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史知识丨​黎虎:祖逖中流击楫

 金钱河南山牧童 2022-07-08 发布于陕西

图片

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611)冬,虞允文大败金主完颜亮于采石矶(今安徽当涂),爱国词人张孝祥喜闻捷报,奋笔写下了上面的诗句(见《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表示要效法祖逖中流击楫的榜样,乘采石之胜的长风,追击南侵敌军,收复失地。祖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击楫中流的故事又是如何的呢,这就是本文所要介绍的。
闻鸡起舞
祖逖,生于西晋泰始元年(265),卒于东晋太兴四年(321),范阳国遒县(今河北涞水)人。祖氏为北州旧姓,世代为二千石官吏。他的父亲祖武曾官至上谷太守。祖逖少年时即豁达大度,慷慨好义,经常散谷帛以周济贫穷的乡亲。同时,他还时时关心着国家的安危。
晋武帝太康十年(289)一个冬夜,年仅二十四岁的祖逖,与挚友刘琨共被而寝。他们纵谈世事,预感到“四海鼎沸,豪杰并起”的动乱局面将会出现,因而忧心殷殷,夜不能寐。当朦胧的睡意刚刚袭来之时,只听得午夜荒村鸡鸣,祖逖踹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讨厌的声音。”于是步月中庭,拔剑习武。这一对青年人当时同在司州当主管文书的“主簿”。
祖逖的忧虑并非杞人忧天。果然,不久西晋王朝便爆发了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国力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内战中消耗殆尽,统一的政权趋于土崩瓦解,隐伏的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一齐暴露出来。与此同时,内迁各族上层分子乘机起事,氐族李雄割据巴蜀,匈奴刘渊起兵于离石,羯人石勒驱驰于河北,偌大的中原地区“胡旌飏月,朔马腾风”(《晋书·刘曜载记赞》)。
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曾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酷虐。居住在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的羯族人石勒即是。他出身于部落小帅,后来被并州刺史司马腾拘执,卖至山东为奴。他们的起兵,原带有反抗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的正义性质。但随着斗争的发展,他们纷纷建立割据政权,并反过来“苦役晋人”,对汉族人民进行残酷的民族复仇,以致“中原萧条,白骨涂地”,使民族矛盾上升到突出的地位。
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刘聪派遣族弟刘曜与王弥、石勒等攻陷洛阳,俘晋怀帝。建兴四年(316)刘曜陷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
目睹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的惨状,胸怀爱国壮志的祖逖怎能高枕无忧呢!
中流击楫
当铁骑纵横中原,洛阳倾覆之时,“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晋书·王导传》),北方人民像潮水似地涌向江南。祖逖也率领亲族乡党数百家避难淮泗。一路上,祖逖不仅操持大队人马的行程大计,而且在生活上处处关怀同伴,他把自己的车马用以驮载老弱病人,自己却徒步而行,又将药物衣粮周济同行者。祖逖的行为受到人们的赞赏,于是被推为“行主”(宗族迁徙中的统率)。他们辗转流徙,来到长江南岸的京口(今江苏镇江)。
祖逖何以要往京口迁徙呢?原来这时在离京口不远的建康(今南京市)已经建立起一个司马氏的新政权。早在永嘉元年(307),司马懿的曾孙、当时任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的瑯邪王司马睿就在琅邪大族王导等人的翼戴下,移镇建康,逐步建立起一个偏安江左的政权。晋愍帝被俘后的第二年(317),司马睿便在建康称帝,是为元帝,建立起东晋王朝。司马睿的江左政权也就成了全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希望所系。
当时许多逃往江南的士族地主官僚,不外是为了在“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南方寻找安身立命之地,以继续他们的剥削和享受。例如,元帝时任尚书左仆射的周,此时整日醉酒,因一个月中顶多三日不在醉乡中,故“时人号为'三日仆射’”(《晋书·周传》)。南下士族之醉生梦死于此可见一斑。
祖逖来到江南,司马睿即任他为徐州刺史,不久又征为军谘祭酒。他此行的目的并非为谋取一官半职,而是“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晋书本传》)。不久他亲自去见司马睿,陈述北伐大计,要求统军出击。这时司马睿正汲汲于“拓定江南,未遑北伐”(《晋书·祖逖传》),并不真正打算收复河北,然而北伐是当时人心所向,是一面重要的政治旗帜。在这种情况下,他给祖逖加上了奋威将军、豫州刺史这样的空头衔,但只给了他一千人的廪谷和三千匹布,让他自己去招募士兵。祖逖并不以此为意,他相信北伐的行动是正义的,定能得到北方广大人民的支持。于是他从原来一起南下的亲族乡党中挑选了一百多家,组成部曲,于建兴元年(313)秋八月渡江北上。船行至中流,祖逖面对浩荡东去的江水,想到祖国河山沦丧,不禁悲愤填膺,击楫而誓:“祖逖如不能扫清中原而再次南渡,就如大江东去!”表示了义无反顾的坚决态度,辞色壮烈,部众莫不感慨激奋。
解民倒悬
祖逖渡江以后,驻屯于淮阴,即着手招募、训练士卒,并起炉冶铸兵器。经过三年的准备,于建兴四年(316)率领二千多名士兵,开始北伐。
这时北方的形势相当复杂。一方面是匈奴族的刘聪、刘曜割据于河东、关中,羯族的石勒以襄国(今河北邢台)为中心,据有太行山以东的青、兖、豫、冀、幽等州广大地区。另一方面还有遍布黄河南北两岸的汉人坞、堡、壁、垒。其时留在北方的地主豪强,往往招纳流亡,筑垒自守。广大人民为了免遭战火的祸害,也不得不投靠坞堡主以求自存。这些坞堡主,既有反胡奉晋的,也有割境自守或联胡反晋的,他们彼此之间还经常你争我斗。
针对这种局面,祖逖采取了正确的方针。对于割据一方,破坏北伐的坞主,他坚决打击之;对于能够争取联合抗敌的坞主,则争取团结之。祖逖进入豫州时,便与割据于谯城(今安徽亳州)的坞主张乎、樊雅等人发生了冲突。祖逖用计杀了张平,进驻太丘(今河南永城),然后联合蓬陂(今开封东南)坞主陈川、南中郎将王含等部力量,用一年多时间,攻克谯城,击败樊雅。
祖逖北伐的初步胜利,引起了石赵集团的恐惧。祖逖据谯城后不久,坞主陈川投靠了石勒,并献浚仪县(今开封)。太兴二年(319)石勒派其从子石虎率五万大军渡河南侵。祖逖与战失利,退屯寿春。石虎因此得以大掠豫州,并俘劫陈川部众五千余户,退兵襄国。石虎留下部将桃豹据守浚仪。次年祖逖进兵夺取了浚仪城的东台,迫使桃豹退守西台。两军分据浚仪一城,祖逖兵众从东门出入,桃豹兵众从南门出入,相持四十余天不下。祖逖决定计取。他命将士以粮袋盛满沙土,派一千余人往城上抬运。另派几个人担米在大道上休息。桃豹兵追来,他们弃担而走,桃豹兵夺得粮袋,见里面果然装满粮食,以为祖逖兵众粮食充足,而此时桃豹兵早已粮尽饥乏,于是军心大为动摇。不久,石勒派兵以一千头驴运粮援救桃豹,又被祖逖半路截击,全部缴获。桃豹被迫连夜逃离浚仪,退守东燕(今河南延津)。祖逖又派军进屯封丘(今河南封丘)以逼之,自己则率主力进据雍丘(今河南杞县)。
石勒为了挽回失败,即派精锐骑兵数万人袭击祖逖,又被祖逖打得大败。此后,祖逖以雍丘为中心,频频出兵邀截石勒军。在军事征讨的同时,祖逖又对敌占区的坞壁主做了大量争取工作。石勒为了控制坞壁主,曾强迫他们留子弟为质。祖逖对于凡有质子在石勒营中的坞主,只要不再替石勒效劳,而站在北伐军一面,就允许他们表面上继续从属石勒。祖逖还不时派遣游军去假装袭击这些坞壁,以表示他们并未从属于祖逖,使他们免遭毒手。坞主们对此非常感激,利用他们有质子在石勒那里之便,探听军事情报并及时报告祖逖,使祖逖得以不断取胜。祖逖还善于争取敌占区人民的支持。他的侦察骑兵常在边界上俘获到石勒占区的人,祖逖总是在厚待他们之后放归。这些人为祖逖的行动所感动,有一人回去后即率领乡里五百家来投奔。
经过两年多艰苦的斗争,祖逖扫清了石勒在黄河以南的屯戍,收复了这一广大地区,迫使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于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晋书·祖逖传》)。
为了巩固河南的根据地,进一步做好北伐的准备工作,祖渊又在豫州境内大力招抚流民,劝课农桑,强兵足食。他自己生活十分节俭,不蓄家产,子弟亲自耕耘,打樵砍柴。由于长期战乱,北方到处是“白骨蔽野”的凄惨景象,祖逖便派人收葬枯骨,加以祭奠。从刘渊、石勒起兵以来,北方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奔迸流移,不可胜数”,“比屋不见火烟,饥人自相啖食”(《晋书·食货志》)。如今他们得以从异族的铁蹄之下解脱出来,有一个从事生产的喘息时机,因此河南人民对于祖逖怀着由衷的感激,百姓们称他为“重生父母”。
祖逖北伐的胜利和北方人民的归心,使石勒统治集团感到震惊,他们不得不稍稍收敛其残杀汉族人民的政策。石勒特命幽州属官修缮祖逖母亲的坟墓,并设置守冢二家。太兴二年还下令减免河北人民田租之半,并招集流人,复其本业,劝督农桑。石勒还要求与河南互市,祖逖也听任进行这种正常的南北贸易,结果“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晋书·祖逖传》)。
英雄遗恨
司马睿统治集团对于祖逖北伐一贯采取冷漠的态度,没有给予什么真正的支持。317年当祖逖攻克谯城,击败石虎之后,司马睿才传檄天下,派瑯邪王司马裒率三万军开赴战场,受祖逖指挥。但不过数日,又把司马裒召还建康。当祖逖在北伐战场出生入死,解民于倒悬之时,东晋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正愈演愈烈。镇守长江中游的统帅王敦,在觊觎着司马睿的宝座。司马睿也调兵遣将,暗作布置,太兴四年(321)七月派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司、衮、豫、并、雍、冀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名义是北讨石勒,实际是对付王敦。
江南笼罩的内战阴云,使祖逖十分不安,他“虑有内难”,担心这种内争会使北伐“大功不遂”。祖逖北伐的胜利和他在人民中声威的提高,也引起了司马睿集团的猜忌。任命戴渊,也含有控制祖逖的明显意图。祖逖深知戴渊其人既无北伐大志,又无军事才能,只是来坐享其成的。这一切,使祖逖更加“内怀忧愤”,以致“感激发病”。然而祖逖没有停止过北伐的工作,他在黄河南岸继续修缮武牢城,以作为进一步北进的据点。无奈祖逖的病势日见沉重。太兴四年九月的一个秋夜,驻守在雍丘的祖逖仰望北方天际的星空,想到收复中原的壮志未酬,凄然长叹:“眼看平定河北的愿望即将实现,但老天爷却要夺去我的生命,真是天不佑国啊!”说罢便溘然长逝。其时祖逖年仅五十六。
豫州人民得知祖逖逝世的消息,莫不痛哭流涕,他们自动集资出力修建祠堂,以永远纪念这位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和人民的英雄。

——本文刊于《文史知识》1983年第12期

编辑絮语:

      惊闻著名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华书局及《文史知识》的老作者黎虎先生 7 月 6 日不幸逝世,令人叹惋,特刊发黎先生1983年发布于《文史知识》的一篇旧文,以为纪念!

       黎虎先生千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