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郢都故事]被日本人称为国技的相扑原本就是“中国造”

 郢都故事 2022-07-08 发布于湖北

一件从荆州纪南城出土的珍贵文物

印证了日本相扑运动源于中国荆州

被日本称为国技的相扑就是“中国造“          

说到相扑,大家眼前也许立刻会浮现出两个大肥墩纠缠在一起撕打的场景,大肥墩浑身上下的肉随着推、摔、捉、拉、闪、 按、使绊等动作不停地抖动,那肥嘟嘟的胳膊,壮硕的身躯,还有春光乍泄的肥臀。

不过,人们也许并不清楚,被称为日本国技的相扑,追根溯源乃是“中国制造”。

证据之一,就是司马光的那篇《论上元会妇人相扑状》。司马光何许人也?幼儿的启蒙教育里大都会讲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没错,少年时就有砸缸救人的果敢与勇气,长大成人后作为大宋皇帝的重臣,本着公务员的职业精神和传统士大夫的耿介性格,司马光居然太岁头上动土,直接上书点名批评至高无上的皇帝,起因却只是皇帝去看了一场女相扑手的表演。

满族摔跤:布库(照片选自【摔跤】中国摔跤史话:力士的角抵对决)

司马光所说的“相扑”,与“日本相扑”字相同意相近。不过,宋代流行的相扑运动则包括女相扑和男相扑两种形式。史料记载,正月十八上元节,首都开封有“妇人裸体相扑”。女相扑登台时,不但外面的衣服卷做一团,丢在一边,有时连内衣也扔在了一旁。只见,那些近乎赤裸的女汉子们,在台上滚来滚去、香汗淋漓、娇喘微微,到南宋时,首都临安举行男子相扑,总是先由女子相扑手表演,以招揽观众。 只要她们一登台,便聚集了人气。当然,更吸引了皇帝前来与民同乐。

在宋代,虽然市井文化发达,社会风气开放,但原本应该在家里相夫教子的女子们,却赤裸着身子,表演起“裸戏”来。自然,是有碍观瞻的。要说三教九流地看看也就算了,可连一国之尊的皇帝也要乐在其中,难怪中央国家机关的公务员司马光要满腔正义地慷慨激昂了。司马光先是在名为《论上元会妇人相扑状》的奏折中讲述了事情地经过,指出“今月十八日圣驾御宣徳门,召诸色艺人,令各进技艺,赐与银绢,内有妇人相扑亦被赏赉”。继尔,愤然批评皇上道,“今上有天子之尊,下有万民之众,后妃侍旁,命妇纵观,而使妇人裸戏于前”。最后,司马光强烈要求“仍诏有司,严加禁约,今后妇人不得于街市以此聚众为戏”。

其实,文化是很难区分出高低贵贱的,下里巴人的市井文化与阳春白雪的宫廷文化也渐渐合流。司马光的批评指责,不但没有能阻挡住皇帝观看“裸戏”的兴趣,反而在整个宋代,相扑成为了全民共娱的热门体育文化项目。宋代《东京梦华录》及《梦粱录》载:宋代宫廷御用之相扑手,乃御前卫队左右军士,名为“内等子”。小说《水浒传》七十四回“燕青智扑擎天柱”中,也有关于相扑的详细描述。

直到南宋时期,首都临安城内的女子相扑表演仍然十分流行,甚至还出现了“嚣三娘”“黑四姐”“赛关索”等一批知名度很高的“女明星”。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泓先生有一段论述,他说:“宋代相扑极为流行,相扑表演由宫廷权贵的宴会前,普及到平民游乐场所和庙会上,成为一般市民喜爱的项目。在南宋首都临安,除了皇帝大开宴会时有官军表演的大型集体相扑外,在平民游乐场所和庙会上都有相扑表演,民间还组织相扑的专业性伎艺团体,名外'角抵社’。当时在护国寺南高峰露台上,就有各地来的高手互相比赛。”、

于是,我们在河南博物馆里看到了宋代泥质红陶制作的绿釉陶相扑俑,两俑相抱,一俑被另一俑夹在双臂下,正极力反抗;另一俑张大着嘴,用两只手和胳膊使劲往下压着对方,两只俑互不相让,打得难解难分。这件相扑俑表现的精彩相扑表演,为宋代相扑运动作了最好的注解。

在中国古代,相扑之所以能够广泛流行,除了满足人们在文明的规则社会中对原始野性的一种动物性刺激观感外,也在于以武耀人的古代社会中,相扑是最为直观的力量之美,既可激励自己,又能震慑敌人。

据《汉书·武帝本纪》记载,汉武帝为了炫耀汉王朝的无比强盛,曾于公元前108年,在首都长安举行了盛大的角抵大会演,并从此每年举行一次。

汉武帝时期的“角抵”也就是宋代的“相扑”,其实早在战国、秦汉时期,这种活动就非常流行。特别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禁止民间私藏兵器,作为徒手相搏的角抵就更加流行起来。秦二世曾在甘泉宫“为角抵俳优之观”,当时称为“角抵”,也作“角觗”。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说:“角抵者,相扑之异名也,又谓之争交。”

砖雕:中国古代相扑运动员(照片选自【摔跤】中国摔跤史话:力士的角抵对决)

而“角抵”的源头则似乎可以一直追溯到传说时代。司马迁在《史记·黄帝本记》中记载:“蚩尤氏头有角,与黄帝头,以角抵人,今冀州为蚩尤戏”。以黄帝与蚩尤为首领的两个氏族,在争霸中原的战争中,打的昏天黑地,后来黄帝带领的大军在天神帮助下打败了战神蚩尤,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朝代——夏朝。在随后的历史演变中,最早在黄帝与蚩尤之战的战场今河南、山西一带出现了“两两三三,头戴角而相触”的舞乐,名为“蚩尤戏”,到了汉代后,又更名为“角抵”。上世纪70年代,山东省临沂金雀山汉墓出土的汉代帛画上,出现两个角抵者皆手臂大张,怒目逼视,作跃跃欲扑之状。画面左侧有一旁观者,拱袖而肃立,当为角抵者的裁判。

  以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相扑运动萌芽于我国上古时期,成型于秦汉时期,流行于唐宋时期。

当然,也有人否认相扑最早是中国发明的。比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就有相扑始于日本之说。相扑作为“中国制造”,除了有史料典籍的记录之外,更有文物作证。比如,在河南密县打虎亭二号墓中的壁画上,就可以真真切切地还原那摔跤角抵的场景。如果根据出土文物来推断,相扑最早的发源地很可能就是楚地荆州。

1975年,荆州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在楚国故都纪南城内凤凰山70号秦墓中,出土了一把木篦上,就有古代角抵的画面。

这是迄今考古发现的年代最早(公元前208年)的有关古代角抵的史料。考古学家杨泓先生根据这件非常珍贵的秦代木篦,结合《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里的“晋侯梦与楚子搏”的记载,得出判断:“这种运动的历史,看来至少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而秦在统一六国后,继续将角抵运动发扬光大,列为宫廷的一种娱乐项目

上图为漆绘木篦正面,为送别场面

下图为背面,为相扑比赛

摄影:金陵

一件从荆州出土的珍贵文物,印证了一项运动的历史,并无可争辩地说明,如今日本人喜爱的相扑运动,起源于中国,甚至很可能就是楚地。这件漆绘人物画木篦,保存基本完整,长7.4厘米、宽5.9厘米,最厚处1厘米。篦的上部呈弧形,正反两面都有漆绘人物画,即先用黑漆勾勒出人物像,再敷以红色和黄色等色彩。木篦的正面是一幅送别的场面,其背面,绘有相扑图。但见,画上共有三个男子,个个光着头,束发髻,上身赤裸,穿着短裤,腰系长带,飘垂于臀后。这两个人,面对面地扑向对方,拼力的对搏着,旁边还有一人侧身而立,双臂前伸,仔细观看着对搏的双方,似乎正在指点着什么。画面的上部,有一条帷幕的飘带,似乎说这场相扑比赛是在帷幕里举行的。这幅漆画,简练传神,正是当时相扑运动的真实写照。

不过,如今相扑在日本依旧流行,但在中国早已式微。看其历史的发展规律似有隐喻。相扑在中国盛行时,整个社会氛围崇尚武力,要么是国力最为强大的秦汉唐,要么是国力最弱的宋代和民国。相扑在日本的发展则是随着其国力的崛起而兴盛,奈良时代开始兴起,这个时代被称为日本的“太平盛世”;镰仓时代的兴起则是依附于武士阶层的崛起;在昭和时代最为鼎盛,而这一时期是日本法西斯主义盛行的时代,也是日本有史以来最为“辉煌”的时代,其烧杀抢掠的暴行程度令人发指。当然,相扑本无罪,只不过,从种种的历史细节中,我们多少能够嗅出社会的某种情绪。跳出这一运动本身,相扑不也真实的展现出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时代的背影吗?

彩绘人物画木梳

正面描绘的是宴饮场面

背面描绘的是歌舞场面

摄影:金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