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北静王水溶是个怎样的人物,写他的目的是什么?

 新用户7301qQre 2022-07-07 发布于山东

小说《红楼梦》中的北静王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他的出现直接关系到贾府的嫡女元春皇妃之死,贾府被抄家败落这也是作者写北静王这个人物的关键所在

北静王,全称北静郡王。小说《红楼梦》第十四回介绍北静郡王:“......第四座是北静郡王的。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高,及今子孙犹袭王爵.现今北静王水溶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情性谦和......”可见,此时的北静郡王在朝廷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在地方割据势力中是老大,其他郡王都在北静郡王掌控之中。

北静郡王在小说《红楼梦》中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在第14至15回;一次是在第15至16回。在程伟元、高鹗的程高本第105回,提到过北静郡王说贾府被炒,关心贾政和宝玉的描述。北静郡王说:“我在朝内听见王爷奉旨查抄贾宅,我甚放心,谅这里不致荼毒。不料老赵这么混帐。但不知现在政老及宝玉在那里,里面不知闹到怎么样了。”

贾府元春皇妃之死和被抄家事件,都发生在秦可卿葬礼之后。为什么不发生在之前?而要发生在之后呢?不得不引起读者的质疑。

秦可卿葬礼前后,正是皇朝新老交替,新旧两派斗争十分激烈、尖锐的时间段。当时的太上皇没经皇帝批准,自私下旨,皇帝宾妃可以每年回家省亲,但是,必须有一个宽阔的庭院,接待规格要高。

贾府接到这一圣旨后,耗资巨大,倾尽全力,在贾府地盘上建了一座大观园。建成后,由贾政前往朝廷,找到了太上皇做了汇报,然后又在太上皇指点下,奏本皇帝,请求贾府元春贵妃省亲。皇帝对贾政先斩后奏,站在太上皇一边,心中十分不满,但是,毕竟太上皇是自己的父亲,明知这是内部斗争,但也不能表现得太露骨地反对。皇帝经过再三思考,恩准了贾政。

贾政领到圣旨,喜不自胜,回家准备迎接元春皇妃省亲。可以说,元春皇妃回家省亲奢侈豪华,在社会上反响很大。这事必然会传到皇帝耳朵里。

元春皇妃省亲之事不久,贾府又闹出了规模宏大的秦可卿葬礼。这次秦可卿葬礼,朝廷高官和地方割据势力的“四王八公”没经皇帝恩准,全部出席了。

地方割据势力在北静郡王带领下,在秦可卿葬礼上表现突出。他们在路旁特设路祭,搭建高大的彩棚,并设席摆筵,和音奏乐,以哀悼吊唁。

北静郡王又展开一系列接见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是接见贾宝玉。他赞扬贾宝玉,赠给贾宝玉一串鹡鸰念珠,这可是皇帝亲赐给北静郡王的,可见北静郡王这一举动多么地不在乎、蔑视新上任的皇帝了,竟然把皇帝亲赐予他的一串鹡鸰念珠不当回事转送给别人。这不仅仅是礼节问题,而是一个很重要的政事问题了。

北静郡王与贾府是什么关系使得他对此事如此热衷呢?在小说《红楼梦》中,我们得知北静郡王与贾府是世交。小说《红楼梦》第14回:“近闻宁国公冢孙媳告殂,因想当日彼此祖父相与之情,同难同荣,未以异姓相视,因此不以王位自居,上日也曾探丧上祭,如今又设路祭,命麾下的各官在此伺候。”这段描述,已经讲得十分清楚了。

秦可卿葬礼,北静郡王之所以如此热衷,很显然目的不纯。仅仅是世交,平时为什么不怎么走动呢?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点,朝廷新旧势力对决激烈的时候到贾府参加秦可卿葬礼呢?秦可卿只不过是贾府的孙媳妇,很普通的一个女人。

这是北静郡王借机来笼络贾府站队的。而贾府上下没政事头脑,反而接受了如此规格的葬礼。这事新上任的皇帝怎能不知道?知道了会怎么想?对贾府又会怎么看?

秦可卿的葬礼规格,已经违背了朝廷有关这方面人员出席的规格了。秦可卿根本就不是朝廷什么官员,不应该享受如此高规格的礼遇的,“四王八公”都出席了,肯定这里面隐藏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皇帝知道了这一切,怎么可能熟视无睹呢?这就是为什么皇帝要除掉元春皇妃,查抄贾府的根本原因了。

以上事实再次说明,北静郡王参加贾府秦可卿葬礼,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想笼络贾府与他一同反对新皇帝结果,适得其反,贾府被抄家,从此败落

贾府的地盘和宁国府、荣国府所有的不动产,都是皇帝赐予的。贾府只有世袭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皇帝说什么时候收回就可以什么时候收回的。

北静郡王虽然年龄不大,但是政事野心还是很强烈的。他为了达到自己的政事目的,他不会在意别人以后会怎样的,虽然在程高本105回北静郡王担心贾府,关心贾政和宝玉,那只不过给别人看看而已,木已成舟,他也无可奈何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