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婚姻制度能在这个世纪被终结吗?

 解毒时光 2022-07-08 发布于北京

首先这并不是一篇学术论文,不去考察婚姻制度的起源,变迁,只是在现有的社会现象上进行一些分析和猜测。另外,也对女性表示足够的尊重,在文中的一些对女性物化的说法,仅仅作为一种描述的方便。还有,仅讨论婚姻这个制度,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离婚、不婚、丁克的现象,虽然在整体里面还都是占了一小部分,但已经称为一股我们不可忽视的趋势,这样就不免让我们发问:

婚姻制度会在一个时间节点内终结么?或者说我们能活着看到婚姻制度的消亡么?

那首先我们看看,婚姻制度,到底是一种什么制度?

大多数人因为爱情,走到了婚姻殿堂,可有的人没有爱也会结婚,所以不能说婚姻是一种锁定爱的制度。而看看那些关于结婚的风俗和离婚的法律条款,更多涉及到的是财和物的一种结合和分配,从直观的角度来看,婚姻更多的是一种经济制度。

有很多人会做一个比喻,就是婚姻就像合伙开公司,一个近乎无限责任的公司。夫妻两个人共同投入,共同产出,共同抵抗风险,开了一个名为人生的公司。但从公司的角度来看,讲究的是同股同权,虽然大家出资比例不同,但就每一份出资,每个股东是平等的。

反观婚姻中,这个平等的概念就是一个最大的悖论。可以说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要求女性权利的呼声越来越高,社会上要求同工同酬,免除生育歧视等等,女性在这个社会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甚至说很大程度上,当前的高离婚率,来自于妇女解放运动中给女性自我意识带来的觉醒,以及女性物质条件提高之后,不再仅依靠婚姻来在社会上生存的时候,以前那些忍忍就算了的说法就不再适用,女性可以更加潇洒的离婚,而去追求自己的生活。

但真的男女平等了么?男人和女人的身体素质的差异方面,并没有人跟老虎大象的差异大,完全可以做到均衡,但最大的差别在于“生育”,男性要借助女性的身体才能繁衍后代,这才是男女不可能平等的根源。

所以婚姻中的最大的不平等就是,男人投入了精力和物力,女人也投入了,但还要投入自己的一个器官——“子宫”。所以婚姻制度不是一个合资公司的概念,更像是一个“共享子宫计划”。而从理论上来讲,为了这个子宫,男性需要投入更多的额外资源,比如财产等。

从这个角度也更容易解释当前的一些社会现状,比如大龄剩女问题。因为子宫这个器官是有她的使用期限的,不同于人的寿命,她的工作年限是在十几岁到四十几岁之间的三十年间。而“子宫”的价值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地减少。

当然,这里只是做一个极端的推定,婚姻里有爱,有美好的梦想和未来等等,但马克思也说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婚姻的经济基础,就是子宫的所有权,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附加条目。

有人会说,你这就是在物化女性。其实并不是我在物化,而是婚姻制度本身,就是一种物化的制度。经过封建社会的洗礼,婚姻就是一种将人物化的过程。妻子是丈夫的财产,孩子是父亲的财产。虽然时间走到了现代社会,去除了那些封建礼教观念,但本质上,婚姻制度就是将女性,特别是子宫物化的过程。

而为了掩饰这个物化,人们衍生出了众多婚礼习俗、法律条款,来去将婚姻推到一种神圣的境地,同时用一个莫可名状的爱情来包装。但婚姻制度本质上,并不是两个人天长地久的生活,抵抗未来的风险,而是两个人同意共享女性的子宫,以及这个子宫所生产的一切。

同性婚姻呢?相对来说,同性婚姻就更加的平等,因为不存在子宫共享这个问题,要么就都没有,要么就都有。但同性婚姻本身并不能算一种婚姻制度,只不过是一种“隐喻”,就好比我们拿开公司来形容婚姻一样,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形容同性的那种关系,所以用“婚姻”来去形容它。

说了这么多,那么到底婚姻制度会不会在我们有生之年消亡呢?

先看几个趋势——

一、女性意识觉醒与地位提升:

这个趋势不需要怎么展开,虽然女性在社会工作中,依然是弱势群体,但她们的崛起也是毋庸置疑的。最显著的是她们的生存能力的增强,社会收入的增加。让那些原来一直担忧不婚独自生活或者离婚后的生活质量下降问题的女性,有了更足的底气——老娘自己也可以过得更好。

由此所带来的女性不愿意在婚姻中扮演生育工具,贡献出子宫的一方,不再愿意跳入传统婚姻制度的窠臼,签署一个共享子宫的合约。

二、传统生育文化在网络思维冲击下的弥散:

传统的生育文化,强调的是血脉的延续,家族的香火,甚至是人类繁衍和文明的发展。这些观念,变成了一颗颗子弹,打在每一个可生育女性的子宫上。但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亚文化对于正统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强烈。

跨性别者婚姻、丁克等等都是一些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理念。不仅如此,更加丰富的文化生活让人们应接不暇,不再仅局限在一种生育文化的限制中。对于之前那种,天然的,必须要承担的生育职责,现代的年轻人不再像老一代人那样默默的无条件的接受。而是心中产生了批判的质疑,我,为什么要结婚、生育?

三、科技的进步带来的“子宫平权”:

文化与科技有的时候是相辅相成的,生育文化的改变,同时也经受着科技的冲击。体外受精、试管婴儿、代孕等等技术的完善,甚至未来可想像的体外孕育会真正带来一个“子宫平权”的时代。

那时候男女已经不再以子宫来区分,“子宫共享”计划就更像现在的共享经济,不需要通过婚姻制度来绑定一个子宫,而是实现了在科技的引导下的全部共享。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彻底的男女平等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婚姻这种合约,就似乎没了他的最大效力。

四、物质发展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物化关系加剧:

原始社会中,人跟人的关系是一种一对一的,我们能认识周围很多人,跟他们交换,跟他们交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变得越来越大,除了我们身边少有的一些人之外。我们跟他人的人际关系,变成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我可能跟千里之外的人之间产生了关系,只不过是因为我买了他生产的一种物品,我用钱作为介质构建了这种关系,也随着钱在我这里消失,而消灭了这种关系。而现代婚姻制度中强调的一些财产问题,正是因为这种物化的关系,逐渐从大范围内渗透到我们身边的圈子中。

熟悉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被物化,甚至是夫妻关系。这种加剧,一方面由于物质发展的迅猛,人们能掌控的资源越来越多,而在情感维系上能花的精力有限,我们更习惯用物质来去衡量一种关系。另一方面,婚姻制度本身是一种物化的制度,正好契合了现在物质大发展的情况。

那么婚姻制度,能在这些趋势下存活多久呢?也许只需要最后的一些稻草了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