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背影》受争议要被踢出课文?诗人余光中对朱自清的评价真直接

 昵称59408546 2022-07-07 发布于浙江

白话文运动之后,出现了鲁迅、周作人、冰心、郭沫若、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一批杰出的散文家,但唯独朱自清的散文得到了“美文”的赞誉。这主要是因为朱自清深受中国古典美学和儒家“温柔敦厚”美学的熏陶,按照美学思想和原则进行创作,孜孜不倦追求“表现自己”的美学理想。

文章图片1

《背影》《荷塘月色》《匆匆》是朱自清“美文”的代表作,也是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名篇佳作,数十年来受到了一代又一代师生的喜爱。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朱自清的作品入选课本也一直存在争议。早在1951年,《人民教育》就发表了黄庆生的《一篇很不好教的课文——<背影>》,认为朱自清的散文表现的是小资产阶级的不健康感情,没有选作教材的必要。第二年,《背影》等作品就被踢出课本了。

直到1982年,《背影》《荷塘月色》等作品才重返教科书。可到了本世纪,在湖北某校的一堂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说说自己对《背影》一文的理解,并且鼓励学生说出具有新意的见解。结果,学生们大胆抛出了如下观点:《背影》中父亲翻越月台的行为违反交通规则,父亲的矮胖形象不够潇洒

文章图片2

之后,鄂教版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者就以多数学生不喜欢《背影》为由,想要将《背影》从教科书中删除。但这遭到了广大家长的反对,教科书编者又出来辟谣,表示已决定将《背影》列入下一册语文课本,风波这才得以平息。

这件事原本到此就该告一段落,但有些专家却借题发挥,呼吁将朱自清的散文作品踢出课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专家,当属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丁启阵教授。丁启阵在《我赞成把朱自清〈背影〉从语文课本中删去》中称:

遵守交通规则与否,不只是道德层面的问题,还有法律层面的问题。说得更明白一点,朱自清父亲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因为,他的行为有可能触犯他人的利益,造成火车无法正常行驶,破坏火车站的秩序,影响他人的正常旅行。

文章图片3

此外,丁教授还指出一个父亲,可以令儿子感动的行为方式实在是太多了,绝不限于违反交通规则去买橘子一种。比如说,他可以绕远道、上下台阶去买橘子,然后累得心脏病差点发作。其次,朱自清父亲翻越月台的费劲、笨拙、不雅观,在那特定的情景下,固然可以打动不少读者,认为那是很诗意的。但是怎么能够肯定,轻松、轻快、潇洒地把橘子买来,就不会感动人,就是没有诗意的呢?

不仅如此,丁启阵还认为,朱自清的父亲既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也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在《朱自清年谱》中记载了《背影》的背景故事:

朱自清父亲时任徐州榷运局长,在徐州纳了几房妾。淮阴籍潘姓姨太得知,赶到徐州大闹一场,终致上司怪罪下来,撤了朱自清父亲的职。为打发徐州的姨太太,朱自清父亲花了许多钱,以致亏空五百元,让家里变卖首饰才补上窟窿,致使朱自清祖母不堪承受而辞世。

文章图片4

因此,丁启阵指出,朱自清的父亲在官纳妾、气死母亲、害苦儿子,实在是一个不忠不孝不慈。朱自清专门写这么一个不堪男人的一篇文章,居然能成为不朽名文,简直令人匪夷所思!《背影》这篇文章,不过是一个身心皆不健康的小知识分子的无病呻吟,早就应该提出语文教科书。

除了丁启阵之外,福建师范大学的孙绍振教授也写了文章分析《背影》中隐藏的朱家故事,指出朱自清的父亲确实不是一个值得称道的好男人。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因为朱自清的父亲不是一个好男人,就主张把《背影》踢出课本,却是犯了“因人废文”的错误。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完全没必要去挖掘这样的家庭故事。况且,摊上一个不称职的父亲,就没有父爱了吗,儿子就不该被父亲的爱感动吗?

文章图片5

《背影》中的亲子之爱最为独特深邃之处,正是写出了爱的惭愧与沉重。朱自清将父亲对自己的爱定格在爬月台的“背影”,用诚挚的笔墨为现代文学散文史留下了一个亲子之爱的经典。当朱自清的弟弟朱国华把《背影》拿给他父亲看时,父亲读得泪流满面。事实上,不仅朱自清的父亲深受感动,一代又一代读者也深受感动。

除了从《背影》中的父亲形象入手之外,还有的专家从文学成就入手否定朱自清,可谓是釜底抽薪。比如著名诗人、学者、教授余光中写了一篇《论朱自清的散文》,非常直白地写道:

朱自清真的是新文学的散文大师吗?朱自清最有名的几篇散文该是《背影》《荷塘月色》《匆匆》《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就凭了这样一二十篇散文,朱自清能称为散文大家吗?我的评断是否定的。

文章图片6

余光中本人是著名诗人,《乡愁》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些经典诗句,想必大家都能背诵出来。事实上,余光中的散文也写得很好。因此,他作为朱自清的同行,对朱自清提出的批评也更为犀利。

余光中认为,朱自清的想象不够充沛,所以写景之文近于工笔,欠缺开阅吞吐之势,节奏慢、调门平、情绪稳。章法方面虽然是有条不紊,可大致平起平落,很少采用逆序和旁敲侧击柳暗花明的手法。比喻则是过分明显,取材过分狭隘。

在余光中看来,朱自清无论是写诗还是写散文,都产量不丰、变化不多,远远够不上大师。置于近30年来新一代散文家之列之中,朱自清的背影也已经不高大了,在散文艺术的各方面都有新秀超越了他。

文章图片7

除了概括性的评断之外,余光中还对《荷塘月色》《背影》等名篇展开了具体批评。余光中认为,《荷塘月色》完全是一篇浪得虚名的作品,不仅比喻拙劣,而且庸俗,容易让读者产生不好的联想。

余光中在《论朱自清的散文》中列出了《荷塘月色》中的11个句子: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2.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朗珠,又如碧空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3.微风过处,迭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4.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余光中认为,11句中一共用了14个比喻,但这些比喻大半浮泛、简单、阴柔,在想象上不出色。此外,14个比喻中有13个是明喻,要用“像”“如”“仿佛”之类的字眼来作比喻,实在是太过低级、浅白。

除了好用明喻而趋于浅显外,朱自清还喜欢用女性意象。比如“亭亭的舞女的裙”“刚出浴的美人”,这样的女性意象不仅不高明,还会引起庸俗的联想。“美人出浴”的意象尤其糟糕,容易令读者想要很多俗艳的画面。“舞女的裙”亦是不雅,过于浮浪。

文章图片8

至于《背影》,余光中同样认为不适合进入教科书让少年人读。因为《背影》这篇文章在情感上是病态的,一千多字篇幅的文章,主人公竟然流了四次泪。到了今天,难道一个二十岁的大男孩还要父亲这么照顾,还会这么容易流泪?余光中认为,现在的少年应该多读一点坚毅豪壮的作品,而不是读《背影》这样哀伤的文章。

小新认为,《背影》中主人公流了四次泪,主要是为了抒发真情实感,是情到深处的流泪,而不是哀伤柔弱。以看见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后落泪为例,那是在对父亲存在怨念的情况下,仍被父亲的爱深深地打动。因此,叶圣陶说:在眼见这个背影的当儿,作者一定想到父亲一定不让自己去买橘子,仍旧把自己当小孩子看待

文章图片9

朱自清父亲完全没有在意儿子领不领情,更没有在意儿子对自己是否存在怨念或偏见,只是单纯而投入地关爱儿子。在父母眼中,子女永远是长不大的小孩啊!而朱自清则对父亲有一种隐秘的愧疚之情,正如他的眼泪一般,悄悄溢出、无声落下。

至于《荷塘月色》中的比喻,小新认为对中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学习对象,并不像余光中说的那样一无是处。所谓“女性意象”会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则完全是无稽之谈。试问,这么多学生学过这篇课文,有几个产生过余光中先生所担心的艳俗联想呢?

近些年来,有不少专家炮轰语文教科书中的经典篇章。比如因为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中出现了“脱下裤子站成一排”,便认为文章淫秽不堪,应当踢出课本。《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则太过暴力,《红楼梦》容易使学生早恋,《三国演义》勾心斗角容易让学生学坏,鲁迅的文章批判性过强……

文章图片10

这些专家的出发点或许是好的,但这样吹毛求疵,无限放大一个可能引起争议的点,无疑是不科学不客观的研究方法。每一个时代的文学都会带上那个时代的印记,但经典之所以能成为代代相传的经典,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因时代变化而变化的永恒价值。

小新认为,朱自清是现代文坛的散文大师,其代表作《荷塘月色》《背影》都是拥有永恒价值的经典的散文名作,应当继续留在语文教科书中。不知各位读者如何看待呢?欢迎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