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学并非是懦弱文学,只是我们自己用自我眼光学废了

 盲观 2022-07-09 发布于安徽

儒学并非是懦弱文学,只是我们自己用自我眼光学废了

2022-07-09

既然说到了死记硬背,又说了快乐教育,那么继续说说我们长时间被教育的儒学,也就是那个所谓耽误我们数千年的儒学教育。

其实我们都有一个误会:一个人如果读这个圣贤书读得太多,会不会以后这个人进入社会之后显得很傻。就是很善良,什么东西都让别人,谦和。然后很容易被这些如狼似虎的小朋友欺负,小的时候在父母包围的时候还挺好的,结果大了出来,直接被扔出去由于缺乏免疫力的,很受伤。(小孩那么善良,出去了怎么办?)

这让我想到了老鹰教育小鹰的方式,很残酷,锻炼飞行,就是叼着小鹰到悬崖上一放,飞上来的就会了,飞不上的就死了。

对小孩,我觉得两面都要有(这好像一句废话)。

圣贤书里头更多的讲的是规范,你如何做一个领导者,也就是他们叫的君子和大人,是这样一种教育。而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大部分的情况下,并不是领导者,不是君子和大人,至少对比情况下并不是。

当你是一个被领导者的时候,或者你是一个草根的时候,这一套法则往往是不管用的。孔夫子的教育,他是针对领导者的。他讲的是君子之学,大人之学。这个大人是已经拥有了权力的人,拥有权力的人,他就教育你,不要不加限制的滥用自己的权力。当你拥有武力的时候,你要学会不用武力就能够征服别人,能够把大家聚在一起。所以孔夫子说:“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就别人不服你的时候,你有几种方法。不服,我就打到你服。

只是如果你要治理一个大国的话,你很难用这种方式来最终得天下。即使你得了,你也不可持久。所以应该用另外一种,就是文德。文德就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就是那种像风一样的力量去感召他人。

风吹过来的时候草就会倒,但你又看不见风。这是一种很高级的能力。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个误解的原因所在,读圣贤书都是在教这些东西,对小孩,他又发现在幼儿园里头肯定不是圣贤,大家。你谦谦君子,那小朋友跟你抢,最后你可能饿着回来了。

而且小孩的教育它很多时候,它是一种自我慢慢领悟的一种教育。他老是受欺负的时候,两种可能:一种是变得非常的强悍,一种是变得非常的懦弱。但是儒家的智慧教你是这样的,就是既不要去做一个特别强悍的,强盗似的人,完全是以你的力量去征服别人,也不需要去做一个唯唯诺诺的,事事顺从的,那叫小人。君子是既拥有强大的力量,同时他又用一种看似很柔顺的东西来达到你的目的,这就是叫强者。

《遥远的救世主》里讲过就强盗逻辑和强者逻辑的差别在于,强盗他是以破坏规则为前提的,来获取。强者他是以对规则的尊重的前提下,他来获取。纯粹的弱者,就是遵守规则,但他不去获取。你必定要生存的,所以你也没有生存空间。有人说儒家之学也就是懦弱之学,说它就有点懦夫……

但儒家说:“士不可不弘毅。”比如孔子讲的那个六艺,孔子开学在教的就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些东西它既有文的一面,也有武的一面。原本是要你成为一个有魅力的男人。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学着学着就学歪了。

你读经不一定能好,古人读四书五经也有坏人出奸臣的,但是不读经一定坏,近百年的历史已经证明。关于读经就迂腐了,就成书呆子了,实际上是少数。你看一下,胡适、钱钟书、鲁迅、陈独秀、傅斯年,就是说我们讲民国时候的那些浩若星辰的大家,都是学贯中西的。但是他们都有非常好的国学底子,而且很多都是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背大篇的东西。一点都不妨碍人家后来的康奈尔大学、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一点都不妨碍后来的文武双全。实际上是我们对于所谓的读经教育有一个误解,可以背一些底蕴的经典在内心,毕竟文学是你不需要懂,学完之后你才慢慢会懂的东西。

7岁前学性,7岁后学志,其实很简单,只是我们经常性的本末倒置了而已!

————完————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

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

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