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书家为何越写越差?

 墨品书法网 2022-07-07 发布于北京

主讲:一痴,本名周明华,“书法网”总编辑,创始人;“让书法回家·全国公益大行动”总发起人;现为:江西省书法院副院长,中国道教协会道家书画院副院长,北兰亭艺委会委员等


60岁对书画家来说是个坎!
据说这句话是吴昌硕先生说的。

为什么是六十岁?我的理解,六十岁只是晚年的一个代指。书画家们在到达一定年龄后,有了一定的社会声名后,容易意得志满,不思进取,更由身体见老,精力日减,所以很难再勇猛精进了!

陈传席先有篇短文叫《余不读老名家之新作》说:成名之后,或应酬太多,或自我感觉过好,或江郎才尽……或思想迟钝,或锐气已销,或知识老化,然又倚老卖老……故其新作多不可读。其实以我所见,现在书坛不仅是老名家新作多不可读,大多中青年名家的新作更是不堪入目!老瓜不成也就干丑,新瓜要坏了便成烂臭!

这里便涉及到当代书家为何早衰的问题!毫无疑问,活跃在当代书坛的书家大多都是通过国展比赛而出来的,书法的国展好比古代的科举,一旦入展或者获奖,那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长安花开当然是美的,但要看如何美,荀子讲: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禽犊”在古代是比喻干禄进身之物。也就是功利的意思。也就是说如果写字是以美自身。那么这样的美是长久的,反之,如果写字只是为入展,为获奖,为取悦别人而折枝送美,那么这样的美必然早衰枯萎!不用等到六十,三十甚至更早就人老色衰了!

那么书家如何才能迈过60岁这个坎呢?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
——为自己去写吧!
王羲之《兰亭序》中说的好: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