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总结 · 语雀

 wangkun5656 2022-07-09 发布于云南
最近几天各位没有看到我写的日记,其实是因为我一直在准备这一次的几年来的大总结,这是我经过仔细思考后决定一定要写出来的东西,因为乐一对我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我经过后顾发现自从来到了乐一,我人生就出现了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以后还可能会有,但这真的是第一次我人生出现逆转,因为来乐易之前,要是我按之前在每个学堂的搞法再走下去,我可能就要变成废物了,平庸度一生。但是来到乐一之后我变得有了一些思想,聚焦了自己的方向。这一点至关重要,让我走向正轨,可以不断的朝目标方向提升。

那么这次总结英语的方面,你因为没学成,所以就算了。

运动也不用过于描述
在这边还是体能稍微提升了一些的,跑个几公里完全没问题。
力量也增强了很多,在此之前,完全没所谓的“块”。
而且我以前完全不会跳绳,在这边也能把各种花样包括双摇翻花跳的很六。
这一方面是非常感谢乐一对我的帮助,不然我以前天天在家肯定是个胖子~
一、精彩回忆
我这次总结就随性特别一点吧!首先一个是感觉有些东西想光用纸写出来是很难的,讲了一大堆还是没有感觉。而且老师也讲了一图胜千言,看到这些图,其实已经把我想讲的内容都讲了。
那现在我就上一些图来吊起大家的回忆吧。
1657099656771.jpeg

1657101779180.jpeg

1657101800703.jpeg

1657101806272.jpeg


1657099466925.jpeg

1657099477372.jpeg

1657099499181.jpeg

1657099512634.jpeg

1657099522789.jpeg

1657099540475.jpeg

1657099566583.jpeg

1657099573914.jpeg

1657099593978.jpeg

1657099601306.jpeg


1657099278685.jpeg

1657099294134.jpeg

1657099330087.jpeg

1657099346288.jpeg

1657099350659.jpeg

1657099406475.jpeg

1657099184173.jpeg

1657099196292.jpeg

1657099203579.jpeg

1657099330087.jpeg

1657099012179.jpeg

1657099028691.jpeg

1657099036172.jpeg

1657099048480.jpeg

1657099065576.jpeg

1657099081810.jpeg

1657099106256.jpeg

1657099114847.jpeg

1657099158072.jpeg

1657099172538.jpeg

1657098863710.jpeg

1657098900068.jpeg

1657098907763.jpeg

1657098914984.jpeg

1657098931278.jpeg

1657098955846.jpeg

1657098975568.jpeg

1657098988798.jpeg

1657098994885.jpeg

mmexport1653875432831.jpg

IMG_20220519_135739.jpeg

IMG_20220519_135835.jpeg

IMG_20211006_182112.jpeg

IMG_20210614_113928.jpeg

1622007016761.jpeg

1622007030755.jpeg

1622006999451.jpeg

1622007020766.jpeg

1622006777678.jpeg

1622006841834.jpeg

1622006983430.jpeg

1622005338511.jpeg

1622006023481.jpeg

1622006230115.jpeg

1622006365542.jpeg

1622006293786.jpeg

1621918932935.jpeg

1621919178883.jpeg

1621919013377.jpeg

1621918921568.jpeg

1621918760537.jpeg

1621918723499.jpeg

1621918510557.jpeg

1621918480828.jpeg

1621918492263.jpeg

1621918477294.jpeg

1621918452723.jpeg

1621918424780.jpeg

1621918390821.jpeg

1621918364366.jpeg

1621918357056.jpeg

1621917895011.jpeg

1621917873193.jpeg

1621917870521.jpeg

1621917865540.jpeg

1621917856629.jpeg

1621917853887.jpeg

1621917851603.jpeg

1621917765437.jpeg

1621917762794.jpeg

1621917749376.jpeg

1621917746884.jpeg

1621917690147.jpeg

1621917682114.jpeg

1621917709136.jpeg

1621917667191.jpeg

1621917618557.jpeg

1621917607660.jpeg

1621917536406.jpeg

IMG_20210921_195626.jpeg

嗯,美好的回忆的的确需要照片来记录~
二、中文学习
我总结一下中文吧,乐一主要也是学中文。上次的总结实际上我觉得还不够完善,达到的效果还不是很理想,毕竟中文涉猎的范围很广大,连思维都是包括其中的一小点,外面还有各种历史文言文各种思想都包囊其中。然而就这么一个小点思维,就它本身就已经不好理解了,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用这些东西就可以对一件事情就有数不清的角度维度进行分析。
像中文我现在所认识的那就更广,写作文上像陈zj那种文采也算是一种,他的用字很显然,我是不会的。包括各种什么更好的传达观点,就是演讲辩论之类的。所以这个真的是一辈子的功夫,我这里再总结一下,长期可以用时间去慢慢练的一些内容,按照那个方向一直走就能提升中文水平的内容的内容,如果每天都练整体中文水平几天乃至几个月看不出变化,但五年,十年就会有很大的提升。不过我这个当然很可能都概括不了全部,还需要配合学习很多别的内容,逐渐的添加学习中文的方法。但这个方法的好处是已经给了这个找到更多好方法的方法了,这个大总结是永久待定的,我以后会往里继续添加一些方法上的学习心得。
基础中文
输入输出,爱读书,爱写作。
这个我们就平常都在练,看书学习,写作输出巩固。日记也算是写作一种形式。

进阶中文
名词,概念打磨。反思改进,改善,改正,改革,改变。
代码 比较级 最高级
模型思维,比如四象限。多拿文章分析推理背后的各种情况。
人物性格。
反向词汇积累。
连词使用
大白话:琢磨,长期看这样才能有明显的功力提升。

这些东西就真正是长期能够积累的了,上面的东西积攒的越多,一个人的中文水平就越高!

人格提升
足履实地,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死磕精神。
踏实好学,喜欢专研。
伶俐敏捷,温柔冷静,遇事不惊,从容自处。
客随主便,逍遥自在,深沉厚重,敬天爱人。
我的目标是提升功力,要达到用字上功力深厚。

除了本身的这些各种初级进阶的学习之外,人格本身也是要不断的往上去修的,我闷骚的性格比较难改,但是精神思想上也叫所谓的哲学上是可以不断提升的。这一点我在乐一的提升很大,非常感谢乐一的帮助。

当然,我认为自己在乐一学到的最终极的方法,我认为是触动+实践=进步和提升。这是老师潜移默化的传递给我郅朔的终极武器。以上所有的方法都是我比较触动的,有了这些触动之后,长期去进行实践,像我写周总写日记,平常有这么一个习惯,就是把学的内容,特别是有触动的结合自身怎么改进?怎么实践?这样中文提升就会很快。

想写上面这个的原因,主要是我找到了一套长期可以提升自己的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东西。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学,知道怎么样长期能将我的大脑达到一个更加高的层面,提升自己的功力。我认为人生最幸福的事儿就是第一个吃饱饭物质上能活的很好,第二个就是能够有无数精神上的东西提升自己的层次。然而这一次我就学到了可以长期进行应用,缓缓提升的方法,这个是最重要的。

上面说的都是思维的第一重体现,第二重就是一定要会讲故事,把很多概念简单易懂的表现出来,看一本书难看,100个故事就简单很多。从故事当中学道理就很快,因为故事的本质是要让知识通俗易懂。
当一个人很会讲故事的时候,说明他的思维水平也不差。这个故事是思维的一种载体,我决定用故事的表达来展现一下我中文的功底。
我最近编一套故事题材比较类似于科幻小说,只不过带有一点科普类的小说,是非常硬的。所以如果看不下去的可以快速翻阅情节。我掺杂这一次中文考试上所有的词汇,还包括一些之后新积累的一些词,以此作为一次练习。当然,在开始之前还得说一下这个想法是怎么来的。
最基本的情节,还是根据上次串各种各样的词当中来的启发,怎么样把一些毫不相关的词给集合到一个内容里,然后我成功的把六个词比较好地衔接到一个故事里,然后就想着那我是不是也能把其他所有这一次学到的词汇一起通通串进去呢?所以就有了这个想法,而且还准备把我在乐一三年来自己的所学中文的几乎所有功底全部容纳进去,当然有些实属做不到,不过基本上都可以的。我想要提醒的地方是当中有一些有关于科学方面的内容不一定完全准确,毕竟只是一个小白,主要看运用的词汇还有用一个故事表达通吃的野心就行。这个也可以作为练习巩固学的内容了。

那么练习正式开始:名字我没有非常认真的去定,就管它叫物理奇迹吧!
故事发生在2036年,那时技术已经非常发达,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各种新鲜的科学技术都比较普及了。
包括无人驾驶技术(甚至有的无人驾驶飞行电动汽车都来了)还有折叠手机,以及一些机器可以做饭洗碗,打扫卫生的机器也都普及。
像埃隆·马斯克的星际飞船火箭2021年已经实现首次试飞,所以如果一切正常,未来会以每小时3万千米的速度搭载人类交通出行。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大概需要一张经济舱的价格,人们就可以实现22分钟从香港到新加坡,39分钟从纽约到上海。看来,这才叫真的“说走就走”。而我设想2036年这个技术就已经在一部分人那里开始应用了。
那时,我们一直追求的耳机音质,屏幕画质也变得越来越高,甚至多数人已经直接用起比现在体验感真实的多的VR眼镜来看东西,包括学习各种内容都是,那个画质精密度音质是绝对强大,碾压现在所有最清晰的屏幕的存在。
美国发明家迪恩·卡门发明的一种水净化系统,2017年的时候已经在8个国家投入运营了。这个系统不仅可以净化受污染的地下水、废水、尿液等各种来源的水,而且耗电力比一个吹风机还要低。那个的时候耗能就更低了,而且在全世界普及。
2018年10月,一种每天可以从空气中提取2000升水的新技术诞生了,据估算成本不超过每升1角2分钱。然而那时,提取量直接翻了三十倍,我们每天可以从空气中提取60000升水,成本两分钱。
另外,由于太阳能技术转化率的显著提高,那时一天中仅仅是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这两样,就可以满足一个国家80%电力需求。
当然还有各种手术机器人的出现和3D打印器官技术,这就意味着,未来与手术相关的医疗费用会大大降低,而且在诊断、器官移植、微创手术等方面都会产生重大突破。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那个时候这些技术让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了。

当然我也可以帮你们详细描述一下一个体在那个时候生活的具体场景是什么样的。
现在请你系好“安全带”,因为我即将带你一起搭乘时光机,穿越到未来。
今天是2028年1月28号,周五。你在上海郊区的家里,11点要参加一个在北京的会议。不过早上8点的时候,你还在家里睡觉。由于你带着一个智能戒指,因此它知道你的快速眼动周期刚刚结束,现在进入第一阶段睡眠,这是叫醒你的最佳时机。
这个时候,人工智能助理来了。你给它取了个名字,叫贾维斯。毕竟这可是《钢铁侠》里,和托尼·史塔克搭档的几个人工智能中,你最喜欢的角色。贾维斯接收到了智能戒指传来的数据,调亮了房间的照明来模拟日出,用优化后的光线波长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你的清醒程度,还播放了一首你最爱的歌“Freedom”。
说实话,尽管你已经习惯了家里的各种智能系统,但是当你睁眼的时候,还是觉得只有在科幻电影里才会出现的画面,一下子真实出现在你的生活中,多少有点不可思议,毕竟那个时候距离现在也就六年时间。
你在卫生间洗漱完,突然感觉有点冷。室内温度正常,有没有可能是你生病了?贾维斯马上对你进行了全身扫描。由于系统配备了十几个传感器来捕捉数千兆字节的数据,所以完成一次全面诊断只需要30秒。这些传感器分布在牙刷、马桶、枕头等各种物品上,再加上你的各种可穿戴设备,构成了一个可以360度监控你身体状况的健康检测仪。
经过诊断后,贾维斯判断,你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分数升高,可能是感染了细菌。你回想了一下,还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于是,贾维斯回顾了你最近48小时内接触过的人和参加的所有活动,发现应该是在星期三晚上,你参加朋友饭局的时候感染上的。
早上9:00,你吃完早餐和消炎药,打算出门。这个时候,贾维斯已经提前预约好一辆自动驾驶汽车了。你走到门外的时候,这辆汽车也驶入了车道。整个过程用了不到10秒。因为贾维斯知道你昨晚睡眠质量不高,所以在路上还特意安排你小睡一会。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全面消过毒,给你配备了可以平躺的后座和一条全新的毯子。
很快,你到了当地的车站,乘坐超级高铁去往北京,贾维斯已经帮你安排好下一辆自动驾驶汽车了。从上海郊区的家,到北京华贸中心的会议室,整个路程需要的所有时间,加起来大概不到一个半小时,这样你还剩半小时可以提前准备,看看行业报告之类的。
这天工作结束,你感觉有点累,不过今晚你还是想给妻子一个惊喜,所以准备自己下厨露一手,正好也为中午电话里发生的不愉快道个歉。
还有一个小时可以准备晚餐,但是你打算先坐在沙发上放松一下。能看出来,你对漂浮在咖啡桌上的全息新闻不太感兴趣。因此,贾维斯建议你看会儿电视,而且你肯定想不到,它已经为你准备好了一个小视频。实际上,贾维斯陪伴你一天的过程中,相当详细地记录了你情绪的变化。智能戒指也一直在跟踪你的神经生理学指标变化,所以贾维斯不仅能够了解你情绪变化的细节,还知道这些细节是怎样影响到了你的身体和大脑。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采取行动。
贾维斯主动干预的结果是,当你走进客厅的时候,你最喜欢的脱口秀片段就已经投射在了墙上。视频末尾结束的时候,贾维斯还插入了几段你和妻子一起大笑的手机视频。说实话,这个“混搭疗法”的效果挺好。你的脑海中一下子就回忆起了妻子在生活中为你付出的点点滴滴。感情不就是这样吗,能想起来的都是对方的好,那些不好的事都忘光了。于是,你在厨房里用心做了一顿晚饭,和妻子通过坦诚的沟通解决了分歧。
第二天是周末,妻子带着孩子们出门了,你打算在家休息。但是下周一要参加一个活动,问题是还没找到合适的衣服。你最不喜欢的就是花时间逛商场,不过,这个时候你可以戴上智能眼镜,让贾维斯把你传送到一个虚拟服装店看看。这是一家专门为你打造的私人定制服装店,店里每件衣服的尺寸都是根据贾维斯提供的最新数据设计的。而且,最夸张的是,你在现实世界中的每一件实体衣服,在虚拟世界中都有相应的电子版,贾维斯可以直接帮你把搭配好的衣服放在一起,用不着你买回来再搭配试穿了。
选好衣服后,后面的下单、付钱、取货都不用你操心了。这件衣服用3D打印机打印的过程中,它的电子版就已经添加到你的个人信息库中了,方便你逛街的时候再调取。而且,由于没有中间商,这件衣服的价格相当于在实体店里打了5折。
这个时候还才只是2028年,更何况2036年的技术发展。
说到这儿,大家都已经可能瞠目结舌了,这才六年,怎么可能发展会如此迅速!完全是骗人嘛!现在一天天都说各种厉害的技术,各种机器人,自动驾驶,元宇宙,天天老提这些概念。但是实际上,在这个现实生活中,这个科学技术进步速度在我们身边好像感觉很慢呀?这是为什么呢?
啊哈,当然至于为什么未来的科学技术速度发展会这么快?还有为什么我能这么自信的说出上面的内容,请参考一本书《未来呼啸而来》

小说继续:
那时整个世界倒算还挺和平,没有出现世界大战级的矛盾,毕竟武器的技术在当时已经变的太发达(这意味着那个时候的武器真打起来能轻松摧毁地球)。爱因斯坦预言过如果有第三次世界大战基本上就是几乎会销毁文明的毁灭性打击,这样的话第四次世界大战就只能重回持斧和木棒子的对峙了~

而我们的男主角梁天翔就是在此年生的,他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贵阳市。这个地方比较有趣,要么碌碌无为,要么会出一些怪才,比如:张之洞、丁宝桢、龙世昌、戴秉国、龙永图、任正非、老干妈陶华碧,王志刚等人,像王阳明也是在此悟道。

梁天翔是一个比较活泼可爱的孩子,学习东西也挺快,但是平常父母老师可治不住他,毕竟太聪明,经常调皮捣蛋瞎搞怪,有点像三傻大闹宝莱坞的兰彻,常常智怼老师,父母也拿他没办法,总是无奈被气笑。

但是他和其他小孩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从很小就爱思考琢磨关于宇宙的终极问题,他在一个人独处在一个地方静静呆着的时候,总是思索一些别人都不愿意去思考的问题,别人就记纯知识,至于为什么是这样?反正就是那样,别多问~ 但他就觉得这简直无理取闹,他就想一个人的大脑怎可如此懒惰,生而为人拥有别的动物,没有的思考能力,就应该好好的加以利用才对!他想要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想要掌握宇宙运行的规律,还有万事万物的真理。

平常时不时想的内容很多,生命的起源,想要构成生命的因素有哪些?哲学上还没学都知道问我到底是谁?到底从何而来?要向哪去?还有一切的意义何在,包括人类存在的意义,宇宙的规律。还包括既然让我出生,为何我又要死去?世界上到底有没有主宰者,也就是那个最高的神明?除了地球,有没有可能有地外文明的存在?圆周率有没有尽头?如果没有,那是什么原因,意味着什么?如果有,那么圆周率算到了尽头有可能会发生什么?等等等

平常一个人的时候也比较爱看课外书,他自己的理解力也强,看书很快,只不过家里那些书都解决不了他想解决的很多问题。少儿百科知识,小故事大道理,还有很多历史,地理,人物,励志,政治,经济,金融,哲学,宗教。有一天但是天翔也在想,这些大部分基本上都是人类自己倒腾的一些内容,从很多这些内容当中都看不到一些自己想要解决的更高级的一些问题。比如像哲学,宗教给的解释不能信,因为无法科学证实。比如这个问题:“为什么人一出生就不一样,有的在非洲特别困苦受不到良好的教育,有的却一出生就有良好的环境和良好的人脉像那种皇家子孙,就处处都顺?这个差别最根本的原因到底在哪?”你说宗教哲学的因果业随身,又是几辈子的,梁天翔这样的人就难以接受这样的解释。认为无法验证,这种不一定只是有可能的那些解释满足不了自己,一定要探求个确凿的答案才方可安心。

直到有一天他突然读到一些自然科学比如物理、化学、天文、生命、地质,生物科学等等还包括数学这样的内容,突然跟雷打了一样,眼睛发着光说:这不就是我心心念念渴望寻求的东西吗?只有继续深入研究这个才能够解决之前一系列自己的困惑和难题。学了这个就是给头脑装备了发现真理的眼睛。而且他自己读的也津津有味,这是当时的一个科普大神写的著作,几本书就把庞杂的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讲解的清晰有趣易懂。越读他越发产生兴趣,特别是崇拜爱因斯坦等等物理大咖,觉得正是有这些人才让我们从无知走向了智慧,越来越明达,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真理。后来他树立了志向,自己也要变得像他们一样,让人类的科技发展进程更进一步!而且还记住了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他决定用自己的生命尽自己的力为世人做出巨大的贡献。后来上初中他就正式的开始体系化的学习这些内容。

后来天翔还交了一个跟自己处得来的好朋友,后来的发展也是亲如骨肉。他也很喜欢研究这方面的内容,此人名字叫做陆东阳,来自中国的浙江绍兴,此地是人才辈出,那儿的名人都数不过来:周恩来、蔡元培、鲁迅……院士和科学家更是数不胜数。但是大家可能问两个不同地方的孩子怎么会在一个初中?因为呀,他们都太优秀,都送到了全国最精英的学校进行培养。当然到了那里,就只能是科学相对优秀,其他科目就中等了。

陆东阳性格相对梁天翔沉稳许多,比较生活上比较谦虚文静。平常给人的感觉像一个乖孩子,基本不顽皮捣乱,除了有些疯狂的实验。他喜欢自己琢磨研究死磕科学知识。甚至小学很多小孩跟别人介绍他就说:“他呢,就像一个规规矩矩行走的大百科。我们有啥不懂问他就好了~”

陆东阳的家庭条件也不错,老爸搞经济学和金融这些领域的,是个还算挺知名的专家。母亲是比较温柔的教育工作者,之前也是文科都学的很好。他们家有三姊妹,一个妹妹,一个哥哥,他挺幸福的当家里的老二。自己也不需要管家里的责任,可以自由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因为他哥就喜欢学习经济学,到时候将来肯定是他继承家业。

他们个初次认识彼此的时候是因为两人在这科学方面成绩班上霸榜,基本上两人都考满分。后来学校办春游,他们就聊了一路。他们交谈就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聊的十分投机。包括最前沿的玄理论,暗物质,多元宇宙的可能。
还有黑洞白洞,宇宙起源,超高速,物理要统一的四大力。
永动机和热力学三定律。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大气的构成:对流层,平流层,外层。包括它们的用途,还有电离层,臭氧层等等相关知识。
普朗克长度,普朗克时间。
还有两个重点话题:人类以前的伟大科学家做出了些什么样的贡献,还有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开始先提前聊了聊世界观那本书能提到的各个伟大科学家,最早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然后天文学家托勒密,到了16世纪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然后又顺带了观测天象的科学家第谷,然后讲了讲伽利略,接着到了牛顿。

我们现在的世界观都还是用的牛顿的,所以说牛顿可以算作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他几乎是自己一人创立起了经典力学,当然以前巨人的肩膀功不可没。现在世间万物的运动遵守他的牛顿运动定律;他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还将天上的力和地上的力统一了起来。除此之外,牛顿在光学、数学方面也有非常杰出的贡献。

后来聊到了爱因斯坦,他呢是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给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极大地刷新了人类对时间、空间等概念的认识。爱因斯坦给出了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将物理学的定量计算拓展到高速、强引力领域。

爱因斯坦他还是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不过他对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诠释的不满招致了一些物理学家的不满。爱因斯坦设想的局域隐变量理论在一次次的贝尔实验中被认为不成立,目前看这一理论难有回天之力。

爱因斯坦晚年的时候致力于将几种相互作用力统一起来,他没有成功。在他之后弱相互作用力和电磁相互作用力首先得到了统一,这可以算作是二战之后最伟大的物理成就。之后又进一步发现,强相互作用也可以和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统一到同一个框架中,只剩下万有引力还没有和其他力统一在一起。相关的科学家温伯格、杨振宁等都因此成为了爱因斯坦之后的伟大科学家。

然而目前还聊到在致力于将几种相互作用力统一到一起的道路上,科学家们做出了很多尝试。比较成功的是经过了不断发展的弦理论,这个理论被一些人称为“终极理论”。如果该理论得到了证实,爱德华·威腾就是当今的牛顿。

不过该理论尚未得到实验证实,也很难设计出实验去检验它。目前寻找超对称粒子的实验无不让人倍感失望,杨振宁等一些科学家也对弦理论表示明确的反对。

还聊到一个还有可能的突破口就是宇宙中的暗物质、暗能量问题。通过大型加速器对粒子物理学进行的研究像是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宇宙中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并且宇宙学有可能能够和最基本的粒子物理学殊路同归。暗物质到底是否真正存在?存在的话又是什么?这些问题有望引起一场新的物理学理论大突破。他们彼此也讲了相互之间的看法,往后这些理论都是他们要去努力的方向。

接着聊人类未来的方向也逻辑清晰分别分出了三个层次来讲这个问题:
我们一点一点引进。
梁天翔问:“我们为什么要离开地球,去探索星辰大海呢?”

陆东阳答到:“许多学家们早其实就想过这个问题。美国伟大的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经打过一个比方,他说“我们一直生活在宇宙的打靶场里”。地球就像一个靶子,随时可能被太空中的小行星击中。6500万年前,恐龙很可能就是因为小行星撞地球而灭绝的,那么谁能保证未来这种事不会再发生几次?而且人类面临的威胁可不只这一种。实际上,巨型火山喷发、气候变化、核武器等等,都有可能会摧毁当今的人类文明。就算这些危机都没有发生,那迅速增长的人类人口,也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一刻超出地球的承载力,让人类陷入争夺资源的内部战争之中。所以长远来看,人类在星际中殖民势在必行。”

梁天翔说到:“赞同,而且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只要人类生存的时间足够长,能导致人类灭绝的危机就迟早会找上门来,我们没法预测是一百年后还是明天。那该怎么办?你爸不是学投资的吗,记得投资领域有句话是说,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那么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人类的生存,它提示我们,不能把人类的未来单独寄托在地球上,人类必须在宇宙中开疆扩土。”

陆东阳讲道:“那当然,但是路还是要一步步地走。我们一层层的来讨论。首先人类走出地球,不可能一下子就跑到宇宙的另一头,所以人类未来的第一阶段,肯定是要在地球附近,也就是太阳系的范围内进行探索,寻找新的生存家园。”

梁天翔继续说:“太阳系除了地球以外还有七大行星,应该选择哪个呢。水星和金星?不行,这两颗行星的表面温度太高,人没法在上面生存。土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也不行,这几颗行星都是气态行星,表面没有固态的外壳,人根本就没处落脚。这下就剩下了火星,那么殖民火星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陆东阳讲:“认同,但想要殖民火星难点有很多,我认为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在于改造气候。火星的平均气温只有零下55度,而且它虽然和地球一样有大气层,但大气密度只有地球的1%,含氧量极低。这种极端的气候,肯定不适合人类生存。”

梁天翔继续说:“是挺难办的,但我愿意做理性乐观派,不能因为困难而放弃挣扎。这个火星的好处是,它有很大的潜力,可以被我们人类改造得更加舒服。我们可以用温室效应加热火星。地球上的温室效应是因为化石燃料的燃烧,向大气里排放了太多的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像棉被一样,让热量排不出去,地球的温度就越来越高。那我们怎么让火星也产生温室效应呢?火星和地球不一样,火星上的氧气含量很低,肯定不能在上面烧化石燃料。但我们可以直接往火星大气里“注射”温室气体。比如我们可以先从木星的卫星木卫六上开采甲烷,或者从星际间的小行星上开采氨气。甲烷和氨气都是温室气体,有很强的保温能力。然后我们再把这些气体注入火星大气。这个过程还有个好处,就是会促进火星表面凝固的冰和干冰融化,释放出大量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提高火星的表面温度,同时增加火星的大气压。”

陆东阳讲:“嗯,有道理,不过我们能够让火星的气温升高6度,就能开启自主持续升温的良性循环。等到温度足够高之后,火星表面的冰盖就会进一步大规模融化,液态水会流入火星古老的河床,江河湖海就会出现在星球表面。有了水,后面的发展就很顺利了。人们可以着手开始种植庄稼,庄稼既可以释放出氧气来供人类呼吸,又可以制造出更多的土壤供更多的植物生长。那么经过这么一番改造之后,火星的气候会得到巨大的改变,气温升高、气压加大、氧气含量上升,火星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在太阳系里的后花园。现在来看火星的改造对人类的意义重大,因为这意味着人类第一次拥有了抵御地球危机的能力,也意味着人类正式成为一种“宇宙生物”。目前改造火星可能是人类在22世纪的最主要目标。我们也要为此目标共同努力奋斗!而且更重要的是,人类在火星上的经验,同样可以运用到太阳系里的其他星球上,比如土星和木星的卫星,这些卫星也有潜力成为人类接下来的栖息地。”

梁天翔说“的确,近些年来这个是我们目前的主攻方向。我们聊远一点,我们要走出太阳系,进入宇宙深处生存。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会也会遇到许多挑战,我们走出地球先是为了避免地球上可能出现的威胁。未来有一天,人类在太阳系里有了好几个殖民点,还不足以高枕无忧。首先,太阳系里的其他星球,能承载人类的数量肯定远远比不上地球。就算人类把全太阳系都占领了,能获取的空间和资源也是有限的。而且就算前面的问题解决了,太阳还是会在大约五十亿年之后耗尽自己的燃料,走向生命的尽头。到那时太阳会膨胀成一颗红巨星也叫超新星爆发,这是恒星寿命到了最后阶段才会发生的事情,太阳会用光身体里的能量,来一个绚烂的谢幕,它会一下子膨胀百倍,变成一个巨大的火球,吞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把这些星球吞到肚子里。总之结果就是那时候太阳系的末日来到了。所以人类要想永远地生存下去,就必须在走出地球之后,进一步地走出太阳系,进入宇宙深处生存。”

陆东阳讲“哎,是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个过程当中还有很多问题和困难要解决,和太阳系的问题不一样,宇宙这个尺度上找到那颗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其实不成问题,我们在太阳系里看地球,觉得它非常特殊。但如果放眼整个宇宙,和地球相似的行星其实有几百亿颗,或者说都可以很快改造成宜居的环境。但是这个出太阳系的难点在于去哪儿都太远,因为太阳系周围实在太空旷了。人们一般说太阳系有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星。但是这个对太阳系的定义方式用的是大行星定义法,也就是在太阳的引力范围内,有多少颗大行星。我们一般会有一个错觉,好像数到这里,外面就没东西了。其实不是,如果用太阳系引力最边界来定义太阳系大小的话,那在太阳系外面很远的地方,还飘着一些东西。

陆东阳继续讲“如果刚才这八大行星都是在一个乒乓球这么大的范围里的话,那太阳系的引力最边界就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从这个乒乓球到那个足球场的大球之间的空间基本上可以说是空的,大概都是一些星际尘埃和小碎渣,物质密度非常低,但它们还是在太阳引力控制范围里的,所以也是太阳系。在这个大球最边缘的一层,有一圈球状的星际物质,科学家管它叫做柯伊伯带,这就是人类已知的太阳系引力最远端,也是广义的太阳系的边界。所以广义的太阳系是很大的,直径大概在一光年左右。现在人类飞得最远的飞行器是1977年发射的空间探测器旅行者1号,这家伙整整飞了80年(以小说设定的时间算的),大概向外飞了7到8个乒乓球的距离,但距离飞出太阳系引力影响的最远端还早着呢。那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在哪呢?在4点几光年之外,也就是4个足球场之外,名字叫半人马阿尔法的A星,而我们的旅行者1号,才飞了8个乒乓球,可见这个距离有多远。事实上,旅行者1号要7万年之后,才能飞到半人马阿尔法A星。”

梁天翔说:“对,所以我们现在要克服的难点是飞行器的速度。目前科学家认为可能适宜人类生存的两颗行星,比邻星b和开普勒452b。它们俩距地球的距离分别是4.2光年和1400光年。这么对比来看,好像4.2光年还挺近的,以光速飞行的话,4年多就能到。旅行者一号那时候的技术手段低,截止到2018年,人类历史上最快的宇宙飞行器是帕克太阳探测器,它的极限速度可以达到每秒190多公里。可就算按照这个速度,它要想飞到比邻星b也需要6000多年的时间。近年来这速度上也没有太大进展,现在这个速度这我们肯定等不了。所以人类要想走出太阳系,就必须研发出更快的飞行器。”

陆东阳讲“跟我想的一样,速度这一词点到位了,目前提速的思路要在历史上找。我们回顾人类科技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人类利用的能源的演变史。最开始人类只能烧柴,柴火的能量转化效率很低,相对应的是极低的社会生产效率。之后呢,人类逐渐开始掌握使用煤炭、石油、电能和核能的能力,社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交通工具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一个基本的思路就是,使用能量转化效率越高的能源,就能建造出来越快的飞行器。现在我们要想把飞船送进太空,基本上都要靠火箭来发射,而驱动火箭运行的,是它内部储存的大量燃料。不管哪种火箭,本质上都是通过化学燃烧过程来释放能量的。但化学燃料释放能量的效率太低了,比如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火箭土星五号,起飞重量有3000多吨,其中光燃料就超过了2500吨,而且就算有这么多燃料,它最终也只能把45吨的东西送上月球轨道。所以毫无疑问,在未来超远程的星际航行中,这种火箭肯定是没法用的。”

梁天翔说:“化学能效率太低,那就找效率高的,核能就进入了科学家们的视野里,我们有想过核聚变火箭。核反应产生的能量会高出化学燃料产生能量几个量级。所以理论上,核聚变火箭的速度可以达到光速的10%以上,是帕克太阳探测器极限速度的150多倍。”

陆东阳讲“嗯,但这核聚变火箭还是不够快,你想想,就算它能以10%的光速航行,那从地球到达比邻星b也得40多年啊,到达开普勒452b就更别提了,要14000多年,所以核聚变火箭还是不够。如果人类在未来的第五次工业革命中,有可能掌握更高级别的一种能源——反物质。而这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反物质就是和正物质相反的一种物质。给你举个例子,正常的电子带负电,那么反物质电子就带正电。反物质的特点是,一旦反物质和与它对应的正物质碰撞,就会发生湮灭,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个能量的量级远远高于核能的能量量级。科学家估计,人类要是能制造出以反物质为能源驱动的火箭,就能获得更快的航行速度,甚至能让人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行。”

梁天翔-拍大腿说“就是,可以想办法研究反物质能源。而且脑洞可以放大一点,未来人类说不定能研发出超光速飞船,甚至打开虫洞,直接实现空间穿越。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宇宙的距离对人类来说就再也算不上是障碍了。我们就可以可以在宇宙里随意殖民了!”

陆东阳讲“是呀,但有一点还要考虑。我们现在假设人类已经克服了飞船速度上的困难,有能力到达任何一个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上殖民,那这就意味着人类可以在宇宙里随意殖民了吗?其实还不行,还有一个问题紧随其后。天翔你想想,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自然环境肯定比较舒服,那这么舒服的环境,是不是也很容易孕育出其他智慧生物呢?这是很多科幻作品都非常喜欢描写的外星人。

梁天翔说“哦,也是,我自私了,不够严谨,应该想到外星生命的问题。外星生命这一方面的知识我了解的比较多。首先那么外星人到底是什么样呢?科幻作品里的外星人我和你见过太多了,科学家们也有过很多想象。他们可能长得和人类很像,可能像章鱼,可能像鸟,还有可能发现外星人是机器人,但这也不用太惊讶。这些想象是科学家们抓到一条主线通过科学规律推断而来的。”

梁天翔继续说:“我们不可能准确预测外星人到底长啥样,但可以肯定的是,外星人只要生活在这个宇宙里,就要遵守自然法则。类比人类的进化史,生物想要发展成智慧生命,有三个属性是必要的,分别是立体视觉、有抓握能力的肢体,还有语言。”

梁天翔继续说:“为什么智慧生命要有立体视觉呢?一般来说,捕食者比猎物更聪明。在生存过程中,猎物要做的就只有逃跑,而捕食者为了抓到猎物,就必须有更高的智商,而且在捕猎时要能判断出猎物和自己之间的距离,这就需要立体视觉。比如人的两只眼都在脸的前方,大脑可以通过对比左右眼的图像形成立体视觉,判断出前方物体的距离。相比之下,大部分猎物的眼睛在脸的两侧,它们只需要全方位扫描周围环境,检查环境是不是安全就行,不需要立体视觉。”

梁天翔继续的说:“智慧生物的另一个标志是拥有改变环境的能力,这就要求智慧生物必须得有能抓握物体的肢体,比如人的手。”

梁天翔滔滔不绝的说:“最后因为在一个种群里,某一个个体学到的知识会随着它的死去而消逝,所以为了把必要的信息一代代地保存下去,智慧生命就必须拥有语言,而且这种语言还必须要比较复杂,这样才能容纳更多的信息量。”

陆东阳静静的听完后讲:“嗯,有理有据。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里,只有人类同时具备立体视觉、有抓握能力的肢体和语言这三个属性,所以只有人类才发展出了高度的文明。同样的道理,外星球的生命要想进化出高度智慧,这三个要素也很难避免。科学家估计就在本世纪,人类很有可能第一次接触到外星人,而这将会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就算和外星人的接触会晚些时候到来,但未来人类在星际间殖民的过程中,只要我们去到的星球数量足够多,我们就迟早会碰到外星人,所以对外星人的特点提前有所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

陆东阳接着讲:“还有一种可能,不能完全排除。现在还是真的有很多正经科学家相信,宇宙可能真的可能就是只有人类一个物种存在。造物主就是造了一个巨大的宇宙来陪我们人类玩。有可能是真的说不定,目前不好判断,不能用科学证伪,这个可能性也不能直接否认。”

梁天翔说:“嗯,到了这一步假如人类真的能走出太阳系,在宇宙深处的各个星球上建立起殖民地,那人类就算是差不多没问题了,因为如果人类真的发展出了高度发达的文明,能在星际间穿越和殖民,那肯定就有能力抵御各种可能出现的灾难了。不管是小行星撞击还是恒星熄灭,到时候这些问题都不算什么了。但是最终人类可能还会面临最后一个致命的危机,那就是宇宙的终结。”

陆东阳讲:“诶,说到点子上了,前面的问题都解决,那么基本上就只剩下最后的宇宙大终结了,根据目前的观测数据,科学家们认为宇宙的结局可能有三种,分别是大冻结、大挤压和大撕裂。我们知道,今天的宇宙是在逐渐膨胀的。那宇宙在遥远的未来就有可能无限地膨胀下去,所有的恒星距离越来越远,宇宙也就会越来越冷。最终,宇宙就会在膨胀中陷入彻底的黑暗,温度会无限接近绝对零度,分子的运动都会停止,一切事物都会冻结。宇宙的这种可能结局叫大冻结。当然,宇宙说不定也会停止膨胀,开始收缩,最终宇宙大爆炸逆向出现,宇宙重新收缩成一个点,这叫大挤压。这两种宇宙的结局一个是膨胀,一个是压缩。嘿,你知道大撕裂是什么吗,天翔?”

梁天翔说:“那不简单,我知道,科学家们在观测宇宙的膨胀速度时发现,目前的宇宙不仅在膨胀,而且是在加速膨胀,膨胀得越来越快。所以第三种宇宙的结局出现了,那就是大撕裂。大撕裂说的是,宇宙会疯狂地膨胀下去,最后所有的物质都开始相互远离,不仅仅是星系之间,就连恒星、生物甚至是构成生物的原子,最终都会被彻底撕碎。很明显,不管宇宙的结局是哪个,所有的生命和文明都会在这个过程中灭亡。”

陆东阳说“诶,你理解的可真透彻”

梁天翔说“过奖了,彼此彼此。那么你知道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吗?面对宇宙的终结,未来的人类可以做些什么呢?”

陆东阳说“很难办,我学到过的还剩两招。第一种方式是,如果宇宙的结局是大撕裂,那么未来人类可以对症下药,通过找到大撕裂的原因来找应对办法。科学家们发现,今天宇宙之所以加速膨胀,是因为宇宙空间里存在着一种特殊的东西,名为“暗能量”。暗能量的效果和引力相反,引力会把各种东西都拉到一起,而暗能量能让它们相互远离。而且,暗能量越多,宇宙膨胀得就越快。因为暗能量不能直接被观测到,所以今天的人类对暗能量仍然没有什么了解。但如果未来人类能够发展出非常先进的文明,那说不定就可以掌握能利用暗能量的技术,在宇宙里创造一个对抗大撕裂的安全区,这样人们就可以在安全区里正常生活。这是人类自救的第一种方式,可以帮我们应对宇宙大撕裂的结局。”

陆东阳继续说:“而第二种方式,比较一劳永逸,能帮我们应对上面说的三种结局,就是进入平行宇宙。如果天翔你喜欢看漫威的电影,那对这个概念肯定不陌生。这个方式的原理很简单,既然我们这个宇宙不可避免地会终结,那我们干脆进入到其他的平行宇宙里生存不就行了吗?说起平行宇宙,你可别以为是科幻作家的凭空幻想,实际上,有很多理论都能支持平行宇宙的存在。”

梁天翔说:“我知道,我比较喜欢爱因斯坦,在爱因斯坦眼里,宇宙就像一个膨胀的巨大气泡。那么,如果我们的宇宙是一个气泡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会存在其他气泡所形成的宇宙,这是理性推理的结果。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例子,比如说引力吧。我们这个宇宙里的引力如果再强一点,那在几十亿年前,我们就应该已经经历了大挤压。如果它弱一点呢,我们就应该已经经历了大冻结。所以,我们身处的这个宇宙,它的引力不大不小刚刚好,特别适合诞生生命。问题就出在这儿,为什么它这么恰到好处呢,可能不是个巧合。”

陆东阳说:“对,所以最合理的解释就是,时时刻刻都有宇宙在诞生,但它们中的大多数就像气泡一样,还没长大就破裂了,最终能长期存在的宇宙只是一小部分。而就在这一小部分里,大多数宇宙的参数也不适合生命诞生。但正因为宇宙的数量足够多,所以总会存在一些个别的宇宙,既能稳定存在,各项参数又适合诞生生命,我们生存的这个宇宙就正是其中的一个。所以这么推理的话,我们有一个这么恰到好处的宇宙,其实就恰恰证明了宇宙中很有可能存在无限多个平行宇宙。”

梁天翔说:“还有,目前理论物理学界最前沿的理论是弦论,弦论很有可能在未来统一物理学界的两大基石——量子理论和相对论,成为解释一切宇宙现象的大一统理论。在研究弦论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弦论的方程有无数个解,每一个解都对应着一个可能存在的宇宙。如果未来人类能破解弦论的奥秘,就能确定是不是真的存在其他适合人类生存的平行宇宙。一旦确定,未来人类说不定就能开启连通不同宇宙的虫洞,在我们这个宇宙终结之前,进入到其他宇宙中生存。能做到这一点,人类才算是迈过了“生存危机”的最后一道坎儿。”

陆东阳讲:“有道理,这个就是人类未来的最终方向了~”

现在走出故事来做个小总结:当时梁天翔和陆东阳主要讨论的内容是:
第一层离现在比较近的是要想办法走出地球

选择:太阳系里最适合人类殖民的星球是火星

难点:火星气候极端,必须先改造火星的气候
平均气温-55°C,大气密度=地球x1%

设想:通过温室效应启动火星自主升温进程
“注射”温室气体,提高温度,增加大气压

第二层离现在还早的是走出太阳系

危机:太阳系条件有限,太阳五十亿年后会死亡

选择:人类可选择比邻星b和开普勒452b
分别在4.2光年、1400光年外

困难:飞行器的速度

设想:用能量转化效率越高的能源
核聚变火箭、反物质能......

第三层离现在最遥远,也是始终是我们的终极目标,那就是我们要想办法突破宇宙局限。

危机:宇宙的终结
三种可能性:大冻结、大挤压和大撕裂

设想:对抗或逃离
利用暗能量技术对抗大撕裂
进入平行宇宙

其实在三个阶段中,人类要解决的问题都是一个,就是怎么突破当前的局限。但在不同的尺度下,我们侧重的具体问题又是不一样的。

到最后聊天快结束的时候,梁天翔豪爽坚定的说到:“人类要是想长期延续下去,就要不断突破当前的局限,寻找宜居!”

陆东阳边笑边鼓掌,说:“害,要是我们是古人的话,恐怕就此结拜了”

后来天翔和东阳两个人决定共同努力,长大要成为一起干大事的人,为人类的未来大进程尽自己的一份力。因为普朗克说过:“人类的整个发展取决于科学的发展”一个文明的高度取决于科学技术水平如何。

之后基本上就是越研究越觉得兴奋,他们到高中的功力之深就已经达到了世界上最厉害的科学教授水平。只不过研究主攻方向两个人有了一些不同,梁天翔主要研究暗物质,弦理论这一类的问题,希望攻破宇宙四力不能统一的难题。而陆东阳主要研究天文,希望自己也能够在有生之年尽可能解决自己所能够解决的最多天文难题,比如尝试计算三体问题本质上是尝试精确计算混沌系统,因为这是别告知没有通解的。他们也各自笃爱自己的研究方向。

随着深入研究,梁天翔越来越喜欢和狂热于此研究。后来还深入思考,儿时一问题也解决了,就是如果被明确告知明天世界末日,那么活着的时间还有什么意义价值吗?当下还能干些什么事呢?这个问题直到今天他才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就是,假如明天就世界末日,剩下的时间那么我一定会更加刻苦钻研物理,科学的解释理解为什么明天世界末日,有没有可能用科学的手段解决终止这场末日的发生。

但是没有完全一帆风顺的事情,过程的研究还是有头大的时候的。也经常出现难以理解的点。毕竟普朗克说过:“科学的历史不仅是一连串的事实、规则和随之而来的数学描述,它也是一部概念的历史,当我们进入另一个新的领域时,常常需要新的概念。”科学研究当中需要理解的概念庞大,就是要这些东西帮助了我们证实和真伪了很多以前只能靠猜测想象的东西。光理解都还不够,那还有整合,而且这是基础,以前的人已经帮忙研究出来的公式定理。要根据这些理解的内容进行创新,继续在黑暗中研究探索未知,将这些未知点亮。这样才能做出真正对人类伟大的贡献,推进科学的发展。

梁天翔过程中冥思苦索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还是认为光靠自己用那么小个脑瓜去想是不可能想的通的,所以他决定为了人类的发展,为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他不牺不惜血本,砸锅卖铁的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和财产准备满所需要的非常精密的仪器,做更多的实验和研究。

陆东阳也是一样,他还跑去研究天文望远镜的原理,然后慢慢设计出了一个当时天文望远镜能看到的巅峰距离,陆东阳测试的时候将这个望远镜发射到了太空,结果是居然超越了哈勃望远镜的3倍。然后他还设计了非常多的测量外星球的仪器,可以做到较远距离就能够测量到星球里面的各种数据。他当然还发现了非常多的小行星,还以他和他好友的名字各自命名了一个相对特别的。当然还有很多难题不好解决,陆东阳也在想办法努力。

在此顺便科普一下什么叫做天文,陆东阳选择这个领域也一定有他的道理,所以便开始进行介绍:
天文学研究的是我们这个宇宙本身。我们要研究地球和月亮如何形成,太阳系为什么九大行星变成了八个,银河系里面还有多少个恒星像太阳这样发光发热,宇宙里还有多少个像银河系这样星系,宇宙如何诞生、如何演化成今天这个样子,还有没有像地球这样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有多少、它们在哪。
而所有这些问题都是特别高大上的问题,它们都是不接地气的问题。
什么叫不接地气呢?就是天文学所研究的所有这些课题都跟咱们生活没有什么关系。
天文学这么看起来好像只能满足我们一点好奇心,而且他满足的还是很少一部分人的一点点好奇心,不过长期来看我们人类文明的延续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课题,短期来看,确实没什么用,但是我们开始各种星际殖民,比如第一步去火星,天文研究出来的原理就显得非常有用了。
天文学没有办法帮国王和将军攻城略地,不可能让农作物更好的生长,不能帮猪马牛羊更快的繁殖,他也不可能让铁路提速,让房价下降,更不可能促进商品销售。
就是这样一个“无用之学”发展到今天,它靠的是什么呢?
天文学是最不像科学的科学。
咱们提到科学这个概念,头脑当中会浮现什么印象呢?可能是一个头发也白了、胡子也白了、眉毛也白了、穿个白大褂的人,在一尘不染的实验室里面做实验。
的确,科学跟实验密不可分。就是因为有实验的存在,让科学和胡说八道分成两件事。
物理科学怎么研究呢?它当然要做实验,它在实验室里面可能靠电路、靠小车对撞或者靠激光来做实验,还有地下的更大幅度的对撞机、加速器,这都是物理实验。
化学更不用说了,试管烧杯里面各种试剂兑到一块儿,对吧?
生命科学怎么研究呢?解剖兔子、老鼠,在显微镜下面观察细胞、病毒或者细菌,这都是做实验。
地质科学怎么研究呢?要到野外去,甚至到南极去找一块石头回来做实验。
唯独天文学它同样是基础的自然科学,但是它不能做实验。
你不可能跑到太阳附近切一刀,取一小块太阳回来分析一下。你也不可能在咱们地下建一个大实验室,然后一拍开关就生产出一个黑洞,制造出一个星系,甚至弄一个宇宙2.0。
这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事儿。
天文学作为科学,却不能做实验,凭什么让你相信它的理论就是对的?
换个问法:天文学通过什么方式让它自己站得住脚,让它能自圆其说?
其实是靠天文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也就是天文学家独特的思维方式;靠这些理论、模型之间相互商量。
怎么商量呢?
举个例子。比如咱们说到天文学、说到宇宙,你可能知道一个名词儿,叫宇宙大爆炸。我们的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现在还在继续膨胀。
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人是一百多年前的比利时天文学家勒梅特。
勒梅特除了是天文学家以外,他的第二职业是基督教的神职人员,是一位神父。他一边研究天文,还一边跟人传教,那问题就严重了啊。所以在科学界大家都怀疑他,都不相信他。
“你看你勒梅特啊,你非说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那宇宙有个起点,宇宙竟然有开始的那一天。那宇宙开始那一天之前的时间和空间呢,你是想留给上帝吗?”
他被质疑不是科学家,怎么办?这就是一个摆在勒梅特这位天文学家面前的实际挑战。
他的办法就是用模型跟其它模型来建立联系。
第一步,从广义相对论推导出宇宙大爆炸的结论。但是提出广义相对论的爱因斯坦就不相信这个结论,他觉得宁愿承认自己错了,修改修改那个公式,也得避免宇宙大爆炸这个结论。
如果到这儿就完了,那宇宙大爆炸充其量只能算一种科学假设、假想、假说,还得继续商量、继续建立联系。
第二环,这个时候有一位天文学家叫爱德文·哈勃,他用望远镜去观测遥远的星系时发现了一个重要结论,即大量的星系全都在往远处跑、在远离我们,而且计算结果显示星系离得越远,往远处跑的就越快。
如果现在星系是在往远处跑,要是把时间倒推回去,那就是星系在逐渐靠近。如果时间倒推回到某一个起点,那所有的东西就都聚到一个点上,聚成一团了,这不就是宇宙大爆炸、宇宙膨胀嘛。
宇宙大爆炸不仅仅是与哈勃观测的模型建立了联系,还嵌入了光谱的红移模型和特殊恒星亮度变化的模型。
哈勃怎么观测呢?用望远镜是不能直接看出来一个星系在跑的,而是观测到它的光谱谱线整体上朝着红色、也就是长波那端位移,偏移的越多,速度越快。
那怎么知道距离远近呢?测量宇宙里某些特殊的恒星。这种恒星的亮度是有规律的,所以我们就能知道它是更远还是更近一些。
所以宇宙大爆炸理论背后跟着一群模型,但是还没完。
有了宇宙大爆炸这个模型,我们可以预言恒星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恒星里边有什么样的化学成分,于是它又嵌套了恒星结构的模型。
如果有了宇宙爆炸,大爆炸一瞬间的能量现在去哪儿了呢?是不是留下了什么遗迹?所以它又嵌套的一些热辐射的模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模型。
所以宇宙大爆炸这样一个全新的事物、一种被质疑的模型,它要想站得住脚,就拉拢了一大堆模型替它说话,这就是天文学家的工作方式。
简单概括一下,其实天文学不是靠提出一个全新的、没听说过的、革命性的东西来打败别人,而是尽可能地把自己嵌套到那些传统的事物当中去,这也是天文学的一种基本特征。
所有的天文学家都不喜欢单打独斗,我们喜欢打群架、喜欢抱团取暖。
那由此我们也推导出一个结论,天文学不是我们过去刻板印象的那种总是在革命、在推翻,它反而是最保守的科学,天文学家是最保守的一群人。
说过了天文学这么大的困难,还有别的困难吗?当然有,这才刚刚开始。
除了不能做实验,天文学的尺度太大了,不是一般的大,他的尺度远远超过了我们人自身的生活经验能够理解的尺度。
前几年听说过这么一个笑话:有一个小学老师给同学们留了一个家庭作业,可能是为了锻炼孩子的耐心,让学生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数一亿颗大米,然后拿个小塑料袋儿装进去,第二天带到学校来完成作业。
有的家长细心算了一下就崩溃了。一亿粒大米是什么意思呢?把附近超市的大米买空都不够,这怎么交作业呀。
这个笑话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生活当中遇到这种极大尺度的东西时根本没有概念,根本不知道它意味着什么。
咱们先说个时间尺度的例子。
有一颗很著名的彗星,叫哈雷彗星,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是因为最早由天文学家哈雷发现它是周期性的彗星,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回来。
哈雷彗星上次回来是在一九八六年,所以小说上2062年时它还会再回来一次。
哈雷是怎么知道这颗彗星会七十六年回来一次的呢?他没看见,他靠的是猜。
他发现历史上有两次彗星的记录,觉得这两颗彗星的描述很像,所以就猜测两颗彗星有没有可能就是一颗彗星,隔了七十六年又回来了呢?
如果猜得对,那我们就再等这么长时间,它不就又回来了吗?
大家就等啊等啊等,可惜哈雷本人没有等到这一天就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才七十六年呀,人的一生就耗尽了。
宇宙有更大的时间尺度,怎么办呢?
举个例子,从去年冬天开始,天文爱好者很关注猎户座左上角肩膀上的一颗恒星,颜色很红,体积巨大,我们叫做红超巨星。
为什么这么大、这么红呢?因为它已经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很快、即将、马上就要超新星爆发,一爆炸就死掉了,就消失了,猎户座就少一个肩膀。
天文学家说的很快、即将、马上,从几千年到几十万年都算马上、都算立即、都算即将,所以天文爱好者可以放心,这颗星星明年肯定还能看得见。
这就是时间尺度已经远远没有办法用我们人的理解去理解了。
除了时间尺度,还有空间尺度、能量尺度。
宇宙可观测的范围超过九百亿光年;太阳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喷发释放的能量就超过地球上所有武器的能量总和。
天文学尺度太大,一定会阻碍我们更深刻、更直觉地去理解它。
天文学家的终极武器——想象力
天文学获取信息的渠道太有限了。
我们刚才说了不能做实验,又不能制造另一个宇宙,所以我们只能被动地看。
拿啥看呢,拿望远镜看,望远镜看的是光,所以天文学长时间的发展就靠一件事,就是接收到那几个光子。
最近可以看到一点点引力波,可以看到一点点中微子了,但是很少很少,绝大部分还是靠光。
那就有个问题,如果你想关心的那个事儿根本就不发光,或者它发的光现在还没来得及被你看见,这对于天文学家来说一筹莫展,没有办法马上接收到它的信息。
所以对天文学家来说,观测到的那一点点数据、那一点点光子太珍贵了,怎么办?
天文学家解决这个问题靠的是想象力这样一个终极武器。
严肃的科学,居然说终极武器是想象力?”
举个例子,大概在一百年以前,有一部非常著名的科幻小说叫《世界大战》,写的是火星人和地球人之间的战争,后来还被拍成了电影。
2007年这个电影被斯皮尔伯格翻拍的时候,天文学对火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知道火星上现在不适合生命存在,不会有那种长八只脚的巨大怪兽出现了。所以翻拍的电影就改成了火星只是火星人的一个基地,火星人从更遥远的地方来。
另外还有漫威动画里面会大量提到平行宇宙这样的概念。
随着天文学的发展,我们的想象力必须跟上,必须发展。
再举一个例子,人类好不容易了解了引力是怎么回事儿,在引力作用下轨道怎么转。
但是去观测遥远星系的时候,发现那个星系周围的恒星围着星系转的状态不对劲儿,照这么转下去,速度太快了,它应该飞开,应该散架。
事实上没散架,说明那个星系里面还藏着一些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它提供引力把大家给包裹住了。
怎么解释这件事儿呢?开动想象力。天文学家就为了这件事想象了一个概念叫暗物质。这里得解释一下,暗物质只是今天天文学主流的模型,还是有很多人不相信的,有另外的方式来解释我刚才说的那件事儿。
我们好不容易适应了这个暗物质的想象,反正也不知道它是什么,你也看不见,对它的本质一无所知,就适应了吧,接受了吧。
前两年,又发现两个星系不含暗物质,这咋办?所以未来的发现会再刺激出我们什么新的想象,目前也不知道。
再说一个例子,现在有人穿的衣服上画了九大行星,写着“当我是孩子的时候,我们还有九颗大行星”,但今天已经是八颗了。
在人类还没有望远镜的时候,我们只知道五颗行星:金木水火土,后来发现九颗行星。但是很快我们又发现原来冥王星旁边还有好多可能比冥王星还大的星体。
我们对行星的认识要更正,我们要重新想象太阳系行星意味着什么,我们把它变成了八大行星。
很有可能未来某一天我们又有了新的观测、新的发现、新的现象,我们的想象力必须进一步升级换代。我不知道未来这件衣服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所以天文学就是这么奇怪。如果人类要想继续突破想象力,最好学天文学,因为天文学提供了最大的试验场,天文学的研究对象可是是最庞大的。
如果你探索的脚步不想停下来,那天文学就是最吸引你的目的地,所以陆东阳选择了天文领域的研究。

他们大学一直学到博士后,毕业后两个分开了十年的时间。各自都遇到了一个巨大的难题,一个漫长的瓶颈。这个时候他们偶然在他们朋友欣昕融邀请的同学聚会上又相遇了,虽然都挺高兴的,但是还是乌云罩头的感觉,各自有各自的苦闷。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说是偶然,因为欣昕融是一个插班生,而且她连是什么年级?谁的同学聚会都没说清楚,就直接邀请。所以在这个小说里算是个有意思的人。

在聚会上梁天翔就对陆东阳说:“咱们明天晚上一起吃顿饭吧,我请客。哦,我这焦脆的面相不用在意,只是最近挺难搞的,待会儿细谈。然后还有些事想跟你聊聊。”

陆东阳轻轻地叹口气说:“行吧!”

整个派对进行的都还行,就是一波欢乐操作,搁那吹牛,讲大道理的,谈过往的,还有这十年都干了什么的都有。后面还是有邀人喝酒,当然梁天翔和陆东阳整个派对上都绝对的理性有克制力,整个过程也就挺挺他以前几个俗哥们儿。他们自己是绝对不喝酒的人,也不会说有好吃的就把自己吃撑这种都没有。他们做研究肯定也是需要长寿,时刻保持头脑的严谨清醒的人,这个是很需要身体健康的,毕竟一次性会专注研究好几个小时不等,不能有任何偏差。所以这个真的是高级人的表现,他们是坚决恪守不渝的人。而且自我身份定位也很明确,别人说不喝酒就不是男的,那也行,我就不喝。心里想着,别人说我是女的,就是女的吗?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22对常染色体基本相同,我作为男性的第23对性染色体可是XY,女性的是XX。所以你再怎么说我是女的都没用,科学事实决定一切!

像梁天翔和陆东阳在派对上就是比较尴尬的人群,和普通大众合不来。但是相比起来欣昕融就比较受欢迎,她的体质特殊,其他人各种猜测比如体内酶很多。但不管怎么说她基本完全不怕酒精,连续干倒几个男的,自己也完全没事,谈笑自如~

后来大家就散了~

第二天晚上到了饭厅,梁天翔和陆东阳先是问了问最近的情况,然后就开始谈一些比较严肃的问题。

一开始是梁天翔在讲:“最近我正在攻克一个难题,物理学发展到现在,科学家们早已已经发现,宇宙中的一切现象都可以被归结为四种力:引力、电磁力、弱核力还有强核力。这些你都很清楚,但问题是,这四种力互不相似,描述它们的物理定律也各不相同,不能把它们统一在一起。这就让我们所有物理学家们十分苦恼,难道自然规律真的是以这么复杂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吗?

因为我们大部分物理学家认为描述宇宙底层规律的物理定律应该是简单优美的,所以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相信一定可以把四种基本力结合起来,找到一个更加和谐的理论。而恰巧,多维空间理论就具有这个特点。当我们在多维空间表述自然规律时,一切都会变得更为简单和优美。所以我最近正在研究增加时空维数的超空间理论,希望用这个破解宇宙四大力不能统一的秘密。

这一部分的内容你可能了解的比较少,我来一些例子来证明一下为什么在多维空间中的自然规律会更加简单优美。

假如花园的水池里有许多金鱼,有一天,下了暴雨,池子里的睡莲被冲刷得左右摇摆。对于鱼来说,睡莲似乎是自己在运动,因为鱼看不见水,就像人类看不见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和空间一样,所以这些鱼一定会很困惑,为什么睡莲会运动?是不是因为有一种神秘复杂的力量在操控它们?但如果这些鱼离开了池塘,进入了一个更高层次空间的话就会发现,睡莲会动只是因为水池之外的世界下了一场雨而已,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不过,鱼根本就不知道还有水池之外的世界罢了,这就是金鱼所处的时空维度不够高的结果。

我们人类其实跟这群水池里的鱼也有相似之处。宇宙不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会有存在更高维度的空间。我们从更高维度的空间来看待问题,就会发现三维世界中看似纷繁复杂的物理现象,在多维空间中有很简单的解释。这个道理就像看气象云图一样,我们在地面上很难预测风的方向,而一旦升到高空俯视云层,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预测风向变化。

在爱因斯坦之前,人们一直相信绝对时空观,意思就是说,三维的空间和一维的时间是相互独立的,没有关系,互不干扰,但到了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把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结合到了一起,创造出了四维时空的概念。狭义相对论的本质,就是用四维时空来描述高速情况下的物理现象。

四维时空的提出,简化了许多复杂的物理学原理。像描述电磁现象的麦克斯韦方程组,以前要写成4行,包含整整8个方程,时间和空间在这8个方程中要被分开处理,非常复杂,但在引入了时间作为第四维后,这8个方程就可以被统一为一个简洁漂亮的方程,也就是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相对论形式,这被当做是物理公式优美的典范。

之后利用四维时空的概念,爱因斯坦重新解释了引力,提出了广义相对论。在广义相对论中,引力的本质其实就是四维空间的弯曲。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再次震惊了世界,同时也回答了许多牛顿引力理论所无法回答的问题。

不光是爱因斯坦,其他科学家也利用多维空间取得了理论突破。比如有一位叫作卡鲁查的数学家,就给爱因斯坦寄了一篇自己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卡鲁查通过在四维时空的基础上引入第五空间维,居然统一了爱因斯坦的引力场理论和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也就是说,这个五维空间成功地把引力和电磁力这两种基本力结合在了一起。

虽然在卡鲁査的五维空间中,四种基本力中的核力仍然被排除在外,但物理学家们已经开始看到曙光。你想想,只是在三维空间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时空维数,人类就统一了四种基本力中的两种,那再多增加几个时空维数,我们说不定能统一四种基本自然力了。

所以引用一下爱因斯坦话:“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事情便是这个世界是可以思议的”

但是维度的问题研究还没有到尽头,卡鲁查利用五维空间把电磁力和引力结合到了一起,这个做的非常伟大,这也是我认为为什么维度研究可行点之一,毕竟已经有升高维度成功的经历了。但是往后就没有人继续研究下去了。因为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物理学家转而热情地投身于一种新的理论,也就是跟相对论并称为“当代物理学两大支柱”的量子理论。

这个量子理论诞生后,多维空间理论就被打入了冷宫。
这当中有两个原因:
1.是因为高维空间虚无缥缈,没办法用实验证实。
2.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量子理论的确伟大,可以精准地解释许多匪夷所思的问题。

在量子理论中,宇宙是由各种各样的粒子组成的。不光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力也是由于粒子的交换而产生的。比如说,两个电子碰撞时之所以会产生相互排斥的电磁力,就是因为它们交换了一个光量子。除了光量子以外,还有产生强核力的 π 介子,产生弱核力的 W 玻色子等,总之它们都和粒子有关。所以,量子理论就成功地把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这三种基本力都统一了起来。这个是量子理论的厉害之处,但是还是有问题的。”

陆东阳讲“嗯,量子物理的标准模型后来也慢慢建立了起来,在标准模型中,一切问题都要从粒子角度出发来进行解释。标准模型是目前精度最高的物理模型,几乎可以完美地符合一切实验数据。”

梁天翔说:“的确这个标准模型真的很棒,简直是包罗万象,不过量子理论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就逐渐陷入了瓶颈。因为人们在原子对撞机中发现了越来越多种类的粒子,这些海量的实验数据虽然确实证明了量子理论的成功,但也把物理学家们搞得晕头转向。

举个例子,在标准模型中,就算是最基本的夸克都有整整36种,而不同夸克的组合又会产生不同的粒子,这样组合下来简直数都数不过来。像标准模型中N种轻子,N种杨-米尔斯场和N个需要人为确定的常数,这一切都说明标准模型理论实在是太复杂了。

即使是量子理论最坚定的支持者,也绝不会认为标准模型是解释宇宙本原的终极理论。
其一是:
它标准模型过于复杂,缺乏美感。
其二是:
标准模型一直怎么样都无法描述引力,对于引力的解释还是要靠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量子理论和广义相对论这两大当代物理学的支柱理论还是没能结合起来,既然如此,那标准模型肯定就不是一个完备的理论。”

陆东阳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到了20世纪80年代,物理学几乎走进了一条死胡同。引力就是没法跟其它三种力统一起来,相对论跟量子理论就是泾渭分明,无法融合。现在物理学家都认为,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科学难题,谁要是解决了这个问题,就相当于捧起了“物理学圣杯”。所以你现在正在尝试用新的多维空间理论来统一四大力”

梁天翔说“没错,后来休眠了半个多世纪的多维空间理论重新引起了物理学家的关注。它以一种精妙的表现形式,一跃成为了最有希望实现大一统的理论,让整个物理学界为之震惊,这个形式就是“十维超弦理论”,也被简称为弦理论。而我我正在研究这个。

在标准模型中,宇宙是由粒子构成的,但这些粒子的种类实在是太多了,而且科学家们也无法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粒子,而弦理论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弦理论中,宇宙的基础构成元素不再是粒子。弦理论提出,如果我们能把一个粒子放大一万亿亿倍,你就能看出它并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正在振动的弦,就跟小提琴上的弦差不多。理论上,弦能以任意频率振动,不同的振动模式就会产生不同的粒子。这就像你拉小提琴的时候,即使是同一根弦,也可以拉出很多个音。所以,振动的弦能构成无穷多的物质形式,这就解释了自然界中粒子的丰富性。

弦理论在于它有可能把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结合到一起。因为根据弦理论,一根弦如果想要在时空中完成复杂的运动,就必须遵循一套条件,其中就包含了对时空的限制条件。物理学家们在计算这个限制条件时发现,弦理论居然可以直接导出爱因斯坦方程。这就意味着,弦理论既能对量子理论中的物质粒子作出完美的解释,也能兼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它是一个真正包罗万象的理论。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从弦理论出发,人们可以重新推导出过去2000年来物理学的所有进展。所以像爱德华·威腾这样顶尖的物理学家甚至认为,广义相对论出现在弦论之前是“地球上的一个偶然事件”,宇宙中的其它文明很有可能会先发现弦理论,然后通过弦理论来导出广义相对论。威腾甚至说,“物理学中所有真正伟大的思想”都是弦理论的“派生理论”。

弦理论它跟多维空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在弦理论中,弦的运动是要遵循一套限制条件的。科学家们通过计算发现,这套条件就规定了弦必须在一个特定的维数中运动,也就是必须在十维空间中运动,才能让弦理论成立。如此一来,多维空间理论就重新回归物理学家的视野,并且让当代物理学产生了一次重大变革。”

陆东阳问:“这些科普的都很对,但是目前,你想通过用这个理论破解统一大力的难题你首先得有办法验证玄理论是对的呀~”

梁天翔答:“在弦理论中,宇宙必须是十维的,我们普通人只能感受到三个空间维和一个时间维,那这剩下的六个维度都去哪了呢?对于这个问题,物理学家的解释是,剩下的这六个维度被紧紧地卷曲到了一个非常非常小的尺度上,所以目前无法被人类观测到。

既然有六个维度无法观测,的确这就意味着弦理论目前无法通过实验得到检验。那么任何一个科学理论都必须可以被检验才行,否则就是伪科学了,一个目前无法被检验的理论,那不就是毫无意义的吗?的确,有不少弦理论和多维空间理论的质疑者们都经常会提起这个问题,这也是弦理论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

但我认为弦理论并不是永远无法被检验的,现在我当前目标就是证实这个理论。目前这个理论无法验证只是对它的检验超出了人类目前的技术水平,因为在多维空间这个领域,理论远远地走在了实验的前面。

在历史上,科学家们曾经多次认为某个现象不可检验或不可证实,但最终这些现象还是得到了间接的检验或者证实。
在19世纪,法国哲学家孔德认为,由于恒星距离我们太过遥远,所以人类永远无法了解恒星的构成。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是让孔德尴尬的是,几乎就在同时,一位德国物理学家通过分析从遥远恒星发出来的白光光谱,确定了这些恒星的化学组成。
在1930年,物理学家泡利为了解释某些放射性实验中的一些现象,预言了一种叫作中微子的新粒子。中微子不仅很小,而且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也非常微弱,一个中微子可以轻而易举地直接穿过地球,就好像地球不存在一样。这也就意味着,中微子的存在几乎不可能用实验证明。
当泡利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感到非常失落,甚至认为自己“犯了弥天大罪”,因为他预言了一种永远无法被观测到的粒子。但是,仅仅过了20多年,事情就有了转机:一位美国物理学家建立了一套探测系统,间接地探测到了中微子的存在。目前对中微子的研究已经成为物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所以对于一些看起来无法检验的科学论证,我们其实可以采取间接实验的方式去对它们进行证实或证伪。弦理论也一样,不能因为十维时空暂时无法被观测到,就否定这个理论的价值。考虑到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总有一天能通过加速器、空间探测器或宇宙线计数器等各种手段,间接探测到第十维时空的存在。弦理论和多维空间理论,绝不是纸上谈兵的伪科学。

既然弦理论有意义,那它到底能帮我们解决哪些实际的科学问题呢?

十维超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宇宙大爆炸的原因所在。目前的主流理论认为,宇宙大爆炸是包括时空在内的宇宙万物的开端,在大爆炸之前,时间和空间都不存在。但这时候就会出现一个终极问题,宇宙到底为什么会发生大爆炸呢?难道是因为上帝吗?物理学家们当然也想搞清楚这个问题,但问题是,在解释宇宙大爆炸起源的时候,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互相冲突了。

简单地说一下这是怎么回事。根据广义相对论的预言,宇宙诞生于一个奇点之中。奇点的体积无限小、能量无限大、时空无限弯曲,它就是宇宙的开端。但量子理论横空出世以后,物理学家们发现,在这样一个体积极小能量极大的地方,我们必须考虑到量子效应的影响,而量子理论又无法跟广义相对论兼容,这么一来,在人类现有的理论体系下,我们对于宇宙的起点,宇宙大爆炸发生的原因可以说是一筹莫展。

这个时候,十维超弦理论就能发挥作用了。刚才说过,弦理论可以把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结合起来,因此具有解决宇宙起源问题的潜力。所以科学家认为宇宙大爆炸可能就是十维宇宙裂解成四维宇宙和六维宇宙的过程。

最原始的宇宙其实是有十个维度的。这个原始宇宙的温度极高,能量极高,四种基本力在这里是融为一体的,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在这里也没有区别。但是,这个十维宇宙并不稳定,它会裂解成一个四维宇宙和一个六维宇宙,这个裂解的过程就是宇宙大爆炸。裂解之后,四维宇宙会发生暴胀,并会在不到一毫秒的时间内完成四种基本力的分离,然后逐渐形成人类如今所观测到的宇宙;而六维宇宙则会发生坍缩,并且是缩到一个极小的尺度之下,所以目前没法儿去观测它。

这个理论听起来很科幻,但背后是有严谨的理论支撑的,并不是幻想。当然了,因为目前技术水平的限制,我们还无法对这些理论做出验证,只能说是一个假说而已,但从这个弦理论的确具备解决终极问题的潜力。

除了对宇宙大爆炸进行解释以外,还有可能在宇宙灭亡之时,我们可以通过躲进超空间来躲避宇宙的灭亡。四维宇宙几种可能的死亡结局中,有一种叫作大坍聚,就是说目前正在膨胀的四维宇宙,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开始坍缩。在坍缩过程中,温度会逐渐升高,慢慢把所有物质都蒸发成气体,到时候任何智慧生命都会消失。不过,根据十维超弦理论的推断,随着四维宇宙的坍缩,我们的六维孪生宇宙很有可能会开始膨胀。如果这个孪生宇宙膨胀得足够大,人类就有希望通过跨维度旅行逃进六维空间,从而幸免于难。

我希望能够将这个弦理论研究透彻,1是验证它的存在,2是用它解决四大力的问题,3是解决了这些后来用这个搞清楚宇宙大爆炸和灭亡时逃脱有没有可能的问题,如果可以逃离应该怎么操作进行逃离之类的问题。
目前,第一步比较大的进展,我已经设计出了一个精度可以以可怕来形容显微镜,能够让一个微小的粒子再继续放大一万亿亿倍只差一点的精度。用它能够基本看到里面的弦。但是那个六个维度的观测还有很大的漏洞需要弥补。但是这第二步完全卡在这儿了,算是一个巨大的瓶颈。

陆东阳说“能够理解你现在的难处,每个人都会有这个阶段,我们必须通过才能为世界做出足够大的贡献,尽好自己的一份力。你现在可以适当放松放松,或许有灵感了,才来做研究会更好的~”

陆东阳继续说:“像我这天文研究基本已经算是没有希望了,准确说是我的理想,我想研究宇宙之外的,现在有一半的精力学好改变主攻的方向,毕竟前人的铺垫不够,技术的发展比起我的需求还太落后,所以有很多东西此生没可能研究出来了。

比如我想研究的宇宙学常数,但是很明显现在的技术远远不够,这个只能是未来才能达到的了。

还有很多比如去黑洞附近探测,还有知道宇宙边界之外的东西,但很显然现在不可能了,已经宇宙本身的膨胀速度是超光速的,狭义相对论中所说物体的极限就是接近光速,除非整清楚虫洞,以及可能的各种触发方式,我们有没有可能自己制造虫洞进行穿梭。
在1930年的时候,爱因斯坦在研究引力场的时候,他发现了一种非常特殊的现象,之后他就提出了虫洞假设。这种磁场我也观察到了。而且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之中,爱因斯坦认为三维空间,其实可以弯曲的,也正是因为三维空间可以弯曲,所以就会有一种可能,人们可以利用这种弯曲的空间进行时光旅行,可以再用非常短的时间之内跨越上万光年的距离,从宇宙的一个地方,到达宇宙的另一个地方,而且这并不与它本身所提出的相对论所矛盾,而这个时空通道也被称为“虫洞”。但是目前还是完全没有办法观察到。
还有研究量子力学的概率性与随机性完全没法搞,两个相隔无限远的粒子,只要其中一个发生了变化,另一个就会无延时地做出相应变化。还有明明以波的形式通过两条缝隙的光子,在“发现”有人观察自己之后,竟然会转变成粒子的形式。
按照正常的逻辑,有因必有果,这是一个不可颠倒顺序的关系,但在量子力学的世界中,结果竟然是能够决定原因的。这一点以现在的技术是完全没法研究出来原因的。
还有像这个四基本力(强、弱核力、电磁力和引力)的研究跟天文也很有关,电磁力和强、弱核力是通过基本粒子发挥着作用,那么难以捉摸的引力是不是也有着“引力子”这种基本粒子呢?
虽然科学家们已经捕捉到了宇宙深处传来的引力“涟漪”(引力波),但神秘的“引力子”仍然没有现身。
“戴森球理论”提出者、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指出,“引力子”这种东西可能根本不存在,就像温度、压力等物理量根本没有任何基本粒子。当然也有可能是人类现阶段的理论框架中根本“检测”不到它存在的痕迹。
但这样一来,物理学领域的两大基石——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间,可能就存在着一道无法跨越的天堑,没有大一统理论就不能够彻底清楚知道庞大的天体为什么能够如此有序的运行?地球是怎么“悬浮”在宇宙中不掉下去的?以及有很多后续的研究都不能很好的进行。
还有这个普朗克尺度,它是我们这个宇宙中最小的尺度(数学推导出的)。如果有人想突破这个尺度知道它下面的数值,他会发现在如此小的尺度下,光子极高的动量足以产生一个小型黑洞,使得任何有效测量都无法实现。
人类目前已知的物理学理论在普朗克尺度下都会失效,“统治”这里的是诡异万分的量子效应,这也就是为什么会说普朗克尺度以下对人类没有任何意义的原因。
普朗克尺度犹如一面凡人无法逾越的高墙,科学家们普遍相信,普朗克尺度并不是最小单位,它仅仅是量子世界与引力世界之间的分界线,一旦我们跨过这道分界线,必然能够见识到一个令人震惊的奇异世界。只不过以现在的物理体系,这个科学水平也完全无法往里面再研究了,这也是我的一个痛点,我想知道极限小,有生之年也不可能了。
还有宇宙诞生的谜题。在时间和空间的尽头,我想知道一个人类无法理解的“点”,究竟是怎样以超越光速的速度膨胀,并且最终形成包纳万物的浩瀚空间的?这个“点”是让一个宇宙坍缩的证明吗?我们当前宇宙是否又处于毁灭—新生的轮回之中呢?
如果“大爆炸理论”一开始就错了,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奇点,那么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切物质,是否原本被缚于某个未知的结构当中?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个未知结构怎么会突然崩塌导致万物出现的呢?
或许,奇点和这种空间结构都远不止一个,它们犹如大海中的泡沫一样堆叠、涌起直至破碎,但永远不会重叠。这也就意味着,宇宙和宇宙之间是封闭不互通的,其他宇宙中的任何信息我们都无法真正的知晓。然而,目前也不可能说时光穿梭机回到过去最开始进行研究,像那宇宙开始那一天之前的时间和空间是什么,也不可能在我有生之年掌握超光速去宇宙边界外面探个究竟,那么我这些心中的疑惑也就解决不了。
让我感到恐惧和更难搞的是物理学家玻尔在“互补原理”中指出,世界是由人类的意识决定的。在双缝实验中,观察者的存在的确影响到了光的形态和路径。而如果粒子的状态取决我们的观察,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宏观世界也是如此呢?
就像物理学家约翰·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提出的“观察者假说”中描述的那样,宇宙138亿年的历史其实并不存在,只是从古到今的观察者们造就了它。
其实相比“观察者假说”,物理学家汉斯·彼得杜尔提出的假设更为颠覆认知,他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无限广阔的量子宇宙,这个量子宇宙是现实宇宙的依托和养料供给者,人类死亡后释放出的量子信息都将回归这个量子场中,所以从某种角度来看,智慧生命并没有真正的终结。
当然现在对于意识的研究并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并且稍微不注意就会滑向唯心的“深渊”,所以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可能根本无法破解这个千年之谜。像一切都有意识所产生,人对世界的认知和狗对世界的认知搞不好大不相同。这还比较像苍蝇的眼睛和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时间完全不一样,但谁是真的?完全研究不清楚。
结论是所以很多想明白的东西在现在都不太可能了”

陆东阳继续讲:“前苏联的天文学家卡尔达谢夫曾经把宇宙中的文明分成三个类型:一型文明的能源消耗是以一颗行星为基础的;二型文明的能源消耗是以一颗恒星为基础的,这个消耗大概是一型文明的100亿倍;而三型文明还要比二型文明的能源消耗多100亿倍,它需要动用整个星系的资源。而我人类现在还只是“0型文明”,我需要展开的研究已经是进入三型文明的基础,我显然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光靠我和现在的技术不可能的。
所以现在我也改变了对天文研究的想法,我想既然我自己不能够研究透彻自己所想要研究的真理,那么原因也在于目前技术远远不够,那么我就做一个前人好了,做我们人类后代扎实的肩膀,让他们来完成我未完成的梦。所以一个是我要放一半的精力尽可能的将现今的天文技术进一步的提高,二一个是做一个天文科学科普大师,让更多的人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个领域,而且也帮助启蒙更多的孩子热爱科学研究。”

梁天翔说:“这个想法真的挺好,考虑的很长远,但是你自己这一辈子就会留下很大的遗憾呀~ 很多东西想研究,没研究清楚就只能不明不白的过世了。”

陆东阳讲:“的确难受,但我还是保持乐观心态看待问题,虽然科学现在研究证实不了死以后的世界,但说不定真的有来生呢?到了那时我就可以了解整个宇宙未知的奥秘了~”

梁天翔说:“听你这么说真的很敬佩。我现在得研究到了一个比较关键的节点,希望你能借助我一笔资金,我准备做出最后的尝试了,这个研究尺度会在十年以上,如果你能帮我一把的话,我就豁出去试一试了,不管成不成功都会非常感谢你的帮助的!”

陆东阳说“行吧,我尽力,到时候去找我哥取一笔钱赞助你的研究!”

梁天翔非常激动的说:“非常感谢!”

陆东阳说“都多少年了,好友了,客气个什么嘛?为了人类的发展进程,帮你是应该的!”

梁天翔感动的说:“是呀,十年了。我们还是能够畅所欲言的交谈,双方在一起都能够很开心,我们的友谊是生死不渝的~”

这一晚上就这么过去了

后面陆东阳因为这次是观念的转变,后来也学了一些怎么让这些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的方法,也找了当时最厉害的科普大师进行学习,总之是在这方面下了很多的功夫的,他希望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科学普及给所有人。
后来他自己也开了很多课,也变得非常有名气,获得了很多天文科学的奖项,大家也都花钱听他讲课,说他是一个博洽的人。他把这些钱大部分投入于梁天翔的研究,当然也留一些用于自己的研究。

梁天翔为了自己的研究,真的是拼了命,把自己搞得囊空如洗,一天天过着简朴的生活,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研究上。在这一点上真的是做到了专精覃思!他满脑子都是自己的研究,每次一个实验几个小时站在那心无旁骛的观测各种数据。

光阴荏苒,又过了13年的时间,终于有一天梁天翔但是研究的很头大,感觉所有的研究结果,这个思路差不多已经出来了,但总还是有一点问题没搞透彻,难以因果全部和谐统一自己的整个理论,然后盯着研究数据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这一睡不得了,梦见了欣昕融在梦里给了启发,突然惊醒的时候已经到了第二天凌晨五点钟整!然后大叫一声:“成了!真的成了!”。

他把研究整合了一下,发现自己用足够高的维度破解了物理难题,之后发布了一篇文章,震惊了整个学术界。当然难题具体是什么我也写不了,破解后的内容是什么写不了。毕竟还没有本来其实还没有破解。

当时天翔的这个成就在学术界上如同通天一般。甚至还有传言,他跟神通灵了。很多人说:啊不是吧?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他了。

后来有事就闹得非常大了,全世界无一例外都知道了梁天翔这个人的存在。大家都夸他真是个了得的人,在物理这件事上真的做到了明达。研究同理论的物理学家都说这真是个奇迹,他是在我们这一批物理学家当中做到卓异的那个人!连他的好友陆东阳都叹绝这项科学成果。

后来他自己也开始复盘总结自己为什么能够取得这个成功,然后就发现主要还是积微成著,在一个崇高的目的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他每天不断的琢磨思考换着法子研究,每天都进步一点点,最后经过这般长期的积累,有了显著的结果。
他自己也验证了这个公式,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研究的期间真的艰苦。
然后他也在总结提到非常感谢已过世了的英灵,没有他们的肩膀,已经有了这么多基础理论,那自己就没法研究到这个全新的高度。

天翔的理想也算是实现了,研究出了自己想要的结果。他的品德才学,都被世人称颂为日下无双。简直是鳌里夺尊,盖世无双,独步当时,举世无比。大家都称他是这个世界独有的奇才,他成为了世人眼中非常杰出不凡的物理大咖,为人类整体进程推进了一大步,立下了不朽之功。

这次的研究让他觉得居然真的可以做到人强胜天,不仅可以理解自然法则,甚至还能超越许多自然法则的限制(这个理解其实不到位),科技的力量无止境的。当然,正是因为这无知自信,让他即将遭遇人生最大的遭遇挫折和重创。

后来他发达起来之后,就开始科普一下知识,让更多的人知道科学是怎么一回事。他在广播电台主持了一档和科学有关的节目,准备把这一次的想法全部用这个讲出来。

毕竟这次研究的成功让他开始自信,毕竟有科学家预言这个根本是本世纪被认为基本不可能研究出来的东西。但他成功研究出来了,而且除了这个,还据此模型还研究出来了各种被当时认为不可能的科技。

所以天翔就说看待科学当中的“不可能”,我们不应该畏惧、不应该不屑,因为认真研究不可能的事物,常常会开拓出出人意料的疆域。就像我的这一次突破。

但一般我们都认为一事儿都确定不可能了,我们干嘛还在它身上浪费时间呢?但是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很多伟大的科学革命都是突破了不可能的界限才实现的。

比如1825年,大哲学家孔德曾经说,科学不可能测定星体的构成成分。因为在那个年代,人们根本不可能飞到某颗星球上勘察。结果没过几年,就有科学家通过分析太阳光的光谱,证明了太阳是由氢组成的,根本用不着飞过去。再比如,1894年,诺贝尔奖得主迈克尔森曾经说,以后不会再有新的物理学发现了。结果四年后,量子力学横空出世,现在已经成为物理学的支柱学科,让人们知道原来物理学定律都是可能改变的。
很多大科学家都曾经下过断言,比如著名的物理学家开尔文爵士就曾经预测,比空气重的飞机飞不起来,认为 X 光是一种无聊的把戏,无线电没什么用处;而发现了原子结构的卢瑟福认为,人类根本不可能制造出原子弹;爱因斯坦也曾经认为黑洞根本就不可能在宇宙中形成。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些曾经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都被验证是确实存在的了。
这个我和陆东阳都已经探讨过多次了,而现在我自己也是一个实际证明了。所以我们能清晰地看出来,从不可能到可能,这就是科学在不断迭代进化的路径。
所以像现在我们在科幻电影里耳熟能详的技术,比如隐形衣、时空穿越、读心术等等都显得不太可能。但是我将从科学家的角度为你们分析这些技术到底是怎么“可能”的。人类能不能把幻想变成现实,最重要的就在于对自然规律更深刻的理解和应用。到最后甚至能够超越自然(最后这一句是绝对错的)。
我来分三个重点来为你讲述三个等级的不可能:
“一等不可能”,它们是目前不可能、但不违反已知物理学定律的科技;
“二等不可能”,属于游走在我们对于物理世界认知边缘的科技;
“三等不可能”,则是违反已知物理定律的科技。
后两种不可能虽然以人类现在的认知还认为它们实现不了,但一旦我们能证明它们是有可能实现的,那将意味着我们对物理学的认识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我们从这三个等级的不可能之中,也可以理解三个主要的知识点:
第一,人类根据已经掌握的物理学知识,还可以将哪些看似科幻的场景和技术变成现实;
第二,类似于超光速旅行、时间旅行等等幻想场景,到底有多大可能成为现实;
第三,人类现在认识到的物理定律是否真的不可违反,人类的物理学知识有没有可能发生根本性转变。

先来介绍第一个重点内容,也就是“一等不可能”。
很多看起来非常神奇的技术其实都是属于这一类的,也就是说,虽然在目前我们没法实现,但是这些技术在本质上并不违反物理学定律,它们是完全有可能被实现的。

我认为随着人类的进步,在以前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往往逐渐就会变成可能。那么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我来介绍一下英国著名科幻作家亚瑟·克拉克提出的著名三大定律:
第一,当一位杰出的、上了年纪的科学家预言某件事是可能的,那他几乎肯定是正确的,当他断言某件事是不可能的,那他非常有可能错了;
第二,要发现“可能”的极限,只有稍稍突破界限进入“不可能”的领域中去才行;
第三,任何足够高深的科技看起来都与魔法无异。
这第一种不可能其实是最可能从不可能转变为可能的一些神奇技术。
比如说在科幻电影里边展现的,可以在太空战争中抵御对方炮火攻击的屏障力场;
或者是在《哈利·波特》里边描写的非常神奇的隐身斗篷;
甚至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心灵感应,也就是所谓的读心术;
还有所谓的意志力,也可以叫意念力,就是说通过自己的意念就能移动物体、操纵工具等等这些在幻想作品里才会出现的本领。
实际上,人类现在已经掌握了有关这些技术背后的科学规律,因此目前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如何利用这些规律去创造出可行的技术。
比如说人类早就认识到了电磁场的存在,理解了“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也认识到了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电磁力、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人类也逐渐认识到了这些基本相互作用各自不同的特点,如果在未来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规律,我们就能创造出现在看来非常神奇的技术。像我们刚刚提到的那些还只能出现在科幻电影里的神奇技术或者本领,虽然人类现在还没办法实现,但是在未来,通过超高的科学手段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比如说披上就让别人看不见你的隐身斗篷,这种东西我们凭直觉就会认为它根本不可能实现,因为我们都知道,光沿直线传播,遇到阻碍会被反射、折射或者吸收,光线进入到我们的眼睛,我们就能看到物体,但人是没办法改变光的运行路线的,所以就不能隐身。
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技术改变光线的折射率,让可见光可以绕着一种隐身斗篷走,这就实现了隐身。现在科学家们已经在某些频率的电磁波试验中实现了这个目标,让电磁波可以绕开物体。而光呢,也是一种电磁波,所以让光绕开物体走应该也是可以实现的。当然,想要在可见光的所有频率都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起码从我们掌握的电磁学知识来说,所谓的隐身斗篷并不是完全不可能,所以这是第一类不可能。
除了在物理学方面,人类在生物科技、生命科学方面的进展也非常快,这些进展同样也有可能让一些听上去像是神话的技术变成可能,比如说我们经常谈论的心灵感应和意念力。
先来说说所谓的心灵感应。人与人之间通常都是通过语言、文字或者图像进行交流的,如果可以不通过这些手段,直接和别人进行交流或者了解别人的想法,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心灵感应了。我们可以想象,如果真的有人会读心术,那么他肯定就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富有的人,因为他能知道别人的心思。自古至今,有很多人都声称自己有这样的超能力,但是从来没有任何人能够通过科学检验。我们可以说,这样的人根本就不存在,世界上没有这样的超能力,但是我们却有可能通过科学家对于人类大脑的研究成果,利用科学技术实现所谓的读心术。
比如说,人类可以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大脑。人在思考的时候,大脑内会有电波信号传送,如果把一个人的头部放在一个巨型的环装磁场中,这个机器就可以探测到大脑内原子核在转变方向时发射的非常微弱的信号,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机器来探测大脑处于不同工作状态的时候,有哪些不同的区域最活跃,这种技术就可以被看做是人类进行读心术研究的第一步。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类的读心术,或者说心灵感应技术,一直都在发展,而且早就有了实际应用,比如说测谎仪。虽然有些人非常善于撒谎,从外表看不出他是不是在说谎,但是实际上当他在说谎的时候,血压会略微升高,大脑的一些部位也会变得活跃。如果我们能够在一个人说谎的时候探测到这些信号,我们大概就能够判断他是在说谎,这正是测谎仪的工作原理。当然,这种机器的准确性还需要不断的提高,我预计现在只要在花上五年不到的时间,就可以彻底突破这项技术。
我们所说的心灵感应还有一种形式,是说把一个人的思想越过语言直接发射到另外一个人的头脑里。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很难了,因为人类目前还没有办法探测单个神经元发出的信号,但是人类也可以通过核磁共振技术进行大脑成像,逐步识别单个的单词在人脑里引起的图形,然后我们制造出一本关于人类大脑的“思想词典”。人类关于这个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比如说我们刚刚可以识别人脑思考一些物体时在核磁共振仪器中形成的图形,离真正编出一本“思想词典”差得还很远。
虽然核磁共振技术还有其它的一些大脑探测技术看起来非常厉害,但是我们也要了解,人脑不是一台计算机,而是一个神经网络。人的思维是在整个大脑中扩展的,所以说在未来如果人类的技术非常发达,我们有可能探测到大脑大致的感受和思维功能,但是想要非常精确地读出大脑正在想什么问题,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和心灵感应的研究类似,所谓的意志力,就是说只通过一个人的思想就能够影响一些事件的结果。比如说,有的人声称自己盯着一个勺子看,就能通过意志力把勺子弄弯。但是和心灵感应的实验类似,所有声称自己有这种超能力的人都没法通过科学检测,实际上这些都是魔术。但是一个人在经过训练之后,用意念来控制电子感应装置是可以实现的,这就需要“脑机接口技术”,也就是说把人的大脑和计算机联系起来。这样的话,即使是全身瘫痪的病人,也可以通过自己思考的力量就控制自己的轮椅,甚至是其它装置,比如说用思维打字、用思维控制外骨骼,平常活动和正常人一样自如,这些都有可能实现。但是这同样也需要我们更深入地研究怎么样更精确地获得大脑的思想,怎么样才能更精确地探测到这些信号。
所以一等不可能,是说那些虽然现在人类还做不到,但是最有可能梦想成真的技术。我们会发现,我们对于未来,包括在科幻电影里边所想象的不可能的技术,比如隐形衣、心灵感应等等,大多数都属于一等不可能。如果要问物理学在未来一个世纪能发展到什么地步,那大概就是一等不可能的程度了。

接下来让我介绍第二个重点内容,也就是“二等不可能”,这种不可能所挑战的是我们对于物理世界认知边缘的科技究竟能不能实现,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比如说,运动的速度能不能比光更快呢?以我们目前所掌握的物理学理论来说,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知道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有一个基本假设,就是真空中的光速是速度的极限,没有任何速度能超过它。狭义相对论已经诞生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它关于光速限制的假设始终没有被打破。人类进行粒子对撞实验的粒子对撞机,里边的粒子以非常接近光速的速度运行,但是没有办法超越光速。但是,爱因斯坦还有另一个理论叫做广义相对论,在这个理论里,时空就像是一种柔软的织物一样可以被扭曲,改变形状,而且空间自身的膨胀是可以超越光速的。
所以有两种方式可能可以实现超光速。比如你可以拉伸你身后的空间,和你前面的空间相接触,这就会让你产生自己移动得比光快的错觉,而实际上你根本就不用动,空间自己变形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撕裂空间。我们在理论上或许可以制造出虫洞,把空间中遥远的两点连接起来,穿过这个虫洞,我们就能迅速到达遥远的其他星系。
那么这种在科幻电影里才会出现的场景真的有可能实现吗?在理论上,想要创造出可以穿越的虫洞,必须能够制造出剧烈的时空扭曲,人类就需要找到数量巨大的正物质和负物质。正物质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物质,而所谓的负物质,是一种只在理论上存在的拥有负能量的物质,它的存在有可能造成时空剧烈的扭曲。我们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它和正物质是恰好相反的,因为我们目前在现实中发现的一切物质都具有正能量,至于具有负能量的负物质,人类还从来没有在现实中发现过,我们也不知道它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所以说我们到底是不是能够真的制造出拥有负能量的物质,并且利用它制造出足以撕裂空间的虫洞,还不清楚。
我们既然谈到了超光速旅行,那么紧接着就有了下一个问题:有没有可能进行时间旅行呢?这也是二等不可能的领域。
我们要知道,相对论把时间和空间连接在了一起,相对于其他人来说,时间在一个人身上流逝的快慢,是与他相对于其他人的运动速度相关的,速度越快,时间就越慢。也就是说,根据相对论,人类可以很容易地制造出去未来旅行的时间机器,只要这个人相对于别人快速运动就可以了。假设有一位宇航员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旅行一分钟的时间,虽然对他来说时间仅仅过去了一分钟,但是对于地球来说时间就已经过去了四年——但是这样的速度人类是达不到的。地球上的宇航员乘坐火箭飞到太空中,再回到地面上,实际上他们就等于已经进入到了未来,只不过因为人类的火箭速度跟光速来比就太慢了,所造成的相对论效应非常微小,进入未来的时间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我们都感觉不到罢了。
去未来是有可能,那到底能不能通过时间旅行回到过去呢?通过时间旅行到达过去,这个话题以前一直都是科幻作家的领域,但是从20世纪末开始,它逐渐成为了物理学家们认真研究的学术课题。因为人们发现,在广义相对论里并没有限制人们不能进行时间旅行回到过去,爱因斯坦的方程起码在理论上允许很多种时间机器的存在。
想要回到过去,有几种理论上的可能,通过不同的可能性,人类可以建造不同的时间机器。第一种时间机器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虫洞。因为在相对论中,时间和空间是密不可分的,虫洞可能连接空间的两点,也有可能连接时间的两点。掉进虫洞,你在理论上就可能游历过去。通过时间旅行回到过去还有其它的一些可能,这都是源于一些关于宇宙的物理学假说,比如说弦理论,也提供了进行时间旅行回到过去的理论可能。
当然进行时间旅行可能会引起各种逻辑上的悖论,甚至是伦理、法律、道德上的争议。比如说,一个人回到过去,有没有可能改变历史?一个人如果回到过去杀死自己的父母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实际上,关于这些理论上的悖论,物理学家们都提供了解释,比如说一个人回到过去只能重复历史,不具有自由意志;或者也有可能改变历史,但是只能在一定限度之内;或者也有可能宇宙分裂为两个平行宇宙,比如说这个人通过改变历史而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宇宙,但并不影响在原来宇宙里事情的发展,我是比较支持这一观点的学者。
进行时间旅行回到过去,目前看来最有可能的办法就是制造出可以进行穿越的、连接着时空不同位置的虫洞,制造虫洞的关键就是负能量,但是我们还不知道能不能发现真正具有负能量的物质。另一方面,在进行时间旅行的时候,在虫洞的入口处正是物理学的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交汇的地方,在这个位置会发生什么现象,我们只有在融合了这两种理论,获得一种可以完整地描述时空和所有相互作用的理论之后才能知道,可要实现这个目标,科学家预言人类可能还需要几百年的时间,当然就在这个世纪的我已经基本研究出来了,你们已经看到了成果,虽说好像还有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但应该很快也都会解决。所以说是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东西存在的,我们的想象值可以放到最大。
所以二等不可能都处于人类知识的边缘,比如超光速旅行、时间旅行等等。我认为这些科技可能需要数千年甚至数万年的时间才有可能实现。前苏联的天文学家卡尔达谢夫曾经把宇宙中的文明分成三个类型:一型文明的能源消耗是以一颗行星为基础的;二型文明的能源消耗是以一颗恒星为基础的,这个消耗大概是一型文明的100亿倍;而三型文明还要比二型文明的能源消耗多100亿倍,它需要动用整个星系的资源。人类现在大概还只是“0型文明”,所以如果我们能让“二等不可能”梦想成真,这些技术可能会成为让我们成为三型文明的科技基础。

我开始介绍第三个重点内容,也就是被列为“三等不可能”的科技,它们违反了人类已知的物理定律。实际上违背了已知的物理定律而被认为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科技很少,举两个话题来说吧:一个是永动机,一个是预知未来。
我们要知道,自古以来就有无数人试着制造永动机,也有很多人声称自己真的创造出了这种能够永远运行、不消耗能量、只会创造无穷无尽能量的神奇机器,当然这些人和他们的发明最后都被证实是失败的。人类为什么造不出永动机?因为这直接违反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物质和能量的总量无法被创造和消灭。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质能守恒。制造永动机的想法直接违反了这条最基本的物理学定律,所以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是注定没办法成功的。
但是我想追问:为什么这条热力学定律有这么崇高的地位,绝对不能违反呢?质能守恒有没有可能被打破呢?我认为是有这种可能的,比如说在宇宙的虫洞周围,就可能不遵守这条守恒定律。而且想要制造永动机,除非我们能从虚空中获得能量,这有没有可能呢?物理学家们认识到,宇宙空间中是存在能量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暗能量。2011年诺贝尔物理奖就授予了几位发现暗能量的宇宙学家。我们发现,暗能量是一种弥漫在宇宙中的推动宇宙加速膨胀的能量,而且暗能量还特别多,宇宙有73%是由暗能量构成的。如果我们能利用暗能量,那整个宇宙中的真空就是最大的能量池,可是我们至今都不知道该如何计算、如何捕获这种能量,所以人类到底有没有可能通过捕捉暗能量制造出永动机,直到现在我们也不知道,所以永动机的发明被列为三等不可能。
第二个三等不可能,人类能预测未来吗?这个能力听上去像是神话故事一样,我们通过常识判断就会觉得不可能,因为这违反了最基本的因果律,结果怎么能发生在原因之前呢?但是如果存在一种假想中的粒子“快子”,这种粒子像它的名字一样,能以超光速的速度运行,根据相对论,一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运动得越快,那它的时间就越慢,如果它能以光速飞行,时间在它身上就会静止,而如果它像“快子”一样超光速飞行,那它就能回到过去,所以,我们就可以通过“快子”这样的粒子把信息传送到过去,告诉之前的人现在发生了什么。这种神奇的超光速粒子有可能存在吗?在有的理论中认为,这种粒子在宇宙大爆炸的开端存在,但是后来就不存在了。无论怎样,人类确实从来没有发现过这样的粒子,在现代物理学的理论里,因果规律也不能被违反,所以,起码在现在看起来,人类还没有办法预知未来,所以它也被列为“三等不可能”。
所以我们能看出,这三类不可能越来越背离目前我们知道的物理规律。“不可能”就像天花板,有的人会畏惧,觉得以自己的能力永远达不到了;有的人会不屑,觉得讨论不可能没什么意义。但是我告诉你们在物理学的范围里,要说某个事物是完全不可能实现是很危险的,因为这也否定了进步的可能。直到现在,也不断有科学家提出新的不可能,可是我们不应该把这些不可能当成人类知识的绝对界限,而应该把它们当成是下一代科学家们要面临的挑战,这些界限的存在就是为了要被打破的。

这个节目一出来一下子就火了,然后梁天翔决定把还没有研究完的东西给研究完。

但是随着研究,他发现这个漏洞居然是一个很大的漏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而且之前所研究的理论全是错的。目前还由一个漏洞产生了很多的漏洞,刚补上一个又延伸了好几个麻烦出来,这个理论难关的洞怎么也填不上。

最后搞得整个心态都崩溃了,然后突然又有一个消息震惊了整个世界,有一个小年轻名字叫孙浩然横空出世,他提出了一个全新而完整的理论把梁天翔之前所有的研究全部彻底推翻。他才17岁呀,连这个中国法定成年的年龄都没到。

随后整个世界都开始议论他,各种说法都有,最恶劣的把他评价的基本一文不值,邪教传播者,之前说的全部都是胡扯,都是忽悠,他本人的心态也是有非常大的动摇,他怎么也想不通这一切的发生,最后竟肝肠寸断的痛苦,整天郁郁寡欢,因为实在想不通而有了精神疾病,变成了个疯子。

一老者能看清他内心当中的幽忧,就跑来跟讲:“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

梁天翔恢复了一点理智说:“可是我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花了这么长的时间极度认真的研究,怎么一个可以说是这么小的孩子,一下子就能全部研究出来”

老人讲:“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物理研究无止境,绝对不可自大。当有成果的时候你就自大了,膨胀了,这个是导致你研究不能改变固有思路的根本原因。”

老人打开电视,让这个梁天翔看看孙浩然是怎么说的。
孙浩然:“我的经历比较特别,从小呢对什么东西都不感兴趣,看看这没意思,那个也没意思,一直到十二岁都是,在13岁那一年里我接触到了陆东阳的天文科普内容,一下子感受到了触动,说唉,这个有意思。
后来我就开始对这个科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之前我觉得四大力的统一目前几百年也是基本无解,但是在十六岁那年看到了梁天翔大师写出来的物理理论,觉得真的非常受启发,整个理论几乎完美无缺,但是我当时总感觉哪里还有一些问题,我脑子里有一些灵光在闪烁,我觉得自己有可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花了一年的时间去思考,最终换了一种方式换了一个维度的思维彻底解决了这个理论上存在的漏洞。
所以是非常感谢陆东阳的引领,和梁天翔的启发,没有这些巨人先遣铺路,我是根本不可能颠覆式的研究出来的。我还是真的非常敬佩天翔大师的功底,他以前讲的也都不是什么歪理邪说,大家不要搞错了,这仅仅只是他自己的思维当中的墙限制了自己完成最后的理论,我也是有了她的帮助才有今天的成就的”

最后梁天翔想了想,然后又去重新看了一遍孙浩然的理论,然后说“的确好像是我的自大限制了我的思维,不然我自己完全是可以将自己的理论彻底解决的。谢谢您的教诲!我全部想开了~”

后来梁天翔就开始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还和孙浩然有了一种特殊的关系,天翔把他知道的都尽量传授给了孙浩然,所以天翔可以说是孙浩然的老师,但同时他们又是朋友同事这种关系。

毕竟上一次的经历也告诉天翔自己并不是完人(所以没有人有资格自大),光靠自己一个人是有思维局限的,想要真正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更快推动科学进步是需要所有科学家一起努力的,是需要有伙伴弥补自己思考中的不足之处的,所以天翔变得有了团队精神有了能群的思维方式,他招募了世界上最顶尖的一批科学家当然包括孙浩然一起做研究。果然比自己单干有效率的多。

所以说这是为什么他和孙浩然又是同事的原因,他们可以互相弥补思考上的不足,特有趣的地方也是他们的思考如同阴阳两面,非常水火不容,但这经常擦出新的火花,做出很多成功的研究。就是这阴阳两面俱全才把上一次搞得梁天翔难受的那个研究难关突破。

至于陆东阳他就搞了个大多数人都知晓,非常权威的节目。然后每次各个地方有什么新的研究(最主要的是梁天翔的团队)出来他都会给大众进行简单易懂而且详细准确的科普。大家都爱听,因为这种复杂高深的科学概念在他口里说出来就变成简单有趣的了,这样很容易听完后就记住。

他的讲解包括这个是什么(这个技术里面的各种零件什么传感器之类的为什么高级,还包括特别之处,用到哪些高级的材料,包括哪些靠后的元素是根据哪些原来的科学理论制造出来的等等)
有什么用,就是它是用来做什么的?普通人日常生活当中可以拿它来干嘛?
对比别的东西起来强在哪里,这个可以参考我国三代航母和美国航母的对比情况。
对人类有什么实际意义和价值等等,也就是这个技术出来意味着什么,就像我国第三代航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的出现对我们整个中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概念,意义是什么?
陆东阳就在这些方面讲的非常的透彻,他自己平常受启发用科普别的时间也造成了一些有关天文的高科技小玩意儿,自己介绍自己的成果。

最后梁天翔的团队用现有的科学发明了各种在当时比较了得的技术造福人类。梁天翔的经历也被载入了科学史,成为了科学界一个经历传奇的人物,成为后世所有的科学家坚实的巨人肩膀。

应用的重点词汇查询表:

冥思苦索.
冥:深沉;苦:尽力地;用心地。冥思:深沉地考虑。深沉而费心地思索。多形容不作实地调查研究单凭主观想象而绞尽脑汁地想象问题。

笃爱.
(笃爱,指深切地爱。如:~自己的事业。同义词:厚爱。)

明达.
(对事理有明确透彻的认识)

卓异.
(1.突出;出众。2.指杰出之人。)

了得.
(不平常;很突出;本领高强(多见于早期白话):这个人武艺十分~。)

通天.
(上通于天,形容极大、极高:罪恶~。~的本事。)

叹绝.
(赞叹备至,称赞事物极好)

肝肠寸断.
(肝和肠断成一寸一寸。形容极度悲痛伤心。)

豁出去.
(表示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生死不渝.
(渝:改变。无论活着还是死去都不会改变。形容对理想、信念、友谊、盟约等忠贞不移。)

积微成著.
细微的事物不易察觉,积累多了便显著起来。
微:细微;著:显著。微不足道的事物,经过长期积累,就会变得显著。
1. 知识的积累要有一个积微成著的过程。
2. 小孩的毛病,在细小时就要帮助改正,否则,积微成著,改起来就不容易了。

囊空如洗.
(口袋里空得象洗过一样。形容口袋里一个钱也没有。)

专精覃思.
(专注于精深博大和全面细致的思索判断。覃:深入地。精心专研,深入思考)

光阴荏苒.
荏苒: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指时间不知不觉地渐渐地就过去了。

博洽.
学识广博博洽多闻

恪守不渝.
(恪:恭敬而谨慎。渝:改变。严格遵守,决不改变。)

亲如骨肉.
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

幽忧
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过度忧劳,另一个是忧伤。我所写的是第二个意思。

盖世无双.
压倒世上所有的;世界上没有能与之相比的。

独步当时.
指在当时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举世无比.
举:全,皆;举世:全世界。整个人世间没有比类的。形容稀有少见或无与伦比。

鳌里夺尊.
犹言出类拔萃。

奇才.
1.非凡的才能。2.具有非凡才能的人。

英灵.
杰出的人死后的灵魂,用作对死者的敬称。

人强胜天.
人的力量强盛,可以战胜自然。

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
比喻技艺无止境,不能自满自大。同“强中更有强中手”。

三、最后的真心实意想要讲的话:
我在文章的最后希望能够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激!我在走之前其实那天晚上也是晶莹剔透的泪珠差点掉了下来,整个眼眶都是湿润的。上车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泪盈于睫,所以是真心的这种感情让我感到必须感谢乐一。

那么再一次感谢乐一全体师生家长包括外婆等人三年来对我的帮助,接纳我,让我成长到了新的一个台阶!祝福大家虎年成长进步,祝福乐一学堂在越办越好!🌹🌹🌹

具体感谢名单:
感谢王老师和何老师当然还有佳欣姐姐一直以来接纳我的问题,耐心的引导我成长!
老师为了学生真的是呕心沥血,无微不至。老师是真正的良师益友,诲人不倦,德才兼备。
在乐一我真的收获到了可以说是我目前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最基本的道德伦理和正确的三观。在此之前,我真的活的很迷茫,这一点可以听钟同学讲的武道班那时的丑事。而我在这里学习后变得逐渐自信笃定起来,发现自己原来不是一个注定要完蛋的差孩子,而是能够干一番大事,对社会可以创造价值可以有贡献的人。
在整个中文学习上,各种内容对我旁敲侧击的打磨,比如对学习本身的学习,人生整个活法,历史学习,对整个世界和社会进一步的认识,包括什么美国底层,贫穷的本质,气候经济学。还有樊登和得到进行各种讲解,还有各种思维专题的训练,我也明确总结过一次中文方面的东西,就是这些东西让我变得更加聪明,明白为什么要学习?以及怎么样学才能够具体长期持续的进步?
在以前我就根本没思考过,自己也没有给自己规划方向。也不知道从何去长期积累,甚至根本没思考过这一类的东西就准备混一辈子。特别小的时候还有想死掉算了的想法,常常问妈妈为什么没生我哥或我弟?而且也有反社会倾向,想着拿着原子弹把地球炸了。很明显我现在完全变了,现在想想这都是完全错误和幼稚的想法。
在这里的学习让我渐渐的明白我活着的意义,明确了确定有益的方向并可以不断前进向上提升。
最后祝福老师们能够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拥有更加好的教学成果。🌺🌺🌺

接下来我要感谢一下外婆一直以来的关心照料,外婆真的非常慈爱的帮助了我们解决了一下日常生活当中的问题,我现在真的感觉外婆跟自己的亲外婆一样好。最后祝福外婆寿比南山,平安健康,幸福无疆~🌻🌻🌻

再接下来感谢我几个好哥们王乐仁、钟佳均,陈正基
他们几个是我成长的玩伴,也是接触的最亲密最接近的一批人,和这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每天进步很开心。
他们也有各自的好处值得我学习:
钟佳均相对比较遵守规则,善于修东西干活,处理事情比较靠谱。
王乐仁当运动委员相对比较负责,我还在的期间连续三个月担任这项职责,跑步这方面也是班上最快的。学习上也是挺用心,虽然不是很快,但还是比较扎实的。
陈正基是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搞得很优秀,不喜欢的东西所以说慢一点但是也能学好。他写的东西比较文采斐然,每天激情四射,澎湃的动力,那热情似火的行为,显得十分阳光,思维也比较活跃。做人处事我也能看出来,他有一套自己相对其他男生来说更加清晰明确的准则。
非常感谢他们一路以来的陪伴与帮助,一份心情,飘飞着心絮的痕迹;一段友情,彼此永远珍藏在心底、深深祝福你们,我的朋友:永远幸福!永远快乐!
谢谢你们愿意走进我的生命,扮演朋友的角色,或许你们不是唯一最好的,但却是我生命中最精彩的!
你们给我的最珍贵的礼品——真诚的友情,在我生活的银河中,犹如一颗明亮的星星。
你们的友情,在我的生活里就像一盏灯,照亮了我的心灵,使我的生命有了光彩。
我亲爱的朋友请不要难过,离别以后要彼此珍重。
最后祝福王乐仁,钟佳均,陈正基蒸蒸日上,学业有成!🌾🌾🌾

然后我还要感谢李典宸、王榆涵,梁宸溪
哈哈,在这一点上我妈形容的感觉很到位,这个词叫闷骚(褒义词),我也认为我是有一点偏这个类型的人,虽然说不完全具备这个所以好的特质。但心里还是一直十分欣赏班上女生的阳光开朗,积极上进,日常生活打理的井然有序,时间管理的都相对男生好很多。和她们相处真的很愉快。只是因为闷骚害羞不太敢大胆的表达。
她们真的有很多非常优的地方我值得学习,几学期下来基本女生方方面面都超过我们男生,学习,运动,劳动无一不例外。
学习上
宸溪常常早起努力学,按我的说法就是秀操作~ 当然,平常学习的时间安排的也很好,每一段时间都有具体的分配,每周定的目标感很强,宁愿放弃一些有趣好玩的东西也会坚定的去达成自己的目标。是重要性排序非常清晰的人。
典宸平常的学习高效率大家都有目共睹,中期目标报告的时候学习上的目标也基本完成了,额外一天看书听书干嘛的还搞得不少。所以我当时真的自愧不如,想着过往虚度浪费的时间也是惭愧,然后我在心里就一巴掌一巴掌的打我的脸~
榆涵也是很高效,那个单词拼写刷刷刷的在全体学生当中现在是第一个搞定的,其他任务虽然平常,也叫哎呦哎呦的,但确定任务后实际干起来也绝对的砍瓜切菜,是一流的速度解决。
运动上
整体都能看得到,平均出来拉筋比我们好,不用说。但是体能都比我们男生好就很令人敬佩,整体几次跑步王榆涵,梁宸溪都排名前三。而且有些女生还有绝技,宸溪单腿深蹲中间只换一次脚但是这120个可不是盖的。除了能力上关键是态度相对男生也好一些,这一点还是敬佩,要学习。
劳动上
女生的内务次次碾压男生,这个不用说,基本非常整洁。卫生一般打扫的分数也平均比男生会高。这一点也值得好好的去学习。
最后还是感谢这样一个群体的陪伴多少也带动了我,促进我更加专注的学习,努力向女生靠齐!
最后祝福李典宸,王榆涵,梁宸溪越来越温婉贤淑、气质高雅、知书达礼,秀外慧中。💐💐💐

我当大百科帮大家了解一下这个词:
闷骚一般是指对待事物较冷淡(尤其是其实自己感兴趣的,也比较热门的话题),让人感觉事事不关心,沉默又有点天然呆(特指),而实际上极富有思想和内在潜质的人,或表面上矜持得不行,但骨子里却疯狂火热,内心的潜台词巨多的一类人。 闷骚是一种迂回性的潜意识心理,因含蓄(含糊不清)而上升到了一个种境界层次,是一种假正经和假低调的放肆的内在品质。它蛰伏在人的体内,隐含、积蓄、含而不露、欲说还休,时机一旦成熟,就立刻苏醒,继而惊世骇俗等等。总而言之是极富有心计的一类人的内在表现。 所以会有这样的一句话:“90后对人最坏的评价是闷,最好的评价是闷骚。” 其意也有表达说“心中极度渴望,可又在表面上很克制”, 想故作深沉,不想轻易流露自己感情的纠结现象。闷骚的人是天生很内向的人,但是他们内心很想接受外来事物,想变得外向,可是却永远学不会外向,这种人一般比较“闷骚”。另一种是闷骚还表现在外表沉闷内敛,内心风骚浪漫,让人不易识破表象。

感谢赵康羽田晨阳,感谢他们的帮助让我变得更加有耐心,跟他们相处多少提升了我的心性,让我也更加耐得住厌烦。他们两个除了俏皮之外,其实还是有很多好处的。
比如这个学习积极性
我的是回顾我家过新概念一的时候,真的痛苦又很慢,田晨阳的这个速度远远超过我之前的速度。
赵康羽的话更不用说,那么小就已经能开始读新概念二了,还搞电影配音。我十岁那个时候基本像这个What's your name,Where do you come from这种还能听得懂,别的英语基本上完全不会。
运动能力对比我以前那个时候也厉害很多,毕竟我完全也不知道新教育这个东西,每天学校体育课,其实锻炼的真的很少。
我那个时候基本上是被宠着的,基本也不干什么家务,除了帮忙提提东西,丢个垃圾有可能性。所以像小赵和小田打扫卫生的水平也是远远超于我当时的。
那么最后也祝福他们一代比一代强吧,能够考上今日更好地去成长和学习!🌼🌼🌼

最后再次感谢我好的同学们一直以来的陪伴,帮助我指出问题。让我成长这样一个良好的团队氛围,谢谢你们!🌷🌷🌷

还要感谢各位叔叔阿姨,逻辑上当然很简单,就是没有叔叔阿姨,就不可能有我这些同学了喽~ 当然还要感谢平时的这种鼓励和支持。
那么祝福叔叔阿姨们事业更加顺畅,幸福安康~🍄🍄🍄

后续彩蛋
我爸打电话的时候就跟我说:“你要珍惜你这些同学,很可能很久都见不到了!好好跟他们玩吧!”
后来我妈也说:“应该对所有人表示一下感谢,如果你是真心的话,就不要闷骚。爱是需要表达的,要勇敢的表达出来,情商得高嘛~”
我父母的这几句话对我来说其实还挺触动人的,我想着这三年来,不管是和老师还是同学都产生了些感情和友谊在里面的。
所以我扪心自问了几遍之后,决定一定要把上面这些东西给写出来。

然后走之前那一天晚上,我决定当面跟人说感谢,实体的还是不一样的。
结果就闹了不少笑话,一个我还是害羞,另外一个就讲的时候用词水平很差。
当时跟姐姐说的时候,先是感谢,接着祝福,祝福的时候我想了想,试试钟同学建议的年年十八。祝福完后结果姐姐那表情瞬间就严肃起来。所以这个也是没抓着要点的地方,没把对方的价值观梳理清楚。
然后当时跟女生道谢,一个是自己害羞说不口,另外一点是自己真的不会说,然后就有道APP翻译,然后用平板机械的语音表示了感谢和祝福。整体场面进行极度尴尬,而且当时也是过点了,非常糟糕。不知道女生怎么想。
后来也跟外婆道了谢和祝福,这个比较好的进行了。
但是到王老师和何老师那就说不出口了,总感觉心里还是梗了一个结,所以两位老师还有几位已经睡了的男生,是我没有亲口去说的。这个比较抱歉~

更何况,默默的彩排了好多次,最后还是极度尴尬,就是特别笨的感觉~

哎,人格还是要改进,永远这么闷骚,这样害羞,这么蜗牛拖屎,那么在社会上吃要吃大亏的~

行吧,本次总结到这里结束了,乐一有机会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