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面来风】升旗

 施训洋 2022-07-08 发布于安徽

 

文:王健

每个周一早晨,汪老师是雷打不动参加升国旗仪式。他穿戴整齐,肃立操场,行注目礼。

三千多名学生整齐地站在操场,身穿校服,面向旗杆,全场肃静

“出旗一声令下,名国旗手抬着国旗,在少先队队旗的引领下,踏着鼓乐声,正步迈向国旗“立定向右转名队员分列左右,两名护旗手捧着国旗走到旗杆,挂好国旗。

“升国旗,唱国歌,行队礼!”同学们“刷”地举起右手向国旗敬礼“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雄壮的歌声在校园上空激荡,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汪老师注视着国旗,和同学们齐唱国歌,他的声音有点发哑,但激越有力。一股暖流迅速蹿遍全身,他鼻子发酸,热泪盈眶。

三十五年前,他师范毕业分到山里的一所小学,学校非常简陋,是一个祠堂改的,校门楼垮塌了,一只鸡跑到学校厨房的锅台上,潮湿的地面,布满了鸡屎,校外有口水井,井台长满青苔,水里青蛙在不时跳跃着,即使它用尽全身力气,从水中跃起,还会从湿滑的井壁跌落下去。汪老师没有失望,他知道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他简单收拾一下卧室,就去找来一根毛竹制成国旗杆。以后每周一早上,他都会带领全校60多名学生升国旗。同学们整齐排成四行,举起右手向国旗行礼,汪老师双手交替拉绳,大声领唱国歌,雄壮的乐曲从校园上空飘出,回荡在山谷,鲜艳的国旗冉冉升起,迎风招展。从此,升旗仪式成了学生爱国主义的课堂。“有国才有家,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当年他在国旗下的讲话,再次在耳边响起。

三十多年过去了,鬓发渐白,皱纹满额,身体越发笨重,学生换了一届又一届,学校也换了几个。但汪老师坚持升国旗,唱国歌是永不改变的。

国旗杆从毛竹换成铁杆,从手动变成自动。学校从破草房变成平房,又变成楼房,学校越来越漂亮。汪老师感到欣慰的:从教几十年,出过很多精品,从未出过次品。

“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孩子们洪亮整齐的宣誓之声,又将汪老师的思绪拉回,看到一张张阳光灿烂的笑脸和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他开心地笑了,那笑容就像一朵盛开的菊花。

王健  

六安市三里岗小学高级教师,裕安区模范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喜爱文学,偶有文章散发于《语文周报》《安徽青年报》《安徽商报》《皖西日报》《光慈文学》《六安文学》《淠河》《JH分水岭》《作家故事》《长风文艺》《望安山文学》等报刊和网络平台上

(本文为王健老师原创,一周内若有打赏,90%归原作者所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