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这句话是鲁迅写给瞿秋白的。鲁迅与瞿秋白神交已久,却一直没能见面。二人第一次会面,就像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般促膝长谈。从政治谈到生活琐事,没有一点不适。而瞿秋白也至此被鲁迅视为难得的知己。像这样的知己,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不乏少见,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则清朝的小故事。 家遭突变被退婚清朝乾隆年间,安徽凤阳府有一个丁秀才,不仅才高八斗,而且出身富贵,父亲丁员外是当地有名的富商,因此很多女子都想嫁给他。丁员外再三挑选后,与丝绸商人王大龙结亲。王大龙的女儿年龄与丁秀才相仿,模样也长得俊俏,两家门当户对,十分匹配。而丁秀才本人也没有太大的意见,反正娶谁也一样。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子女对个人的婚姻根本没有选择权。 但天有不测风云,在丁秀才与王小姐成婚前一年,他的父亲因生意失败欠下巨款自杀,母亲也受打击一病不起,不久后过世。丁秀才眨眼间就从高高在上的富家公子,变成了家破人亡的贫寒子弟。昔日巴结他的那帮狐朋狗友,也像躲瘟神一般地躲着他,生怕丁秀才向他们借钱。 经此变故,丁秀才终于明白了“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的道理。好在他早年并非不学无术之辈,只要用功读书,考取功名,仍然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但不久之后,第二个打击也接踵而来。一天,丁秀才正在家中读书,王大龙府上的管家突然出现。管家在门口喊道:“丁公子在家么?丁公子在家么?” 丁秀才急忙出来开门,询问管家因何事来此。管家告知丁秀才,王老爷请你过府一叙。丁秀才自从与王小姐定亲后还没去过王府,而父母去世后,他又忙于处理丧事,也顾不上去拜访这位未来岳父。如今未来岳父派人来请,他又怎敢不去?在简单收拾一番后,丁秀才便跟着管家去了王府。 来到王大龙府上后,王大龙先是以长辈的身份对丁秀才进行了安慰,表示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向他开口。然后,王大龙话锋一转,说自己女儿小时候因贪玩,腿上落下残疾。不忍耽误丁秀才,所以告诉他实情。如果丁秀才介意的话,可以解除婚约。丁秀才哪能看不出王大龙的用意,什么腿上落下残疾?分明是看自己家境败落,无法给他的女儿提供舒适的生活,想退掉这门亲事罢了! 王大龙还信誓旦旦地承诺,只要丁秀才解除婚约,可以赠送他黄金百两,资助他科考。丁秀才明白:强扭的瓜不甜,如果自己不答应,王大龙说不准还会想出其他法子来恶心自己。所以便痛快地写下了解除婚姻的契约书。至于王大龙的百两黄金,他并没有要。虽然家财没了,但尊严不能丢。 一觉醒来成新郎不过王大龙的行为对丁秀才还是带来一定的打击,他放纵自我,大醉了几天几夜。同窗好友张京不忍他这样颓废,便瞒着他做了一件事。一个月后,张京通知丁秀才自己即将大婚,要他前来参加婚礼。丁秀才在婚礼上看到好友喜气洋洋的样子,心中更是难受,蒙头苦喝,不久之后就不省人事。 等他醒来后,发现自己竟然躺在新人的喜床上,旁边还坐着一位新娘。丁秀才大惊,急忙穿上衣服向外跑去。就在这时候,张京出现在了门口。丁秀才急忙解释道:“张兄,你听我说,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我昨天喝醉了,不知怎么就跑到了你新婚的床上。但我什么事都没干,这点可以向你保证!” 张京听了丁秀才的话哈哈大笑,说:“丁兄,看把你紧张的!这个新娘,本来就是你的!”随后,他拍拍手喊道:“出来吧,王小姐!”只见里面的新娘走了出来。“王小姐?怎么回事?张兄能给我解释一下么?”丁秀才问道。张京才将自己做的事详细告知。 好朋友移花接木原来张京见丁秀才意志消沉,便想帮他振奋精神。但如果直接给他钱,肯定会被拒绝。于是张京找到王大龙,向他提亲。张家在当地也是数一数二的豪门。王大龙便直接点头答应了。一开始,王小姐并不同意。当张京让人将计划告知王小姐后,王小姐也不闹了。于是大家瞒着王大龙和丁秀才举办了一场婚礼。 而与王小姐拜堂的,也不是张京,而是喝醉的丁秀才。丁秀才问王小姐:“你真的愿意嫁给我么?”王小姐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当初父亲让你退婚,我就不答应,没想到你还是照做了。既然张公子有意成全我二人,你又何必扭捏呢?”丁秀才也不再扭捏,向张京表示了感谢,带着妻子回到了自己家。 而王大龙在得知此事后,虽然痛恨张京的欺骗,但如今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他又能说什么呢?只好勉为其难地答应。而丁秀才在朋友和妻子的鼓励下,重新振作精神,发奋读书,终于在来年的科举中高中。而像张京这样的知己,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人生能有一两位,便足够了!大家觉得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