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叔说字——自然篇(川)

 春天来了hovy5i 2022-07-08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小溪汇聚,河的上游    

   自然篇   



字源演变



图片



说文解字



“川”,象形字。甲骨文与“水”字形相似而结构相反。两道折线表示岩壁耸立的两岸,中间的虚线表示急湍的水流。造字本义:山谷间由山涧、溪流汇成的湍急小河。有的甲骨文将中间的虚线写成实线,表明“川”是远古山民的交通要道。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川”是山谷间陡峭地带窄浅的湍急水流,“河”是开阔地带深广的舒缓水流(即,川是较小的河,是河的上游;河是较大的川,是川的下游)。“𡿨(quǎn)”“巜(kuài)”而成川。小水为𡿨,即小河、之类。将“𡿨”扩充一倍为“巜”即小沟,三倍为“川”。



古文释义



《释名》:穿也。穿地而流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凡天下之地埶,两山之闲,必有川焉。《尔雅·释水》:湀辟流川。注:通流。疏:湀辟者,通流大川之别名也。又:过辨回川。注:旋流。疏:言川中之水有回旋而流者。蔡邕《月令章句》:众流注海曰川。《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传:决九州名川,通之至海。

又《禹贡》:奠高山大川。传:大川四渎。疏:川之大者,莫大於渎。四渎,谓江,河,淮,汉也。《吕氏春秋》:何谓六川:河水、赤水、辽水、黑水、江水、淮水。潘岳《关中记》:泾、渭、灞、滻、鄷、镐、潦、潏,凡八川。司马相如《上林赋》:荡荡乎八川。

又三川,郡名。《史记·秦始皇纪》:灭二周,置三川郡。《前汉·高祖纪》:斩三川守李由。注:应劭曰:今河南郡也。韦昭曰:有河洛伊,故曰三川也。

又四川,省名。《韵会》:今成都府,潼州,利州,夔州四路,取氓江,沱江,黑水,白水四大川以立名也。

又口川。《周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朱子诗》:口川失自防。

又川衡,官名。《周礼·地官》:川衡掌巡川泽之禁令。

又窍也。《山海经》:伦山有兽如麋,其川在尾上。注:川,窍也。

又叶枢伦切,音春。《诗·大雅》: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早魃为虐,如惔如焚。《前汉·叙传》:昔在上圣,昭事百神。类帝禋宗,望秩山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