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魏衰落:为何曹魏只有短短二十年的国运,说说曹魏政治上的弊端

 mynotebook 2022-07-08 发布于湖南

曹丕,在父亲曹操的基础上更近一步,利用禅让的方式逼迫汉献帝退位,自己成为了曹魏的开国之君,但是到了曹芳继位时大权便被司马氏篡夺,前后也就二十多年的时间,为什么曹魏会如此快的衰落?其中的原因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曹魏政治上的弊端。

文章图片1

曹丕吸取了东汉的教训,他认为外戚宦官专权,地方割据势力是造成东汉末年乱局的主要原因,因此曹丕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具体来说:第一是限制了宦官的官阶,也就是上限,最大也就是个局级干部,一下子就失去了权力,因此宦官的权力是和皇权相关联的,一旦离开了皇帝的支持,立刻就会被打回原形;接着是群臣不得向太后奏请事情,也就是太后是后宫之主,但是不能干预朝政,同时外戚也不能辅政,还不能接受册封。第二限制地方州牧的权力,东汉末年地方州牧的权力太大,基本相当于土皇帝,因此曹丕做了一些制度上的规定,用来限制地方州牧的权力。同时宗室藩王也被限制,曹氏子弟不得分封,政治和军事权力也被限制。

文章图片2

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外戚、宦官、宗室都被限制住了,但皇帝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必须有人来辅佐皇帝处理政务,那么这个角色是谁呢?答案是秘书,职务是秘书郎,这个职务早就有了,曹操做魏王的时候,他不信任外戚,不信任宦官,也不信任宗室的子侄,他信任谁呢?曹操信任秘书,具体来说就是刘放、孙资。当然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作为曹操手下第一谋士的荀彧,他反对曹操称魏王,他认为曹操应该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因此和曹操有政治上的分歧,曹操无法继续信用他。至于能力突出的司马懿,这老兄从骨子里就看不上曹操,因此在曹操执政期间,司马懿并不突出,那是因为他不想说话。到了曹丕时期,司马懿开始走向前台,那是因为司马懿是曹丕的智囊之一。世家大族无法信用,宗室也用不了,于是刘放和孙资就成了曹操的心腹幕僚,共同参与决策。

文章图片3

到了曹丕继位,他把秘书改为了中书,刘放和孙资,一个任中书监,一个任中书令,负责专掌机密。那么什么是机密?政令在内庭发出,交给丞相去执行,政令在内庭讨论的过程,具体怎么去执行,就叫做机密。参与这个过程的人,除了曹丕这个皇帝之外,就只有刘放、孙资两个人而已,可见中书的权力之大。曹操在世的时候,秘书属于私臣,而到了曹丕时,中书已经成了政府的一个固定的官位,相当于正式确立下来了。曹丕在位六年就去世了,魏明帝曹叡继位,刘放、孙资依然掌握机密,内庭决策之权还牢牢地控制在他们手里,曹叡的重要决策,都会让两个人参与,这样一来,中书就成了曹魏政权里权力最大的人。陈群、曹真等人都成了具体执行人,还要看刘放、孙资眼色,很多重要的会议,都由刘放、孙资来主持,他们是曹叡的高参,很多事情都要由他们来决定。

文章图片4

于是魏明帝曹叡身边就有了两类辅政之臣,其中一类是陈群、曹真、司马懿这类的人,我们可以称之为将相之臣;而另外一类就是刘放、孙资这类,他们负责参与决策,我们可以称之为秘书班子。其实到了后来,唯一有权力的人就剩下秘书,这种体制是存在问题的,曹魏朝堂就有人看出了问题,蒋济就上书魏明帝曹叡,指出了其中的弊端所在。总结下蒋济所说的内容,有以下三点:第一大臣不能侵犯皇权,但皇帝近臣也不能垄断信息来源,那样的话,皇帝的判断力就会受到影响;第二中书作为皇帝的近臣,他们的能力不一定比其他大臣高,但他们善于谄媚,这样一来就会影响皇帝的决策;第三现在外面的人都认为中书执掌机要,就算他们谦虚谨慎,也会有人想通过他们,为自己谋求利益,一旦有了私心,他们就会上下其手,如果那样的话,正直的人就得不到重用,而狡诈的小人就将把持大权,这对于您和国家都是没有好处的。

文章图片5

蒋济的话直接指向了刘放、孙资,曹叡表扬了蒋济,说他是个正直无私的大臣,但并没有因此就改变政治策略,还是信任自己的近臣。在后来曹叡托孤的时候,刘放和孙资,直接决定了皇位的归属和辅政之臣,没有这两个关键人物的话,恐怕司马懿也没那么容易上位,也可以说司马懿作为托孤辅政之臣,肯定在之前没少做刘放、孙资的工作。中书实际上代替了宦官,成为了左右皇帝决策的关键人物,但他们的命运和曾经的宦官类似,都必须依托于皇权,一旦皇帝不在了,他们的命运就很悲惨了。

文章图片6

曹叡英年早逝,在决定辅政之臣时,刘放、孙资发挥了关键作用。曹叡本来打算让叔叔燕王曹宇做辅政大将军,还有夏侯献、曹肇这些宗室来共掌朝政,让他们共同来共同辅佐幼主曹芳。但刘放、孙资不想曹叡这么做,因为夏侯献、曹肇早就看刘放、孙资不顺眼,他们曾经公开表示如果皇帝曹叡不在了,刘放、孙资的末日也就到了。加上蒋济的奏折,刘放、孙资意识到了危机,燕王曹宇也不想做什么辅政大将军,他只想安安稳稳的做个诸侯,因此多次推脱。曹叡问刘放和孙资,“燕王总是推脱,这是什么原因呢?”刘放说:“那是燕王认为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曹叡接着问:“那你们两个看,谁做辅政大臣合适呢?”孙资说:“曹真之子曹爽和司马懿比较合适。”曹叡最后选择听从了刘放、孙资的建议,把曹魏大权交给了曹爽和司马懿,相当于让宗室和世家大族共掌权力。在我看来,曹爽和司马懿肯定都做过刘放、孙资的工作,不然两个人不可能这么卖力地推荐他们。

文章图片7

当司马懿发现曹爽和曹真相比相差太远时,一个计划就处于酝酿之中了,“高平陵之变”的发生,标志着世家大族对寒门庶族的反扑开始了,作为世家大族代表的司马氏取代了曹氏,曹操建立的曹魏政权覆灭。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