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大馆开了!珍藏千万件故宫皇家大内秘档,必看!

 文博圈 2022-07-08 发布于北京
永乐皇帝即位赏格稿
康熙皇帝遗诏
道光皇帝秘密立储谕旨
太平天国洪秀全亲笔诏书
锦衣卫选簿
林则徐禁烟奏折
大清比利时国书
....

7月6日

汇集了明清600年重要皇家大内档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

正式向社会开放

一大批珍贵档案文物首次展出

开馆第一天

文博圈现场打卡

一睹皇家国宝真容

第一时间给大家带来高清大图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总建筑面积9.91万平米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前身是1925年成立的
故宫博物院文献馆

明清两朝将近600年

总量1000多万件

舆图、奏折、谕旨、诏书、题本、奏本、金榜等

种类繁多的海量“大内档案”

珍藏在这里

新馆落成开放
大量珍贵文物档案
将首次集中对外展出!
要了解明清历史,绝不能错过这个大馆

档案馆共6层
目前234层开放展厅
6层是档案查询区域

目前新馆推出4大展览

兰台翰墨 家国春秋——明清历史档案展

盛载千秋——明清档案装具陈列

守护国家记忆 传承民族文脉——明清档案事业发展历程展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主题档案文献展

展馆中大量采用了玻名堂的低反射夹层玻璃,让人产生文物“裸展”的错觉,让观众更大程度看清展品。

其中重要展品选用了最新的抗弯低反玻璃,玻璃不仅不反光,看得清,且其独特的抗弯曲、更密封特性,将国宝置身于绝佳的微环境中。

01

兰台翰墨 家国春秋——明清历史档案展

展览分为明朝掠影、清朝肇建、康乾盛世、帝国秋凉、抗争求索五个板块.

透过历史档案纲要式呈现明清两朝五百余年历史变迁、文明演进的情况。







大量重磅档案文物

大明混一图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一幅由中国人绘制的巨型世界地图横空出世。尽管此时距离人所皆知的郑和下西洋还有16年时间,但当时的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早已非常深刻,得益于千年丝绸之路的商业和文化交流,中国人在633年前的绘出的这幅《大明混一图》上,已经描绘了东起日本和朝鲜、西至西欧、北至贝加尔湖、南至爪哇的广阔范围,尤其是对非洲区域的绘制,更是比欧洲早了近百年。

有通过画笔演绎历史长河中标志性事件的战图——御笔平定伊犁回部全图。该铜版画由西洋画师郎世宁等绘制,在法国刻制铜板印刷。全套共十六幅,并配有乾隆皇帝亲题的十六咏御制诗。

有备受热议的皇位承袭历史事件的唯一现存实物见证——道光帝秘密立储匣。“朴实无华”的外表包裹着庞大帝国控制权平稳更替的核心密码。


道光皇帝立四子奕詝为皇太子(后来的咸丰皇帝)

有宫廷娱乐生活的详细记录。

豢养猫、犬等宠物,是帝后和嫔妃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这些猫犬均登记造册,由专人饲养,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

每只猫、狗都有自己的名字和生卒年月,对比现在起的小白小黑、阿黄阿花、旺财来福,高雅气质一下就出来了。
《内起居注》

消寒图是清宫冬季的一种娱乐消遣,从冬至日开始“数九”,每天描实一笔,所有的字都描完,就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刻。

有“金榜题名”的系列档案。

大金榜长20-30米不等,分文武两科,分别张挂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供应试贡士和百姓观看。

小金榜也分文武两科,用于呈皇帝御览。

清顺治朝武状元于国柱殿试卷

传胪是殿试后由皇帝宣布登第进士名次的隆重典礼。

传胪折

题名录是中式人员“花名册”,包括姓名、籍贯以及考试题目等。

顺治帝训诫臣工重惩贪酷事敕谕

万寿恩科云南乡试题名录、会试录、殿试登科录

《盛京城阙图》 

盛京,就是今天的沈阳。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努尔哈赤力排众议,下令将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这张舆图绘制出当时的盛京皇宫(今沈阳故宫)建筑格局。

庄妃册文 

庄妃册文是现存最早关于清代册封后妃的档案,受封者就是我们熟知的“孝庄太后”(孝庄文皇后),她是皇太极的庄妃,同时也是顺治帝的生母,康熙帝的祖母。


洪秀全亲笔诏书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有一件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颁发给薛之元的亲笔诏书,也是现存唯一一件洪秀全亲笔诏书。

诏书全文:朕诏答天豫薛之元弟知之:万有爷哥朕主张,残妖任变总灭亡,诏弟统兵镇天浦,兼顾浦口拓省疆。朕昨令弟排拨官兵五千,亲自统带,星速赶赴六合镇守。今朕复思天浦省乃天京门户,弟有胆识,战守有方,足胜镇守之任。爰特诏弟统齐兵士,赶赴天浦省垣,协同将帅黄连生弟等实力镇守,安抚黎庶、造册举官、团练乡兵,以资防堵;征办粮饷,源源解京;鼓励将兵,严密堵剿,毋些疏虞。今特命保天福刘庆汉、欢天福林世发、侍卫黄钦元、陆凤翔等捧诏前来,令弟星速带齐官兵前赴天浦省实力镇守,并排薛之武弟带同一队官兵前赴浦口镇守。弟等见诏,实力奉行,放胆雄心,力顶起爷哥朕江山万万年也。钦此。

金沙江上下两游山水全图

该图全长77.4米,为我国现存最长的古代舆图,是清乾隆时期为疏浚金沙江,实地勘测绘制的工程图,同时采用工笔画法精心绘制了两岸的生活场景,被专家誉为“工程图中的清明上河图”。

大清比利时国书



展厅中运用了抗弯低反玻璃,隔着玻璃拍摄文物也十分出片


ps:该展览为一史馆基本陈列,位于新馆三层,展陈面积共1800㎡。建议参观时间60分钟。

02

盛载千秋——明清档案装具陈列

你可以看到皇家专用的奢华档案装具

本展览为一史馆特藏展览,位于新馆四层,以“展藏结合”的形式展出明清两朝皇家档案装具——金匮、龙柜。其中金匮库区陈设面积570㎡,珍藏金匮120座;龙柜库区陈设面积480㎡,珍藏龙柜86座。

金匮为明清两朝皇家特制,专用于盛放当朝历代皇帝实录、圣训。

实录记载着帝王在位期间的主要事迹。

圣训(明代称为宝训)是皇帝谕旨的分类汇编。

龙柜是专用于存放玉牒的特制装具。

玉牒系统记录了清朝历代皇族人口及宗族谱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清代玉牒2600余册。玉牒分大小两种规格。

大玉牒有多大?从下图可见一斑,而这还不是最厚的。

ps:本展厅目前暂时无法提供线下参观服务。为弥补遗憾,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准备了3D云展厅,邀您“沉浸式”体验华美的明清档案装具。

03

守护国家记忆 传承民族文脉

——明清档案事业发展历程展

本展览为该档案馆馆史陈列,位于新馆四层,展厅总面积550㎡。

展览以明清档案事业发展为主线,共分为典册流传、筚路蓝缕、基业初奠、时代辉煌、面向未来五个单元,展示了90余件(组)的展品,有珍贵的明清档案工作老照片,有复原真实场景的沙盘和雕塑,有记录明清档案事业光辉历程的音视频等等。

全景回顾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近百年的历史长卷,展现了明清档案人守护明清档案一路走来的风雨沧桑。

第一单元

典册流传:明清国家档案的流转典藏

明清两朝集封建制度之大成,曾经产生大量中央政府和皇室档案。但到清末民初,这些档案却历经劫难,惨遭损毁与流散。经学界人士的奔走呼吁,引发社会各界对明清档案的关注。

老照片:清末内阁大库中的杂乱档案

第二单元

筚路蓝缕(1925—1949):明清档案事业的艰辛起步

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成立,设立了专门负责管理明清档案的文献部,这是中国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历史档案管理机构,明清档案事业由此开启,档案整理、出版等工作在动荡之中艰辛起步。面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危机关头,明清档案与故宫文物一起装箱,南迁西运,万里避寇,幸得保全。

展厅场景:明清档案南迁西运

第三单元

基业初奠(1949—1980):明清档案事业的奋力推进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明清档案事业进入了新纪元。明清档案人初心如磐,奋力推进明清档案更好地服务国家与社会。他们扎根档房,接运南迁档案、接收散佚档案、改善保管条件、钻研整理方法、编纂出版档案、培养满文人才、推动学术交流等,为明清档案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老照片:1978年8月满文班毕业,与故宫和明清部领导及老师合影

第四单元

时代辉煌(1980—2020):明清档案事业的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对档案工作高度重视,提出了开放历史档案的方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此为指导,不断探索明清档案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新途径,妥善处理档案基础工作与发展、档案保护与利用等各种关系,开展大规模档案数字化整理工作,满文档案工作实现新突破,充分发挥明清档案独有的社会价值,大力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明清档案事业实现跨越式全面发展,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代。

 展厅场景:档案编纂出版成果墙

第五单元

面向未来:明清档案事业的世纪新梦

为适应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对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一座具有明清底蕴、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明清档案馆于2020年建成。2021年7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正式启用,明清档案事业的发展必将以此为新起点,走向更加辉煌的新时代。


ps:本展厅目前正在升级改造,暂时无法为您提供线下参观服务。为弥补遗憾,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准备了3D云展厅,邀您“沉浸式”体验华美的明清档案装具。


04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主题档案文献展


展览分八个部分,分别是
信仰的力量、理论的力量、组织的力量、
人民的力量、斗争的力量、行动的力量、
制度的力量、万山磅礴看主峰,
展出500余件珍贵档案。

展览聚焦党史上的
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
用一份份珍贵的历史档案、
一幅幅精彩的图片、
一幕幕鲜活的影像,
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
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
具体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
坚守初心使命的感人故事,
深刻诠释了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
成功密码和力量所在。

ps:本展由中央档案馆和新华社举办,位于新馆二层,展陈面积共940㎡。建议参观时间60分钟。

开馆首日

馆方还精心准备了纪念小礼物

现场给每位观众赠送

盖有“黄帝之宝”印鉴的精美文创

左侧是雍正皇帝朱批

“自己挣出来的方是真体面”


雍正元年(1723年),时任广东巡抚年希尧的妹妹被册封为贵妃。年希尧为此上折谢恩,称“一家荣宠,阖族增光”。雍正帝朱批:“知道了。一切总仗不得。大丈夫汉自己挣出来的方是真体面。勉之。”

最后提醒大家
档案馆里面有1000多万件档案
展出的还只是冰山一角
还有很多档案可以在6楼查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