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ZDAY115:常用动物类中药的鉴别(一)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7-08 发布于甘肃

     各位好,我是小周,讲完了所有药用的植物,我们今天进入常用动物类中药的鉴别。常用动物类中药包括动物的干燥整体,或者动物的某一部分或者动物的生理或者病理产物等。性状鉴别是动物类中药最常用的方法。

知识点:

(一)常用动物类中药的药用部位

1.动物的干燥整体:如水蛭、全蝎、蜈蚣、斑蝥、土鳖虫、虻虫、九香虫等。 

2.除去内脏的动物体:如地龙、蛤蚧、乌梢蛇、蕲蛇、金钱白花蛇等。    

3.动物体的某一部分                                                                            

角类:如鹿茸、鹿角、羚羊角、水牛角等;    

鳞、甲类:如穿山甲、龟甲、鳖甲等;                                                   

骨类:如豹骨、狗骨、猴骨等;                                                             

贝壳类:如石决明、牡蛎、珍珠母、海螵蛸、蛤壳、瓦楞子等;            

脏器类:如哈蟆油、鸡内金、紫河车、鹿鞭、海狗肾、水獭肝、刺猬皮等。

4.动物的生理产物  

分泌物:如麝香、蟾酥、熊胆粉、虫白蜡、蜂蜡等;

排泄物:如五灵脂、蚕沙、夜明砂等;  

其他生理产物:如蝉蜕、蛇蜕、蜂蜜、蜂房等。

5.动物的病理产物:如珍珠、僵蚕、牛黄、马宝、猴枣、狗宝等。

6.动物体某一部分的加工品:如阿胶、鹿角胶、鹿角霜、龟甲胶、血余炭、水牛角浓缩粉等。

(二)动物类中药的鉴定  

      性状鉴定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方法。 

    一些传统经验鉴别方法仍是鉴定动物类中药有效而重要的手段:

手试法,如毛壳麝香手捏有弹性;麝香仁以水润湿,手搓能成团,轻揉即散,不应黏手、染手、顶指或结块。水试法,熊胆仁投于水杯中,即在水面旋转并呈现黄线下降而不扩散;牛黄水液可使指甲染黄,习称“挂甲”;  

火试法,如麝香仁撒于炽热坩埚中灼烧,初则迸裂,随即熔化膨胀起泡,浓香四溢,灰化后呈白色灰烬,无毛、肉焦臭,无火焰或火星;马宝粉末置于锡箔纸上加热,其粉末聚集,并发出马尿臭等。

(三)常用动物中药  

地龙  

图片

【来源】为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的干燥体。前一种习称“广地龙”,后三种习称“沪地龙”。  

【产地】广地龙主产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沪地龙主产于上海、浙江、江苏、安徽。  

【采收加工】广地龙春季至秋季捕捉,沪地龙夏季捕捉,及时剖开腹部,除去内脏及泥沙,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鉴别】广地龙:呈长条状薄片,弯曲,边缘略卷。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腹部浅黄棕色;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习称“白颈”,较光亮。体前端稍尖,尾端钝圆,刚毛圈粗糙而硬,色稍浅。雄生殖孔在第18环节腹侧刚毛圈一小孔突上。受精囊孔2对,位于7/8至8/9环节间一椭圆形突起上。体轻,略呈革质,不易折断。气腥,味微咸。  

沪地龙:背部棕褐色至黄褐色,腹部浅黄棕色;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较光亮。第18环节有一对雄生殖孔。通俗环毛蚓的雄交配腔能全部翻出,呈花菜状或阴茎状;威廉环毛蚓的雄交配腔孔呈纵向裂缝状;栉盲环毛蚓的雄生殖孔内侧有1个或多个小乳突。受精囊孔3对,在6/7至8/9环节间。

水蛭 

图片 

【来源】为环节动物门水蛭科动物蚂蟥、水蛭或柳叶蚂蟥的干燥全体。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捕捉,洗净,用沸水烫,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鉴别】  药材 

蚂蟥:为扁平纺锤形,有多数环节。背部黑褐色或黑棕色,稍隆起,用水浸后,可见黑色斑点排成5条纵线;腹面平坦,棕黄色;两侧棕黄色。前端略尖,后端钝圆。两端各具1吸盘,前吸盘不显著,后吸盘较大。质脆,易折断,断面胶质状。气微腥。  

水蛭:呈扁长圆柱形,体多弯曲扭转。  

柳叶蚂蟥:狭长而扁,背腹两面均呈黑棕色。

石决明  

图片

【来源】为软体动物门鲍科动物杂色鲍(九孔鲍)、皱纹盘鲍、羊鲍、澳洲鲍、耳鲍或白鲍的贝壳。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捕捞,去肉,洗净,干燥。

【性状鉴别】药材 

杂色鲍:呈长卵圆形,内面观略呈耳形。表面暗红色,有多数不规则的螺肋和细密生长线,螺旋部小,体螺部大,从螺旋部顶处开始向右排列有20余个疣状突起,末端6~9个开孔,孔口与壳面平。内面光滑,具珍珠样彩色光泽。壳较厚,质坚硬,不易破碎。气微,味微咸。  

皱纹盘鲍:呈长椭圆形。表面灰棕色,有多数粗糙而不规则的皱纹,生长线明显,常有苔藓类或石灰虫等附着物,末端4~5个开孔,孔口突出壳面。壳较薄。

羊鲍:近圆形。壳顶位于近中部而高于壳面,螺旋部与体螺部各占1/2,在螺旋部边缘有2行整齐的突起,尤以上部较为明显,末端4~5个开孔,呈管状。  

澳洲鲍:呈扁平卵圆形。表面砖红色,螺旋部约为壳面的1/2,螺肋和生长线呈波状隆起,疣状突起30余个,末端7~9个开孔,孔口突出壳面。  

耳鲍:狭长,略扭曲,呈耳状。表面光滑,具翠绿色、紫色及褐色等多种颜色形成的斑纹,螺旋部小,体螺部大,疣状突起的末端5~7个开孔,孔口与壳平,多为椭圆形。壳薄,质较脆。

白鲍:呈卵圆形。表面砖红色,光滑,壳顶高于壳面,生长线颇为明显,螺旋部约为壳面的1/3,疣状突起30余个,末端9个开孔,孔口与壳面平。  

饮片 石决明:呈不规则的碎块,灰白色,有珍珠样彩色光泽。质坚硬。气微,味微咸。

珍珠  

图片

【来源】为软体动物门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蚌科动物三角帆蚌或褶纹冠蚌等双壳类动物受刺激而形成的珍珠。  

【产地】马氏珍珠贝所产的珍珠称海珠,天然和人工养殖均有;海珠主产于广东廉江、广西合浦、北海、海南及台湾等;销全国并出口,其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所产的珍珠称淡水珍珠,多为人工养殖,主产于浙江、江苏、江西、湖南等地;销全国并出口,产量居世界首位。  

【性状鉴别】  药材 呈类球形、卵圆形、长圆形或棒形,直径1.5~8mm。表面类白色、浅粉红色、浅黄绿色或浅蓝色,半透明,平滑或微有凹凸,具特有的彩色光泽。质地坚硬,破碎面显层纹。气微,味淡。

牡蛎 

 图片

【来源】为软体动物门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的贝壳。  

【性状鉴别】  药材 

长牡蛎:呈长片状,背腹缘几平行。右壳较小,鳞片坚厚,层状或层纹状排列。壳外面平坦或具数个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内面瓷白色,壳顶二侧无小齿。左壳凹陷深,鳞片较右壳粗大,壳顶附着面小。质硬,断面层状,洁白。气微,味微咸。  

大连湾牡蛎:呈类三角形,背腹缘呈八字形。  

近江牡蛎:呈圆形、卵圆形或三角形等。

海螵蛸  

图片

【来源】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或金乌贼的干燥内壳。                           

【性状鉴别】  药材 

无针乌贼:呈扁长椭圆形,边缘薄,中间厚。背面有瓷白色脊状隆起,两侧略显微红色,有不甚明显的细小疣点状突起;腹面白色,自尾端到中部有细密波状横层纹;尾部较宽平,无骨针。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粉质,显疏松层纹。气微腥,味微咸。  

金乌贼:内壳较前者大,最厚部分位于前半部。背面疣点明显,略作层状排列;腹面的细密波状横层纹占全体大部分,中间有纵向浅槽;尾部角质缘渐宽,向腹面翘起,末端有1骨针,多已断落。

练习题:

1、石决明的原动物属于

A. 螳螂科

B. 鲍科

C. 乌贼科

D. 雉科

E. 芫青科

2、石决明表面螺旋部边缘有2行整齐的突起者,其原动物是

A. 杂色鲍

B. 羊鲍

C. 澳洲鲍

D. 耳鲍

E. 皱纹盘鲍

3、牡蛎的入药部位是

A. 卵鞘

B. 贝壳

C. 内壳

D. 雌虫干燥体

E. 背甲

4、有“白颈”特征的是

A. 水蛭

B. 地龙

C. 全蝎

D. 斑螯

E. 蛤蚧

答案与解析:

1、B

本题考查动物类中药的原动物科属。石决明的原动物属于鲍科(B对)。原动物属于螳螂科的是桑螵蛸(A错)。原动物属于乌贼科的是海螵蛸(C错)。原动物属于雉科的鸡内金(D错)。原动物属于芫青科的是斑蝥(E错)。

2、 B

本题考查不同来源的石决明的性状鉴别。石决明是软体动物门鲍科动物杂色鲍(九孔鲍)、皱纹盘鲍、羊鲍、澳洲鲍、耳鲍或白鲍的贝壳。其中表面螺旋部边缘有2行整齐的突起者,其原动物是羊鲍(B对)。杂色鲍(A错)表面暗红色,有多数不规则的螺肋和细密生长线,从螺旋部顶处开始向右排列有20余个疣状突起。澳洲鲍(C错)表面砖红色,螺旋部约为壳面的1/2,螺肋和生长线呈波状隆起,疣状突起30余个。耳鲍(D错)表面光滑,具翠绿色、紫色及褐色等多种颜色形成的斑纹,螺旋部小,体螺部大,疣状突起的末端5~7个开孔。皱纹盘鲍(E错)表面灰棕色,有多数粗糙而不规则的皱纹,生长线明显

3、B

本题已牡蛎为例为例考查动物类中药的入药部位。牡蛎的入药部位是贝壳(B对)。入药部位是卵鞘(A错)的中药是桑螵蛸。入药部位是贝壳(C错)的中药是海螵蛸。入药部位是雌虫干燥体(D错)的中药是土鳖虫。入药部位是背甲(E错)的中药是鳖甲。

4、B

本题考查动物药的鉴别术语。地龙(B对):呈长条状薄片,弯曲,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腹部浅黄棕色;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习称“白颈”,较光亮。

小周药师说:
今天我们讲了几种动物类中药,讲到底,来源于蚯蚓、水蛭蚂蟥、鲍鱼、生蚝、乌贼(鱿鱼)这几种动物。主要还是一些动物药材的性状特征的掌握。至于药材图片,个人觉得这个和平时吃的见的都差不多,相对于植物药非常容易辨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