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狀元統陞撰劉氏歷代流傳宗譜總序

 liutaochuan 2022-07-08 发布于重庆

江西恩賜狀元劉統陞譜


狀元統陞撰劉氏歷代流傳宗譜總序
蓋自盤古開天以來,三皇繼之。三皇者(天皇、地皇、人皇)。三皇之後,五帝繼之。五帝者(太昊、炎帝、黃帝、帝堯、虞舜)。夫堯乃黃帝有熊氏軒轅之玄孫,玄囂之曾孫,帝嚳高辛之子也。號曰陶唐,又曰伊祁。身為天子,生子源明,封於劉國,以國為姓,故姓劉。源明生子永河,永河生濟樂,傳至第十八世祖累公,事夏孔甲封為御(豢)龍氏。歷十六世至商高宗武丁時為豕韋氏。又歷二十四世在周封為唐杜氏。杜伯之子隰叔奔晉為士氏。晉至夏盟為範氏。魯文公世奅秦,後歸於晉,後有子孫留於秦,周大夫食採於劉,斯復劉姓。累公之後裔諱榮,妣梁、趙二太君,原居江南鎮江府沛縣,勝景之邦,地名万落鄉宅場黃龍出洞形,坐西向東(酉山卯向)。太祖三代積善,有百万家資,樂善好施,後福德仙人引至江西贛州府寧都縣銅鼓村太華山點穴,大座人形。榮公即葬於龍口中,坐東向西(卯山酉向)。夜月照墓,朗如明燈,翠竹掃地,九龍盤山,來龍向山,天下罕有。乃富貴兩全之地也。其墓聯雲:朝朝竹掃地、夜夜月明燈。橫批:華山勝景。生子顯初,妣李太君,公四十三歲(應為:七十三歲)告終。生四子:長伯、次仲、三邦、四交。邦公字季,英雄冠世,才能超群。顯公卒,送葬歸,回鎮江府徐州聚士,呂長者見公儀表不凡,招贅為婿。後得賢臣蕭何、曹參、張良、韓信等輔佐,斬白蛇,起義兵以一布衣破秦滅楚,以成帝業,奄(擁)有天下,豐沛流芳,國號西漢。長皇後呂氏生太子盈,號惠帝,妣張太後,無出。次皇後薄氏娘娘,生次子恆,號文帝。妣竇太後生子諱啟,號孝景帝。妣薄氏、王太後等共生十四子,過半不祿,只有四子:長榮封楚源王、八諱勝封中山靖王,後子孫出郡彭城。九諱徹(漢武帝)得正大統。其後子孫出郡藜閣。十諱發封湖廣長沙王,其後裔子孫出郡沛豐。均繫角音屬木,弟兄三人分住二省一京,各出一郡。其後子孫各念郡為記。惟我祖靖王子孫血脈傳繼。徹公之後傳至平帝,西漢傳十二帝,遭王莽篡位一十八年。幸天不絕漢,有長沙王後裔諱秀字文叔,諡號光武。得嚴子陵為相,封雲臺二十八將,聚群雄誅滅王莽,復歸一統,中興漢室,永紹前徽。國號東漢。仍傳十二帝終於獻帝。適遭十常侍之亂,董卓、曹操之害,朝廷大亂,黃巾四起,幸得彭城郡中山靖王之後,景帝十七世孫諱備字玄德,胸懷大志,兩耳垂肩,目能自顧,見得奸雄各霸一方,遂與關羽、張飛二將桃園結義,三聘諸葛,掃除群雄,得湖廣、荊州、西川(四川)之地,建都西川,遂名蜀漢。駕遷成都,奈天意三分,不能成其一統。傳至禪公,魏兵臨城下,公降,漢祚即終。
        自古迄今,或為聖帝,或為明王,其間為卿為相,為賢為能,爵位不一。至於忠孝廉節之士,列朝歷代,彰彰可考。英雄豪傑,人文蔚起,莫可記矣。蓋自世澤不磨,流風遺韻,猶有存者。迨至唐朝黃巢作亂,天下之人,四處逃亡,父子兄弟不能集居一方,我族受其害者甚夥焉。翱、翔二公避亂失散,僅翔公一人逃至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石壁洞銅鼓村地名葛藤凹立業。翔公之孫沐公,生子龍圖。圖公生子諱任,任公生子諱若還,還公生子諱參常,常公生子諱德洪,洪公生子諱月清,清公生子諱梅,梅公生子諱富山。山公生子諱福高,高公生子諱文平,文平公生子諱瓚,瓚公生子諱源遠,遠公生子諱詔,詔公生子諱宗臣,宗臣公生子諱貴盛,貴盛公生子諱龍,龍公生子諱開七。開七公妣黃、龔太君,原寧化縣人氏。官授總都統,奉旨詮選廣東省潮州府總都院,俟後未回福建,立業程鄉縣(梅州)。公僅生二子,長諱廣天,乏嗣。次諱廣傳,前名廣川,妣馬、楊二太君共生一十四房。雖散居二十八省,均繫一脈淵源,或為卿為相,為科甲黌門者,各房之共祖,均不出廣傳公之範圍。
        觀此總大族譜,非沐公挺身其間,將歷代根由世繫,傳與子孫,安知木本源於沛縣,高祖國號漢,流傳百世,如目在綱,有條不紊。是以為序,勿替雲爾。
        明 江西狀元 嗣孫統陞撰
巨河-時通-志亮-千二郎-萬三郎-劉意-劉統陞
堯母曰:慶都觀於三河嘗有龍子,小随之既而陰風四合赤龍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帝於丹陵。
舜母曰:握登見大虹意感而生帝於姚墟。
夏禹母曰:巳山行見流星貫昴夢接意感,又吞神珠背剖而生禹於石。
啟母曰:涂山氏初禹治洪水通轘轅山化為熊。謂涂山氏曰:欲餉聞鼓聲乃來禹跳石誤中鼓,涂山氏往見禹方作熊而去至嵩高山下化為石方生啟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啟生。
湯母曰:扶都見白氣貫月意感以乙日生湯故號天乙。
周文王母曰:太任夢長人感已溲於豕牢而生文王。汉高祖以秦昭王五十一年生於豐。
初母媪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旹雷電晦{窴}父太公往視則見交龍於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一云:母名含始游於雒池有玉鷄御赤珠刻曰:玉英吞此者王,含始取而吞之)。
惠帝以秦始皇三十七年生於豐。
文帝以漢王四年生初帝母薄姬高祖召欲幸之對曰:昨暮夢龍据妾胸,高祖曰:是實貴徵也。吾為汝成之遂幸有身歲中生帝於河南。
我家劉氏受堯封    纍祖傳來世世同
須知水源追木本    宗功祖德報深從
生死葬娶名天下    朝後親疏祀脈中
惟願後人代代繼    漢劉家族永輝雄
源湶淵海及漣江    淮漢與浩共馬娘
汌浪波河深同腹    曆傳五子是從楊
源湶滾滾出汌淵    海浪滔滔似波漣
江淮河漢滿天下    浩深渺渺出神屳
源湶繫出考宗枝     奔放汌淵映月輝
海浪濤天洋四溢     波漣穿壑鈡英奇
江淮皓白千秋在     江河名流萬古宜
祖德浩深重不朽     天長地久後人知
          
黔州大定府樂貢里統陞枝派劉氏族譜總序
開辟陶唐氏原姓伊祁號放勛乃五帝黃帝之玄孫帝嚳之子矣。 
黃帝- 玄囂-僑極-帝嚳-堯帝-源(監)明
劉累事孔甲,厝山東沛縣獅子形。妣姬氏生子四人,三房開姑戴。裔孫劉榮公,妣趙氏,因白鶴仙人引厝(前考所厝)。生子劉顯初壽七十三歲終,厝山東沛縣龍坑人形。
漢高祖諱邦字季厝江南華州峯下黃龍出硐形,在位十三年崩。漢惠帝諱盈繫高祖次子,在位七年。漢文帝諱恆繫高祖之四子,朝野清廉,在位廿三年。漢景帝繫文帝長子,皇恩大赦,天下太平,在位十七年,厝江西贛江上遊犀牛形,坐西向東。漢武帝諱徹景帝之子,在位五十四年。中山靖王繫景帝之八子,厝江西潦江上遊黃龍出崗形。漢昭帝諱弗陵繫武帝之子,七歲即位,在位十三年。漢宣帝諱詢繫武帝曾孫,武帝曾玄以功,影會麒麟閣,蘇武崔光注予始末,在位廿五年。漢元帝諱奭繫宣帝之子,天懷仁柔,在位十年;王太後諱政君。漢成帝諱驁繫漢元帝太子,在位廿六年。漢哀帝諱欣繫元帝庶孫。遭王莽奪位,在位六年。漢平帝諱衎繫元帝孫,在位五年,厝八仙下棋形。王莽奪位而西漢終矣。孺子嬰繫宣帝之後,在位三年。淮陽王諱玄(更始帝)繫景帝之後,起兵誅莾,在位二年。
光武帝諱秀字叔文,長沙王後裔,沛豐劉秀大破莽兵,東漢興也。東漢中興與兄演卒兵而百戰,漢氏烣復,在位卅三年。漢明帝諱莊,尊崇佛教,在位十八年。漢章帝諱炟即位十三年。漢和帝諱肇,在位拾柒年。漢殤帝諱隆在位八個月。漢安帝諱祜,在位十九年。漢少帝諱懿。漢順帝諱寶在位十九年。漢衝帝諱炳,二歲即位,在位三個月。漢質帝諱纘在位八年。漢桓帝諱志在位廿二年。漢靈帝諱宏在位一年。漢少帝諱辯。漢獻帝諱協在位三十二年,東漢即終。
漢昭烈帝諱備字玄德,確諱弘之後再考。漢中王劉備改元名元章(章武)年,生三子(劉禪、劉永、劉理),劉禪封為太子,劉永封為魯王,劉理封為梁王。劉備立妣吳氏為皇後。玄德歿終後,劉禪改元名武元年,封甘夫人為昭烈皇後,後又立糜夫人為諡皇後。封劉曄為軍師;立張氏為皇後,張氏卒又立郭氏為皇後。在位四十三年降魏,漢祚即終。劉禪生七子(劉璿、劉瑤、劉琮、劉瓚、劉諶、劉恂、劉虔)。
我祖翔公繫永公之後裔(黔西譜載為禪公之第四子劉瓚後裔),生子四人(禹錫、天瑞、天明、天誠),劉禹錫後改名劉天錫。
天錫-劉沐-龍圖-劉任-若還-參常-德洪-月清-劉梅-富山-福高-文平-劉贊-源遠-劉昭-宗臣-貴盛-劉龍-開七-廣傳-(巨源、巨湶、巨汌、巨鳳(女)、巨淵、巨海、巨浪、巨波、巨漣、巨江、巨淮、巨河、巨漢、巨浩、巨深、巨淋、巨淦、巨池、巨澶)。
我祖巨河公繫廣傳公第十一房,妻妣梁、顏氏生六子(時太、時際、時通、時貴、時吉、時祥)。第三子時通字宗顯又名鴨,後裔遷居撫州府金溪縣歸德鄉十二都立業。狀元公統升生子劉一清,自嫡祖出川隨來黔地,感我族源流久也。
巨河-時通-志亮-千二郎-萬三郎-劉意-(统章、統祥、統陞),大定府樂貢裏譜載為(泰元、輅元、统元、統陞)
雍正十三年歲次乙夘年暮春月谷旦文元劉一清顿首拜
狀元公劉一清繫大清康熙年間(文元),妻妣袁氏生四子(文泰、文舉、運泰、運章)。其中文泰(學仕教官),運泰(妻妣候氏)。
劉運章繫一清公之四子,吉安府盧陵縣上馬臺生長人氏,生於康熙五十五年公元一七一六年(丙申年二月二十五日戍時),隨嫡祖出川遷至貴州大定府黔西縣打豉新場居住落業。歿葬於打豉新場大定坡夘山酉向金星開窩穴(祥雲捧日形)。妻妣周氏生於辛醜年五月,生五子(緝瑞、觀南、贈徽、學乃、鳴岐);妻楊氏生子:舜揆。
 緝瑞大公,妣袁氏生三子(貴壽、穆錦、敬堂)。 
貴壽繫緝瑞之長子,妻妣胡氏生子(公英、玉堂、公宗)。
長子公英替唐逐賊,毓秀回江西不知。
二子玉堂字啟壽,信者回江西不知。
三子映堂字公宗,生五子回江西不知。
觀南二公,妻妣陳氏生五子(鑑連、鑑榮、鑑美、鑑元、鑑鵬)。
長子鑑連遷回江西不知。
次子鑑榮回江蘇。
三子鑑美回上海。
四子鑑元落業畢節小金關(七星關)。
五子鑑鵬落業金沙安洛大田壩茶葉樹腳。
贈徽三公,妻妣張氏生子,回仁懷茅壩、四川不知立業何處。
學乃四公,妻妣張氏生子,金沙安底立業。
鳴岐五公,妻妣姜氏生四子(堂魁、堂星、堂照、堂耀)。大定府樂貢裏欄杆坡立業。
舜揆六公系運章公之庶妣楊氏所生之子,生子不知落業何處。
題目自署任符陽,有劉運章感嫡祖上任出川流源貴州黔西縣打豉新場立業,運章族譜請予批閱。 
其間統陞公狀元以來劉一清為官,劉運章族譜共一冊來自黔陽黔西縣打豉新場。
運章第五子鳴岐來自貴州大定府樂貢裏,修祠堂一座在大定府樂貢裏沙廠滄上壩子。
劉堂魁上管大定府下管黔西縣至打豉新場(金沙)楊叉街,其子劉鑑勛為貴州大定府知府。
 
幸遇族中平遠劉仕禎并刁潭劉禹壽於首二公详悉故祖宗族谱,記载分明并傳出鐵墓誌遺後裔。開七公墳於興寧縣背五里山外北厢崗背峝黄峯嶂下高車頭行山象形,繫乾山巽向。開七公墳墓通族合議祭掃每年於正月二十日各房備猪羊祭品整肅衣冠即刻齊集行禮,方见族眾始祖有傳廣矣,源遠輪祀雲爾。
但祖宗庙祠世世子孫有幖名進京者先至,江西吉安府祖祠祭祀後至,江南祖祠一座祭謝高祖之鴻恩。
江南省城城内祖祠一座東門進撫院衙門前 有大學先生題金字牌為記 
首事(尚書)劉習洤(榜眼)劉書賢 
族长(文魁)劉自祥(進士)劉開賢
江西吉安府城内祖祠一座東門進布政衛前宫墙齊輝祠内有一十四像為記
首事(状元)劉統陞 族长(貢元)劉祥璋 
廣東省城城内祖祠一座大南門進布政司衙前雙門底内有嶺南金字牌坊為記
首事(文魁)劉連城 
族长(武魁)劉世堂(登)
福建省城内祖祠堂一座總督前衛金字牌坊為記
首事(吏部天官)劉珩珞
族長(文魁)劉開發
貴州大定府大方縣民國首领事(沙廠區區長)劉利生顿首拜
                                           
貴州大定府黔西州打豉新場劉氏宗譜總序
廣東肇慶府恩平縣貢生劉傳著大宗祠堂百紙油燈資銀拾貳兩請譜者勿吝,譜從大宗祠堂流傳至南京省城內江東進(紫)荊山下總大宗祠堂(四省軍門街)前殿輝漢祠堂內有對聯一幅為記(漢氏天下久 富貴日月長),又有大學先聲碑記。
徐州請譜傳至福建省城內巡撫院街前大宗祠堂,金字牌坊為記。
又發譜至廣東省城內南門進叏街漢門內布政司衙前左邊大宗祠堂一座,通十九府九州七十二縣,門前有金字牌坊為記。
又發譜至廣東梅州府城內東門大街前大宗祠堂一座,宮殿同輝於十四房祖牌為記。
首事(翰林)劉齊賢顿首
江西城內大祠堂首事(進士)劉文泰 
族長劉全宗頓首
福建城內大宗祠堂首事(吏部天官)劉珩珞  
 族長劉開發頓首
江西撫州府金溪縣城內大宗祠堂首事(狀元)劉統陞 族長劉文高頓首
廣東城內大宗祠堂首事(貢元)族長劉永科頓首
湖州府平遠縣族長劉仕禎頓首
惠州府興寧縣族長劉祥息頓首
惠湖二州總領事海陽縣(文魁)劉吉章頓首
興寧縣(武魁)劉贊良頓首
粵稽今事業有創之者必有録之而後相傳子孫,百世可知矣。宗族譜乃繫祥公創之於前,沐公承之於後,然猶有不可考之處。各居一方、住遷幾地、不能聚族,紊亂譜也。豈有焉揚庶根基留根長也哉?雖啟後未能承先,有志懷先帝之創業未嘗不嘆惜痛恨於靈乎。若不修明恭釘,恐後有誤宗之象。請族中貢元劉書賢,文魁劉開賢增而補之,時加批閱。萬歷三十年冬月十六日。少長鹹果遠近皆知,使人識先祖出殁之所,知房分派之詳,就於康熙三十九年(公元一七OO年)庚辰歲十一月廿三日子時重修。開七公墓前有石碑,碑上留下十四房留存為記。後將鐵對其墳,功成告峻,代代明煙,方見我十四名祖孫肖子賢,不負先人之厚望,有十四祖同爾也耶。
大明天啟三年奢酋大叛,吾族被殘害至於崇禎十七年後有流賊張獻忠作亂,督軍割據一方國朝統治六十餘年。我族瓜瓞藩昌,恩譜失於兵亂。惟有一人願聞其詳,若不及時編録,不僅恥其本而昧其源,將使卑越尊而疏遠戚,為吾炬(執)故筆之於書。康熙三年歲次甲寅陽月各家宗鄰舍、庶母兄弟將於狀元業地根源歸於二位兄無異。感嘆有伯嫡祖出任川東感激不已。後奔貴州立業。以致子孫難報狀元之根由,若其廣哉?曾報光輝黎遠為序。
皇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一七O三年)歲次癸未四月中浣穀旦劉一清敬撰
家國同然,國有史國可治焉,家有譜家可齊焉。然齊家莫尊於族,家莫貴於族,九族莫重於譜者也。所尊鄭重而不可輕視也。退考我祖(輩)源姓伊祁,乃黃帝玄孫陶唐氏也。迭傳夏朝劉纍公始授姓焉。累公術養龍事,夏王賜曰御龍氏。後裔生子諱榮,其家極富而博起施於人,其裕後人而居沛地矣。亦是虞夏商周之前亦不乏英雄豪傑,唐宋元明之後何多文學士,若非祖德之仁厚所致,安能盛而愈昌乎。有枝為帝佐者,有枝繼鎮紀者,有推古揚今者。餘生至際遇若能有何哉?然不負我祖先人之創業也。莫生予沖天之勢,而且生我運劫之秋,身不列於大都,名不顯於宇宙,正確潛修以國家之用。遠乎何是近之隆疊,被流賊大叛因之廢失,文卷有深硐焉,原譜將殘。故特重編以上,録數十代仙君之字號下以傳千百世之遺風,至於後世子孫恭明謬。考證無訛,授書不朽。
劉一德、劉天心敬撰  皇清乾隆八年癸亥歲(公元一七四三年)輝漢氏劉天理池等至廣東梅州府請譜流傳萬世永存
大明天啟三年辛酉歲次因奢酋(蠻)大叛,奉旨巢除:欽賜上方寶劍其令箭掃平奢蠻。追奢酋至仁懷縣(繫貴州遵義府所屬)黎民鎮,掃平之後詔封霸佐英雄,即安民於黎民鎮。立業開創何其盛也。輝漢氏劉永明篆修族譜而先人可考矣。著宗族派而後世有傳焉。夫宗者主也,族者苗也,蓋宗祖族人所關。而族人寶宗祖所派不過有小宗、大宗之不同,或遠或近之各殊也,故修族譜也。聯遠近緒昭穆、別尊卑。而族譜不修則世繫不明,可知也。祖藉江西之來歷,世代之遠近不確,不分川東豈恥為宗族其宜曰耶。
粵稽繫出曰陶唐之伊祁迄傳纍公大夫,纍公者夏孔甲之功臣也,其後裔生子劉榮,厝魯地(山東濟南府沛縣安福鄉中陽裏)居住。西漢劉邦破秦滅楚有天下四百餘秋,建王國而漢代恢復於二十四帝,諸朝無一位亦無逝民。西漢之隆盛可嘉忠賢在職耳;東漢之醇風愈盛,雖然天道未衰,奸臣宦官當道,此奸雄尉起之餘,非無聖主,武候(贍)山之際遇隆時,莫非天命所賦安還興漢氏哉。備字玄德爰舉義旗費盡移山之精力亦良苦也,分三國而失於魏。裔孫生子諱天錫迪選佐仕郎,黃巢作亂,蔔居福建。其子孫(祖德流芳)大佑千人之也。
我族宗功澤厚肇興駟馬之門獨佔鰲頭者皆請族譜,有其人列峻明者有通其士,毋如瓜瓞綿於埊。後裔攜家繁復遷湖廣又住洛陽。因奢酋(蠻)大叛奉明帝賜旨巢除之後詔封霸仕英雄,開創於黔陽之仁懷縣猶幸矣,後嗣繁衍昌盛、文人尉起,迄今亦九世矣。仝矣愧不獲與當之賢豪流而並駕未嘗不痛恨於斯也。念我祖江西、四川入於黔西遷居大定府樂貢裏,逃一方披星戴月之苦亦良多矣。
然有譜存福建、江西皆是漢根源,猶處雲山渺隔、道路途遙,遣有才子孫皆請譜方遂吾願即得,歸家拜讀之下不禁嘆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此榮公之積德所致,天而行,漢氏之興起矣。
輝漢氏劉永明謹志於序皇清乾隆三十年乙酉歲(公元一七六五年)小陽月穀旦敬撰
                               
                                家    訓
一:敦孝弟:孝弟為百行之首,凡為人子弟者,不可忍滅兲性,兹我族子孫,宜敦孝弟於一家。
二:睦宗族:宗族為萬年所同,雖分房繫支派,寔源同一脉,不可視為秦越,兹我宗族宜敦一本之誼,篤親親之道。
三:和鄉邻:鄉邻同井而居,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不可相殘相鬥,宜視異姓如骨肉之親。
四:明禮讓:禮讓為處世之道,非拜跪坐揖之文,必使亢淚不萌驕泰不作庶成謙遜之風。
五:務本業:士農工賈,各有其業,業精於勒、荒於嬉。凡務其業者,宜自食其力,切戒盤遊無度。
六:端士品:士為名之首,隆其名,貴有其寔,凡為士者,宜居仁由義,以成明体,達用之學,若蕩檢偷閑,不求上進,後悔莫及。
七:隆師道:師道為教化之源,隆帥重道,正以崇其教也,尊之崇之。
八:修墳墓:墳墓為藏祖先之魂骸,每年宜整修祭掃,切勿挖掘抛露,致祖宗怨恨。
九:戒犯諱:同姓子侄,每派宜擇定名字以為名,凡属内之嗣孫,不得犯父兄伯叔之名,當諱之。
十:戒争訟:争論非立身保家之道,争必有失,訟則終兇,宜以忍處之,勿致倾家蕩產之悔。
十一:戒賭博:賭博非人生正業,一入場中,百業俱廢,人格亦轻,宜自守本分,切勿貪財,害累終身。
十二:戒淫惡:淫為萬惡之源,宜檢身防過,免損名節。
十三:戒犯上:自古尊卑上下名分昭然,不得以卑凌尊,以下犯上,宜尊長敬老。
十四:戒轻譜:家譜是一家一族之寶,宜珍重收藏,以傳后世詳悉源流,查考世繫。
 古    代
黄帝:是傳說中上古帝王軒轅氏的稱號。姓公孫,生於軒轅之丘,故稱為軒轅氏。軒轅皇帝氏。帝元元年至一百年,娶妻西陵之女嫘祖,生二子:昌意、玄囂。
玄囂:少昊金天氏,生子:蟜極。
蟜極:妣陳豐氏,生子:帝嚳。
帝嚳:名俊,號高辛氏,是黄帝曾孫,玄囂孫子,父亲叫蟜極,高辛氏,妣陳豐氏女,生子:放勳,即堯帝。
放勳:堯帝陶唐氏,在位九十八年(三四七年至四四四年) ,後禪位於舜。逝於辛巳年,故地河南省登封縣,葬於陽城谷林,壽一一八歲,娶妻散宜氏之女曰娥皇,生十子:監明、丹朱、開明、啟明、胤明、覺明、臥明、晦明、源明、少康。
    代夏  朝(約公元前二十一至十六世紀)
一世大始祖,諱源明公。堯帝之第九子,受封於劉,为劉氏大始祖。妣古氏、風氏、巫氏。生一子:永河。祖居帝都、山西平陽府洪硐縣。
二世 永河 ,妣宓氏,子二:濟安、濟樂。
三世 濟樂,妣甘氏、姚氏,子一:歲紀。
四世 歲紀 ,藜氏、陸氏,子三:正成、正定、正坤。
五世 正坤,妣 媯氏、池氏,子一:長歷。
六世 長歷,妣翟氏、有熊氏,子三:德仁、德堯、德科。
七世 德堯,妣薛氏,姑氏,子二:仁宏、仁發。
八世 仁宏, 妣高陽氏、孟氏,子四:廷光、廷坤、廷紳、廷玖、廷貴。
九世 廷 光,妣 姒氏、雍氏,子一:爵南。
十世 爵南 ,妣尚氏,子二:行矩、行清。
十一世 行矩 ,妣慕容氏、晏氏,子三:复盛、复旺、复松。
十二世 复旺, 妣蒙氏、易太,子四:茂光、茂清、茂華、茂文。
十三世 茂清 ,妣向氏、丁氏,子一:孔陽。
十四世 孔阳陽,妣廖氏、巢氏,子三:日盛、日永、日貴。
十五世 日永 妣宏氏、西梁氏,子二:德榮(德仁)、德康。
十六世 德榮,妣 呂氏、逢氏,子一:聚義。
十七世 聚義,妣吉氏、姑氏、姜氏,子三:劉累、劉宗、劉祖(以上各祖孝妣均住山西臨汾,葬平陽府萬壽山等處)。
十八世 劉纍,妣趙氏、汪氏,生九子:大益、萬益、永益、洪益、正益、宗益、順益、昌益、伯益,享壽九十四歲。夏孔甲時為相封御龍氏,歿葬於沛縣同安鄉黃龍出硐形,妣葬沛縣白良村象出槽形。
十九世 昌益 字誠、諱裕雲,又名旭,妣黄、張氏、李氏,子一:信盛。公葬山西良江縣,妣葬山西汾州府藍田。
二十世 劉歆 諱信盛,字賜命,妣徐、張氏、黄氏,子三:咏七、咏八、咏九。祖妣合葬山西汾州府藍田。
二十一世 咏八 字梅柱,妣周氏,子一:相乘。祖妣合葬山西平陽府洪洞縣。
二十二世 相乘 生甲午歲,字淋,號玉拔,妣秦氏、農氏,子二:嶽(全禄)、麓(全福)。祖妣合葬山西平陽府洪洞縣螺頭形。
二十三世 劉麓 妣羅氏,子二:美然、美勲(洪週)。公葬山西太原縣石門金星形,妣葬山西太原石関下月形。
二十四世 美勲 字洪週,妣元氏,生四子:劉晟、劉釗、劉寧、劉桐。公葬蒲州界山木星形,妣葬界山下龜形。
二十五世 劉寧 字申,妣熊氏,生子二:炳亮、炳寬。祖妣合葬山西蒲州府界河蓮形。
二十六世 炳宽寬字茂高,妣餘氏,生二子:文成、文盛。公葬山西汾州府藍田沖天燭形,妣葬山西太原縣石門。
二十七世 文盛 字道山,宓氏、貝氏,生子三:明亮、明清、叨明。公葬蒲州界山下伴祖墓龜形,妣葬山西太原縣石門関上。
二十八世 錦遥 字叨亮,妣曾氏、曹氏、米脂氏,生子三:隆吉、隆禧、隆和。祖妣合葬山西平定州長亭衙後。 
二十九世 隆吉 字先,妣程氏、芋氏,生子二:瑞明、端明。祖妣合葬山西平陽府洪硐縣出水蓮花形。 
三十世 瑞明 字坤,妣程氏、古氏,生子三:先柱(案臨)、先揚(案喜)、先輝(案康)。祖妣合葬山西蒲州府界河蓮芲形。 
三十一世 先柱 字案臨,妣陳氏、姑氏,生子三:源傳、源佼、源福。公葬山西平定州長亭,妣葬長亭衙後。 
三十二世 源傳字智和,又名浪,妣姒氏,子三:繪、縉、總。祖妣合葬山西蒲州府白沙金盆形。
三十三世 維益 字繪,妣姒氏、西梁氏,子二:新興、新舆。祖妣合葬山西瀏陽巗前金鷄形。
三十四世 新興字元遠,妣芊氏、鍾氏,子三:建吕、建音、建福。公葬瀏陽銅豉村,妣葬沙渓梅花園。
三十五世 建吕 字觀榜,妣文氏、姒氏,生子二:文禎(寶招)、文祥。祖妣合葬山西梁山縣。
三十六世 寶招 字文禎,妣謝氏、吕氏,生子二:辰福、辰禄。公葬山西梁山縣新嶺頂架上金盆形,妣葬梁山縣新嶺腳下爐子形。 
三十七世 辰禄 字符,妣詹氏、張氏,生子三:任期、任玉、任授。公葬山西北城蓮花形,妣葬山西東城內。
三十八世 任玉 字九齡,妣張氏、姒氏,子二:添禎、添祥。祖妣合葬山西太原縣猛虎跳垟形。 
三十九世 添禎 字道總,又名秉新,妣甘氏、魏氏,生子六:樹湖、樹涟、樹淮、樹江、樹鴻、樹洲。公葬山西南源,妣葬山西樂中雙蜂采花形。
四十世 樹鴻字伯億,妣蔔氏、卞氏,生子二:登富、登貴。祖妣合葬山西南城外霆山觀音坐蓮形。
四十一世 登貴 字篤慶,妣狄氏、吕氏,子二:俊通、俊達。祖妣合葬山西定陶縣。
四十二世 俊通 字楚揚,又名啟兆,妣田、曹氏,字二:彦文、彦武。公葬山西平陽府浮山縣,妣葬浮山縣旗形。
四十三世 彦武 字子熊,號弼,妣吳氏、巢氏,子四:猛、勇(標林)、剛、强。公葬平陽府南冲市後,妣葬平陽府赤溪。
四十四世 標林 字勇,又名積書,妣金氏、費氏,生子三:德勝、德朋、德歆。公葬山西梁山縣南川,妣葬梁山縣赤山巗前。 
四十五世 德朋 字建平,妣任、曾氏,生子三:敬唐、敬典(朝良)、建培。公葬山西石山縣,妣葬城埠。
四十六世 朝良 名經,字敬典,妣張氏,生二子:廷樂、廷聲。公葬山西藻河,妣葬瀧亭。
四十七世 廷聲字照燃,又名美華,妣毛氏、董氏、張氏,子二:元振、之望。公葬平陽府茅山,妣葬浮山縣。
四十八世 元振 字之雄,又名福立,妣古氏、風氏,子二:勝清、勝海。祖妣合葬平陽府浮山縣。
四十九世 勝海 字茂,又名芳炳,妣佟氏、陶氏,子二:試集(平環)、平源。公葬浮山縣陳村,妣葬山西汶口龍平。
五十世 試集 字平環,妣古氏、孫氏、姒氏,子三:長遠、長久、長生。祖妣合葬山西龍平。 
五十一世 長遠 名良,字心德。妣章氏、胡氏、張氏,生二子:世勳、華封。公葬桃林,妣葬皇墩軍山。
五十二世 華封 字世郎,妣古氏、易氏、徐氏,生四子:祿源、昌化。公葬汾州南衙,妣葬朱亭坐西向東。
五十三世 祿源 字昌允,號青山,妣全氏、鈡氏,子三:星亮、星輝、星開。祖妣合葬汾州藍田。 
五十四世 星亮 字萬忠,號千秋,妣尤氏、周氏、任氏,子六:拱和、拱桂、拱召、拱科、拱盛、拱得。公葬山西鳳臺縣白鷺州王山,妣葬黃山寺。
五十五世 拱召 字忠信,名康,妣萬氏、於氏,子二:福、夀。公由山西移山東故出沛豐郡,此本神枝堯第九子源明公一脈所傳也,移山東濟南府等處立業。祖妣合葬泰山下雙龍出洞形。
五十六世 報聯 字福,又名定夏,妣吕氏、官氏,生子二:致禄、致全。祖妣合葬山東濟南府城外張公伴椅形。
五十七世 杜伯 字致禄,又名獻,妣西梁氏、尹氏,子二:昆叔、隰叔(夫啟)。祖妣合葬濟南府豐縣龜形。
五十八世 隰叔 字夫啟,妣逢氏、楊氏,子二:士雲(惟剛)、惟統。祖妣合葬青州府昌樂縣蛇形。
五十九世 士雲字誠光,名惟剛,妣张氏、孔氏、朱氏,子五:倉模、宗義、宗禮、宗智、宗信。公夀九十八歲,歿葬青州府昌樂縣,妣葬青州府馬湖蠏形。
六十世 倉模字宗仁,號廣廷,又名士洪,妣邹氏、金氏,生子三:大化,大爵,大禄。公葬山東袞州府泗水縣,妣葬袞州府汶上縣。
六十一世 士蒍字大化,妣吴氏、易氏、謝氏,子一:封浩(閔鴻)。公葬山東曹州府觀城縣,妣葬曹州府定陶縣。
六十二世 封誥諱名閔鴻,妣司馬氏、吳氏、鍾氏,子二:晉(士會)、珍。公葬定縣,妣葬漢州朝城。
六十三世 士會名晉,生於帝元二O五一年,妣溫氏、周氏、潘氏、尤氏,子三:瑚(士燮)、璜(士雃)、球(士鲂)。公葬武安府濱州臺山下。
六十四世 士雃名軾諱璜,妣曹氏、彭氏、胡氏,子二:鳴魁、鳴申(貴文)。祖妣合葬山東省西城外白鹿伴松形。
六十五世 貴文 字鳴申,妣胡氏、歐陽氏,子三:得(松)、柏、柖。祖妣合葬東昌府桂平縣。
六十六世 得 諱松,名接近,字銘宗,妣朱氏、紀氏,生子三:璋禮、璋秀、璋華。祖妣合葬東昌府桂平縣金鷄形。
六十七世 璋秀 字文先,妣洪氏、李氏、丁氏,子二:全盛、柏茂。公葬山東西城外伴璜公墓,妣葬公砂手坐東向西。
六十八世 全盛 字柏仲,妣陳氏、江氏,子一:榜召。祖妣合葬山東曹州府觀城縣。
六十九世 榜召 字盛臣,妣郭、何氏,子三:夢清(顯科)、夢祖(顯和)、夢文(顯秋)。祖妣合葬觀城縣東城外上水龜形。
七十世 顯科 字夢清,妣蘇氏、古氏,子二:喬(思瀧)、年。夫婦合葬觀城縣東城外上水龜形。
七十一世 思瀧 字盛春,諱喬,名權,妣吉氏、楊氏、段氏,生子二:豐(恩盛)、沛。祖妣遷葬河南鄭州滎陽。
七十二世 豐公諱清字思盛,號果齊,妣李氏、程氏、胡氏、梁氏、王氏,子二:仁號(榮)、仁紀(發)。祖妣遷葬於河南開封府上水遊魚形。
此祖世居江南徐州府沛縣豐鄉(後豐鄉改为豐縣),家財富有,好善樂施,葬南昌千峯山,坐南向北。
七十三世祖  諱榮,字仁號。妣趙氏、梁氏。生子:(名昂、字顯初)。
此祖系源明公七十三世孫,累公五十六世孫也。
歷世修家,富有百萬,積善布施。有恩與人,後來家財施盡。一日有福德仙人亦向求借,家已無銀,榮公解手上玉鐲给他。屳人自言家住江西赣州府寧都縣太華山銅鼓村。至明年八月十五中秋節,請駕至草舍,如數歸還。
至期公依其言,偕孫劉邦從江蘇徐州同往太華山。到了銅鼓村,果见山環水秀,清幽雅趣。屳人前来迎接,設宴相待,酒至半酣,榮公似醉假寝在座。
其孫劉邦似覺山巗倏忽欲墜,急走十二步,一跌,又走十二步又一跌,回頭一看,并無屋宇,只有墳墓一座,仙人正在山頂呼龍。榮公被生葬在龍穴中,名人形臍穴。至今其墳可遠见,而不能近登。裔孫掃墓只得在山下遥祭。墓在江西省寧都縣東韶鄉漢口村凌雲山,民間傳頌是“兲子墓”“天子穴”即榮公墓。後劉邦得天下,傳二十四主帝位,皆此仚人穴蔭佑也。妣趙氏、梁氏合葬鎮江府黄龍出硐形。
 秦  朝(公元前二二一至二O七年)
七十四世祖  太上皇 諱湍公,名昂、字顯初,又名執嘉。榮公之子,高祖之父。妣李氏。生四子:伯、仲、邦、交。
考綱鉴高祖乙未年(公元前二O六年)登位為王,己亥岁五年(公元前二O二年)登位為帝,庚子六年(公元前二O一年)尊湍公為太上皇。自乙未起至甲辰終,享天子之尊養十年,至公元前一九七年夏五月崩,壽七十三歲而終。湍公秋月葬於陕西西安府臨潼縣萬年城東北陵 。妣葬沛縣仙人騎鶴形。高祖未登位旹母先終,所以,葬在沛縣。
高祖為帝於庚子六年(公元前二O一年)大封兄弟子侄:
長子:名伯,早卒。妣彭氏。封其子信為羹頡候。
二子:名仲,字喜,妣陳氏。封為代王。
三子:名邦,字季,妣吕氏、薄氏,即為高帝。
四子:名交,字遊,妣梁氏,封為楚元王。
湍公四子交公之後裔名向,字子政,在漢成帝時任郎中光禄大夫,在元慶元年(公元前十二年)上書陳禮以風化天下,夜常校書在禄閣。一夜有黄衣老人傳说是大乙屳人叩門以進,執青藜杖,燃藜以照明,授洪範五行之文協輔漢室。到唐代貞觀元年(公元六二七年)以向公配享孔子廟。七十八世子勝公建彭城郡,今江蘇徐州沛縣一带,劉氏望族故以郡為堂號。
 
           朝(前漢公元前二O至公元八年;後漢公元二十五年至二二O年)
七十五世祖  漢高祖 諱邦公,字季。妣吕後、薄後、戚氏、張氏、趙氏、曹氏,生八子:肥(封齐悼王、曹夫人生,早卒)、盈(即惠帝、吕後生)、如意(封楚王,戚夫人生)、友(封趙幽王,戚夫人生)、恒(文帝,薄後生)、恢(封梁王,張姬生)、建(封燕王,張姬生)、長(封淮南王,趙姬生)。高祖在位十二年(公元前二O六至前一九五年)崩於長樂宫,壽五十二歲。葬於長陵,高祖駕崩後大權落在吕後手中。吕後,公元前一八七年臨朝,稱制八年,公元前一八O年而崩,壽六十二歲,葬咸陽東陵。薄後,公元前一五五年四月崩,葬於霸陵。
七十六世祖  汉文帝,諱恆公。高祖第五子,薄後生。壬戌(公元前一七九)年登位。以陳平為左丞相,以周勃為右丞相。議定天下振窮養老之詔。癸亥二年,訊舉賢良方正,以歸職任。丁卯六年,以賈誼為梁王大傅,陳治安策恭儉為務,以德化民,是以海内富庶,興於禮儀,事母至孝。至甲申年(公元前一五七)在位二十三年,四十六歲而崩,葬在陕西西安霸陵。妣竇氏,生太子景帝登帝位時尊皇太後,生孫武帝即位又尊為太皇太後,至武帝丙午六年而崩,合葬霸陵。妣竇後。生四子:啟、楫、武、參。
七十七世祖  汉景帝,諱啟公,孝景皇帝。妣薄後、王後、賈夫人、唐姬、栗姬。生十四子:德(河間王)、閼(臨江王)、餘(淮陽王)、非(汝南王)、彭祖(趙王)、發(長沙王)、端(膠西王)、勝(中山靖王)、榮(初立為太子、後废除、封臨江王)、徹(初封膠東王、後為武帝)、越(廣川惠王)、寄(膠東康王)、乘(清河哀王)、舜(常山憲王)。祖妣合葬鎮江府沛縣池江犀牛望月形。
七十八世祖  中山靖王 諱勝公,諡號靖。啟公第八子,在景帝三年丁亥(前一五四)封勝公为中山靖王。治廬直隸定州。出彭城郡也,武帝元鼎五年己巳岁(公元前一一二年)崩。公性豁達,壽六十八歲而終,祖葬於中山(河北省满城縣)北門外黃龍出硐形。妣歐陽氏、易氏二妣亦葬中山北門外。妣歐陽氏、易、竇氏。生二十一子:昌(嗣王)、忠(廠望节侯)、朝平(將梁侯)、未央(新館侯)、貞(陸城亭侯)、嘉(薪處侯)、義(陸地侯)、光(臨樂亭侯)、章(東野戴侯)、喜(高平侯)、頗(廣川侯)、將夜(乘丘節侯)、破胡(高丘哀侯)、蓋(柳宿夷侯)、讓(戎丘侯)、修(懋與節侯)、萬歲(曲成侯)、傳富(安郭於侯)、應(安險侯)、恢(安道侯)、屈厘(澎侯)。
七十九世祖  陸城亭侯,諱貞公,字崇祉。以涿郡為家。妣吳氏。生二子:鳴鳳、昂。祖妣合葬涿郡。貞公從兄劉交之五世孫劉向任光禄太夫,校書於天禄閣。
木馬劉氏譜載七九世向公,勝公五子,字子政,中垒校尉。配吉(言)氏子四,長元配冉氏,次亨配張氏,三利配萬氏,四貞配吳氏,公初為諫儀大夫,宣帝報名儒俊材,元帝時為中垒校尉,博古通經(今),初年校書天禄閣,遇太乙真人燃藜杖瑞,後大封督學官待郎。
并著有《洪範五行》、《列女傳》等,公壽七十七歲,夫妻合葬順天府涿州。
八十世祖  沛侯,諱昂公,字回鳳,授封沛侯。妣秦氏、尤氏生三子: 爵、禄。祖妣合葬涿郡東村。
八十一世祖  漳侯,諱禄公,字詔官。授封漳侯。妣許氏、鄧氏生三子:恕、戀。祖妣合葬涿郡九龍山五虎擒羊形。
八十二世祖  沂水侯,諱戀公,字寔官。授封沂水侯。妣杨氏、山氏生子:英。祖妣合葬镇江府北門外二童講書形。
八十三世祖  欽陽侯,諱英公,字素官。授封欽陽侯。妣谷氏生四子:巡、建、避、遠。祖妣合葬松江府茅山大坐人形。
八十四世祖  安国侯,諱建公,字殷官。授封安国侯。妣左氏、陽氏生一子:哀。祖妣合葬松江府大湖市九龍下海形。
八十五世祖  廣陵侯,諱哀公,字慶安,又號哀華,授封廣陵侯。妣梁氏、陈氏,生二子:思、憲。祖妣合葬鎮江府黄落鄉。
八十六世祖  膠水侯,諱憲公,字德廣。授封膠水候。妣彭氏生四子:化、和、舒、溫。祖妣合葬沛縣大南門九龍坑雙鳳朝陽形。
八十七世祖  沂邑侯,諱舒公,字啟泰。授封沂邑候。妣李氏生四子:誼、諠、讀、講。祖妣合葬涿郡南門外。
八十八世祖  祁陽侯,諱諠公,字仁官。授封祁陽候。妣徐氏、李氏,生五子:用、必、良、布、鐸。祖妣葬祈山。
八十九世祖  原澤侯,諱必公,字忠。授封原澤候。妣孫氏生二子:顯達、不疑。祖妣合葬涿郡楊村。
九十世祖  豐陵侯,諱不疑公。授封豐陵候。妣鉄氏生四子:濟、惠、風、雲。祖妣合葬涿郡茅岭下。
九十一世祖  濟川侯,諱惠公,字漣。授封濟川候。妣鮑氏、巫氏,生二子:崇、雄。祖妣合葬涿郡娥眉山下風吹羅带形。
九十二世祖  諱雄公,妣吳氏、黃氏,生二子:弘、珖。備公之祖。舉孝廉至東郡範令。在東漢末年未有封爵。祖妣合葬涿郡大南門外烏鴉落洋形。
九十三世祖  諱弘公,妣張氏、林氏生一子:備,此祖是備公之父,世仕州郡。家住涿郡,舍東南角籬上有桑樹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車蓋,往来者皆稱此樹非凡。有涿人李定曰:此家必出大貴人。後果生備公,為後漢昭烈帝也。至辛丑年(公元二二一年)備公登帝位。立宗庙,祀祭高皇帝以下,誠為高祖一脈之後裔也。祖妣合葬涿郡九龍坑黄龍出洞形。
 三  國(公元二二O至二六五年)
九十四世祖  昭烈帝,諱备公,字玄德,妣甘後、吳後、糜氏、孫氏。子八: 劉禪、劉鈳、劉永、劉理、劉銘、劉成、劉器、養子劉封 。備公葬四川成都府官衙前萬花亭,鉄墓誌繪圖。甘後葬四川夔州城内後花園中;糜氏葬陽長板坡;孫氏、吳氏合葬定軍山。
九十五世祖  諱永公,字公壽。备備公三子。遷江南徐州彭城居處子孫立業多代,祖妣合葬彭城衙後人形丁山癸向,有碑。妣包氏生一子:晨。
晉朝、南北朝至隋朝(公元二六五-六一八年)
九十六世祖  諱晨公。永公之子,居洛陽立業,以承先啟後焉。公廿八歲往天臺山采藥遇仙得道為仙,妣葬徐州彭城衙後人形坐南向北。妣張氏生二子:乾镇(妣張氏)、乾清;川渝譜載生子名:劉鎮、劉玄。補注:四川合江九枝譜載晨公字璩為安樂公第七子抱養給永公作養子。
九十七世祖  諱乾清公。妣繆氏生二子:文琥、文瓏。祖妣合葬彭城衙後伴祖墓丁山癸向。補注:川渝譜載為劉鎮。
九十八世祖  諱文琥公。妣辛氏、江姓,生二子:俊、傑。祖妣合葬徐州府甘泉祖山。
九十九世祖  諱俊公。妣龍氏生子:熹。祖妣合葬鳳陽府烏鴉落洋形巳山亥向。
一百世祖  諱熹公,字梅菴。妣錢氏生二子:重翔、重輝。公葬徐州府銅山祖山,妣葬鎮江府沛縣祖祠側右王字穴乾山巽向。
O一世祖  諱重輝公。妣黄氏二子:崔、麟。祖妣合葬徐州府豐縣蝦蟆落井形。
O二世祖  諱麟公。妣崔氏生五子:常清、正一、光娣、志宏、振河。祖妣合葬山東岡中仙鵝抱蛋形。
O三世祖  諱振河公,字建中妣吳氏、余氏,生三子:元山、幽、雅。公葬昌化縣石橋,妣葬鳳臺縣王山白鷺宿松形。
—O四世祖  諱雅公。字明,名習文,號鴻定。妣饒氏生四子:瑾榮、瑾升、瑾登、瑾科。祖妣合葬昌化縣老竹岺獅形。
O五世祖  諱瑾升公,字洪舉,號兲詔。妣唐氏、黎氏,生四子:淳霖、淳雩、淳震、淳云。祖妣合葬南京建康五龍落海形。
O六世祖  諱淳震公,名繼明,字孟章。妣陳氏生四子:坤仁、坤義、坤禮、坤智。祖妣合葬南京建康云都。
O七世祖  諱坤仁公,名若宰,字仍。妣蘇氏生四子:大聰、大宇、大尊、大岡。公葬江南鎮江府,妣葬徽州。
O八世祖  諱大宇公,字憲山。妣蘇氏生二子:冰、霜。公葬江蘇鎮洋縣,妣葬江蘇太倉州。
O九世祖  諱冰公。妣羅氏生二子:遐、漢。祖妣合葬鎮洋縣。
一一O世祖  諱遐公,字廷撫,號顯。妣歐陽氏、司馬氏,生四子:新命、新甲、新環、新賢。世處南北朝。上以策史十事问,顯對其九,称曰劉郎可人,亦見才堪濟世。官授陶侃中郎將出於安城。祖妣合葬江蘇鎮洋縣。
一一一世祖  諱新賢公,字普,名經,號諶,妣冉氏生六子:催、校、仕、珍、丹、青。公登翰林學士,後於落伽山修道。
一一二世祖  諱丹公,字漳。妣萧氏、蘇氏、連氏,生三子:怡考、昞、叔考。祖妣合葬安徽婺源縣濟巗下。
一一三世祖  諱昞,字光考,號居信。妣謝氏、裘氏,生七子:成之、意之、習之(珍)椘之、明之、能之、青之。公葬南京安慶府潛江縣野豬形坐北向南,妣葬安慶府望江縣鷺鷥形坐西向東。
一一四世祖  諱珍公,名楚之、字鼎。妣方氏生三子:於明、(點)於政、孝綽。祖妣合葬安慶府懷甯縣。
 
  朝(公元六一八-九O七年)
一一五世祖  諱於政公,名點,字德壽,妣湯氏生三子:友珍、虬(友珪)。點公壽一O六歲,妣壽九十七歲,孫曾繞膝,世稱夫婦齊眉,真福壽翁也。夫婦合葬江蘇鳳陽府定遠縣。
一一六世祖  諱虬公,名友珪,字文。妣祝氏生三子:拔(之遴)、禔、祚。公葬江蘇鳳陽府,妣葬安徽婺源縣。
一一七世祖  諱之遴公,名祓,字時俊。妣周氏生二子:元鼎、楨(漢鼎)、淑鼎。公葬山西平陽府浮山縣,妣葬江蘇鳳陽府。
一一八世祖  諱桢公,名子疆,字漢鼎。妣蔡氏生一子:運芹、運盛、子翼(運隆)、運獻。公葬江蘇鳳陽府,妣葬安徽婺源縣。
一一九世祖  諱運隆,字子翼。妣呂氏生三子:官臨、官位(可壽)。夫婦合葬浙江休甯府縣。
一二O世祖  諱可壽公,名官位,字東山。妣魏氏生三子:尚文(宏謨)、宏志、宏遠。夫婦合葬浙江嘉興府門縣外虎形。
一二一世祖  諱尚文公,名宏謨,字世珍。妣賈氏生子:學易。公葬江南松江府雲閒縣,妣葬松江府西城外。
一二二世祖  諱学易公,名淅,字賢。妣徐氏生二子:宗靈、晉靈。夫婦合葬徐州府豐縣彭城衙後。
一二三世祖  諱晉靈名洪,字處智。妣季氏生五子:曙明、曙朗、曙印、曙龄、曙道。祖妣合葬開封府祥符縣鳳形。
一二四世祖  諱曙道公,字伯昂。妣姜氏。生一子:遜。公葬江南徐州府彭城衙後,妣葬徐州府桃花嶺。
一二五世祖  諱遜公,字孟勤,號誠彦。妣林氏生三子:宗、翼、賄。公官授安成大守(遐公十七世孫),任陶太尉中郎將。祖妣合葬興祚廟下丑山未向。墓扯存焉,徙安城萱橋是為始祖。
一二六世祖  諱賄公,字樞衡,號用世。賄公官至唐朝散大夫,享壽八十歲。妣譚氏、宋氏、潘氏,生三子:祺、祥、禋,本支譜載生二子:翱、翔。祖妣合葬彭城衙後。
一二七世祖  諱翔公,字祖雲,號子先。妣張氏生四子:天錫、天瑞、天明、天誠。翔公原居婺之金華(唐末宰相)因避賊攜子孫从洛陽向南遷居福建省汀州府寧化縣石壁硐葛藤坳開基創業。祖妣合葬石壁洞八仙下棋形。
一二八世祖  諱天錫公(翔公長子),字隆伯。妣李氏生三子: 沐、沼、洵。天錫公欽點翰林學士授兵部尚書,罷官歸家後,值黄巢之亂,随父祥公避居石壁硐。壽九十八歲,世號百歲翁。祖妣合葬寧化黄竹壢,鳳形、坐東。
      天瑞公(翔公第二子),字越,號英伯,登进士,妣唐氏生二子:迪、建(妣周氏)。劉迪~劉景~劉沆(欽點狀元劉繹之祖),其中劉迪生二子:劉瑞、劉景;劉景生五子:劉沆、劉潯、劉瀣、劉滸、劉湘。
      天助公(翔公第三子),字赴,號均伯,官授山陰知縣,夀九十二歲由福建徙居新邑北山中村,妣何氏生二子:承富、承貴。
      天誠公(翔公第四子),字通,號平伯,妣黄氏。徙建昌府立業。
一二七世祺公(祥公之兄),字越南,號翱,随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閩,初居建陽麻沙。唐昭宗乾寧三年(公元八九六年)官授朝散大夫任建州守,時年四十歲,後唐清泰元年(公元九三四年)封。妣氏子二:文焕(一二八世泉漳郡派始祖,裔衍居泉州、漳州、安溪、晉江、石獅、同安、南安、惠安、永春桃源以及臺灣省漳化等地)、武焕(嵩)。
劉嵩(又名武焕),一二八世,官授唐大理寺)。於唐末五代初領兵據廣東遭潛偽節度使所害,葬於潮州東津山。子二:穎、儀。嵩公長子穎公因兵亂避居就婚於潮,“構廬創業於水東之桃坑”。穎公為潮安東津始祖,至宋朝,先後有子劉允及子劉昉、劉景等在朝廷歸官,文章品行為世所稱訟,其子孫蕃衍,蔚為望族,稱津派繫。
 五代十國(公元九0七-九六0年)
一二九世祖  諱沐公字允澄。公博學多聞,狀元及第。主修族譜,承先啟後。以德行著時,蘇子由貶高安藍鹽酒稅,高其行誼,與其友善。乃兄子贍亦謫黃州,亦過訪焉,寫墨竹四幅,留別二蘇造廬。時人以為榮華,故易“金沙”而有“來蘇”之名。夫婦合葬祖山角弓坑羊形。妣陳氏,生子四,長:龍圖,次:鳳圖三:河圖,四:書圖。
一三O世祖  諱龍圖公,字道禮。妣黄氏生三子:任、錡(妣胡氏、遷南昌府)、修(妣蘇氏)。前代科舉已罷,至後周壬子二年(公元九五二年)拜謁孔子。癸丑三年(公元九五三年)复設科舉,龍圖公登翰林學士。積善修身,流慶後裔。祖妣合葬寧化良洞村蓮葉蓋龜形。
 北宋、遼(公元九六0--一一二七年)
一三一世祖  諱任公,字堯智。妣程氏生二子:若還、若蓮(妣羅氏)。官任河南巡撫。祖妣合葬寧化縣龍村犀牛望月形。
一三二世祖  諱若還公,字貴鍾。妣羅氏生三子:參贊、參文、參常。此祖年高有德,壽九十九歲而終,世人亦號百歲翁。祖妣合葬寧化龍崗山下坐北向南。
一三三世祖  諱參常公,字從之。妣謝氏生四子:德洪、德量、德廣、德權。官授河南省懷慶府尹。祖妣合葬寧化三江口七星江下牛形,坐西向東。
一三四世祖  諱德洪公,字伯喜。妣張氏生三子:昌桂、顯榮、月清。官授大司馬(德食鄉飲),壽九十八歲而終,祖妣合葬寧化豐頭衝鳳形。
一三五世祖  諱月清公,字照龍。妣華氏、吳氏,生二子:柏、梅。公官授宋順天府參政,廉洁不朽。當宋神宗(公元一0六八—一0八五年)時,朝野隆平,自下而上,多封贈祖宗建立祠宇。以是元豐二年己未(公元一0七九年)月清公增修族譜,以繼沐公之遺徽。祖妣合葬寧化祖山賢坑金星落穴坐東。
一三六世祖  諱梅公。妣王氏,生四子:富山、富壽、富圖、富榮。祖勤儉持家,善理家務和人際關繫。祖妣合葬寧化九龍坑牛眠形坐南向北。
一三七世祖  諱富山公,妣徐氏,生三子:國泰、福高、春四。富山公業昌盛,富有百萬,號為劉百萬。祖妣合葬寧化湖坑坐東向西。
南宋、金(公元一一二七-一二七九年)
一三八世祖  諱福高公,妣張氏生三子:文平、文佑、文安,官授重慶府太守。祖妣合葬寧化縣黄茶埔美女照镜形,坐西向東。
一三九世祖  諱文平公,字奇伸。公登進士父歿守廬墓三年,後官授山西按察司(正直無偽),祖妣合葬祖山增河坑七星伴月形,生子五:瑄、瓚、琮(妣胡氏)、珪(妣俞氏)、璅(妣竺氏)。
一四O世祖諱瓚公。妣廖氏生三子:源遠、源深(妣黄氏)、三芳遠(妣毛氏生三子:明甫、升甫、德甫。明甫生三子:秀仲、榮仲、能仲;升甫生三子:文仲、次仲、權仲;德甫生四子:巗仲、仁仲、蔭仲、訃仲,均遷湖南瀏陽縣當背又分各縣(長沙高崒劉氏字派:芳甫仲應人子得,思夢均添信本朝。名永正中邦一世,若可志士秉純良)。瓚公官至宰相(朝野欽仰)後致仕榮歸。祖妣合葬寧化縣獅形。
一四一世祖諱源遠,妣郭氏生四子:諫、詔、謨、典。官授兵部侍郎,告老還鄉祖妣合葬祖山石壁洞古寨下黃龍過江形。
一四二世祖  諱詔公,字四七郎。妣張氏
生一子:宗臣。公家業富盛賑濟貧民,祖妣合葬宁化寧仙人騎鶴形。
一四三世祖  諱宗臣公,字世茂,號石波。妣吳氏、鄭氏。共生八子:貴盛、贵和、貴美、貴順、貴安、貴樂、貴昌、貴隆。宗臣公是詔公長子。宋紹定辛夘年官授虔州判事,咸淳六年初敕賜金光祿大夫,夀八十二歲封奉政大夫。宋嘉太元年辛酉歲正月廿八日生,宋景炎四丙子歲四月初五巳時卒。祖妣合葬寧化縣福村木芙塘仙人面咽喉穴五虎擒羊形,坐東向西,鐵墓誌繪圖。
宗臣八子中有三個縣令,五個府道:
          長子:貴盛,妣趙氏,官授浙江金華府尹。
          
          二子:貴美,妣李氏,官授湖廣長沙府尹。
        三子:貴和,妣王氏,官授山西安邑是令
          四子:貴順,妣孫氏,官授云南督粮道。
          五子:貴安,妣孫氏,官授江西瑞金縣令。
          六子:貴樂,妣黄氏,官授內江縣令。
          七子:貴昌,妣熊氏,官授順天府尹。
          八子:貴隆,妣龍氏,官授江南督粮道。          
一四四世祖  諱貴盛公,字仁湖(生於宋紹定元年戊子歲七月廿八日,歿於元大德六年壬寅歲十五初五)。妣趙氏生四子:龍、虎、鳳、凰。官授浙江金華府尹、權安知州軍事。祖妣合葬寧化縣兔子望月形。
長子:龍公,妣謝氏、李氏、陳氏,生子:開一至開九。
次子:虎公,妣陳氏,官授廣西總統令复升江南撫院。生二子:開榮、開亮,在江南等處立業。
三子:鳳公,妣宗氏、賴氏,官授浙江總鎮郎。生三子:開福(妣鮑氏),開禄(妣馬氏),開壽(妣夏氏),俱在浙江等處立業。
四子:凰公,妣曾氏,官授江西按察。生二子:開宏(妣周氏)、開斌(妣王氏),俱在江西,後又分漳州等處立業。
一四五世祖  諱龍公,號景慶,字元浩,妣謝氏、李氏,生子:開一、開二、開三、開四、開五、開六、開七、開八、開九。
龍公是貴盛公長子,龍公生於宋寶佑三年乙卯歲十月廿六月子時,卒於元泰定五年戊辰歲(公元一三二八年),享壽七十三歲。官授湖廣布政复升河南巡撫。仕後榮歸寧化,祖妣合葬寧化縣金釵形。生九子:
長子:開一妣廖氏生一子名汝忠,夫婦合葬寧化祖山金釵形伴父墓。
二子:開二妣鄭氏。
三子:開三妣唐氏。
四子:開四妣宋氏。
五子:開五妣方氏。
六子:開六妣駱氏。
七子:開七妣龔氏、黄氏。
八子:開八妣張氏生一子名興傳字昌裔,興傳生子文顯字奎光。分居瑞金與湖南。
九子:開九妣馬氏、金氏。
 元朝、明代、清代(公元一三六九---一九一一年)
 一四六世祖  
潮循梅肇基始祖 諱開七公 號三郎(公元一二八八~一三七五年)。生於元至元二十五年戊子歲冬月十九日子時(戊子年甲子月庚子日丙子時),卒於明洪武八年乙卯歲。享年八十七歲,妣黄氏、龔氏;
本房譜載:明朝狀元(江西嗣孫)劉統陞撰劉氏曆代流傳宗譜總序中載開七公生二子,長諱廣兲,乏嗣;次諱廣傳,前名廣川。妣楊、馬、鍾、蔔、鄧、郭六太君,共生十八房。
開七公由福建寧化石壁洞遷居寧化縣城,官授元末梅州總統(道教高官)。帶領其弟子廣東捉拿門下叛徒未回原藉,立業程鄉縣。夫婦共葬於廣東興寧崗背黄峯嶂下土墩岭村高車頭行山象形鼻穴,巽山乾向。清康熙三十九年庚辰(公元一七00年)十一月廿三日子時重修墓地。
興甯譜載生一子:廣傳;
江西譜載生四子:廣傳、廣德、廣信、廣寶。
臺灣譜載生四子:廣龍、廣傳、廣慶、廣信。
廣東蕉嶺譜載:生三子:廣龍、廣傳、廣慶(廣龍公,妣李氏;生四子:巨恩、巨忠、巨思、巨志;廣慶公,妣萬氏;生二子:巨盛、巨成)。
一四七世祖
二世祖 諱廣傳 前名廣川字觀海(公元一三二八~一四0九年),生于元泰定五年戊辰歲三月廿一日寅時,卒於明永樂七年己丑歲腊月十六日丑時,享年八十一歲。妣馬氏、楊氏、郭氏、鄧氏、鍾氏、蔔氏,生一十八子一女:巨源、巨湶、巨汌、巨鳳(女)、巨渊、巨海、巨浪、巨波、巨漣、巨江、巨淮、巨河、巨漢、巨浩、巨深、巨淋、巨淦、巨池、巨澶。
廣傳公生於福建寧化;官授江西贛州太守,即在瑞金縣等處立業,夫婦合葬塘背龍形眼上穴;
據廣東封川譜載:
廣傳公諱帥華,字茂林,號廣傳。公與妣楊氏各盡忠良節孝而死,有四子随侍左右,祖與妣楊氏合葬各穴江西瑞金三角塘,龍形眼上穴。廣傳後經子孫遷葬於封川縣文德鄉上律村河口正岭脚小坪中央亥山巳向(猛虎下山形),楊氏遷葬於廣東羅定州東安縣界巍樓高山頂大坪蟻留山亥山巳向(屳人撫琴形)。馬氏原葬福建漳州土名溪尾卯山酉向(仙人騎鹤形),馬後遷葬於龍川赤光潭文約乾頭村田壠里虾蟆落井形。壬山兼亥分金。
據醴東宗臣公祠合修宗譜載:
瑩傳原名廣傳諱毓正,系開七公之三子。洪武朝官、甯都州瑞金縣令,下轎(到任)後以德化民,在官無徭役、在野無逃民,一戶之中歌父母者有之、頌甘業者有之,不數年風益淳而俗益厚矣。聽政之遐或以詩書而傳子孫,或近山水以暢高懷。見此民情甚合、風水甚宜於目,四野之間田土沃腴,乃卜地擇基於塘背築屋家焉。
後授贛州府尹,俢治城池共費三十余萬金,後之子孫仕宦曡出、書香不替,是公之福德所致也。公即十四房支祖,生於元至正二年壬午歲十一月十三日辰時,歿於明永樂廿一年癸夘歲十月十六日巳時,享年八十一歲,葬甯都州瑞金縣金鷄圩三角塘背龍形眼目穴。妣馬氏生於元至正二年壬午歲九月廿三日亥時,歿於明正統三年戊午歲,享年九十有七歳,葬合夫墓。後興寧、長樂、瀧川三縣子孫甚眾,因路途遙遠難以祭掃,遂將馬氏祖妣金骸遷葬於瀧川縣平越村文峯林公門田頭潭蝦蟆落井形坐西向東,有碑,生九子:巨源、巨湶、巨淵、巨海、巨漣、巨江、巨淮、巨漢。妣楊氏系江西吉水湴塘生長人氏,生於元至正五年丙戍歲八月十三日午時,殁於明景泰元年庚午歲二月十八日戍時,享年一O五歳,與夫共葬,生五子:巨汌、巨浪、巨波、巨河、巨深。
據明弘治八閩通誌[人物 汀州府良吏]進士題名:
端平二年乙未吴叔吉榜 劉并字清叔 甯化縣人 事繼母以孝稱 調會昌尉 當鹾寇往來之衝 常勒弓手申警 寇不敢犯 嘉熙間 漕師王野差臨川和籴 旹朝廷降見錢充籴本 他官皆易以楮 并獨戒吏無得效尤 遂先辦 後憲司論擅易籴本錢事 黜者數人 并愈見知 辟大庾令 會譚如海嘯聚 憲司檄督捕 擒如海 後調辰州判官 江西憲辟知瑞金縣 築城建壆 能聲益著 以平峒寇功 就任改京秩 終奉議郎
                
據興甯譜載:
廣傳,又名弁,號清淑。廣傳公,妣馬氏、楊氏,生十四大房:長房巨源、二房巨湶、三房巨汌、四房巨淵、五房巨海、六房巨浪、七房巨波、八房巨漣、九房巨江、十房巨淮、十一房巨河、十二房巨漢、十三房巨浩、十四房巨深(人稱"一脈宏開十四房",也叫"二七男兒")。廣傳公生於南宋嘉定元年戊辰歲(公元一二O八)年,進士出身,宋端平二年乙未歲(公元一二三五)年廿七歲登進士第,官授江西瑞金知縣(從六品),因築城建壆、平洞寇有功,擢遷為秩(即朝官)奉議郎(即元代六部:吏、户、禮、兵、刑、工)中的議郎官,正四品。廣傳公出生在福建寧化縣,卒於京職。祖妣原合葬於江西瑞金三角塘,龍形眼睛穴。後經興寧、五華、梅縣、龍川等縣子孫商議將与氏金骸移葬於龍川潭文約乾头村田壟里蝦蟆落井形。壬山兼亥分金。
廣傳公内侍詩:
馬太生九子、楊太生五郎
源湶淵海及漣江   淮漢與浩共馬娘;
汌浪波河深 同腹  曆傳五子是從楊。 
廣傳公勉子詩: 
駿馬騎行各出疆,任從随地立綱常; 
年深外境皆吾境,日久他乡即故鄉; 
早晚勿忘親命語,晨昏須顧祖爐香; 
蒼天佑我卯金氏,二七男兒共熾昌。 
從化市宣星村劉氏宗祠源流考:
劉氏之姓,始於帝堯之子,受封於劉國,因以為姓也(至西漢之初,劉邦念及項伯鴻門宴救命之恩,賜姓劉,封於彭城;是故,後之受封於皇帝,或自身為皇族,皆以彭城世家自詡。此類祠堂,皆以“彭城堂”為號)。
查從化市宣星村劉氏一脈,出自廣傳公劉瑋。夫廣傳公劉瑋者,為漢高祖劉邦之七十世孫。据家譜記載,廣傳公籍貫為彭城(江蘇徐州),為躱避元末明初之战亂,舉家南遷。此旹中原板蕩,整箇華夏主要集聚區域,南起五嶺,北至大都,東至於海,西至甯隴,皆為金戈鉄馬之地,农民起義軍與元軍在此展開拉鋸战,民生涂炭;尤其以元軍為祸最甚。據《明史》記載,元軍打仗,無論勝敗,均斬百姓,殺良冒功;是故北方南遷之人甚衆,兩廣、福建、乃至越南,皆為避難場所。廣傳公為當時衆多南遷者之一。
廣傳公南遷路線,自江蘇渡江入江西,跨越五嶺至廣東,於今南雄珠璣巷休憩安身(梅嶺山下),稩作休整;後因北方大批難民涌入該地,地狹人密,難以為生,遂遷至廣州高第街;受當地人排斥,遂遷出市區,至市郊之羅崗;蓋因市郊易為盜匪所乘(觀諸多客家碉樓、圍樓力可知),再遷至從化市溫泉鎮宣坑(後改為宣星)一带。
測箅廣傳公南遷時間,曆時多十數載或二十余載。公為彭城望族,家資頗豐;南遷之時,攜有金銀財帛,及僮僕家人數十口之多,足以支付旅途川資,亦足以安家拓荒。公在宣坑,見此地山明水秀,林翠泉清,土地肥沃,遂萌定居之志;是時也,天降巨型隕石,击地為坑,呈北鬥之狀,公以為吉兆,上天庇佑,以巨坑宣示宜居之地,故将此地命為宣坑;又見村外一水,清澈亮洁,遂命之為桃源,取陶淵明桃花源避乱之意。公遂率僮仆家人,结草為廬,除慌穢、斬荆棘、造良田、挖清池、蓄六畜、立家規,方興未艾。后數年年,亦有盧姓家族南遷於此,两家和睦相處,共建宣坑村落;瓦宅水井府邸之屬始興焉。至大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有司普查村落,將宣坑村編户齊民,該村始有紀年。
公有两房,為馬氏、楊氏。馬氏生九子,楊氏生五子。两媍共侍劉瑋,賢淑懿德,後合葬於雲臺山麓;墓碑石刻云:同心合奉春秋禮,一脈宏開十四房。公以子嗣衆多,故後人尊為廣傳公。今公之後人,散布於惠州、南雄、興甯、潮州、海豐、揭陽、龍川、番禺,以及福建漳州,江西瑞金、吉安諸地;枝繁葉茂,子孫繁盛,約九十万之多。公諸孫聰慧,第十一房下,於大明正統壬戌年出狀元劉巖;第十三房下,於甲戌年出狀元劉理祥。
公知書達禮,頗有才思。當子嗣與僮僕有北歸之意時,公作詩告誡大家要扎根宣坑,安身立命,各騁其志,勿生北上返遷之意。詩云:
駿馬騎行各出疆,任由随地立綱常。
年深处境皆吾境,日久他乡即故鄉。
早晚勿忘親命語,晨昏須顧祖爐香。
蒼天佑我卯金氏,二七男兒共熾昌。
公之祠堂為天井式院落,悬挂一巨型長聯。聯云:“派(瓜)自始溪,來曆珠玑巷,經庵羅崗,遷居不一,到此宣坑,最憶溪瓜;傳由宗彦,始發壆士公,開吕生族,從皇又多,追吾六祖,當翔彦傳。”這幅長聯,暗藏劉氏南遷及家世之謎。上聯道出遷徙路綫,彭城溪瓜為祖居之地,經瓜洲渡長江,經南雄市珠璣巷到羅崗;羅崗居住很短,故曰“經庵”,廣州高第街居住更短,所以不提;後至宣坑定居,特别思念故鄉溪瓜。下聯道家世之謎,傳承者當属劉彦,曾經為漢朝大壆士,是衆多皇族之一脉;劉彦是我们的第六世祖,當時很有名望,應當從劉彦開始傳名稱訟。
 一四八世祖  
三世祖  長房祖  諱巨源公,官授江西南康知府、山東濟南府中憲大夫。追贈參三郎。妣蘇氏、林氏;生八子:大萬、福二郎、俊三郎、宗遠、明遠、仲六郎、暫九郎(千七郎)、三十三郎。公原住興寧北厢龍歸洞走馬岭下廣傳公祠。巨源公葬梅縣大坪溫湖尾龍牙村黃龍寨下竹叶掃地形,坐西向東。每年九月十六日掃墓,永為定祀。後裔分居興寧羅浮、羅崗、大坪、坪洋、黄槐、黄陂、崗背、龍北、龍田、石馬、合水、葉塘、新陂、興城、寧中、寧新、刁坊、坭陂、梅縣、五華、豐順、大埔、平遠、蕉岭、潮安、龍川、河源、紫金、惠陽、惠東、博羅、龍門、和平、乐昌、湖南、四川、江西興國、尋鄔等處。
一四八世祖  
三世祖  二房祖  諱巨湶公字睿夫,官授湖南寶慶府尹。生於元朝至正十九年己亥年六月二十九日子時,卒於明朝正統五年庚申年七月初九日申時,享壽八十九歲。妣李氏、曾氏;生八子:元浩、法緣、乾正、千四郎、萬五郎、滿江、法宣、念九郎。由江西瑞金徙居廣東梅縣水南壩蛇坑。巨湶公葬惠東縣横瀝良化圩雲罩鄉船形。後裔分居梅縣龍虎圩石坑、武坑、松口龍村、畲坑大湖、南口、興寧徑南柏塘,龍北官田,葉南富祝、黄竹塘、鴨池、湯湖、葉塘黄江橋、壢陂、黄垌,壢陂新岭,新圩大村,平遠、大埔、龍川、五華、湖北、江華、萬安、廣西梧州,江西尋鄔、鷹潭等處。
一四八世祖  
三世祖  三房祖 諱巨汌公字華,明朝洪武年官授成都府内江縣令。生於元至正庚子二十年,卒年不詳。妣馬氏、李氏、張氏、馮氏生二子:致中、致和。居廣東興寧合水雙溪岭上,建有祖屋“巨汌圍”一座,至今祖屋完整。汌公卒葬廣東興寧合水雙溪園墩肚高墳地象形牙誥穴。妣原葬雙溪,後經葉南子孫移至葉南麻岭安葬。經子孫合議,每年正月廿一日合族掃墓,永為定祀。後裔分居連平、順天、大埔、韶關、廣源、英德、豐順、拮陽、海陽、江西赣州、陵潭、南康,浙江、湖南、廣西柳州、柳江、慶遠、福建永定、南平松溪、香港、泰国、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海外等處。(劉廣傳第三子劉巨汌第十世孫劉寬厚從廣東豐順縣鏟溪隍洞松柏坑遷饒平縣大榕社寨後坪溪夏校鄉。劉寬厚,於明正統七年,即公元一四四二年偕夫人何氏、賴氏,侄劉特創遷饒平縣坪溪夏校鄉開基。劉寬厚,生三子,劉崇興、劉東興、劉剛直。劉剛直,生三子,長子劉居叟,次子劉貞叟居夏校鄉,三子劉隱叟過繼劉特創居東里鄉。)
一四八世祖  
三世祖  四房祖  諱巨渊公字漁琴。官授浙江寧波府副總府。生於元朝至正二十二年壬寅年十二月十九日戌時,卒於明景泰二年辛未年十月十八日寅時,享壽九十歲。妣孔、黃氏、陳氏、李氏;生八子:滤(致聰)、(致明)、清(致通)、瀣(致高)、澄(致松)、洤(致祥)、沧(致滄)、深(致深)。巨渊公居廣東大埔縣七約潭,公與妣陳葬興寧石馬洋門李芽塘白龍寨與滬公之墳相連。後裔分居興寧、豐順、潮安、惠來、饒平、揭陽、平和,福建漳州、厦门、詔安、雲霄,江西一徐州碣石,山東青州等處。
一四八世祖  
三世祖  五房祖  諱巨海公字子華。官授雲南都轉運使、剌史。生於元至正二十四年甲辰歲年九月十一日子時,卒於宣德六年辛亥年九月初十日未時,享壽六十八歲。胡氏、高氏、廖氏、饒氏;生九子:貴初、貴林、貴宗、貴祖、貴科、貴魁、貴臨、貴誠、貴祥。巨海公居南雄始興沙水村珠璣巷。卒葬赤岭下美女照镜形。後裔分居順德、新餘、江門、曲江、仁化、樂昌、清遠、連山、番禺、南海、中山、增城、河源、肇慶、陽江、江西興國、廣西桂林、四川、雲南、黔州等處。
一四八世祖  
三世祖  六房祖  諱巨浪公字叔平。登進士及第。官授雲陽縣令。生於元至正二十五年乙巳年五月二十四日寅時,卒年未詳。妣曾氏、李氏、張氏;生七子:高千郎、成宗郎、鐵三郎、六十六郎、仕七郎、仕八郎、仕九郎。原住福建汀州上杭。巨浪公與張氏葬大埔縣高陂古野村。後裔分居興寧羅浮、大信、浮塘、小佑、浮美,大埔、梅縣、五華、龍川、潮陽、豐順、揭西、曲江連州、東莞、河源、廣西博白、四川保寧等處。
一四八世祖  
三世祖  七房祖  諱巨波公字牧村。官授浙江衢州府判官、左堂,四川學政。生於元至正二十七年丁未年四月初十日午時,卒於明景泰元年庚午年四月初十日酉時,享壽八十四歲。妣曾氏、何氏、李氏、田氏、謝氏、梁氏、萬氏;生四子:登科、登榜、登國、登堂。
登祥:海豐縣譜載四世祖登祥公,生於公元一四0二年,卒於公元一四三六年,巨波公第五子,妣朱氏、賴氏;住廣東博縣县横塘圳。
登榮:四川高縣譜載登榮公,巨波公第六子,妣易氏、王氏、周氏,生二子:景效、景祥。移居四川高縣月江三勝劉家灣開基立業。巨波公居廣東惠州歸善縣(惠陽)學堂背。卒葬學堂背掌上懸珠形。後裔分居河源大埔圍、梅縣、大埔、平遠、蕉岭、翁源、惠東、深圳南頭、西丽宫龍村、興寧大坪、羅浮、羅崗、壢陂,江西瑞金、龍泉、會昌、赣州、福建漳州、汀州、武寧、永安等處。
一四八世祖  
三世祖  八房祖  諱巨漣字子威。官授山東泰安、安慶庆府尹。元至正二十八年戊申年二月十三亥時生,明天順六年壬午年七月十八日戌時卒。妣張氏、白氏、李氏、候氏、車氏生九子:君琳、君玹、君智、仪十郎、十三郎、七十三郎、八十四郎、九十九郎、七十四郎。巨漣公(公元一三六八~一三九八年)於廣東興寧水口盐米沙筑室開基,卒葬興寧水口盐米沙上角馬鞍山鼠子落田形,坐東向西。公元一九九五年農歷三月初七动工,用全海石修复。同年十一月初九竣工圓墳,子孫萬人拜祖祭祀。后裔分居興寧水口、下堡、新圩、坭陂、壢陂、永和、刁坊、福兴、寧新、龍田、大坪、羅崗、羅浮,豐順、梅縣、平遠、蕉岭、五華、揭東、揭西、潮陽、汕頭饒平、惠來、海豐、陸豐、龍川、河源、紫金、惠陽、惠東、博羅、增城、連平、翁源、韶關、曲江、廣州、河南、從化、電白,廣西賀縣、湖南嶽陽、湖北、江西、四川、陕西、北京、江蘇彭城、香港、臺灣等處。
一四八世祖 
 三世祖  九房祖  諱巨江公字元貞;官授廣西太平府知府、浙江寧波府尹,后封為三海關大將军。生於明洪武二年己酉年正月初四日午時,卒於成化二年丙戌年三月初十日戌時,享壽九十八歲。妣許氏、巫氏、楊氏、賴氏、廖氏、方氏、邱氏;生七子:城清、城河、城海、城沆、城漢、城涌、城池。巨江公居江西南安府大余縣城内,卒葬江西大余祖屋背。後裔分居江西興國、豐城、安福、泰和、尋鄔、吉水、龍南、定南、廣東南雄、和平、龍川、翁源、興寧、惠州、長寧、廉州、深圳布吉板田村、福建永安,山東等處。
一四八世祖 
 三世祖  十房祖  諱巨淮公字吾桂。官授湖北保慶府知府,浙江宁波府尹,後調任河南府。生於明洪武四年辛亥年二月十四日未時,卒於正統五年庚申年七月初十日戌時,享壽七十歲。妣余氏、徐氏、吳氏、趙氏;生五子:萬渊、萬習、萬忠、萬宗、萬江。巨淮公居江西南昌府新建縣仙嶂村,卒葬江西會昌雞形甲山庚向。後裔分居廣東曲江、翁源、乳源、高州、廉州、連州、雷州、徐聞、文昌,廣西欽州、萬州、兖州、,湖南浏瀏陽、桂陽、長沙,江西會昌、石城、興國等處。
一四八世祖  
三世祖  十一房祖  諱巨河公名禎字子笏。進士出身,欽點翰林學士,官授湖南寶慶府尹、山西提學使,後調任河南歸德府尹、山西代州府道。生於明洪武五年壬子年三月初三日卯時,卒於天順八年甲申年六月初四日申時,享壽九十三歲。妣梁氏、陳氏、鄧氏、朱氏、賴氏,生十子 :時泰,字甯喜;時際,字甯慶;時通,字甯遠;時貴,字甯淵;時吉,字甯源;時祥,字甯福;時齊,字甯佩;時能,字甯文;時澤,字甯深;時顯。巨河公居江西寧都州瑞金縣塘背。葬武平霸頭鄉四甲猪婆坑旗形合字形。後裔分居江西吉安、尋鄔、盧陵、建昌、瑞金、興國、安福、吉水、龍南、定南、赣州、宜春、貴溪、廣信、南昌,廣東梅縣、興寧、寧新、刁坊、永和、新圩、坭陂、寧中,平遠、蕉岭、紫金、惠州、香港等處。
一四八世祖  
三世祖  十二房祖  諱巨漢公名天閣。官授司馬,赠中憲大夫。生於明洪武年甲寅年十月初一日寅時,卒於天順元年丁丑年五月廿四日戌時,享壽八十四歲。妣黄氏、鍾氏、彭氏、陳氏、余氏;生八子:華一郎(鳳儀)、華二郎(鳳鳴)、華三郎(鳳洲)、華四郎(鳳騫)、念一郎(鳳山)、念二郎(鳳林、念三郎(鳳翔)、念四郎(鳳來)。巨汉公居安南府大余縣,卒葬新建北門下村鰍形。後裔分居福建汀州、寧化、上杭、永定、永豐、漳州、福州、泉州、厦門、長汀,廣東肇慶、五華、大埔、揭陽、潮陽、翁源,興寧葉塘、新陂,江西、江蘇南京、湖北武昌等處。
一四八世祖  
三世祖  十三房祖  諱巨浩公名瑞,官授黔州省提督刑按察使。生於明洪武十五年壬戌年五月十五日寅時,卒年未詳。妣吳氏、卜氏、鄭氏、胡氏、鄺氏;生六子:清、昌、利、衍、潛、慶。巨浩公居黔州貴陽城内。卒葬貴州城内。後裔分居廣西桂林、株州、平樂,江西吉安、四川、貴州、雲南昆明等處。
一四八世祖  
三世祖  十四房祖  諱巨深 名光字惠華。軍功起家,官至提領錦衣親軍指揮使司、官授京師九門提督,即京都指挥使,京府大都督。生於明洪武廿一年戊辰年十一月初七日子時,卒於成化三年丁亥年十月十九日戌時,享壽八十歲。妣田氏、伍氏、高氏、鍾氏、黃氏,生八子:集昌、集文、集章、集華、漢邦、漢鼎、漢傑、漢書。巨深公居福建省崇安縣金華圍;卒葬大平山虎形。後裔分居北京海門、順天府良鄉、江西臨江府各縣、江西撫州府、信丰、廣東翁源、浙江杭州、湖南、廣東省興寧羅浮下佑村等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