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郢都故事·新闻阅评】用影像留住逝去的乡愁——读《荆周刊》“荆州记忆”专版有感

 郢都故事 2022-07-08 发布于湖北

【郢都故事·新闻阅评】
用影像留住逝去的乡愁
——读《荆周刊》
“荆州记忆”专版有感

文/图  张卫平

      编者按:作为市新闻出版部门聘任的新闻阅评员,要定期对本市的报刊进行阅读分析和审读。近期,本人对2020年元月至11月份出版的《荆周刊》进行了认真的审读,并撰写了四篇阅评报告,既有分析又有建议,已上交给主管部门。
      现将其中的一篇《用影像留住逝去的乡愁》予以刊发,并以此向该专栏摄影师赵楚辉老师致敬!

荆州古城张居正故居一角

       审读今年的《荆周刊》,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荆州记忆”专版了!这个“见证时代记忆和岁月变迁”的专版,用老照片再现了历史的瞬间,记录历史的变迁,讲述历史的传奇,用珍贵的历史影像留住了乡愁,是一个有温度、有深度的好专版!特别令人感动的是,这个专版的图文,全部由摄影家赵楚辉先生所提供。
    我们说“荆州记忆”是一个有温度、有深度的好专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荆州古城城墙砖中带有文字的砖

      第一,用影像见证时代的记忆。比如,2020年6月19日的《端午·荆州 独特的龙凤舟》,通过2000年、2001年、2010年、2012年、2014年和2018年等6年的荆州龙舟比赛的的照片,将近20年来荆州区草市社区和洪湖独特的龙舟、凤舟文化,即草市翠绿色玉麟麟老紫龙舟、草市北关凤凰舟和洪湖凤舟竞渡的英姿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

   沙市万寿园万寿宝塔(局部)

      第二,用影像记录岁月的变迁。比如,《临江仙公园展新颜》《荆江分洪工程·北闸》《江陵郝穴铁牛矶》等,用同一地点和场景的新老照片进行对比,较好地展现了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给荆州带来的新变化。特别是《临江仙公园展新颜》,将荆州城区沿江滨江游憩带的“新颜”与二三十年前的“旧貌”相对比,很好地展现了荆州市在落实中央“长江大保护”战略中,“奋力描绘万里长江、美在荆江新画卷”的伟大成就,展示了“大美荆州”的新画卷。

    环荆州古城国家湿地公园之明月公园一角
  
      第三,用影像留住逝去的乡愁。比如,《荆州街巷觅乡愁——沙市中山路》《沙市区胜利街》《沙市区解放路》《胜利街杜工部巷》等等,用三四十年前的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中为我们留下了沙市的过去与历史。一大批与历史文化名人相关的街区、历史建筑,比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曾经居住过的地方——青莲巷、杜工部巷,更是让我们回忆起那逝去的岁月里的“诗与远方”,更有那“千里江陵一日还”和“曾闻宋玉宅,每欲到荆州”的经典与传奇。

   拆迁中的沙市青莲巷

   总的来看,“荆州记忆” 这个专版,有温度、有深度,但是在选题上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扩展。比如,在历史的跨度上还可以选择一些年代更为久远的选题,在新与旧的对比上还可以更加强烈一些,在地域和内容的选择上还可以广阔一些,特别是挖掘一些有一定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历史事件。 
      

荆州古城南门外拆迁中保留的民居

    这篇阅评报告,我不仅作为作业上交了,还特意发给了《荆周刊》“荆州记忆” 专版的专栏摄影师赵楚辉先生,供赵先生参考。 
    感谢《荆周刊》  “荆州记忆” 专版编辑冠金勇、美编熊倩和专栏摄影师赵楚辉,让我们从“荆州记忆” 刊发的一个个专题的老照片中,找到了逝去的时光的记忆和岁月的变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