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评诗每月专栏 || 第四十三期

 溪云斋 2022-07-10 发布于山东

  名家评诗每月专栏    

第四十三期

本期作者

王爱民 言诗凡 半盏茶 庞毅 鲁午坡 于根生

一日不书 百事荒芜


《编  者  按》

《名家评诗每月专栏》每期从平台诗歌作品中选出6篇优秀诗歌,敬请著名诗人、诗评家、国家一级作家、《诗歌报》原主编乔延凤老师点评。在共同欣赏优秀作品的同时,跟随乔老的引导走入作品的内核,共同提高诗歌阅读能力和创作水平,一起把握诗歌的时代律动方向。本专栏选稿坚持质量第一原则,欢迎各位尊敬的作者将紧扣生活,面向大众,引领潮流的诗意之作投送本平台,本专栏竭诚为传播诗坛优秀诗歌作品务实服务。每月10日与您相约共赏精彩!

投稿微信:lbau786  邮箱:496233342@qq.com

第四十三期作品展示

种子,春天的一个引子

王爱民(辽宁)

春天的

一声声细小尖叫

一个引子,如破茧声

母亲指缝里淘金

大眼瞪着小眼,剔出虫眼者

让最优秀者出列

父亲走上一年

恭恭敬敬

把他们送回老家

他们洗白了天光

牙尖,嘴尖

头上长角

却怀上多子多福的胎

露珠圆

像回到事物的

本来面目一样

我们也去往未来

把另一个自己

慢慢吐出来

评 读:

写春天种子的萌发——农作物生命的开始。

“春天的/一声声细小尖叫/一个引子,如破茧声”

开头入题,写种子发芽,“ 一声声细小尖叫”,“尖叫”,拟人,农作物的生命从种子萌芽开始,用“尖叫“写新生命的诞生,形象生动,“一个引子”,指引出了农作物整个生命过程;“如破茧声”,比喻,蚕蛾从茧的束缚中解脱,新生命诞生了。

这声音极细小,人并不能听到,这里凭借着想象,融入了主观情感、主观精神。

“母亲指缝里淘金/大眼瞪着小眼,剔出虫眼者/让最优秀者出列/父亲走上一年/恭恭敬敬/把他们送回老家/他们洗白了天光“

写母亲选种、父亲辛勤劳作。

春芽的生命历程就是在农人们的劳作中进行的、走完了一生--——萌芽、成长,再结成籽粒。

先写母亲选种。

“指缝里淘金”、“大眼瞪小眼”、“让最优秀者出列”,用了比喻、拟人、细节等,生动、形象,避免了平铺直叙,这是诗的表达,语言融入了情感,充满着主观感情色彩。

再写父亲辛劳。

“父亲走上一年”“恭恭敬敬/把他们送回老家”,“恭恭敬敬”、“送”,父亲的神态出来了,“走上一年”、“走”与“送”相呼应,”一年”,春夏秋冬四季,时间长。运用了拟人、借代、比喻,诗句皆融入了主观情感。

这是诗的语言——创造性的语言。

“他们洗白了天光”,“洗白”,拟人,他们,指庄稼,把天光洗得更洁白、更纯净了。

“牙尖,嘴尖/头上长角/却怀上多子多福的胎/露珠圆”

继续写庄稼结籽、丰产,用了比喻、拟人、拟物,写的形象生动,可视性很强;“露珠圆”,交代此过程的环境,与整首的音韵协调了起来,此句写的很不错。

“像回到事物的/本来面目一样/我们也去往未来/把另一个自己/慢慢吐出来”

由谷物的生命过程,联想到世间的事物、人生,人生同样有现在和未来,给人以启迪,诗意升华了。

乡下的神

言诗凡(江苏)

麦子的背后

汗水庇护着旷野

旷野又庇护着泥土

这多么像当年乡下的神

曾庇护过我的童年

我带着月光逃亡

又裹着更多的流水返回

那一座让我怀念的村落啊

是否还记得当年那个羞涩的少年

我多么想在这辽阔的风中

为你点上一盏人间的灯

照亮那一棵杂草的

全部

或者,与你

不苟言笑的一生

评 读:

写离乡的少年(我)对故土的一片深情和歉疚。

”麦子的背后/汗水庇护着旷野/旷野又庇护着泥土//这多么像当年乡下的神/曾庇护过我的童年“

三个“庇护”连用,排比,一层层展现乡土风貌,引出冥冥中“乡下的神”。似乎乡下有超自然力的“神”存在。

“庇护”,保护、佑护。汗水庇护旷野,指劳动汗水让庄稼茂盛,覆盖了旷野,旷野又保护、佑护了泥土,泥土让庄稼得以繁茂地成长。

“我带着月光逃亡/又裹着更多的流水返回/那一座让我怀念的村落啊/是否还记得当年那个羞涩的少年”

“我”离开故土是夜晚,故用“带着月光”;“逃亡”,急于离开、不愿多呆一天;故土又毕竟生我养我,不能不怀念,重回时,用了“裹着更多的流水”,有意蕴,满含着离乡后人生的风雨;“是否还记得当年那个羞涩的少年”,一个问句,满含着“我”对故土的怀念、愧疚之情。

“我多么想在这辽阔的风中/为你点上一盏人间的灯/照亮那一棵杂草的/全部//或者,与你/不苟言笑的一生”

最后用点一盏灯作结,对故土的怀念、歉疚全出来了。

一棵杂草,卑微、常不为人重视,喻自身;不苟言笑,对故乡亲切感、陌生感都有。

从此作的择词、用词,写出主客观相融合的诗句,可以知道:

对词的本义、喻义、引申义、转义都要尽量地掌握,才能够在诗写中得心应手,择好词,写出好诗句。

冷 风

半盏茶(安徽)

叶子黄了

举起的是粒粒硕果

风铃响了

如乡音般,声声悦耳

父母的腰弯了

如稻

镰刀也弯了

也如稻

月儿弯了

也如稻

秋风凉

一个人掖了掖围

想给你说说入冬的萧寒

评 读:

写秋风,用了形象、诗意的语言表达。

“叶子黄了/举起的是粒粒硕果/风铃响了/如乡音般,声声悦耳”

叶子、风铃,对举,叶子颜色、风铃响动,皆由秋风引起,这里,秋风成为可视可听的了。

“父母的腰弯了/如稻/镰刀也弯了/也如稻/月儿弯了/也如稻”

父母、镰刀、月儿,皆弯了,皆用“稻”比喻,博喻,加深了对秋风使稻子成熟的印象,还是继续写秋风。

稻熟、父母劳作、月夜,都和秋风紧紧相联。

“秋风凉/一个人掖了掖围巾/想给你说说入冬的萧寒”

最后,写要入冬了,要寒冷了,用“一个人掖了掖了围巾”的形象来表现,是一种诗意的表达,形象的表达。

七月的铁

庞毅 (四川)

一块铁

在一条游船上

与一本宣言淬火

划亮

沉沉夜空 

七月的铁

锻成一把镰刀

把大渡河畔的枪声割断

把雪山上的野菜挑完

七月的铁

锻成一把锤子

把饥荒的山岗敲醒

把贫困的帽子敲碎 

一块铁,向上

就是揽月的飞船

就是飒爽的歼20

一块铁,向下

就是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

就是五洋捉鳖的千米下潜艇

一块铁,向外

炼成硬的拳头

熔成热的胸怀

一块铁,向內

化成赤的丹心

铸成冰的桎梏 

一块铁,把七月

飘得火红

评 读:

以七月的铁,抒写赞美中国革命、建设之情。

“一块铁/在一条游船上/与一本宣言淬火/划亮/沉沉夜空” 

     写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南湖船,《共产党宣言》,都融入了诗;“铁”“淬火”,共产党人淬炼钢铁意志。“划亮/沉沉黑夜”。“沉沉黑夜”,融入了对旧中国的憎恶之情。

“七月的铁/锻成一把镰刀把大渡河畔的枪声割断/把雪山的野菜挑完/七月的铁/锻成一把锤子/把饥荒的山岗敲醒/把贫困的帽子敲碎”

     镰刀、铁锤,党旗的图案构成,又将它们与红军长征和建设新中国密切相联。割断、挑完、敲醒、敲碎,与镰刀、铁锤一一对应,用词准确。

“一块铁,向上/就是揽月的飞船/就是飒爽的歼20/一块铁,向下/就是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就是五洋捉鳖的千米下潜艇/一块铁,向外/炼成硬的拳头/扩成热的胸怀/一块铁,向內/化成赤的丹心/铸成冰的桎梏 ”

    接着,从“向上”、“向下”、“向外”、“向内”的不同角度,展示“一块铁”的作用,加深对中国革命、建设,对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

”一块铁,把七月/飘得火红“

概括总结,诗意升华。

写这类题材,要以形象感人,使人精神得到升华。

芒 种

鲁午坡(山东)

风吹 一穗金黄从戏法里走出

饱满 丰收 喜悦等情节如期而至

六月神话又增新篇章

麦垄上只闻机呜不见人声

无人机盘旋 早把粒子数得一清二楚

归仓 仅是一个简单的举动

草帽闲挂 淡了密集的场景

汗珠开始转场

转向二维码 

路上只有大数据拥挤

芒种 依然用汗水浸渍丰满

我依然呈出父亲留下的磨刀石

再抚一下镰刀的锋刃

评 读:

写对媒体过度宣染智能化的微词,和自己对体力劳动价值的认同、坚守。

“风吹 一穗金黄从戏法里走出/饱满 丰收 喜悦等情节如期而至/六月神话又增新篇章”

用“戏法”、“神话”等词,写一些媒体过度渲染的夏收景象。智能、体力劳动,成了两级。

“麦垄上只闻机呜不见人声/无人机盘旋 早把粒子数得一清二楚/归仓 仅是一个简单的举动//草帽闲挂 淡了密集的场景/汗珠开始转场/转向二维码/ 路上只有大数据拥挤”

具体写这些神话渲染的情景,将体力劳动和智能对立了起来。仿佛智能、二维码就可替代一切辽阔田野的农业生产劳动了。      

“芒种 依然用汗水浸渍丰满/我依然呈出父亲留下的磨刀石/再抚一下镰刀的锋刃”

最后写芒种节气时,“我”依然相信父辈们用汗水换得丰收果实的辛勤劳动。磨刀石、镰刀的锋刃,皆是麦收季节象征性的物象,写这些物象也带着怀念、敬重的情感。

弘愿寺

于根生(安徽)

本来就是敬亭山的地皮

自从皈依佛门后

比敬亭山还要出名

那些五大三粗的男女

走路呼呼带声

一走到这里

下脚特别轻,像个小脚女人

遇见了什么困难

或者家里有什么不顺心的事

都喜欢过来转一转

把它当成了心理医生

评 读:

写宣城敬亭山的弘愿寺,对当前社会人们精神生活的缺失,予以了关注。

“本来就是敬亭山的地皮/自从皈依佛门后/比敬亭山还要出名”

敬亭山上的一座寺庙,宗教活动又火爆起来,因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一诗,被誉为“江南诗山”的敬亭山,现在连在它地皮上建起的弘愿寺的名声都攀比不上了。

这是个现实的嘲讽。

“那些五大三粗的男女/走路呼呼带声/一走到这里/下脚特别轻,像个小脚女人”

前来的香客们十分虔诚。“五大三粗”、“走路呼呼带声”,香客们的形象,用通俗语言写出;“下脚特别轻”,细节,一个细节就将他们的心理、动作刻画出。

为什么会这样呢?

“遇见了什么困难/或者家里有什么不顺心的事/都喜欢过来转一转/把它当成了心理医生”

原来,他们是心理有了毛病,需要看医生,将当前社会人们心理压力大、心理不正常的现状揭示了出来。

作者不仅善于对社会生活进行观察、体验、感受,而且善于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分析、揭示,这首普通的诗,因而就有了一定的认知深度和社会意义。

总 评



本次的六篇作品,或写种子萌芽,或写乡情,或写秋风。或写七月的铁,或写芒种,或写敬亭山弘愿寺。

具体来说,《种子,春天的一个引子》写春天种子的萌发——农作物生命的开始;《乡下的神》写离乡的少年“我”对故土的一片深沉和歉疚之情;《冷风》写秋风,用了形象、诗意的语言表达;《七月的铁》以七月的铁,抒发、赞美中国革命、中国建设之情;《芒种》写对媒体过度宣染智能化的微词,表达自己对体力劳动价值的认同、坚守;《弘愿寺》则写宣城敬亭山的弘愿寺,对当前社会人们精神生活的缺失,予以了关注。

这些作品,内容皆来自现实的社会生活,采用了现代诗的表现技法,具有一定的社会认知意义。

在诗情、诗意的表达上,有几首颇有自己的特色,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种子,春天的一个引子》《乡下的神》《冷风》等就是,他们的作品,为诗的语言、诗意表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鲜文本;有的作品,则对社会生活的认知,具有一定的深度,如《芒种》《弘愿寺》就是,作者认识社会现象有自己的视角。

我看过不少作品,有些诗友们对诗的音乐性认识还不足,重视还不够,表现出来的就是作品没有音乐性,内容和角度虽有可取之处,但不具音乐性,内容与形式不统一,还只是散句,称不上是诗。

音乐性关乎到《现代汉语》的语音、音韵知识,所以《现代汉语》的相关知识,我们也一定要学习、掌握。

音乐性的要求,有一韵到底,即一首诗只用一个韵;也有多韵、转韵,句中韵、首尾韵等。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我们要重视起来,通过创作实践,我们就能逐渐掌握

诗的新鲜意象、诗主客观相融的表现,都离不开我们对现代汉语(语音、文字、语法、修辞等)的熟练掌握和运用。

这次在评析《种子,春天的一个引子》《乡下的神》《冷风》《七月的铁》等作品时,我作了具体的分析、评点,请诗友们、读者诸友们阅读时予以留意。

四季不停运转,已经到了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这也是世间万物的生命竞生竞长最旺盛的季节。

我期待着在这个繁盛的季节里,诗友们能有更多更优秀的诗作诞生!

让我们为中国新诗的灿烂的明天、为中国新诗的民族化、大众化、现代化而不懈努力!

乔延凤  

2022.07.08 于安徽省文联宿舍

end

点评嘉宾

乔延凤,江苏句容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诗评家,国家一级作家,《诗歌报》原主编。著有《乔延凤诗选》,《乔延凤散文选》等十余部著作,作品选入《新中国五十年诗选》、《中国百家乡土诗选》等百余部重要诗歌选本,并以世界语介绍到国外。出任过《20世纪中国新诗分类鉴赏大系》分类主编等多种辞书、选本的主编、副主编。长期任报刊编辑,主持《诗歌报月刊》和诗歌报函授部工作,后又长期在安徽大学、合肥师范学院等多所高校从事大学教学工作。溪云斋原创文学平台特邀顾问。

特邀顾问:乔延凤

首席评论家:北乔

顾问:梁永利  刘晓平  项见闻

总编策划:风剪云

特邀主播:安心

朗诵嘉宾:水晶·简  天宝宝  李磊  三月  小暖

致谢友情支持:雪馡儿  豆丁 夕眉  翡儿

合作媒体:《几江诗刊》《也是文学报》《齐鲁文学·诗星光》、头条《蓝色海洋诗社》《北京三味诗社》

随缘用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