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昆汀、徐克、吴宇森、杜琪峰的青春回忆竟是他

 毗陵桥上星如月 2022-07-08 发布于上海
原创 笑榴 北戴河桃罐头厂电影修士会编辑:判官
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确实过去了。
大制片厂曾经呼风唤雨的导演已经被观众忘得差不多,现在他们再出现在大众视野里都是靠时代老人的回忆了。除了老前辈们,新一代的观众小孩,甚至影视工作人员明显已经不了解香港电影了,甚至在节目里还出现过文盲级别的字幕。大无语,也不是要求工作人员必须上岗培训电影史,但好歹是个影视类综艺,出现这种常识性问题真的很丢人。
不得不感叹确实港片式微,香港电影的大high腕、大牛导、大宗师张彻导演现在已经快没人认识了,今天��必须出手,为大家介绍一个最会拍男人的导演:郭敬明请往后稍稍
他就是张彻。20世纪60年代,是公认的香港电影黄金时代。
彼时香港正迈向现代都市,经济大繁荣,电影业也红红火火。陆运涛的电懋和邵逸夫的邵氏兄弟仿照好莱坞制片,把香港电影从小作坊转型升级成电影工业。
尤其邵氏,是公认的电影王国,有大制作历史片,有黄梅调电影,有风月片、歌舞片、古装片、文艺片等等,还有最出名的、最有中国特色的武侠片。
香港有两个拍武侠的宗师,一个是文人导演胡金铨,一个就是真正男子汉张彻。胡金铨,代表作《大醉侠》《侠女》
张彻有多牛?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倪匡回忆平生最得意事,写过对联:屡替张彻编剧本,曾代金庸写小说。金庸和倪匡
张彻初入香港电影界,就开了新武侠的先河。前张彻时期的香港正流行黄梅调电影,反串成风,电影里根本没有男主演,有就让女明星反串,国语片有凌波,粤语片有任剑辉。凌波反串梁山伯任剑辉反串唐伯虎
当时有评论说电影都是阴柔之气,于是张彻带着男人们登场,且把女性浓度过高的香港电影带向了另一个强人锁男、男上加男的极端。
张彻说要有阳刚,于是就有了满屏光膀子真汉子。
1967年张彻找到倪匡,改编流行IP《神雕侠侣》的独臂杨过,倪匡编剧,他导演,拍出《独臂刀》。《独臂刀》直接掀起新派武侠热潮,而且超级卖座,是香港电影史上第一部破百万票房的电影,张彻也成了“百万导演”,后来越拍越支棱,被尊称为香港电影“护法导演”。从《独臂刀》的虽然我没了一条胳膊但我就要一个打十个开始,到他后来的《金燕子》《马永贞》《仇连环》《独臂刀王》等电影,都是真男人大爽片,模式固定:英雄复仇,大开杀戒。美学风格也一以贯之:硬、暴力、漫天飞血。《独臂刀》《新独臂刀》
怎么就和独臂刀过不去了,“独臂刀”堪称最早改编大IP。
张彻的电影都是简单直给。和同时期胡金铨导演的内敛含蓄不一样,花里胡哨的都没用,直接开打就完事,真男人就是干。
所以他的电影大多都情节简单,故事都是相似的,一句话说就是江湖恩怨的冤冤相报,主题也很中二,都是围绕热血兄弟情谊,即“士为知己者死”这种。因为叙事简化,于是视觉风格就被突出了。张彻电影都非常有激情,一眼看上去就非常生猛凶狠。
比如张彻电影尾声一定有狂甩番茄酱的正邪大战,这种大飙血浆的港片传统艺能后来被发扬光大。80年代香港出现那么多变态邪性的cult片,其实早在张彻这儿就初显端倪了。《报仇》喷血对穿肠
好莱坞大恶人昆汀·塔伦蒂诺特别迷张彻的武侠片,尤其最喜欢张彻的御用男一号王羽,昆汀曾经激情写文夸王羽是“超级明星、超级导演”,从他的电影里也可以看出他深受张彻美学的影响,血腥暴力全学会了。张彻的电影还有一个著名技法,江湖俗称“盘肠大战”,就是说,电影里真正男子汉的主人公被揍得肠子都要流出来了,还能塞回去盘起来继续开打。
狠哪,战狼看了也得大声“京”叫。
《金燕子》腹部插满匕首有(专业血浆,请勿模仿)
在他电影的尾声,英雄要么赤身裸体动手,健壮肌肉被揍得鲜血淋漓;要么穿白衣服招呼,被染成一身扎眼鲜红。反正暴力美学就得又暴力又美。
而结尾的英雄之死又把暴力之美推向新的高潮,暴力是一种手段,只有用暴力、用鲜血才能凸显生猛英勇的阳刚之美,衬托出壮烈就义的英雄气概。
张彻有一个徒弟吴宇森,天天跟着张彻在片场做副导演,把他那一套都学到手了。后来吴宇森靠《英雄本色》一战成名,陆续又拍了许多枪战片,以“教堂白鸽”的暴力美学出名,成了国际大导后又去好莱坞发展。
但他电影内核还是延续张彻的,即用残暴浴血表现男性的勇猛阳刚,用江湖恩怨仇杀展示兄弟情谊,以及借用暴力手段来实现英雄自我价值的确立。区别只不过是刀剑变成了手枪。无论是在张彻还是在他弟子吴宇森的电影里,英雄人物总有不死之身,不管身上被砍多少刀中了多少枪子,总是能屹立不倒再战三百回,实际上这是因为人需要一种可供仰视的精神崇拜,所以电影里才有了那么多现代英雄神话,才有那么多打不死、盘肠再战的张彻电影男主角。
反正张彻的电影就是一个字:硬。任何一个港片的影迷都应该很熟悉这个厂标:邵氏公司,香港电影王国。
1958年,邵氏由“邵氏父子”改组成“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当时邵逸夫从新加坡空降香港,狠抓制片,网罗人才,专门学好莱坞办大制片厂。那会儿他手下有大导演李翰祥、胡金铨、张彻,还有一票当红电影明星:凌波、乐蒂、邵音音。邵逸夫老板跨次元同框
邵氏最鼎盛的时候,财大气粗,有自己的影院、制片厂,影院直开到南洋,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到处都有邵氏的院线,60年代末,香港电影业全由邵氏主宰。对很多人来说,邵氏电影就是老香港电影的代名词。
张彻正赶上邵氏的顶峰。《独臂刀》小试阳刚之后的张彻导演已经不满足只刻画一个英雄的成长了,加上御用男主王羽因为邹文怀事件离开,张彻开始物色新演员,像一个阳刚之气探测机,网络更多适龄男性。
这时候张彻的作品进入强人锁男,男上加男的新时期。
他捧出了陈观泰、傅声等等名演员,还有两个大明星:
姜大卫狄龙他俩第一次合作是在张彻的《独臂刀王》打酱油,张彻一下看出来俩人之间的浓浓邵氏兄弟情,之后火速为他们量身打造了《保镖》、《报仇》、《新独臂刀》等等片子。
当时邵氏有自己的大制片厂和员工宿舍,狄龙姜大卫住在邵氏宿舍每天同吃同睡,感情很好,哥哥秦沛说姜大卫“弟弟年轻时生命里只有张彻,只有狄龙。”kdl
《报仇》这个片子尤其gay里gay气,说的是京剧武生狄龙被绿之后,又莫名其妙地被情杀,姜大卫饰演他弟弟关小楼(注意啊,关小楼这个名字是重点一会要考),为了给哥哥报仇,弟弟勇闯黑帮一场血战,结果也死掉了。在临死前他最后说的话是:“大哥”,最后想的事是和大哥的从前的美好时光。李碧华年轻时的偶像就是姜大卫、狄龙,又特别爱看张彻的电影,看了《报仇》爱上京剧,还受到基情满满的启发,后来写出来堪称关小楼同人文的《霸王别姬》,把关小楼复活了。段小楼这个名字也是来自姜大卫的关小楼,都懂吧!
但是没想到!原本姜不离狄狄不离姜的俩人忽然分手,互相再不见面,各自在媒体面前狂拽冷酷说绝不和好,“没什么可惜的,不想见就不见”,反正是老死不相往来就对啦!
多好的一对佳偶CP,说掰就掰,真的很荒谬,你们考虑过李碧华的感受吗?
CP分手,粉丝不死心亲手拉郎,李仁港甚至拍了一部电影分别邀请姜大卫和狄龙出演,再把他们的戏又剪到一块,手动让他们俩在银幕合体。
然而比莫名分手更迷惑的是莫名和好。1986年狄龙靠《英雄本色》的黑社会头子阿豪这个角色,拿了金马奖最佳男主。在金马后台阿尊和龙相拥而泣,据说还互相把对方的手放在自己胸口上痛哭,于是就这么莫名其妙地和好了……后来狄龙从正义侠客变成黑帮宋子豪,变成皇阿玛,又加入乡爱宇宙走进象牙山。宋子豪乾隆和知画激情入驻乡爱宇宙
而姜大卫没有张彻的度身定制之后,也告别武侠小生,去演配角做导演,转战现代戏。《富贵逼人》喜剧配角《雏菊》合作全智贤、郑雨盛《我是路人甲》友情出演
他们中间又分分合合好几次,不过早就没有当年那种轰轰烈烈大热度,港圈最著名的狄姜CP现在已经少有人关注了。
两个曾经香港电影最红的双子星慢慢从银幕中心退到银幕边缘,从前被一群门徒马仔前呼后拥的大牛导张彻也被时代淘汰。邵氏这块金字招牌早已没落,上世纪最辉煌最红火的香港电影王国——邵氏大制片厂人去楼空,变成清水湾著名闹鬼城,和黄金电影时期一起成为历史中的废墟。邵氏片场现在提起张彻都是什么武侠片、邵氏导演、张家班这些,其实张彻还有一个隐藏身份。
后来张彻去了香港,被邵逸夫重用,一边拍电影给邵氏赚钱,一边帮大老板邵逸夫谋划决策,做他的幕僚,俗称师爷。
邵氏有一则陈年八卦,邵逸夫相识了红颜知己方逸华,还要让她接手公司。就像八点档肥皂剧情节,大哥被女人迷昏头,手下小弟气不过开始策反。
邵氏策反的小弟叫邹文怀,他决裂邵逸夫之后出走,成立嘉禾电影公司,捧出李小龙,70年代整个香港的武侠电影跟着大变天。这是后话,不过放走邹文怀的主意,就是张彻出的。张彻原本想替代邹文怀成为邵氏第一重臣,没想到邹文怀的嘉禾后来成了邵氏最强竞争对手,实在世事难料。
不过邵逸夫还是信任张彻,因为他确实很有谋略。据说是张彻当年在蒋XX身边跟着学了不少,看问题带着一种全局眼光,总是看到一步还提前预想出十步。
张彻能成为香港武侠开先河者,就是因为他敏锐捕捉到时代脉搏:彼时香港从转口贸易港摇身一变现代大都市,经济飞速发展,大批外来人口入港,社会急剧变化,简直风云激荡啊!正流行的莺莺燕燕黄梅调太艺术了,时代需要刺激!人民需要娱乐!
张彻先是在报纸写影评呼吁“阳刚武侠”,后来亲自下场拍片,江湖、侠客、情仇恩怨、兄弟义气,粗暴直白还过瘾,电影成为时代情绪的宣泄口,于是张彻的、邵氏的、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到来了。邵氏片场
张彻为什么总是那么牛,就因为总是能提前看到时代的流行趋势,然后抢人先,做开拓者。
比如他捧明星,在张彻之前,香港正流行黄梅调电影,女性反串,男演员反而是没有地位的,是陪衬。他预见时代需求,捧红了第一代武打明星王羽。王羽高大威猛,外形坚毅,正好满足他的阳刚需要。王羽、李小龙
第二代的姜大卫,和王羽就是完全反过来的,姜大卫本人并不高,整个人看着很酷很拽,已经和勇猛不太挨边儿了。
因为那会儿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二战后婴儿潮的一代走进成年,好莱坞流行一股反叛的热潮,而且是“无因的反叛”,空虚茫然没有理由,像当时《邦尼与克莱德》就是代表,反叛法律反叛制度反叛传统道德伦理,强盗才是英雄,强盗才值得崇拜。张彻就很有国际视野,捕捉到大洋彼岸的审美风向,不威猛阳刚了,让姜大卫跟着好莱坞标准,变成一个坏小子,一个反叛者。《邦尼与克莱德》强盗即正义
和同时期另一位武侠大导胡金铨比起来,张彻的电影总被诟病缺少内涵,实际上胡金铨电影更多来自传统的京剧文化,讲究意韵和诗意留白,而张彻电影偏向日本武士片风格,一种“血与死亡之舞”,因此他的电影没有复杂叙事,但是有最生猛的视觉风格,和最生猛的炽烈情感,每一个真男人都应该直面的人就是张彻!
张彻为香港电影节培养了很多人才,除了他著名的张家班,还有午马、李修贤都是经他启用栽培的。实际上他不只是是导演,不只造明星,他还是香港电影的幕后推手,他每一个电影转型的决策都深深影响未来香港的流行文化走向,或者说香港的流行文化就正是由他引导和创造。张彻,导演中的导演,徐克、吴宇森、杜琪峰的青春记忆,大制片厂时代不可复制的神话,男男CP终极缔造者,最硬最吊的武侠大宗师!
张彻导演 salute!
设计/视觉:SaiBO XiaOsI Men
原标题:《昆汀、徐克、吴宇森、杜琪峰的青春回忆竟是他!》
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