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渭南文坛 | 张会民:火热滚烫的夏日

 渭南文坛 2022-07-07 发布于陕西

作者
张会民,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书法协会会员、陕西金融作家协会理事、渭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渭南文坛》特约作者。


今年的夏天格外热,最近几天的温度热得让人有些瞀乱。根据预报,未来几天的温度将飙升到四十度以上,创历史极值。


早上出门,天蓝得无比澄澈,找不到一丝云彩,太阳毫无遮拦无拘无束地直射在身上,火辣辣地烫。


天极度地热人的衣着打扮便极尽宽短自由特别是生活在钢筋水泥筑成的密不透风的城市里。躲在家里空调房子的人,大多不得而知其裸露的穿着,反正是不常见人,随意披挂一件遮羞遮丑,自我感觉凉爽舒服即可。



行走在大街上,不再有过多的讲究。男士的工装半截袖不再捅在裤腰,任凭一点儿风儿吹进胸口。有的干脆只穿件背心,裸露处的皮肤已经被晒得黝黑亮透。女士尽可能地保持往常的秀美矜持各式各样不同质地的裙子变换着展示出来舞动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也有的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遮阳帽、黑墨镜连同防疫口罩配套在一起,驾驶着电动摩托车驶过,感受着风驰电掣中的速度刺激。


火热滚烫的夏日,水泥地面是热烫的,迎面来风是热烫的,建筑工地是热烫的,田间地头是热烫的,多少人的工作岗位前都是热烫的……班得上,活得干,钱得挣,烫得忍,热得受。这就是热火滚烫的夏日里普通人的生活



羊肉饭馆的烤馍炉前,打馍师傅脖子上搭一条毛巾,揉面,擀圆,翻动,烙烤,热和烫考验着耐受力,考验着意志力。


稠密拥挤的玉米地里,光着膀子的老汉穿梭其中,黑水汗流地整理拉拽着塑料水管,他得给玉米地浇上一遍透水,让满怀期待的一料庄稼度过炎热酷暑。他不敢说热,没有了耐热的勇气,就钻不到地里去。



火热滚烫的夏日,有人心静如水,有人被热出沉沉的暮气。树下乘凉的老人,木讷讷地坐着;低头赶路的行人,急怱怱地走着;公园晨练的舞者,慢悠悠地跳着;瓜果摊前的老板,痴呆呆地望着……


如此火热滚烫的夏日还得持续。把心静下来莫要埋怨莫要烦躁温高定会雨足热凉定会交替火热滚烫的夏日一定会过去


编辑
闵盼龙,2012年至2015年就职《渭南日报》。现为《渭南青年网》内容总监、首席摄影。第二届“渭南网络好青年”,临渭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理事,渭南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渭南市雷锋车队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
推荐视频
推荐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