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厂:大风堂门墙李文渊

 自由书画谈 2022-07-08 发布于河南

近代天津,文艺界“君子”多“小人”少。“君子”者,是指评书唱戏说相声等靠嘴吃饭者,“小人”指的是书画家靠手吃饭的。此言何出?那么是民国(1912~1949)某次文艺界社交场中,画家张大千碰上伶人梅兰芳,大千口出惊人之语:“你是君子,我是小人。”大千居士巧妙的运用了“君子动口不动手”这句熟语,达到了幽默的“搭讪”效果。
下面只论“少”,不论“多”,“少”者,指的是天津籍的名画家出的少。这种少,是与上海、南京、杭州相较的,但比起武汉、长沙、郑州等城市还是多的。再具体点儿,“大风堂”(张大千的书斋名)门墙天津与上海苏杭等地相比,更是少得可怜,仅有王连城、李文渊两位画弟子。张大千的红粉知己李秋君为之题签的《大风堂同门录》(民国三十八年二月)中有王连城和李文渊的名讳,籍贯皆作“天津市”。另外,李文渊的名讳录的“李纯儒(文渊)”,之后“李纯儒”不见有载了。

《大风堂同门录》收有王连城和李纯儒(文渊)

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民国书画家汇传》李文渊辞条仅11个字:“李文渊天津人。工山水,花卉。”既未提及“纯儒”,亦未说到张大千门墙,想是编著未看到《大风堂同门录》?该《汇传》未收王连城的辞条。

《天津绘画三百年》收进李文渊的小传和画作

连天津杨柳青画社版的《中国近现代书画家辞典》亦未收王连城的辞条,要说不该呀!本地出版的辞书竟未收本邑名门弟子的辞条,这“漏”大了!该《辞典》还有草率之处呢!李文渊辞条是照录的《民国书画家汇传》11个字。在《主要参考书目》中,有载“民国书画家汇传”和“大风堂门人录”,但编者知道抄录《汇传》,为什么就不知抄录《门人录》给李文渊的辞条添上“大风堂张大千门人”几个字呢?贻笑大方了。

津门嘴上功夫端的厉害,天津市美协、书协、画院、文史馆联合八大权威机构2016年公开发布了“天津书画家总览文化工程”实施的消息,“工程”中《天津书画家大辞典》,实施方案中有云:“《天津书画家大辞典》编辑部已完成了近代部分入围人物的遴选工作,现将名单向社会公布。”公布的名单中,倒是有王连城,但却遗漏了李纯儒(文渊),编辑部庞大班子的眼界亦太有限了。

还是《天津绘画三百年》(章用秀著,天津美术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神通广大,书中有篇《大千门下两弟子——刘君礼  李文渊》,并且配图李文渊山水两幅。但书中仍有未尽之处:刘君礼虽为张大千门墙,但非天津籍,渠籍贯河北安新县。更该收进的天津籍张大千门墙王连城却未收入,遗憾实在不小。《三百年》介绍李文渊曰:

李文渊,天津李明庄人。因公务常往来天津、北京之间,遂拜张大千为师,研习山水。同时向寿石工学习篆刻。他的山水画笔墨深厚,格调高古,无论是青绿或是浅绛均得大千法度。《松上观瀑》为其1940年所作,笔墨沉静,气韵古雅⋯⋯成扇《峒关蒲云图》作于1946年。为青绿山水,极具大千味道。背面为吴待秋行书,刘梦云刻扇骨,三人皆有名于时,亦可见李当年在画坛的地位。

吴待秋(1818~1949)海上画派名家,与吴湖帆、吴子深、冯超然并称“三吴一冯”。待秋亦是张大千同辈的画家,极响誉画坛。李文渊能与吴待秋配扇,可知伊之画技画名亦应是非同一般的。

《三百年》李文渊文中配图两幅,除了文中提到的《嵩山观瀑图》轴,另有一轴抚古山水,署款:“丁亥小雪,八十一叟李文渊。”与李文渊靠近的“丁亥”是有1947年和2007年,如果是作于1947年的“丁亥小雪”,画家即生于1866年,长其本师大千居士33岁,长曾经合作扇子是吴待秋12岁。如果是作于2007年的“丁亥小雪”,那么李文渊是生于1926年,那就意味十几岁即拜了张大千,二十岁与吴待秋配扇了,似乎都不太可能。应该是此创作于“丁亥小雪”的山水为赝鼎,《三百年》把关未严误收进了书中,这也就是为什么文中没有提及此轴山水,而未收图的与吴待秋合作的扇子却大肆进行了描述。

真实材料来了:离天津二千多公里的广州投拍了一帧李文渊追抚本师张大千的《高士赏月图》尺页,不拘画笔款印尽皆上佳,且透出了有关画家的重要信息:署款:“癸亥夏文渊时年七十七”,确定了李文渊生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癸亥”当是1983年,1983年减去77岁,得出生于1906年。这个生卒年对应上了李文渊民国(1912~1949)时期拜师张大千和寿石工(1889~1950)的时间,和民国时期多有画迹流布的实物。画面左下角的“大千弟子”朱文印,确凿了李文渊列入张大千门墙的实据。书画用笔和墨色颇似其本师,署款书法更是形神皆似其师,简直是大千居士署款书法的翻版。

李文渊《高士赏月图》26.5X37cm

《高士赏月图》26.5X37cm后横幅尺页,设色纸本,旧裱托片。高士背手桥上,束发袍衣,侧身回头看着高空中的圆月。高士瓣香大千,远追石涛,亦几乎是大千居士山水的翻版。桥下溪水潺潺,清清细流从桥拱中静静淌过。桥两岸是茂密的树林,枝叶婆娑,清寂中似有虫鸣从树丛中发出。山峰树丛之间,云雾蒸腾之中露出阁楼的最上层,阁楼飞檐翘角,勾写较细,色彩妍丽,略显华贵,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诗意。左下方是树荫下蜿蜒的小路,路边押着“大千弟子”朱文印。圆月在左上方,是留白手法表现出来的。天空和云雾以淡花青涂抹表现,颇有月夜深沉之感。

李文渊《高士赏月图》(局部)

画题:“清光不厌多,高人不厌闲。心目周境外,置身于其间。上山月在野,下山月在山。癸亥夏,文渊时年七十七。”钤印“李”白文、“文渊”朱文。书法其师张大千的神形,印风颇似其本师寿石工。题诗不得出处,尝见民国海派名山水画家顾坤伯1961年创作之《策杖行吟图》上亦题着此诗,顾画中注明“仿清湘老人”。“清湘老人”是石涛和尚的别号。翻石涛画册,暂未找到有题此诗的山水画,看样子笔者眼界有待提高矣!

2022年6月25日于空厂临水之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