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郢都故事·中秋特稿] 月是故乡明

 郢都故事 2022-07-08 发布于湖北


[郢都故事·中秋特稿

月是故乡明

 ○张卫平

说到中秋佳节,我们首先想到的会是什么呢?

是唐朝诗人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还是月圆之时思念故乡与亲人的浓浓乡愁……

中华文化是乡愁的“根”。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承载着人伦孝悌的血脉亲情和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五年前的那个中秋节,主席用一句唐代诗人张九龄的诗句,道出了无数海外游子的心声。那天,正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联合国系列峰会的主席与夫人,在异国他乡与海外华人华侨代表度过了一个特殊的中秋节。

的确,月是故乡明!记得去年中秋节前夕,我与著名画家严良文先生、著书法家萧翰先生一起,以“月是故乡明”为主题,现场创作了融诗词、书法、绘画于一体的诗、书、画作品。

“咏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那天,我还从唐朝诗人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创作背景和诗句的意境入手,用诗意盎然的历史故事,荆江河道的千年变迁,将在场听众引入1000多年前荆州古城墙的“南楼”,与唐代诗人张九龄在同一意境中望月怀远,一起沉醉在“海上生明月”壮美浩荡的美景之中,感怀“天涯共此时”的千古同斯的感喟情怀与浓浓乡愁。

在那天的活动中,中国山水画研究院院士、湖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荆州美协名誉主席严良文以《月是故乡明》为题,泼墨作画。

我根据这幅画的意境,赋诗一首,即《五绝·题国画〈月是故乡明〉》:

九龙桥下水,娓娓诉深情。

皎皎城头月,清辉万里明。

     然后,书法家、中国书协会员、湖北省青年书协副主席、荆州市楚简书法研究院院长萧翰在画家刚刚完成的国画《月是故乡明》上题款。

于是,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我们画家、诗人和书法家三个人共同完成了一幅集美术、诗词和书法为一体的艺术作品——山水画《月是故乡明》

我们诗词、书法、美术等姊妹艺术深度融合的一次有益尝试。

其实,融合并不是简单的数字相加!融合的力量,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必须是一加一大于二。我们知道,融合从物理的意义上讲,是指如熔成或如熔化那样,融成一体;从心理意义上讲,则是指不同的个体或不同的群体,在一定地碰撞之后,认知、情感或态度倾向融为一体。 

在互联网时代,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这次别具一格的中秋活动,让我们的诗词走出“小众”文化的圈子,与其他姊妹艺术从“相加”到“相融”,从“融合”到“融活”,与时俱进,焕发了新的生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