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郢都故事·自古兵家重荆州之六] 欲得天下 必先踞荆州

 郢都故事 2022-07-08 发布于湖北

郢都故事·自古兵家重荆州之六:

欲得天下 必先踞荆州

得荆州者得天下!

“欲得天下,必先踞中原,欲踞中原,必先踞荆州。”

这句话包含的内容,我们在前面已经多次讲过,只不过前面是从地理区位上讲荆州的战略地位,这里则是从交通的角度来谈。

时至今日,交通问题仍然是战争必须考虑的重要前提。

荆州战略地位的重要,是因为荆州正处在长江中游的枢纽,有着天然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从交通的角度来说,荆州处于纵连南北的“秦楚古道”与横贯东西的长江交汇的位置上,因此为兵家必争之地。

长江是水上交通的大动脉,更是古代战将频繁用兵的水道,而穿越荆州的“秦楚古道”,则是古代中国中部先进的陆路通道,历来为兵家所必用。

白起拔郢如此

曹操率兵南下如此

赵匡胤兵不血刃平荆南也是如此。

荆州的交通网络,由水路和陆路交通两部分组成,这主要是因为荆州地处江汉平原,多河流湖泊。

自从楚国统一南方后,荆州的交通水程之远、商船之盛、陆路之遥、国旅之兴,在当时的中原诸国中无一国能比拟。

随着长江干支流的开发与利用,长江、汉水及诸多支流航线都成为了战争的快速通道。

荆州地势平坦开阔,一望无垠,江河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是全国内陆水域最广、水网宽度最大的地区之一。便于步兵分队和轻便炮兵利用防御间隙实施迂回包围,进行水上运输和隐蔽机动,也便于利用江河湖泊天然屏障组织防御。

战争的需要,使楚人不满足于仅仅使用天然河道。由于长江、汉水这两大水路交通动脉间没有直接的水道相连,从长江到汉江只能绕道下游的汉口。

励精图治的楚庄王,为加强国都纪南城与前线的联系,令楚国令尹孙叔敖主持开凿了扬水运河。

扬水运河在今长江的沙市到汉水的沙洋一带。扬水的开通,在中国航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启了人类由借水行舟发展为改造自然、治水通航的新纪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沟通长江和汉水的人工运河,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工运河。

扬水运河开通后,楚庄王的水军再也不需辗转汉口,而是利用这条将距离缩短了数百公里的运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挥师北上,以此加快了称霸中原的进程。

楚人从扬水运河中尝到甜头,又陆续开通了连接淮水、古泗水、颖水、汝水、沅水、湘水、赣水、太湖等重要水道,使得自然河泽与人工河道形成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楚国利用水路推进了战争的进程,扩大了疆域,战争的需要与疆域的扩张,又进一步刺激了交通的发展。

雄踞南方的楚国,凭借对长江流域河道的利用和开发,通过不断的舟战与地区性航运的扩大,到战国时期,从荆州出发的军舟与民船几乎可以遍布长江水系,并涉入淮水、黄河、珠江各流域。

楚国借助便利的水道交通,不断征服、吞并其他小国,并灭了曾经称霸一时的吴国和越国,其势力范围扩张到达广东、广西和云南。终于成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

据《鄂君启节》记载,当时楚国的水路交通线主要有四条,即东南长江水路,西北汉江水路,西南湘、资、沅、澧水路和西部长江水路。

同时,楚国的陆路交通也十分发达,从军事学的角度看,楚的步兵、骑兵发展迅速,其行兵之道主要依靠陆路。靠着四通八达的道路,楚国的战车南征北战,楚国的将士纵横驰骋于南中国。因此,楚国“地方五千里”的范围靠着交通的发达才能有效地进行管理,带甲的百万士兵靠着平坦的大道和便捷的水路才能声东击西,出奇制胜。千乘的兵车更是靠着可以任其风驰电掣的道路才可以迅速完成军队的集结、运动和给养的补充、运输。便捷的水陆交通,成为楚国称霸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利用河道的秦国也把河道的利用作为推进战争,统一全国的重要手段。

秦灭巴蜀后,大臣司马错便在长江边对秦始皇说:建造大舶船顺江东下,才能灭掉楚国。楚国灭亡后,秦始皇又派军队攻打广东、广西,为了保证军粮的及时供应,秦始皇在湘江上游开凿灵渠。此次战役,大规模的运兵及运粮船都是从荆州启航,经过洞庭湖入湘江过灵渠到达南方的。

龟盾  摄影:金陵

秦统一全国后,鉴于“车途异轨”,严重阻碍政令的推行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便修筑了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的36条驰道,其中最长的一条东南干线“吴极南楚”,就是在楚国原有的从纪南城至申国(今河南南阳)的大道的基础上加宽修建的,因此又被称为“秦楚大道”,是关中通往江南的惟一通道。

到汉代,当时洛阳通往南方的官马大道直通江陵,称为南方大道,是全国道路网中的一大动脉。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江陵作为“陪都”,道路交通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唐朝以长安为中心,开辟了四条通往各地的陆路交通干线,其中之一就是经襄阳南行到荆州,再往武陵(常德)、潭州(长沙)、桂州,经广西梧州,再转东南方向到达交州(广州)的通道。这条通道可从广州入海,是所谓的“通海夷道”。荆州正处在这条道路的中段,因而交通枢纽的地位比以前更加突出和重要。

三国时期,许多重要战役都在荆州境内的水域发生。建安十三年,曹操为了抢占荆州,亲率大军南下,轻装奔袭,“以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行动如此神速,说明道路状况很好。刘备虽落荒而逃,却也利用熟悉荆州水上交通的优势,让曹操的追兵望水兴叹。

到了两晋时期,荆州朝东西南北方向建构的水上交通网络更加完善,便捷的水上交通使荆州城“尽笼天下之货物”。

总而言之,便捷的交通是战争胜利的关键筹码,在古代,最为便捷和适合大规模兵力运输部署以及后勤物质运输的惟有水路。荆州正处在水网交错的中心地带,无疑是战争各方都无法忽略的关键点。

荆州过去繁荣与近代的衰落,也是和交通有着密切的关系。 荆州过去因水而兴盛,今天也因水而落后。

荆州的明天,会因交通和水而发展、而腾飞!

[参考文献]

浦士培著:《荆州钩沉》,作家出版社,2008年版;
荆州博物馆编著  高时林主编:《南国完璧一一荆州古城墙》,湖北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张卫平   张旗著:《天下第一剑一一越王勾践剑的前世今生》,华艺出版社,2009年版;
张卫平   张旗著:《灵动的彩虹一一荆州马山战国丝绸的前世今生》,中国环境出版社,2016年版。

[精彩回放]

郢都故事·自古兵家重荆州之一:欲得天下,必先得荆州

郢都故事·自古兵家重荆州之二:屡毁屡建  铁打的荆州

郢都故事·自古兵家重荆州之三:但凡墓葬  必有兵器

郢都故事·自古兵家重荆州之五:终六朝之世  荆州轻重系举国之危

【郢都故事|诗话文物17】老吃货的新账单——题荆州古墓出土的食材

两千多年前,丝绸也曾是玩物【郢都故事|文物背后的故事】

郢都故事|荆州古城,你所不知道的秘密!

【郢都故事|荆州文物之最⑿】中国最早的“手枪”:秦家咀连发弩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