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审计人破万“卷”

 新用户12603780 2022-07-07 发布于广西
内卷,内卷,什么是内卷
 
很早很早以前,这个小镇上就一个事务所,它只做这个小镇上的业务,这里的员工每天早上十点上班,五点下班,周末休息
 
夏天到了,大家一起组织去海边游泳,冬天来了,大家一起去组织高山滑雪
 
这几年来,小镇上的业务没什么变化,就那么几家公司,他们需要审计,事务所提供审计,供需很平衡,工作量也刚好。
 
后来,又有一家事务所成立了,新成立的事务所非常的努力,早晨七点上班,晚上加班到12点,没有周末,也不休息。夏天不去游泳,冬天也不去滑雪
 
勤奋总是会获得回报的,于是这个新的事务所生意越来越好,超过了之前的老事务所
 
老事务所收入少了,自然不开心了,于是也效仿新事务所,也每天晚上加班到12点,开始周末不休,也取消了海边游泳和高山滑雪。
 
努力总会收到回报的,他的营业收入又慢慢的回归到以前的水平
 
而此时,小镇上的事务所行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加班变成了理所应当,由于加班导致的员工流动性开始增加,很多有能力的人走了,然后很多新人来了。看起来业务量挺多,毕竟加班很忙。但是实际上总的业务量并没有增加,因为整个小镇就那么几家公司,公司的需求量跟以前一样。虽然两个事务所的收入能之前一样的维持,但是工作时间却比以前多了很多
 
这是我编撰的故事,其实这就是内卷吧
 
因为在我们事务所行业,就如同这样一个小镇,由于竞争,为了保持自己的高收入水平,最后把加班变成了理所应当。
 
上市公司和IPO就那么多,总的需求没有变化,而所有人都要为这个需求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就卷起来了
 
越是没有成长,越容易内卷
 


所以,我们自己的亲身体会,审计行业有两个最显著的问题,工作时间长,加班多,假期少,但是收入却增加很少
 
就我们学会计的,每个人都应该知道收入和成本要相匹配,如果你非得说匹配了,那么我们的时间价值也太不值钱了,我们的付出的成本获得的收益也太低了
 
其次就是,因为业务量是有限的,所以即使我们再努力,也不会有很大的收入增长。
 
但是我们不努力,连现在都维持不住
 
内卷最容易发生在没有成长的时候
 
一旦发生了内卷,就证明已经发生了竞争,而且,是有限的竞争,不是向上的竞争。
 
比如,两个合伙人,由于找不到新的业务,开始为抢一个业务而打起来了
 
就这么几个IPO,各大事务所为了抢这个业务,又争起来了
 
这就是竞争,因为有利益,所以争得头破血流,但是大家得到的利益其实也微乎其微。
 
内卷无非就是为了争抢眼前的一份蛋糕
 
很多项目经理为了拿提成,他就得不停的做项目,做的越多越好。
 
所以如果想发展,就得破内卷,向外卷。
 



什么是向外卷?
 
就是之前我们是争一块蛋糕,现在我们可以一起把蛋糕做大,或者自己做新的蛋糕。
 
内卷是没有增长的竞争,没有成长的竞争
 
所以每一个审计师都有体会,干着最累的活,加着最晚的班,不仅收入没有什么增长,好像自己也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没有得到多么大的提升
 
但是成长才应该是我们的毕生追求
 
增长破万卷
 
第一个,可以把蛋糕做大
 
把蛋糕做大,就意味着创新
 
创新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业务上的创新,一个是运营上的创新
 
比如,我之前举过的例子,上市公司就四千家,IPO排队的就那么多,其实这个市场已经见顶了,我们是不是可以创新一些服务于其他公司的新的业务服务
 
从我们个人来说,证券资格的事务所就那么几家,所有的审计师都往四大和八大挤,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事务所跳出来,换一条路,不搞鉴证业务了,而转向咨询
 
在运营上,我们一定要加班才能完成工作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不忙,只是时间不够用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践行风险导向的原则,去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降低工作成本呢
 
实际上每个审计员都是底稿或者报告的生产流水线,那么这条流水线,其实可以升级改造了,而且迫不及待的需要升级了
 
第二个,找一块新蛋糕
 
找新蛋糕,其实就是选择的问题
 
在红海竞争里,找到一片蓝海。
 
向内卷没有出路,向外卷才是未来。
 
我们的价值无法得到回报,也无法得到发挥,最终只能沦为底稿的码字员,归根结底还是人太多了,即使你是个人才,也会被淹没在人群之中
 
这时候,如果你能跳出去,找到一个更大的盘子,没那么挤,这时候需求和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事务所是一个极其特殊的行业,这么多财务的专业人员挤在一起,干着同样的工作,随时来,随时走,没有哪个行业比我们更卷了
 


 
内卷是卷别人,而外卷就是卷自己
 
所以我们要修炼内功,才能把自己卷起来

如何卷自己呢?
 
第一个,需求、需求、需求
 
要想卷出去,首先你就得知道卷什么,也就是客户需求在哪里。
 
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要外卷的方向,为客户提供他们需要的服务。
 
但是挖掘客户需求,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有时候客户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在哪
 
要挖,不断的挖
 
第二个,专业、专业、专业
 
专业不仅仅是财务本身,而是对一项业务,一个行业的理解,同时具备多种专业和能力的灵活融合应用
 
单项专业不叫专业,只有把所有的专业和技能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专业应用
 
比如,我看到很多事务所出版的案例和解答,包括我们的考试题目,都经常备注一个括号:假设不考虑税金
 
俗话说仗要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企业最大的困难和需求就是税金,你不考虑税金,你真正面对的项目的时候如何去应用和发挥你的专业呢
 
我见过很多专业能力很强的审计师被企业定义为不专业,审计师很委屈,其实问题就出在这里
 
第三个,文化、文化、文化
 
我一直认为,所谓文化建设,最终建立的其实一种抗风险的能力。对于事务所是这样,对于我们自己更是这样。
 
事务所也好,一个企业也好,可以解散,然后各寻出路。但是我们不可能把我们自己给肢解了,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好我们自己的文化建设。
 
这个文化建设,就是我们自己的方向和坚定的信念。
 
我们通往真经的路途非常坎坷,还时不时的会有小妖出来作怪,如果没有一种执念,必然会折戟在这路上
  
第四个,落地、落地、落地
 
昨天,婷婷在星球里说,自己的一些事情没有做好,有些事情做的有些盲目。因为婷婷负责的是新一期的审计工坊的搭建。
 
实际上,我想说的是,婷婷的想法实际上没问题,只是太复杂了。
 
在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首先我们的目标是如何落地,并且找到落地的关键因素。
 
你可以把方案设计的非常完美,就像我们审计中总喜欢追寻完美的底稿和完美的内控,但是,这个完美的方案,谁来执行呢,需要花多少成本和时间来执行呢?
 
如果我们每天只有一个小时,而我们某一天的方案需要花费两个小时,这就没有办法落地,就是走不通的。
 
其次,方案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比如婷婷规划了一个社群,我不反对社群,但是我问的是,这个社群要给大家去提供什么,如何提供,谁来提供,如何确保每天提供的内容,最终我们自己又想通过这个社群获得什么?
 
最后,其实审计工坊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不是时间,也不是社群,而是找到案例和问题,并且能够匹配到能够解决这个案例和问题的人,就妥了
 
落地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客户体验
 
实际上,我们去审计一个客户,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客户的体验。
 
你不停的问客户问题,不停的给客户要资料,客户还提供不出来,客户不认为你具备什么专业能力,如果有可能,客户并不愿意让你来审计。
 
那我们怎么提供客户体验,不是没头没脑的去要资料,问问题,而是思考之后,站在如何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的视角,去思考应该要什么
 
否则,即使你的专业能力再强,客户不会愿意选择你
 
第五个,效率、效率、效率
 
提供效率需要从两个方面思考
 
一个是思维上提高,一个是细节上提高
 
比如,在我们审计中,很多底稿和程序是可以不做的,如果我们认为这里没有风险,而且能够说的清楚,那么多余的程序我们就可以不做。
 
就像我看昨天有个老师写替代程序中提到,替代程序不是必须要做的,是因为主程序无法证明或者实施的时候,实行替代程序,而且替代程序有非常多的方式和方法,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在证明那一个环节上是否存在问题。
 
而我们的很多审计师,不分青红皂白,反正底稿中有这样一张替代程序,先填上再说。导致很多工作都是无效的,都是没有意义的。更何况,真正的替代程序可不仅仅只有底稿上那一部分,那一种方式。
 
其次就是细节上的提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精细。
 
就像前天开会前我跟婷婷说,我说把方案设计的简单化,但是简单不代表没有流程,越是简单的东西,其实背后越不简单。
 
就像你可以写一大段方案,写一大段文案,但是让你用一句话概括,然后让所有的人都明白,可能你就做不到。
 
每一个简单的事情,背后都是有逻辑的,都是不能够放任自由的,一定要按照我们的流程和思路,按照我们挖好的每一个坑,一个一个的跳进去。
 
有人靠劳动力生存,有人靠脑力生存,我昨天跟朋友吃饭,我说审计,看似是一个专业的工作,实际上是一个劳动力的工作。
 
如果你想成长,变得更强,必须要开始重视思维的力量,才能破万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