的可能影响。在错乱的代谢和细胞因子环境中,骨形成和骨吸收速率的改变不仅与骨密度和骨折风险有关,而且还与二次骨愈合的重塑有关。此外,有关艾滋病患者骨坏死的报道也对这一群体骨折愈合的血液供应的完整性提出了质疑。

1、骨密度降低可能会对骨折后的骨形成和改建产生不利影响:
  • 研究表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艾滋病患者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患病率更高,骨密度降低可能会增加艾滋病患者发生脆性骨折的风险;在没有坚强固定的情况下,骨折愈合最初依赖于骨痂的形成。
  • 接受或不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的艾滋病患者都可能会经历骨形成和骨吸收的相对速率的变化,这可能会导致较低的成骨速率和较长的骨折愈合时间。

2、艾滋病患者细胞因子环境改变可能影响骨愈合:
  • 众所周知,骨折愈合是炎症反应启动的。
  • 局部释放促炎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6(IL-6),激活细胞因子级联反应,触发参与骨痂形成和骨修复的细胞的招募和分化。
  • 而艾滋病患者的细胞因子微环境是紊乱的,这可能会对骨折的愈合产生不利的影响。

3、艾滋病病毒感染可能导致骨坏死:
  • 已知的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之一是局部血液供应。
  • 关于艾滋病毒感染对骨折愈合的影响的进一步关注源于艾滋病患者的骨坏死的报道,主要是股骨头。
  • 骨坏死是小动脉供血减少的结果,但艾滋病毒感染影响血流的方式尚不清楚,损害的来源可能是微血栓造成的微血管阻塞。

4、高感染风险也是影响骨折愈合的可能:
  • 已知的影响骨折愈合的另一个因素是细菌感染。
  • 因为免疫功能的抑制,艾滋病患者相对于正常人群的高感染风险也是明确的。
  •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HIV阳性和HIV阴性受试者的开放性长骨骨折患者的钉道感染率,发现尽管有相同的损伤程度,但HIV阳性组的感染率明显更高。

综上所述,从现存的理论上我们可以很容易的推测出,得了艾滋病会影响骨折的愈合。这也似乎是一个理所应当的推论。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Gardner等人于2012年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的研究,报告了96名HIV阳性患者的107处需要内固定的骨折的前瞻性队列。测量CD4计数,并对患者进行复查,直到最终确定临床或放射学愈合或不愈合。

4%的骨折未能愈合。而研究表明,正常人群中使用带锁髓内钉治疗的股骨干骨折中,骨不连发生率从0到10%。与之前的假设相反,这项研究表明,艾滋病毒感染并不会增加手术治疗的骨折不愈合的比率。

一项研究的结果可能会是偶然,说服力不够。

SimonM等人2021年进行了一项相似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间接受髓内钉固定的成人胫骨和股骨骨折的358名患者,术后至少随访12个月。其中有71名(19.8%)艾滋病患者。结果同样显示艾滋病患者的骨折可以像HIV阴性患者一样有效地接受手术固定,而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风险不会增加。

结论

根据基础科学的推断,艾滋病毒可能会影响骨折愈合。这种推断并不总是在临床实践中得到证实。一个似乎理所应该的推论,被临床实践的研究推翻。

基于现存的研究证据得出的结论:艾滋病并不会影响骨折的愈合。

参考文献

[1] 揣征然,张云辉,赵雅琳,等.全球及中国AIDS最新疫情概况[J].传染病信息,2020,33(06):501-503.
[2] Chitu-TisuC E, Barbu E C, Lazar M, et al. Low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associated risk factors in HIV-infected patients[J]. Germs,2016,6(2):50-59.

[3] RichardsonJ, Hill A M, Johnston C J, et al. Fracture healing in HIV-positivepopulations[J]. J Bone Joint Surg Br, 2008,90(8):988-994.

[4] MorseC G, Mican J M, Jones E C, et al. The incidence and natural historyof osteonecrosis in HIV-infected adults[J]. Clin Infect Dis,2007,44(5):739-748.

[5] NorrishA R, Lewis C P, Harrison W J. Pin-track infection in HIV-positive andHIV-negative patients with open fractures treated by externalfixation: a prospective, blinded, case-controlled study[J]. J BoneJoint Surg Br, 2007,89(6):790-793.

[6] GardnerR O, Bates J H, Ng'Oma E, et al. Fracture union following internalfixation in the HIV population[J]. Injury, 2013,44(6):830-833.

[7] GrahamS M, Maqungo S, Laubscher M, et al. Fracture Healing in Patients WithHIV in South Africa: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J Acquir ImmuneDefic Syndr, 2021,87(5):1214-1220.

作者简介

苏士龙
长沙市第一医院医师,医学硕士
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SCI论文8篇,其中第一作者3篇,曾获CAOS2019优秀稿件及发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疗新技术一等奖,擅长髋膝关节退行变,髋关节发育不良等疾病的诊治以及四肢骨折的治疗。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骨今中外官方立场。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