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狗的小岛生活 | 做饭

 蓝天白云黑狗 2022-07-08 发布于上海

蓝天白云黑狗,昵称黑狗,94年属狗,在市区工作的崇明岛土著,拥有寒暑假的“周末返乡族”,喜欢用文字和照片记录小岛的生活,愿与你分享朴素生活里的人间烟火、白茶清欢。


做饭

这两天的上海打开了“高温炙烤”模式,出会儿门便满头大汗,更热的是——做饭。

乡下是楼房,南北通透的那种,厨房在中间,常常因为做饭,弄得油烟四处乱窜,做饭的当下似乎已经非常小心翼翼了,但是每当年末大扫除时,就会发现天花板、犄角旮旯的地方都油腻腻的。于是,在后院里,爸妈改建了一间小厨房,离楼房远,又是简单的水泥白墙不怕脏,大部分的时间我们都蜷缩在那一间小矮房里做着一日两餐的饭。(一般早饭不用油,便去楼房里简便完成。)

我很小就学会了做饭,大约是小学两三年级时,人还没灶台高的时候,就能站在小板凳上一边生火一边做蛋饺。对此,我是全然不记得了,但我妈常常在别人面前提起,引以为傲。之前,和朋友们聊起“讨好型人格”这个话题,当她们羡慕着我不会有意识去讨好别人时,我笑侃着说:“我也讨好的,讨好家人。”至少,在做饭这件事上,最初,我是觉得多做家务会得到家人的表扬。当一家人开心地吃着我做的饭菜时,那种幸福感又成了最好的强化物,让我慢慢习惯去承担一些家中的琐事,比如做饭。


为家人做饭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从想菜单,到买菜,再到备菜,做菜,柴米油盐中尽是琐碎和繁杂,但锅碗瓢盆的“挥舞”里却是用心的安排和烹饪。

2013年那个夏天,上海出奇炎热,几乎天天逼近40度的高温下,几个装修工人在我们家忙里忙外,爸妈白天上班,爷爷奶奶上了年纪,高考刚考完的我“抗”下了每天买菜做饭的担子。中午是给装修工人们准备的便餐,要开胃、管饱,晚上是一家人的饭桌,要营养,荤素搭配。做饭要考虑场合、对象、人数,甚至当天的气温和当季的菜色,看似平淡重复的一日三餐,也是大有讲究。每日菜场的菜也有不同,根据菜场的菜品安排每天一家人的伙食,既要荤素搭配,营养全面,又要保证几天之内不重复,时不时还得开发些新菜式,营造一份新鲜感。在做饭过程中,更是要统筹时间、安排每道菜的下锅顺序、烹饪方式上的用心、出锅摆盘时的讲究……所以,以做饭为代表的“劳动教育”背后,不仅是生活技能的培养,更是对学生整体素养的历练。


技能可以培养,素养可以历练,但是对食物的敬畏以及做饭背后的情感体验却是有形之中的无形熏陶。有些人对做饭始终避而远之,很大一部分原因大抵如此。我很小就会做饭,也常做饭,但是慢慢学业压力重了,爸妈就不再让我进厨房,上大学后,也没有机会做饭,偶尔回一次家基本都是现成的一桌菜等着我。工作之后,我特意整租了一间套房,想着可以自己下厨做饭,但后来,现实狠狠地泼了我冷水。刚工作的第一年,几乎没怎么开过火,每天就外食、外卖、食堂带饭凑合着晚上一顿饭。一是因为忙得没空,二是因为懒。

一个人做饭是很需要时间、动力和心情的,菜量的难以把控,前前后后的时间和精力,除了健康卫生之外,自己做饭真的是耗时耗力,有时候一餐的价格比打了折后的外卖还要不划算。


前段时间因为疫情一个人在上海封控了三个月,每天的一日三餐做得极其简单,烫青菜,清蒸鱼,水煮虾,乱锅炖……怎么方便怎么来,特别省事,但也特别没有意思。吃饭就真的是为了饱腹。偶尔有时候兴致上来,抢了点菜,打算好好做一顿,忙活了好久,忙到最后竟然胃口全无,一大盆菜够吃好几顿,向来不爱吃剩菜的我在特殊时期也舍不得浪费,硬是“味如嚼蜡”般地咽了下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