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老年人群体享受更多健康幸福

 tycoondeng 2022-07-08 发布于广东

  国家卫健委在7月5日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目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93岁,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确定的2020年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健康中国行动2022年主要目标提前实现,健康中国建设开局起步良好、进展顺利。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从新中国成立之时的35岁,到1980年的67岁,再到如今的77.93岁,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等主要健康指标的巨大飞跃,见证了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与此伴随的健康事业的显著进步。近年来,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启动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着力强化全生命周期健康维护能力,突出重点人群健全完善健康保障体系,有效遏制重大疾病发病率,健康中国建设取得扎实进展。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的持续增长,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正是有力佐证。

  人们常说,身体健康是人生一切的基础。反过来,有了健康这个基础,人均预期寿命持续增长,很自然地会冲击一些过去的观念,对人的幸福生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比如,如何定义“老年”,古人说“人活七十古来稀”,今天就应该是“人活七十稀松平常”;过去大部分人都期盼着六十岁退休,今天很多人还觉得精力充沛、干劲十足。这就提出了新的社会问题:对广大老年人群体来说,如何在满足健康需求的基础上,生活得更有质量、更加幸福。

  对整个社会而言,就是如何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考验我们的除了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还有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问题,即社区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品应用的适老化。近年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飞速发展,很多老人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方面遭遇了许多不便,遭遇无法逾越的“数字鸿沟”。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和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的背景下,社会适老化改造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对个体而言,则是如何让老年生活更有质量。让生活更加充实,甚至在退休后依然能发挥余热,是很多老年人的美好愿望。从72岁的同济大学退休教授在抖音做“硬核科普”,成为广受年轻人追捧的“科学姥姥”,到81岁的退休职中老师开直播免费科普物理知识,被数十万网友“催更”……近年来,不断有类似的故事向人们证明,老年生活已不止吃好喝好、跳个广场舞或是四处旅游,还有更加丰富时尚、更有“存在感”的打开方式,让老年生活更加充实而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