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弄懂公文写作中的逻辑问题

 苏格柏图 2022-07-08 发布于甘肃

形式逻辑中常用“A→B”表示“如果A,则一定推出B”,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相信有公考经验的伙伴一定在行测中遇到过它们。

那公文写作的逻辑是否完全遵循形式逻辑呢?答案是并不等同于形式逻辑,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搞清楚公文写作逻辑的若干问题。

01公文写作的事物发展逻辑性

如果说“推出”代表形式逻辑的关系判断,那么“促成”便代表公文写作的关系判断,“推出”与“促成”并不相同。

1.“推出”具有必然性,但不一定具备事物发展逻辑性

例如,我们知道所有国考招录的公务员都要经过面试,如果李甲是国考招录的公务员,那么他一定经历过面试。只要是“国考招录的公务员”,就一定可以推出“经历过面试”,但“经历过面试”不一定推出是“国考招录的公务员”,因为可能在面试环节被淘汰了。

这里的事物发展逻辑是先有面试,再有招录为公务员,面试是因,招录为公务员是果,虽然形式逻辑中表示为“国考招录的公务员→经历过面试”,但并不代表“国考招录的公务员”促成“经历过面试”,反而是“经历过面试”促成了“国考招录的公务员”。

2.“促成”具有事物发展逻辑性,但不一定具有必然性

在公文写作中,促成有非充分促成和充分促成。

①非充分促成:如,干部只有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才能成长成才。

“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是“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在形式逻辑中代表“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不一定推出“成长成才”,但“不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就一定推出“不能成长成才”,这与事物发展逻辑一致,可见在非充分促成情况下,公文写作是可以符合形式逻辑要求的。

②充分促成:如,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克服万难,推动项目顺利落实落地。

如果较真起来,真的“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就一定能确保“项目顺利落实落地”吗?也未必,有时一些不可抗拒的天灾或者项目的自身缺陷是无法克服的。

但“国考招录的公务员”无论怎么较真,都一定可以推出“经历过面试”。

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公文中的充分促成是遵循事物发展逻辑,从“因”促成“果”,所谓的“只要...就一定...”很多时候只代表了成功概率很大,至少比非充分促成的要大,但并不代表绝对的必然性,因为只要事情还没发生,便一切皆有可能。

而形式逻辑中的“推出”,往往是从“果”推出“因”,有点类似我们日常所说的马后炮,果实(国考公务员)已经结出,再倒推出过程之因(经历面试),自然可以确保必然性。

所以在充分促成情况下,公文写作往往不符合形式逻辑要求。这一点也从公文常用的反面假设手法中得到体现。

如,在公文写作中,“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克服万难,推动项目顺利落实落地”的内容之后,常常会作反面假设,类似于“如果我们不团结协作,甚至推诿扯皮,项目推进就会陷入泥潭”。按照形式逻辑条件命题“否前则后面不确定”的规律,“A→B”不代表“-A→-B”,也就是“如果不团结协作”不代表“项目推进就会陷入泥潭”,可能项目小且各方面条件很成熟,最终还是顺利落实落地了。

归结起来,公文写作更看重事物发展逻辑,只要A能够促成B——所谓促成,也就是相对-A而言,有A则B的成功概率会更高——那公文写作就能把它们的关系联系起来、描述出来。

02公文中表示逻辑的典型语句

表示逻辑的典型语句通常用于形成每段的分论点,以命题的形式出现,一个命题一般有两个名词,其中一个是文章主题词,另一个是分论点词(为便于区别,下面把分论点词称为次主题词),两者根据所处位置和所用典型语句的不同存在不同的关系。

以“只有做好征地拆迁等土地要素保障,才能推动产业项目加快开工建设”为例,事物发展逻辑是“征地拆迁”促成“产业项目开工”,据此可以形成至少5种典型逻辑语句。

①做好征地拆迁等土地要素保障是推动产业项目加快开工建设的根本要求;

我们可以翻译为“征地拆迁”是“产业项目加工建设”的必要条件,是完成“产业项目加工建设”这个任务的重要环节之一。

这个句式经常被使用,应该重点关注。

所谓必要条件,有时间逻辑上环环相扣类似串联电路的纵向链接型,也有互为犄角类似三脚凳三只脚的横向并列型。

链接型:如“国考招录为公务员”的必要条件包括经历笔试、面试、体检、政审、公示等环节,没有经历其中的任一环节一定不是国考招录公务员,而国考招录公务员一定经历了任一环节,同时笔试、面试、体检、政审、公示之间也存在环环相扣、渐次递进的关系,前一环节是后一环节的必要条件,后一环节是前一环节的充分条件。

并列型:如,假设某项目审核报批,需要a、b、c三个同级部门分别审核盖章后再提交上一级共同主管单位审批,且三个部门审核相对独立、没有先后之分,那对于这个项目报批而言,三个部门的审核缺一不可,都是报批成功的必要条件。

在典型语句①中,经常会用到以下四字词组:

重要举措,关键举措,根本要求,基本要求,必然要求,必要条件,重要渠道,重要抓手,重要途径,根本途径,治本之策,必由之路,重要基础,重要保证,根本保障,一般规律,内在需要,重要内容,重要内涵,题中之义,关键环节,等等。

②做好征地拆迁等土地要素保障对推动产业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与①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征地拆迁”促成“产业项目加工建设”的关系,不同之处在于“征地拆迁”的重要性有所下降,缺乏了①那种必要条件特有的“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内涵。

③做好征地拆迁等土地要素保障有利于推动产业项目加快开工建设;

与②类似,但重要性进一步削弱。

④确保产业项目及时开工建设是做好征地拆迁等土地要素保障的重要目标;

同样是“征地拆迁”促成“产业项目加工建设”的关系,但既缺乏充分条件的内涵,也缺乏必要条件的内涵,而且表达相对、费劲,比较少见用于分论点。

⑤推动产业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必须要做好征地拆迁等土地要素保障。

和①一样,⑤也是常用句式,而且是充分条件句型“A→B”。

由A(推动产业项目加快开工建设)一定推出B(做好征地拆迁等土地要素保障),符合形式逻辑表达,但这里的“A→B”,不代表A促成B,反而是B促成A,所以在公文中,不能描述为:通过推动产业项目加快开工建设,来促使做好征地拆迁等土地要素保障。因为这样属于因果倒置,不符合事物发展逻辑。

03主题词与次主题词的着墨分配

一个分论点常常表现为上述五种典型语句之一,在这些典型语句中包含了文章主题词和次主题词。

1.主题词位置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分论点

以典型语句①举例:忠诚是干部干事创业的必然要求。

如果主题词在前,即是“忠诚”,那么其他第二、第三分论点可以是:

“忠诚是干部健康成长的根本保障”

“忠诚是干部自我实现的必由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