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毕业季,班主任用一封长信回答初三孩子的那些“人生难题”

 逆流的鱼23 2022-07-09 发布于江西


图片  

6月27日,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进行了2022届毕业典礼。902班的同学们都收到了一封来自班主任老师、特级教师郑英的近七千字长信!

此前,孩子们向她抛出了诸多“人生终极问题”,她在这封长信中一一回应。一起来看看信的内容吧!

孩儿们,此刻的我百感交集。

有三分像送女儿出嫁时的欣喜和不舍,有三分像送壮士出征的豪迈和激昂,有四分像面对未完作品的期待和牵挂。

首先,我要道声感谢:

因为你们,还有你们的学长,我拥有了十多个称呼,“郑班班”“郑大大”“郑总““小郑英姐姐”“郑小姐”“阿郑”……

因为你们,我看到了过去的自己,也看到了人生的无数种可能性;

因为你们,我收获了各种花式赞美和各种彩虹夸,虽然知道其中有善意的成全和鼓动,但客观上让我更有自信和动力;

因为你们,我真切体会到了教育的乐趣,尤其每天回复你们的家校留言本时,看到“年轻时要多吃苦,老了才能习惯吃苦,之类的毒鸡汤时,心情瞬间变得色彩斑爛;

因为你们,我还收获了一个更好的自己,正是你们“努力到最后发现自己依然是个普通人,那为什么要努力”“一个普通人,如何过好这一生”“读书有什么用?一定要读书吗?”之类的问题,让我静下心来思考。看似给出答案供你们参考,其实何尝不足一次次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

……

其次,孩儿们即将远行,为师有些话儿要叮咛:

1.

记得任何时候都要爱惜自己的形象

孩儿们还记得三年前在班级公约上按下指印的那个瞬间吗?为师用镜头一一定格下了那个庄重又满怀憧憬的时刻。来来来,再温习一遍,按下那个指印不是一个形式,而是与一个更好的自己订立了契约,给自己一份美好的期许,愿徒儿们能常温习并铭记。  

公约的第一条便是“对自己的形象负责”。孩儿们需明白,形象,是人的第一张名片。一个人的形象不是容貌,而是包含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神情气韵,以及蕴含其中的精神状态、思想情感等所有因素综合起作用下的鲜活的、具体的外相。任何时候,干净的仪容,文雅的举止,得体的应答,体人的关怀,立足于真善美基础上的选择,都是一封无言的长效推荐信。

爱惜自己的形象,就是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做,心存敬畏,学会敬,也懂得畏,敬是心怀虔敬,畏是有所不敢。

2.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中学不过是其中一个阶段

千万别以为学习只是学生时代尤其是中学时代的事,常有人说“上了大学就轻松了”,这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谬论。

古人云,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学习是自我反思进而自我提升的不二法宝,也是一个人一生的核心技能。当你不断学习,那么每一天都是新的起点,一旦停止学习,人生就会陷入僵局。

纵向上,学习不是一时的事,而是一生的事,人生的全过程,不论是否参加工作、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需要学习,“学不可以已”。横向上,学习不单指学习知识,还有学习做事,学习做人,学习经营生活,用审美的态度过有美感的人生。

确立了这样的认识,今后即便离开校园,你们也仍会通过学习来不断提升自己,打开人生的局面,让人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辽阔的天地。须知生活是一本活的教科书,社会是一所辽阔的学校。

对于学习,不是“马上”,而是“此刻就”。我们常常会随手下载一些东西,也常常“另存为”了不少资料,或是狂购了一堆书,希望空了再去看,但事后你会发现,那些东西基本不会再见天日,因为你永远没有“空了”的时候。所以,学习不能看似积极,而要切实积极,此刻就行动。

孩儿们知道不,15岁,古人称之为“志学之年”,是开启立志学力和志力于学习的黄金期,就是你们这个年龄。

图片


3.

学会相处,人的环境靠自己经营

人都是社会中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与人相处便成了人生的重要课题。

相处是不易的,但也总有章法可循。物理学上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人际相处之间也存在,你作用于别人身上是什么力、多少力,大体也会按一样的方向一样的力量反作用回来。虽然很多时候这种反作用不像物质世界那样直接,也不是同时发生且大小严格相等,但从总量上是大致相当的。

关于与人相处,为师的心得是两个词:真诚和善意。这两点是根上的东西,有了这两点,就容易生出谦让、理解、热心、宽容、成全等质素来,能体谅别人的不易,也接纳许多的不同。

再过两个月,你们就到了高中,而且多是住校,这就多了一重关系的相处,那就是与室友的相处。对此,你们需要事先做好准备,尤其在细节上多一些律己和成全,比如:

注意个人卫生;
多多主动打扫宿舍卫生;
听音乐看视频时记得塞上耳塞;
周日回校时可捎带一些“妈妈的味道”或是室友可能需要或喜欢的东西;
……

我们公约上的“不给别人添麻烦”“发现别人的美”“体谅别人”“用小小的贴心给别人制造惊喜”等依然适用,甚至是一生适用。

若是有生活上的不合拍,甚至有些小冲突,如果不是原则问题,不妨退让一步,很多时候,给对方多留一点空间,有个过往的通道,可以减少很多生硬的碰撞。从更广大的角度看,这也是万物的生存法则,你看丛林里,相邻树木的树冠互不遮挡,形成一个沟状的开口,像是在互相“礼让”,各自有各自的一块空间,不去侵犯其他树的“个人空间”。

当然,学会相处并非强迫自己合群失去自我,曾有人问我如何与人相处,我的答案是“尊重他人,亲疏随缘”,供孩儿们参考。

4.

懂得独处,如此就永远不会觉得孤单,哪怕孤身一人

懂得相处固然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但不能因此忽视了独处,不善交往固然是一种缺憾,不耐独处何尝不是另一种缺憾。

独处也是一种能力,甚至是一种更为重要的能力。人的精神成长需要空间,独处便是从其他事务中抽离出来,留给自己一片空间,面对真实的自己,与自己的心灵展开对话,在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里自足地起舞。

善于独处的人,能在安静中找到力量,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

善于独处的人,能在沉寂的内心宇宙里,找到一种内在的自足;

善于独处的人,会真诚而清醒地自省,从而活得深刻;

善于独处的人,能自成一个世界,永远不觉得孤独,哪怕只身一人。

借着告别初中之际,孩儿们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你想成为怎样的自己?此刻的你是怎样的?你希望拥有怎样的人生?这些问题越早思考,想得越明白,你的行动就会越坚定。

5.

时光易瘦,珍惜身边人

生活中,我们容易陷入这样一个悖论:

对过往,总是心怀美好充满怀念,当年怎样怎样,而对当下,总觉得不如意。等当下成了过往,又觉得很美好,时常怀念乃至眷恋。其实那些时光并没有变,是我们对逝去的不舍增添了一层滤镜让那些过往变得美好。

同样,对身边人,我们常常因为熟视而无睹,甚至越是亲近的人,越容易成为情绪发泄的出口,等有朝一日失去了,又怀念不已后悔不迭。

对于一个人,外部关系固然重要,可以帮你拓宽视野,但决定你幸福指数的,终究还是你身边最亲近的人及其关系质量,因为身边人尤其是亲人构成了我们最真实最常态的生活环境,在细水长流中影响着你。

这里需要告诉孩儿们一个真相:你们总觉得我比你们的父母通情达理善解人意,恨不得把各种溢美之词叠加在我身上,也会在家校联系本上诉说自己的少年心事,犹如一只小动物把自己最柔软的肚子袒露在我面前。

可你们知道不,真相是我没有你们的父母那么爱你,你们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惊动他们,让他们各种担心,担心你冷,担心你营养不够,担心你不上进。这一切是因为“关心则乱”,因为关心,所以放不下,容易紧张、激动、焦虑,从而容易失去分寸,显得不可爱甚至让你觉得烦。但你要相信,当你遇到人生的槛而跌入低谷甚至是谷底,其他人有可能抽身离去,但你的父母会在你身边。

好的关系靠养,尤其亲子关系是开展其他关系的基础,上了高中后,你们与爸爸妈妈的相处时间会越来越短,所以好好珍惜眼下,做些具体而温情的事:

随手用镜头定格有关他们的生动画面,留下“原版”的笑容,或是添上几笔文字,有时寥寥数笔都会让他们惊喜,觉得自己被爱;

牢记他们的生日,在那一天为他们制造一些小惊喜;

妈妈煲的汤,你即便不喜欢也不妨多喝几口,于你是喝几口汤,于她是觉得自己有价值,也觉得自己的爱得到了安放;

多陪爸爸聊聊天,为妈妈分担一些家务让她做个“自由女神”;

……

这样,你就不再是幸福家庭的享受者,而是幸福家庭的携手创造者。

图片

6.

做自己

千万别凭直觉以为做自己就是我行我素、任性恣意。

做自己,是内心忠实于自己,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见解和个性,不迎合不讨好,不人云亦云,开辟自己的路,并笃定地走下去,任何时候都不失去自我。

做自己意味着对自己要有更高的要求,不但要知道“怎么做”,更要明白“去哪里”;意味着要自己独立判断,做出选择,并对选择负责任;意味着要有内心的笃定,不怕与别人一样,也不怕与别人不一样。

做自己的前提是兼听和独立兼顾,事前深思熟虑,因为“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一旦做出选择便勇往直前,即便走了弯路,也相信可能会成为人生的财富。

一个月前,你们在选择分配生时,我看到你们多方打听、相互交流、彼此探讨,深思熟虑后做了自己的选择,都坚定地一路走来,不曾言后悔,这就是做自己。你们今后还要面临择校、择业,这些都是人生的方向性问题。人生不外两件事,方向和方法,方法可以借鉴,而方向必须独立选择,然后坚定地行走。

当你学会做自己,你就能理解高尔基那句“只有我自己才是我的生命和我的灵魂的惟一合法的主人”的自豪和自由,也能体会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的“我愿意自主地照自己的意思过生活:凡是我自己需要的,我欣然接受,我不需要的,我就决不希求”。

做自己,你才是独一无二的孤品,而不是他人的复制品。

7.

做一个温暖又热血的人

孩儿们还记得“盲人点灯”“牧师送花”的故事吗,还有胡适与陈之藩之间的“永远有利息在人间”的故事,我清晰记得在讲述这些故事时你们亮晶晶的眼神。这个社会,多是鼓励胜过别人、超越别人,却鲜有倡导成全别人、成就别人,所以那些温情的故事会显得如此动人。

这种温情根植于内在的良善,一种能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的善良,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不求回报的关怀,没有预设的期待,有种玉石的质地。但你要相信,我们此时去善待别人,也可能同时作为别人的“别人”而被善待,终究是成人成己的事。

生活中,少有鸿篇巨制,多是一些具体而微的事,无论多微小的事,哪怕是一声招呼,一句简单的问候,都会因为其中的温暖而动人。做一个温暖的人,并不是太难,因为“我欲仁,斯仁至矣”;做一个温暖的人,又是很难的事,因为它藏在言行举止的每一个细节里。

但是单有温暖还是单薄的,还需要热血,需要一点主动担当,“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初中三年,抗疫两年半,也正是这一段经历让我们认识到“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社会链条上的一环,许多事,与你我有关。所以我们不能做佛系少年,不做吃瓜群众,不做“局外人”,而是要挑一点力所能及的重担。如果人人都担当可以大大减少困难和不幸。

你们现在需要思考自己与这个时代的关系,思考能为他人、为社会做点什么。作为一个学生,我能做点什么;作为一个公民,我能做点什么;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我能做点什么,从而在时间的长空里留下一点正面力量……这样的心灵时刻多了,会让人深切感受到自己就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从而更容易激发社会责任感并自觉担当。

每一时代有每一时代人的担当,我们当书写好自己的个人史书。

你们的几位学长,在保送成功后第一时间参加了杭州市的暑期志愿者服务,愿你们也做些类似的事。

图片

8.

保持阅读,知道“光”在哪里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读书就是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溯游而上,重温人类几千年来的思想,从中领略先人的智慧之光,这种纯粹的参照和领略是其他事物无法给予的。当我们选择阅读好书,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他们的思想丰富我们的底蕴,用他们的智慧滋养我们的灵魂。

读书,是在内心深处播下“知”的需求和“识”的种子,当种子生根发芽、抽枝展叶、开花结果后就变成了知识。要知道,“知识,哪怕是知识的幻影,也会成为你的铠甲,保护你不被愚昧反噬。”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可以培育起我们的思考力,帮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理清事情的因果关系,产生自己的独立见解,形成较为系统的世界观,并勇敢地批判或创建。

读的书多了,犹如拥有一种思想的χ光,给自己一点透视人生的智慧。人生路上,总有迷茫的时候。假如有一天我们陷入人生的迷途时,如果拥有知识和思考力,不妨根据先哲所散布的星光去寻找,如此就不会为眼前的障碍所惑,也不为眼前的黑暗所惧,而是笃定前行。

9.

永远不失对明天的期待

学业不顺心,交往上受挫,今后工作不顺利,家人不和睦等等,都是有可能的事,人生路上,不会都是一帆风顺一片坦途,遇见问题、困难和挑战,都是必然的事。如果没有心理准备,或是心生畏惧,便容易失去前行的勇气,或是沦陷于负面情绪里不能自拔,越走越艰难,也越走越逼仄。

还记得几周前的拔河比赛吗?我们在如此艰难的拉锯战之下赢得比赛,不会忘记斌斌被绳子磨破了皮后血流不止,不会忘记每个队员咬牙坚持到手指伸不开,不会忘记几个队员精疲力竭后的倒地,不会忘记每个拉拉队员全程破音声嘶力竭地呐喊助威……当你们回想起这一幕,你们一定会坚信“没有尽全力,就不会有奇迹”,愿那个时刻能带给孩儿们一生的记忆,镌刻在心灵深处。

当你受挫时,告诉自己逆境和顺境从来都是一个循环往复的人生课题,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如此便会变得坦然和释然;

当你焦虑时,不妨把焦虑说出来,越具体越好,你可能会发现好像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可见现实没有想象的那么糟,即便有许多焦虑,过两周之后再看,或许早已云淡风轻;

当你受伤时,不要急着追赶,而是一一检查好安全装备和行囊,然后抬头看看方向,是坚持还是调整,然后再全力以赴。

对明天永远怀有期待,既是一种浪漫,也是一种信心。记住,无论处于什么境地,都不失对明天的期待和向往。

10.

你们过得好,便是最好的消息

你们曾打趣“犯错之时,不报恩师”,其实只要你们愿意,且觉得为师值得你们提起,你们随时可以提起,不论你是否犯错。我只愿你们过得好就好。你们过得好,便是最好的消息。

作者 | 郑英(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