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歪墙不倒

 施训洋 2022-07-08 发布于安徽

“歪歪墙,不得倒”,这是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从我记事起,母亲就体弱多病,时常卧床不起,一睡就是好几天。她的床头放有一盆草木灰,说是吐痰用,却总带着些血腥气。

母亲病倒时总喘着粗气,低声哼哼,十分痛苦。大姐趴在母亲床头哭,我和二姐便站在床下哭。父亲呢,顾不上我们,急着去喊赤脚医生了。

赤脚医生书宝是我家常客,每次母亲病重时,父亲便找他来给母亲打针。一针下去,母亲就“活”过来了,慢慢有了精神,以至于我总好奇那到底是什么“仙药”。

母亲的病除了找书宝治,也到县医院去看老中医。家里时常弥漫着一股特殊的中药味,残存的药渣倒在路上,据说可以让行人踩走晦气。

母亲病情最严重的一次,老中医断言她活不长久了。父亲伤心之余,领着我们照了一张全家福,那一年我七岁。

也就在那一年,同村沾亲的表舅妈因病去世,恰逢母亲又病倒在床。丧礼上,村里人都去送行,十来岁的表哥披麻戴孝,很像回事,得了许多长辈的肯定和赞许。回到家中,父亲和母亲谈起比我大不了几岁的表哥。我早在心中暗暗记下了他的一举一动,便乐滋滋地凑到母亲床沿,说若是母亲去世了我也会那样做,边说还边在床前做起了示范。我记得非常清楚,母亲当时被逗笑了。

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双抢”时,母亲倒好了,跟在父亲身后割稻、栽秧、掼稻、晒稻,样样都做。从第一天忙到最后一天,一闲下来,病又来了。

村里人都说,母亲是忙时劲来、闲时病来。及至今日,也是如此。学校开学时,母亲总是一身劲,提着大塑料袋子满校园捡拾孩子们丢弃的废纸和饮料瓶。一到放假,母亲便病倒了。

印象中,有一年“双抢”还是出了意外。想来应该是我刚上初中时,一天晚上,父亲突然带着哭腔喊醒我们,说是母亲快不行了。两个姐姐和我闻声起床,都带着哭腔。只见母亲直挺挺地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呼吸微弱。那一次,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悲伤。好在,书宝背着药箱来了,只是虚惊一场。

“双抢”结束,父亲带着母亲又去了一趟县医院。老中医还是那句话,“活不长久了”。

后来我才知道,母亲年轻时得过肺结核,还有严重的气管炎。

就这样,母亲的病情时好时坏,拖了一年又一年,总让我们提心吊胆。不过,母亲自己挺乐观,她说丈夫疼爱、儿女孝顺,知足了。

也许是这份乐观,让母亲心有宽慰。随着医学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母亲去医院的次数也少了许多。后来,竟是好几年没再去过。

我师范毕业时,带母亲到县医院去,那老中医十分惊讶。他直言不讳地说,没想到我母亲还健在。

如今,年近八十的母亲,笑声越发爽朗,身体越发硬朗。

(此文刊于3月28日《江阴日报》,发于4月6日《学习强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