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能驱逐舰:“阿利·伯克”级②

 gdqylzz453 2022-07-09 发布于广东

本文作者:大兵

文章图片1

“伯克”级是一型大型、重武装导弹驱逐舰,“宙斯盾”雷达的引入更使其具备了执行多种任务的能力,堪称冷战年代西方驱逐舰发展的巅峰之作。

(峥嵘篇)

文章图片2

该舰以“前4后8”的形式,在艏/艉的武器平台上共搭载了12套8单元 MK41垂发,除去2套装填臂各占去了3个发射单元,实际可用的导弹垂发井有90部。

注意:与“提康德罗加”级为了减重,只搭载了4套加长型MK41不同,“伯克”级的12套垂发全部都是加长型,可以兼容美国海军当时所有型号的水面舰艇垂直发射导弹!

文章图片3

▲图中长单元垂发主要是为了搭载“战斧”巡航导弹。

文章图片4

▲“伯克”级舰尾的垂发正在装填。

文章图片5

▲MK41自带折叠装填臂的初衷,就是像这样通过海上的任意运输平台来补充弹药;不过这种装填臂的最大承载重量只有2吨,只能吊装标准模块且在复杂海况下不易操作,故后来建造的“伯克”级不再装备。

作为一型专用防空驱逐舰,“伯克”级在设计之初并未考虑搭载反潜直升机,也没有反潜舰标配的主/被动拖曳式声呐,仅在舰艏围壳处搭载了一部SQS-53主动甚高频声纳;不过该舰长首楼末端的下层甲板具备起降直升机的能力,而三联装的MK32反潜鱼雷发射管则被设置在舰尾主甲板两侧。

文章图片6

▲艏围壳声呐尺寸不小啊!

文章图片7

▲箭头处为MK32鱼雷发射管的位置,注意早期型“伯克”空空如也的舰艉。

身为美国海军唯二搭载“宙斯盾”的防空舰之一,“伯克”级与“提康德罗加”级的区别是,仅有1套雷达波束发射和接收机;而后者即便是装了2套这样的设备,受限于功率和战情中心的信息处理能力,还是无法做到“宙斯盾”所宣称的“360度全方位跟踪搜索多目标”(或者加个定义“同时”)。所以“伯克”级的4面相控阵雷达实战条件下最多同时开机2部——这就不难理解美军航母战斗群编制的防空舰至少是1艘“提康德罗加”和3艘“伯克”了吧?

文章图片8

▲这就叫“新/老搭档、高/低组合”。

不过诡异的是:“伯克”级上“宙斯盾”的搜索和跟踪、处理能力明明弱于“提康德罗加”级,却并未像后者那样装备AN/SPS-49长程搜索雷达作为辅助手段。考虑到“提”舰因为功耗太大,“宙斯盾”在非战时不会轻易开机,这应该要归功于“伯克”上单独设置的那三台2500千瓦燃气发电机——虽然“伯克”级因为舰型设计,续航力不行,但在电力供应上还是能满足“宙斯盾”在合理范围内切换开机使用。

文章图片9

▲“提康德罗加”级等于是在前后各装了1套“宙斯盾”,但同时开机的话,其中一套雷达只能低功率运转;注意:“提”舰桥上2部AN/SPG-62火控雷达(圆圈处)为并列安装,存在一定相互干扰的问题。

这就叫东边不亮西边亮。都专职防空舰了,昂贵的雷达和作战系统还不能敞开了用…那不扯犊子嘛!

另外用于引导“标准”系列防空导弹的 AN/SPG-62火控雷达也比“提康德罗加”级少1部,不过因为“伯克”级的这3部雷达全部在舰中线阶梯布置,不存在相互干扰的问题,在实际作战效率上倒也差不多——“宙斯盾”的本来设计目标就是“多目标态势感知、优先级威胁清除”嘛。

文章图片10

▲图为改进后“伯克ⅡA”型主要电子设备的配置。

服役初期的“伯克”级堪称是美国海军各战斗群的“大宝贝”——

该舰的90个垂发单元可以兼容各种型号的导弹,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全部装填成“战斧”(当然实际没这么干过),而美国海军又恰恰是最没有防空压力的…结果就是“伯克”级更多的时候在舰队里发挥着“武库舰”的作用:

文章图片11

发射“战斧”!

制导的事情交给其他舰——“伯克”级上没有为远程对地导弹标定目标的无线电测向系统;

文章图片12

发射“标准2”!

制导的事情交给“提康德罗加”——你是舰队防空指挥核心嘛;

文章图片13

发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

制导的事情交给其他反潜舰——我没有主/被动搜索声纳啊…

文章图片14

▲佩里:看见我厌弃的眼神了吗?

“好”日子总有到头的一天。

原本合约订购的28艘“伯克”级从第22艘“马汉”号开始,升级为第2代“伯克”(FilghtⅡ):加装了大型作战管理网络指挥系统、提升了“宙斯盾”雷达的数据处理能力、增加了赋予其全面作战能力的各类电子设备,当然也包括舰艉的2部拖曳式声纳,以及为直升机加油/挂弹的设备和专职人员…

文章图片15

▲图为1998年刚刚服役的“伯克Ⅱ”型首舰“马汉”号。

文章图片16

▲早期拖曳声纳的方形释放口。

升级后“伯克Ⅱ”型的满载排水量超过了9000吨,已经从专职防空舰转变为多用途驱逐舰;而此前已交付的21艘“伯克Ⅰ”型在后来的中期维护中陆续参照升级到Ⅱ型的标准。

文章图片17

▲箭头处所指,为直升机调度员舷窗和舰载直升机启动设备排气口;从这艘舰左舷的“补丁”判断,应该是被恐怖分子炸了的“科尔”号,属Ⅰ型舰,说明当时已接受了升级。

从1998年开始,第二批合约订购的FilghtⅡA版本“伯克”级开始交付美国海军。因为从这一年开始原本的大型反潜驱逐舰“斯普鲁恩斯”级开始陆续退役,而“伯克”Ⅰ、Ⅱ型都没有固定的直升机机库,美军舰队的反潜作战能力将面临短缺…

之所以这个版本的“伯克”称为ⅡA型,是因为除了增加了两座直升机库,其他舰载设备上和Ⅱ型没太大区别。而这种改造仅仅是在舰体中后部插入了长1.5米的舱段,并优化了机库和舰艉垂发的布局罢了,对于美国的船舶制造工业水平来说,相对于作战系统的升级改造,那是so easy。

文章图片18

当然细节上的区别还是有一点的:

比如从ⅡA型第3艘“温斯顿·丘吉尔”号开始,舰艏的MK45型127毫米舰炮从54倍径版本升级为采用隐身化炮塔的62倍径炮管;从第7艘“麦坎贝尔”号开始,舰上的“密集阵”近防炮被“海拉姆”点防御拦截导弹取代。所有ⅡA型因为机库的高度抬升了后首楼甲板,出于降低重心的考虑,不再布置2座四联装“鱼叉”反舰导弹发射架;另外“宙斯盾”朝向后半球的两处雷达阵面也因为机库的遮挡,被抬升了2.4米的高度安装…

文章图片19

▲部分Ⅰ、Ⅱ型的“伯克”也在后期的升级中用“海拉姆”取代了“密集阵”。

文章图片20

▲几艘最新的“伯克”级在舰艏加装了实验型“激光拦截武器站”。

文章图片21

▲可以看出新增的两座直升机库等于是利用舰体宽度把艉部的垂发“夹”在了中间,如果当初用的是窄船体,那么这种改造的工程量就大了。

文章图片22

▲后部安装位置更高的雷达阵面

文章图片23

▲目前Ⅱ型和ⅡA型舰艉的拖曳式声纳已统一为较小的圆形释放口,说明设备尺寸更加小型化了。

ⅡA型“伯克”的建造一直持续到2011年“迈克尔·墨菲”号交付才告一段落,这已经是第34艘了,可以说是完全等比替换了已退役的31艘“斯普鲁恩斯”级。加上前型总共是62艘,创造了美国二战后同型水面作战舰艇的最高建造记录,也是各国海军现役最庞大的驱逐舰家族、最多的带“盾”战舰种群!

文章图片24

▲“伯克ⅡA”型第33艘被命名为“斯普鲁恩斯”号,似乎是在预示者对前型的完全替代。

可是,关于“伯克”家族的传奇,或者说纪录,才刚刚开始!

文章图片25

下一期:从冷战年代驶来大舰的老骥伏枥...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