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骨科基础: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4种手术操作步骤

 骨科笔记 2022-07-07 发布于甘肃

近些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主要目的是改善功能和活动,减轻疼痛。其最常见的手术适应症包括股骨头缺血坏死、终末期髋关节疾病、发育性或创伤后关节畸形。

一般包括全髋关节置换术及半髋关节置换术,本文将以后方入路为例介绍全髋关节置换术基本手术方法及其他4种手术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1、股骨头脱位及股骨颈截骨:

  • 经后方入路显露髋关节后,切开或切除后关节囊,将患肢置于最大内收内旋位,在髋关节内旋同时用骨钩向外牵拉股骨颈,使股骨头后脱位。

  • 使用骨钩(或Hohmann拉钩)有利于减少股骨干扭转应力,防止股骨骨折和膝关节损伤。

  • 将患肢进一步内旋至胫骨垂直于手术台面,以试模确定股骨颈截骨平面,用电刀或骨刀标记截骨线。

  • 截骨线一般应位于转子间线的近侧,截骨面内侧一般在小转子上缘以上0.5~1.0cm,而股骨颈的外侧部分不应有任何残留。

  • 大转子的内面亦应截除一层,这一步十分重要,否则将妨碍髓腔钻与锉插入髓腔,或导致股骨外侧皮质穿破(图1)。


图片

图1 股骨头脱位及股骨颈截骨。

(1)骨钩牵引下使股骨头脱位;

(2)股骨颈的截骨线;

(3)大转子内侧骨质的去除可保证髓腔锉的正确安放。


2、髋臼显露与准备:

  • 股骨颈截骨后,去除股骨头与颈,需要时进一步切除髋关节前方关节囊。

  • 用一钝头Hohmann拉钩从残留股骨颈下方插入,拉钩顶端越过髋臼前缘进入骨盆,将拉钩柄撬向前方,股骨近端即被推向前方而显露髋臼前缘。

  • 拉钩应紧贴髋臼缘骨皮质,以免损伤股神经、血管。

  • 在髋臼横韧带深面放置一Hohmann拉钩,暴露髋臼下缘。

  • 用另一Hohmann拉钩牵开髋臼后方软组织(图2),适度旋转股骨以获得髋臼最佳暴露。


图片

图2 髋臼拉钩的安放。

  • 如向前牵开股骨困难,首先应彻底松解关节囊,如仍不满意可切断臀大肌的股骨止点。

  • 清理髋臼盂唇、臼窝内的软组织及骨赘等,暴露出髋臼的骨性边缘。

  • 彻底切除臼窝内软组织有助于显露窝底骨板,后者是估计髋臼内壁厚度的重要标志,髋臼锉扩大髋臼时应深达臼窝底,以清除所有马蹄形软骨,但不超过窝底骨板。

  • 磨锉时应从最小号髋臼锉开始,先磨出臼窝中心与深度,再逐步增加髋臼锉直径,按假体植入方向扩大髋臼(图3)。


图片

图3 髋臼锉的方向。

3、注意事项:
  • 如横韧带肥厚影响髋臼锉的进入,需予切除,切除时应避免损伤闭孔血管分支此处止血困难。
  • 磨锉时,股骨颈残端应向前充分牵开,保证髋臼锉插入髋臼时,不会受到股骨颈残端的限制和挤压而偏向后方,以致过多磨锉髋臼后上方的软骨下骨。
  • 磨锉过程应反复检查,保持固定的磨锉方向,保证所有软骨均被去除,直达有细小点状出血的软骨下骨板。
  • 磨锉后的臼窝最高点应高于髋臼外缘水平。

非骨水泥髋臼假体植入法

操作步骤:

  • 术前以假体试模测量假体的型号及植入方向。
  • 一般假体的直径较所用的对应髋臼锉大1mm,这样可保证假体有较好的初始稳定性。
  • 髋臼假体的正确定位为外展40°±10°、前倾角 15°±10°(图4(1)(2)),直柄假体前倾角宜稍大些。
  • 植入假体前将手术床位置归零,并检查患者体位是否仍牢靠地固定于90°侧卧位,以获得准确定位。

图片

图4 髋臼假体的正确安放位置和角度。
(1)外展 35°~45°;
(2)前倾 10°~20°;
(3)防脱位内衬的高边位于外侧或外后侧。
  • 植入过程中,如假体已接触髋臼底,敲击时会有明显的音调变化,此时可经假体底部小孔检查假体与臼底骨面的贴合情况。

  • 如有必要可加用螺钉固定。

  • 在螺钉固定时需避免伤及周围血管神经。

  • 目前一般采用Wasielewski的四象限法,即以髂前上棘和髋臼中点连线及与它垂直的线将髋臼分成前上、前下、后上、后下四象限(图5)。


图片

图5 Wasielewski四象限
A线为髂前上棘和髋臼中点连线;
B线为A线的垂直线。
  • 前上象限和前下象限应尽量避免安放螺钉,因可能伤及髂外动静脉和闭孔血管神经。
  • 后上象限最安全,如在后下象限钻孔及拧入螺钉,术者以示指插入坐骨大切迹附近,以防伤及坐骨神经和臀上血管(图6)。
  • 一般采用直径6.5mm的自攻螺钉,长度应使用测深器确定,一般安放2~3枚螺钉。螺钉头部应完全埋入假体上的螺钉孔,否则可导致聚乙烯内衬安放困难。冲洗后安装聚乙烯内衬(图4(3))。

图片

图6 后下方钻孔和置入螺钉时,应以手指伸入坐骨切迹,保护坐骨神经和臀上血管。

骨水泥型髋臼植入法

操作步骤:

  • 骨水泥固定的髋臼假体分两大类,带金属外壳的聚乙烯假体和全聚乙烯假体,目前认为带金属外壳的假体没有必要,也无任何优越性。
  • 植入骨水泥前,在髋臼顶的髂骨、坐骨、耻骨上钻数个直径6mm的骨孔,以利于骨水泥的填充(图7)。

图片

图7 髋臼骨水泥填充孔的位置。
  • 擦干骨面,将湿砂期骨水泥用骨水泥枪注入骨孔,再将面团期骨水泥充填髋臼骨面,可用加压器保持骨水泥均匀(图8)。

图片

图8 髋臼骨水泥的加压充填。
(1)水泥枪加压充填;
(2)手工加压充填。
  • 用定位器将髋臼假体植入,假体边缘应正好与髋臼骨缘吻合,不能过分加压,以免髋臼假体过度陷入造成骨水泥分布不均(图9),维持压力至水泥完全固化。


图片

图9 适当加压。

(1)错误,过度加压,导致臼顶骨水泥菲薄;

(2)正确。

  • 固定后假体周围与骨面间应有2~3mm厚的均匀骨水泥。

  • 最好能预置2~3mm厚的骨水泥钉或采用带突起的假体(图10),以保证水泥充填厚度的均匀一致。清除周围溢出的骨水泥。


图片

图10 假体表面预制珠状突起以保证骨水泥厚度均匀。

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植入法

操作步骤:

  • 在近端股骨下面放置一骨撬,将其撬起,牵开臀中小肌,用矩形开口器切除近端松质骨,矩形骨刀放置时应偏向大转子侧,即需凿除部分大转子内壁,使假体入口与髓腔保持同一轴线。
  • 直柄假体需在大转子内侧多切除一些骨质,以利于假体的中位植入(图11)。

图片

图11 大转子内侧骨质的去除可保证髓腔钻及假体沿股骨长轴正确插入。

  • 如股骨近端皮质很薄,可在小转子近侧预先绑扎一圈钢丝,以防扩髓和假体植入时造成劈裂骨折。

  • 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有直柄与解剖柄等不同种类,前者用直的髓腔钻扩大髓腔,后者用软钻以适应股骨干的生理弧度。

  • 用柱形髓腔钻进行髓腔扩大,必须按从小到大逐级进行到接近术前模板测量结果。

  • 使用软锉扩大髓腔,应使扩出的髓腔较假体大0.5~2mm,以保证轻度弯曲的解剖柄能顺利植入髓腔。

  • 再用锥形髓腔锉扩大修整近端髓腔,从小号到大号逐级替换,髓腔锉击入时应遵循“锉进再击,锉停停击”的原则,不可使用暴力。

  • 锉的方向应使拟安装的假体颈与股骨后髁切面一致或前倾15°~20°,避免颈后倾或柄内翻(图 12(1)(2))。


图片

图12 试模的安放和调整。

(1)插入试模;

(2)试模上端与截骨平面平齐;

(3)若不平齐,可将其磨平;

(4)安装股骨头,调节颈长;

(5)取出试模。

  • 检查髓腔锉是否稳定,透视验证髓腔锉的位置、大小和深度,必要时应作调整。

  • 安放股骨头试模,调整试模的颈长,如股骨近段无明显解剖变异,球头的中心应与大转子顶端平齐(图12(3)-(5))。

  • 轻度屈髋,牵引下复位,牵引时应保持膝关节于屈曲位以减少坐骨神经张力。

  • 检查关节稳定性、活动度、下肢长度及极限活动时是否出现撞击。

  • 屈曲内旋脱出关节,取出髓腔锉,修整股骨颈截骨面,植入股骨假体及股骨头。

  • 如假体柄未能完全植入或假体陷入髓腔数毫米,则应重新调整股骨头高度。

  • 检查假体稳定性,反复冲洗伤口,牵引内旋复位,再次检查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在关节深处及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短外旋肌、深筋膜、皮下组织及皮肤。

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植入法

操作步骤:

  • 扩髓步骤同前,其配套髓腔锉应较假体略大,以利于在假体柄周围留出2mm的骨水泥充填空间。

  • 髓腔准备好后,首先冲刷髓腔,清除骨屑、血凝块及脂肪组织,用聚乙烯髓腔栓填塞髓腔,髓腔栓的位置应在假体末端远侧1~2cm处,直径应略大于此处髓腔宽度(图13(1))。

  • 用纱条填塞止血并吸干髓腔,将骨水泥枪伸入髓腔,至枪头接近髓腔栓后注入骨水泥,边注边退,骨水泥注入时可将枪头自然顶出。

  • 插入假体柄,保持15°前倾角。

  • 清理溢出的骨水泥,在假体近端持续加压至骨水泥干固(图13(2))。


图片

图13 髓腔栓安放和骨水泥枪的使用。
  • 采用手工充填骨水泥时,骨水泥需在面团期置入,应先放置减压管以利于排出气体和血液等髓腔内容物,待骨水泥充满髓腔后拔除排气管(图14)。

  • 为保证骨水泥充填质量,应力争使用骨水泥枪使用带领假体时领部应完全坐于股骨颈内侧骨质上。


图片

图4 放置排气管,手工填充骨水泥。

术后处理

注意:

  • 负压引流管于术后24~48小时拔除。

  • 非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术后卧床,患肢置于外展、旋转中立位,可通过摇床调整躯干位置而被动活动髋关节。

  • 应在半卧位放置便盆以防髋过伸。

  • 1~3天后靠助行器或双柺不负重或部分负重站立和活动,此后逐步增加活动范围和负重程度,一般6周使用单拐或手杖。

  • 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术后1~3天下地练习站立和行走,术后2周由双拐渐改为单拐行走,以后逐渐弃拐。

参考文献:骨科手术学:上册作者:邱贵兴 戴尅戎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5/1ISBN:978711721746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