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忘的濉溪之行(1)

 施训洋 2022-07-08 发布于安徽

难忘的濉溪之行

文:施训洋

    1012日下午放学时间,合肥市学科带头人、合肥市教坛新星、屯溪路小学张江南老师发来微信。

    “你好,在吗?”

     国庆节曾和她探讨过一篇论文,以为她给我发定稿,随即回复:“在!”

    “周末淮北有一个培训讲座,可有时间?想到你女儿在淮北上学。”

    一看讲座,我以为是去当听众,便问有没有会议通知及其他。意想不到的是张老师竟然拨来语音通话,我才知道是邀请我去做主讲老师,到濉溪县教师进修学校给新进教师开展培训。见我还有些犹豫,她便鼓励我、肯定我,这让我有些受宠若惊,我下定决心接受任务。

    张老师让我拟份个人简介发给她,我为了按要求拟稿,找出档案袋里的各类获奖证书,这时才发现自己还真算得上“优秀”:荣誉有县教学能手、县优秀教师、县教体系统先进党务工作者、县骨干教师、市骨干教师等,论文及课件有县级一等奖14次、市级一等奖1次、市级二等奖1次、省级三等奖1次、县级其它等级奖项更是多大20余次,初中数学青年教师课堂大赛县级一等奖3次、市级二等奖1次、市级三等奖1次。

    张老师又将讲座的主题和相关要求发了过来。主题:师德师风,专家要周六上午授课,可能要周五到淮北,濉溪县教师进修学校接送站;关于双减政策大环境下的师德师风方面的内容,题目自拟;讲座需要准备大约2个小时40分钟的材料,ppt是需要的,可以插音频和视频。

    读完信息,我开始构思,脑海里翻腾出许多与之相关的信息。回到家,我向母亲和爱人说了这件事,爱人起先不大支持。在我一再坚持下,她俩异口同声说:“你要向校长汇报!”母亲和爱人向来如此,生怕我出什么差错。我向校长作了汇报,便着手准备。

    找材料、选内容,切题是关键。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张桂梅老师的演讲稿、我身边的一些优秀老师事迹,这些联系起来就是很好的素材。

    一个晚上,一万多字的讲座材料便成型了。周三下午,我将材料发给了张老师并请她把关,她肯定了我的劳动成果。制作PPT、下载音频、充实视频,练习普通话,我忽然觉得自己成了毛头小伙。

    带毕业班数学和化学两门课程,我的课不算少,周五的课更多,为了不影响教学,我开始与同事调课。自然不能说谎,同事们听说我将去濉溪担任主讲,都替我高兴。

    周四下午,接到濉溪县教师进修学校陈校长的电话,他向我转达上级主管部门关于疫情防控的要求,强调需要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防疫要求,自然不能违背。我们互加了微信,他说了一些感谢的话,对我这个“专家”期望很高,我有些惶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