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楚国丝绸传奇·前传1】传说嫘祖育蚕织丝,为什么出土丝绸最多的却是荆州?

 郢都故事 2022-07-08 发布于湖北

【楚国丝绸传奇·前传1】

传说嫘祖育蚕织丝

为什么出土丝绸

最多的会是荆州?

文\张卫平

    题记:横空出世的荆州马山“战国丝绸”,开启了中国丝绸起源的新思路。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丝织业空前发展的时期。文史资料显示,当时丝织业最为发达的是中原之地,史有“齐纨鲁缡”“冠带衣履天下”之说。

    从《禹贡》《诗经》等古文献的记载来看,春秋战国时期丝织物生产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而在长江流域,仅仅只有荆州、扬州和徐州的部分地区出产丝绸。

荆州古城宾阳楼

    长期以来,历代史学家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国的丝织物中心产区,长江流域仅仅只有低水平的零量丝织物生产。然而,考古发掘出土的先秦时期丝织品实物,几乎都发生在历史上楚国的核心地区——湖南、湖北的楚墓之中,尤以湖南长沙市郊和湖北荆州最为多。于是,考古学毫不客气地推翻了史学家们的这一权威定论。

    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荆州马山1号楚墓、荆门包山大冢、随州曾侯乙墓,以及被誉为承袭荆风楚韵的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的重大考古新发现,颠覆了历史文献的记载,充分证明了楚国丝织业在战国中晚期的已进入鼎盛阶段,并成为中国丝织物的中心产区。

    这,不得不让史学家们重新审视过去已有的“定论”。

凤鸟花卉纹绣红棕绢面绵绔(局部)

战国丝绸

荆州马山1号楚墓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绣线可见红棕、金黄、浅灰、绿黄色。在菱形纹内,填绣一只阔步向前的凤鸟,四边饰简化的凤鸟纹。

    是啊,传说故事、历史文献与考古学的相互印证,充分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植桑养蚕,最早从事丝织业的国家。

    在我国,所有关于起源的说法,基本上都是比较模糊的。

    在古代文献中,对蚕桑丝绸的起源有着种种不同的推测,起源的时间以及创始人各不相同。

    楚简有的说,起源于伏羲氏,是太昊伏羲氏用蚕丝织成丧服用的繐帛,并用桑木做琴,蚕丝做弦;

    有的说,起源于炎帝神农氏,说炎帝修地理,教民种桑植麻,以为布帛;

    更多的、最流行的,则是黄帝的元妃嫘祖教民养蚕织丝的传说。

    嫘祖育蚕织丝的传说。最早见于西汉刘安的《淮南王养蚕经》,不但在汉代的《史记·五帝本纪》、唐代的《隋书·礼仪志》、宋代的《通鉴外记》和《轩辕本纪》等史料中均有反映,还被收入国际权威性的《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5版中,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为此,山西省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克林先生说:“在中国历史上,有关我们远古先民育蚕织丝这一伟大发明的神话或历史传说,可谓记载不鲜,其事迹古今学者著述也不乏其例。对其发明者,最流行的说法是黄帝元妃嫘祖,远古氏族部落西陵氏的女儿。始教民育蚕织丝以供民衣服,为我国养家蚕的肇始。这虽有神话的成分,拨开其神秘面纱,也显示出远古时代民育蚕织丝的历史是发生在新石器时代的事实。”

    其实,在嫘祖的传说成为定论之前,大多是将黄帝本人作为养蚕的发明人。北齐时,“京城城北之西,去皇宫十八里之外”有蚕坊,蚕坊之中有蚕宫,蚕宫之内有蚕室。路西有皇后蚕坛,路东有先蚕坛。“每岁季春,谷雨后吉日,使公卿以一太牢祀先蚕黄帝轩辕氏于坛上。”

    但是,到北周时,又开始将嫘祖西陵氏祀为先蚕。

    《隋书》卷七《礼仪志二》中说:“后周制,皇后乘翠辂,率三妃、三女、御媛、御婉、三公夫人、三孤内子至蚕所,以一太牢亲祭,进奠先蚕西陵氏神。”这说明,人们逐渐将养蚕的发明人归到女性的名下。

    明朝吏部郎中南轩在《通鉴纲目前编》中说:“西陵氏之女嫘祖为黄帝元妃,始教民育蚕,始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瘃之患,后世祀为先蚕。”这里的“先蚕”,是指最先教民养蚕织丝之神。

    于是,嫘祖正式成为我国古代蚕桑丝绸的发明人,并被人民作为蚕神而长期供奉着。

    古时,蚕农之家必祭祀嫘祖,使之成为乡村妇孺皆知的大神。商周时期,嫘祖作为先蚕,与先农、先牧、先炊齐名,共同享受被后人祭祀与礼拜的待遇。

    《史记·五帝本纪》也证实了嫘祖的身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

    同时,考古发掘证明了传说中嫘祖活动的地区黄河中下游的确也是中国家蚕起源的中心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