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老人长寿,子孙不旺”,健康长寿反而成错?看完你就明白了

 赵氏宗亲 2022-07-08 发布于福建

常回家看看

古往今来,人们都极为注重延年益寿之道。在封建社会中,九五之尊的君主苦炼仙丹,只为突破年岁的限制,现代人专研医术,养生健体,也希望晚年生活能安逸长久。古人常说“人活七十古来稀”,在生活水平低下的年代若是能活到七十岁,乃是十分罕见的长寿之人,将会受到百姓乡亲的敬重,甚至是皇帝都要对其嘉奖。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若是家中有长寿的老人,那则说明家中地利人和,全家人的心态也会受其影响,家业兴旺也指日可待。但是老祖宗对此也曾有言“老人长寿,子孙不旺”,这样的一句俗语与传统观念截然相反,为何老人的长寿会影响后代人的运势呢?这其中另有深意。

疾病缠身,入不敷出

人这一生“生老病死”,乃是无法更改的规律,在青年之时身强力壮,中年之后由盛转衰,而等到老年之后,身体孱弱,病痛不断。虽然有着“休将白发唱黄鸡”的雄心壮志,但是现实的疼痛与乏力将会让人难以应对。

在农村中,人们常说“养儿防老”,家中有子女晚年生活自有一份保障。但是身为普通的百姓,遇到难缠的病状也是无能为力。过大的医药费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常常有家业亏空家底都无法使老人的病状改善。在这样的生活压力之下,儿孙后代也只能够负重前行。

在古医书《黄帝内经》中曾有言“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在五十岁往后的年纪,就会感觉身体沉重,耳目都无法看清。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从前轻而易举的小事都会变得十分困难,这时候若是能够自理,那家人后代也能少些忧虑。但是大多数的高寿之人在晚年生活起居入食都需要人的照料,这也会为家中之人带来不小的负担。

多代同居,矛盾不断

即使是有血缘关系的亲族,在彼此相交的时候也无法做到尽善尽美,常有矛盾会间离二人之间的亲友关系。中华自古崇尚“百善孝为先”,在父母双亲年老之后,要承担起赡养的义务。但是这么多代人同居在一个屋檐下,出于不同的利益亲情关系,常会导致争吵不断,家庭氛围很是难堪,而这最常见的矛盾当属“婆媳关系”。

这婆媳矛盾自古以来就是难题,《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中最著名的一首,而这故事中的爱情悲剧皆由于婆媳导致。在文中描写到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与婆婆的矛盾不可调和,无奈以“父母之命为大”的焦仲卿只能将钟爱的妻子休离,在受到情感打击的二人万念俱灰,最终相约殉情,酿成悲剧。

其次就是对于孩童的教育理念不同,从而导致家中之人整日生闷气。老人讲究“隔代亲”,对待孙辈难免溺爱,但是在孩子父母的眼中却是没有原则的举动。在《颜氏家训》中曾有云“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讲究严慈相济老人的过度溺爱反而会害了孩子。

修身健体,人和兴旺

其实这长寿之人本是福,因为在这世上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去弥补遗憾,感受世界的美好。生活中有很多的人家缠万贯,但是却人走茶凉,无福消受,实在可惜。但古人之所以说“老人长寿,子孙不旺”,这主要是由于身体病痛与家庭矛盾所导致的若是老年人能及时防患于未然,那也能少些烦恼,家业上下轻松度日。

首先是这养生之道,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适当的运动对健康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老年人也不能松懈,也定要日日强身健体。除此之外,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和饮食习惯,毕竟“病从口入”。

其次是家业之中的“人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家中之人以宽容忍让的态度来对待彼此,自然能使和气油然而生,那家和之后,必定万事兴。

小结

关于老人长寿到底好不好?其实不在于问题本身,而是在于自家的状况,若是家中人和,老人健康,那这长寿老人定是好事。但若是家中窘迫,纷争不断,那对于儿孙来说也难免成为负担。

虎年开光纯铜五帝钱旺财化煞镇宅必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