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顺利升入一年级④NO.74

 张鲸鱼 2022-07-09 发布于山东

01.

学习丢不丢人...

这一章的主题,很有意思,从“生活”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了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还记得上一次读书会妈妈们线下见面,xiaoli和我说,当被问到,来参加什么主题的读书会时,被家人好好的“嘲笑了”一番,因为在她们眼中,当妈这种事,还需要学习吗?

分享到这里,我们笑成一团,当然需要学习,就像孩子需要学习如何成为一名小学生一样,每个“准一年级”家长,也需要学习如何成为一名小学生家长,对于不擅长、不了解、不懂得的领域的主动学习,并不丢人。

就像孩子即将面临幼升小,很多生活上的难题,可能会让孩子面临尴尬,此时的我们,想想初为人母时生活上的窘境,是不是也豁然许多。

言归正传,回归《顺利升入一年级》,这一章节主要从个人生活和学习生活两个角度来进行了分享。这一章节仍然是案例丰富,工具给力,便于上手。跟随我一起学起来吧!

02.

吃喝拉撒睡...

首先是个人生活,作者给了三个视角,每个视角,总结了三个问句。

向回看:“当时我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孩子是什么反应。”——过渡代劳、关注、控制,都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搞定生活的能力的发展。

向内看:“我在担心什么,害怕什么,我头脑中冒出的声音是什么?”——很多忧虑是源于以下三种关系:你与疾病的关系、你与自己的关系、你与他人的关系。

向前看:“从眼前的适应小学生活,以及更长远的自我发展的角度考虑,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可以为这样的需要提供什么支持?”

不得不说,以上这三句组合拳问完,好多焦虑已然退散。

很多故事,有上下文,不能只揪着结果,要向回看;很多焦虑,有固有的思维模式,要向内看;很多挑战,可以助力孩子培养更多能力,要向前看。

对于孩子而言,当下的人生阶段重要课题之一是学习,与此同时,还有很多同等重要,会影响孩子一生的课题,诸如:性格的养成、兴趣的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等等等。

前者可能会决定孩子的学业、事业,这一部分或许是人生必需的物质环境,但后面的一大部分,会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培养孩子与这个世界相处、与自己相处、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或许会决定孩子未来人生的质感,这一部分是人生重要的精神环境。

03.

蜗牛娃的生活节奏

在此前开展亲子营的时候,很多家长抱怨孩子:磨磨唧唧,像养了一只蜗牛,无论外界声音如何催促,他/她们仿佛关上了耳朵,徒留父母着急的声音:“赶紧的啊!来不及了啊!你可快点啊!”

进入一年级后,生活节奏加快,作业内容增多,作者按照“早中晚”的时间线,给出了三节奏的建议:

早晨:节奏轻快+心情愉快——快≠乱

中午:身体安静+内心平静——静≠止

晚上:平缓过渡+氛围舒缓——缓≠慢

让良性循环持续下去。

可以根据书中的惯例表和孩子一起商定时间安排,实践一段时间后,观察孩子的状态、能力发生了哪些变化,你们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一次偶然,我在楼下早餐店偶遇一对母女,女儿在吃早饭,妈妈在旁边抱怨:"你起这么早干啥,你看看谁像你这么早就要去学校。"

我惊讶:"啊别人都是嫌弃孩子起不来,您这…"

不论是蜗牛娃还是早鸟娃,让家长有情绪的,其实是孩子与自己"不同步",而且因为这个"不同步"影响到了自己的时间节奏。

04.

学习生活

对于孩子放学后的学习生活,可能是很多亲子关系的巨大考验——学习安排:管还是不管?课后作业——陪还是不陪。

在这里,先分享一个我身边朋友的故事。朋友的女儿不仅仅是学习好,各个方面都很优秀,接人待物礼貌,兴趣爱好广泛,最难得的是,我们从没见过妈妈催孩子学习写作业,孩子的学习节奏完全由自己把握。

一次闲聊我向她取经育儿方法,朋友说:

我给你讲个前一天晚上的小插曲,吃完饭收拾好桌子,时间还早,孩子没有学习的意思,吃吃逛逛,在家里溜达。我和孩子爸什么也没说就坐在了客厅的大书桌前看书——这是我俩的默契。

这个过程中,我没有提醒孩子要学习了,也没有看她,就和孩子爸爸各自沉浸在书本里。过了十来分钟,就听着身后窸窸窣窣翻找书本的声音,我一回头,闺女找了一本书,准备坐过来和我们一起看。

我:“你不再玩会了?”——哈哈欲擒故纵啊!

闺女:“看你俩看书看的那么认真,显得我特别没文化。”

孩子可能不会听从父母的说教,但可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模式。所以想要孩子自律,自己先自律,想要孩子喜欢看书,就从自己先爱上阅读。

《顺利升入一年级》这本书中提到了学习安排里“管”和“干涉”的区别,“不管”和“忽视”的区别。

现实中确实有很多将干涉视为管,将忽视视为不管的情况。

从向前看的视角来说,干涉指向的可能是:自我受限、依赖或者叛逆、越管越多越管越累;而忽视指向的可能是孤独感、个性发展受限、孩子对父母不信任。

基于上述逻辑,作者提出了一个建议:做“支持型”父母,学会倾听、鼓励、合作,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从而帮助孩子实现自立、教会孩子个性温暖而积极。

在这里,特别想分享一个切身体会的感受,很多家长在积极学习后,会“攻击”自我,甚至攻击自己的父母——你看,我的童年过得多么”悲惨",都是因为你过度干涉...

没有人生来就能掌握全部的育儿技巧,也不是所有人掌握了全部技巧后就一定成为所谓的好的父母。

对于过往自我做的不好的部分,及时的给出孩子道歉,对于过往父母做的不好的部分,试着学会体谅。

我知道,这很难,但世间哪有容易事呢?

好的书籍不是教你矫正自我和批评他人,而是觉察自我,悦纳他人。

05.

“十剂良药”

人常说,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剑拔弩张…没辅导过孩子作业的家长,人生是不完整的…

本章节的最后,作者给出了作业时间的“十剂良药”,来助力想要改变想要行动的家长,进行实际操作,化理论为行动力。

我把书中给出的这十个建议,梳理成了金字塔形状(个别字眼进行了修改)。

话说这十剂良药从1开始实践,如果能顺利的运用到第10个,并且用的炉火纯青,相信很多因为辅导孩子功课上火的家长能轻松一些。

倘若能达到享受作业时间,这种金字塔尖尖的状态,估计孩子和你,都会受益终身。

说个有趣的花絮,在读书会的群里,我分享了豆先生不想学习的原话:“我上了一天班本来就很累啦,还要看书、学习、写作业,我不要!”

群里的妈妈们好有共鸣:上学的时候,写作业愁啊!

原来这就是童年时学习兴趣被“写作业”挤兑的所剩无几啊。

陪伴孩子写作业并不是代劳,也不是批评大会,如果可以,那就放下手机,坐在孩子附近,看一本书,练练字,都是一种陪伴。

总之,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既然有了良药,我们就用起来吧!不奢求一觉醒来改天换地,起码让孩子看到,哇塞我爸妈也在不断的学习、悄悄的成长哎!学习这件事好酷啊!

06.

下周预告

《顺利升入一年级》中给我们列出的6S模型,我们已经一起学习了“择校准备”、“学习准备”和“生活准备”,不知道你有没有收获,欢迎在留言区与我分享你的感受。

下周就要进入社交准备了,这一章是我来领读,我已经早早在喜马拉雅录制好了音频,欢迎大家去听我的朗读哦!

感谢布克猫绘本馆任老师发起的读书会,感谢带导的莹莹老师以及第四周领读的xiaoli和阿杜,让我有机会深度阅读这本书,和妈妈们一起学习成长和进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