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点!乳腺癌患者有哪些用药方式?

 乳腺癌互助圈_ 2022-07-09 发布于福建
身为患者总是难免要和五花八门的药打交道,不同的药物使用的方式往往也不同。

吃药还是打针?
打针往哪里打?
这些不同方式到底有什么差别,
你真的了解吗?

接下来科普君就带大家盘点一下,乳腺癌患者常见用药方式和禁忌都有哪些。

PART1
口服

药物经口服后,先经过胃肠道吸收入血,再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局部或全身组织。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

优点

1.口服药的用药成本低,价格比较低廉,是大部分患者最经济的选择

2.用药简便,可以在家独立完成,少数吞咽困难的特殊患者需要他人辅助

3.比起注射,口服带来的痛苦少得多

4.口服药物比较稳定,也更便于保存携带

缺点

1.口服药物吸收较慢,要先经胃肠道吸收入血,再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作用部位

2.口服药要先经肝脏代谢,生物利用度低

3.由于口服药在发挥药效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用药禁忌多

4.部分口服药物可能会对胃肠造成刺激

注意事项

口服药的吸收过程不稳定,用药的剂量、次数、时间等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所以吃药时要遵医嘱,一天几次,吃多吃少,饭前饭后等都要严格遵守,不能随意变动。


通常最推荐的口服方式是200毫升左右的温白开水送服,背离常规的方式如躺着服药、干吞药、掰碎吃或用水溶解后吃、用饮料送药等,都有可能导致药效减弱,甚至引发不良反应[1]

另外,口服靶向药要特别注意的是,服药期间,食物或药物中若含有显著影响CYP3A4酶的成分,都要避免同时服用

食物中常见的有西柚、石榴、欧芹等,药物主要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克拉霉素、抗真菌药伊曲康唑等、蛋白酶抑制剂茚地那韦、地塞米松、利福平、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圣约翰草等[2]。

PART2
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直接将药物注射进静脉血管,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发挥作用。这是使药物到达全身最快的方法。

优点

1.药物直接发挥作用,起效快

2.药物全部进入血液循环,生物利用度高

缺点

1.相较口服费用比较高

2.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

3.需要专业医务人员操作,用药比较不方便

4.存在一定风险,如伤口感染等

注意事项

由于静脉注射不经过肝脏的CYP3A4酶代谢,所以注射靶向药不用像口服靶向药一样忌口哦!不过,静脉注射可能带来一些口服不会有的风险。比如:

  • 注射时需要刺破皮肤,皮肤上的细菌可能趁虚而入,导致感染;

  • 注射时针尖扎破血管,药物可能渗漏到血管外的组织中;

  • 浓度过高或过低的输液快速进入血液,可能导致血液中电解质失衡;

  • 静脉注射还可能引入异物或者空气进入静脉血管,导致血栓形成。

因此,静脉注射是需要在严格的使用环境下,遵循严格的药物使用指南,不适合非专业人员进行操作,需要专业人员经过培训,符合使用标准,才能安全使用。

输液港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一种完全植入的血管通路系统,因为它的功能与运输港口相似,是静脉输液的港口,故称为输液港。

肿瘤化疗需长期输液治疗或反复输注刺激性药物,治疗时间长,输液药物对外周血管刺激比较大,选择一个好的静脉通路尤为重要。

输液港有保护血管、留置时间长,不需要频繁进行穿刺,防止液体外渗等优点,已成为各种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输注的优先通路[3]


乳腺癌患者在每个化疗周期出院后,首先需要注意应查看植入部位有无肿胀、血肿、感染等,及时报告医务人员。

其次,避免击打安装注射座的局部,避免使用置管一侧手臂提过重的物体及做剧烈的胸肩部运动,如引体向上、举哑铃及猛烈的甩臂动作、打球类、游泳等,另外,严禁打加强造影剂。

安装输液港后,患者可从事一般的日常工作、家务劳动、体育锻炼,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同时,患者还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体温变化,如有不明原因发热或其他情况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4]

PART3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指的是穿过皮肤,将药液注射到皮肤与肌肉之间的皮下组织中, 注射部位一般选择在皮薄而容易移动,但活动较小的部位 ,通常打在上臂,必要时也打大腿外侧或腹部。

优点

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

缺点

工作量大、注射剂量大,有刺激性。

注意事项

皮下注射的不良反应较少,有时注射器针头较粗,可能造成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拔针后要避免揉摸,以免皮下淤血,应该立即用无菌干棉签按压注射点1分,如果出现渗血,需延长按压时间,注射当天要避免剧烈运动、热敷和沐浴。

如果注射部位出现了淤血,就要换一个部位注射,在淤血处注射不利于药物吸收,而且容易引起局部感染,另外,同一部位反复注射可能会引起皮下硬结。

肚皮针

我们俗称的“肚皮针”就属于皮下注射,肚皮针通常指的是在腹前壁皮下注射卵巢功能抑制(OFS),属于内分泌治疗,一般适合绝经期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


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对内分泌治疗敏感,通过打肚皮针抑制卵巢功能,可以减少雌激素的分泌,降低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复发风险,临床常用的药物有戈舍瑞林、亮丙瑞林等。

打肚皮针可以保护卵巢,从而降低卵巢早衰的几率,降低化疗后就直接闭经的概率。当化疗结束停止使用肚皮针时,卵巢功能即可恢复

它常常可以与他莫西芬或者绝经后的内分泌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联合治疗。患者常见的副作用会包括骨质疏松、骨折、阴道干涩;联合他莫西芬的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血栓、潮热和盗汗[5]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乳腺癌知识
👇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责任编辑:乳腺癌互助君

参考资料:
[1]张子楠.关于服用靶向药,你不了解的那些事[J].人人健康. 2021,(23).
[2]CYP3A4酶相关的临床药物相互作用[J]. 吴华.中国药物警戒.2016(05)
[3]鲁良爱,万承贤,梅赣红.1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植入静脉输液港的护理体会[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1,19(06):166-167.
[4]郝翠.什么是“输液港”?[EB/OL].2018-05-30/2022-07-06.
[5]美中嘉和.乳腺癌这种“肚皮针”,到底需要打多久?[EB/OL].2020-12-18/2022-07-06.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