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电话亭

 解毒时光 2022-07-08 发布于北京

红色,这个可见光里波长最长、代表着炽热的火焰和崇高的鲜血的颜色,不仅可以给人带来温暖,更可以让人情绪激昂,无论是在标语中,书皮外,还是在旗帜上,都是一种既能够振奋自我,又能够宣告誓言的符号。

如此宏大的颜色,仅仅落在一个电话亭上的时候,而且是一个许久不用的电话亭,就好比是给一辆四轮残缺的车装上崭新的马达,难以负荷。

电话亭,本承诺了一些功能,诸如在危难之际传送信息、在喜悦之时分享快乐,但早已荒废了其本该有的职责,孤零零地伫在那。身披的红色,也在风雨捶打之后,略显斑驳。

就是这样一个原本承诺的功能都荒废掉了的红色电话亭,在一次偶然之下,竟然要承担起一个“家”的职责,让人住在里面,并不能完全负责任的遮风挡雨,也几乎无法提供人基本生存所需。

红色电话亭很坚强,住在里面的人很无助。在仅能转身的空间里,构筑成一个不合格的庇护所,勉强与外界分隔开,讽刺的是,本应该能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亭,信号也被切断,而自身也成为隔绝的屏障。

红色电话亭很慷慨,住在里面的人很寒酸。慷慨的电话亭以为仅仅承诺了一个家的功能,就能真正成为一个家,它的慷慨也不过是表面的、肤浅的,是对自己能力的高估,和对他人的不负责任。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参差,让住在里面的人丢弃了原本的尊严,委身于此。

面对这种不匹配的指责,红色电话亭很无辜,住在里面的人很无奈。电话亭觉得是人没得选择,我才是唯一的选择,只有我能成为你的家。而住在里面的人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怎么就走到了红色电话亭里面,总要活下去吧。

终于有人来看到了,发话了,说不应该,这仅仅是个电话亭,即便是红色的,人还是要住的好一点,外面欢天喜地的说,一个人又被解救了,但是却很少有人去追问,为什么人会把电话亭当成家。

人活着,就是一个回家的旅程。但也许喝了前世的孟婆汤,早已忘记家的样子。旅程中,又有太多名不副实的承诺,就像红色电话亭也可以承诺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挡风遮雨的家一样,那些走累了或跟随他人或不太琢磨的旅人,也可能就委身于红色电话亭,即便能看到外面,却也安于最基本却不舒适的家。

我坐在电话亭对面的一个红椅子上,晒着太阳,这红色椅子,也能让我躺下睡一觉,而对面,有人支起帐篷,也许那才是家的样子,是创造者的家,是经过在阳光下流汗的努力建造的。

而我,却是回家旅程中的流浪者,被一个红色椅子吸引,“来吧,坐一会儿,能晒到太阳,也很舒服,别管什么下雨刮风,这里值得信赖,可以停留”。也许流浪汉注定无家可归,只能在那些虚假的承诺里,在看似华丽的红色外表之下,凑合走完这一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