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镇留影 | 《老照片上的武汉》堪称“图像史学“之著 新书发布会群贤毕至

 人文武汉 2022-07-10 发布于湖北

2022年7月9日(星期六)上午,《老照片上的武汉》新书发布会在汉口澳门路卓尔书店3楼小剧场举行。历史学家严昌洪教授认为,这是一本“利用图片史料研究历史,或者研究图片反映的历史”,符合“图像史学”的著作。

《老照片上的武汉》是在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和武汉出版社的支持、帮助下,经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院长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涂文学,武汉市地方志办公室原副巡视员、湖北大学研究生导师王汗吾的策划、指导,由侯红志主编,由田联申、孙庆力、刘建林、侯红志、向虎雏、袁厚翔、刘汉桥、李新桥、万学工、王汗吾、韩少斌、朱汉昌、刘宝森、叶先培、昌庆旭、张友海、巴忠人、刘天喜、胡全志、胡晋鄂等20位作者参与完成的一本书。

到会的作者

这些作者通过对武汉城市史的多年研究,将个人与家族的珍贵记忆整理成文,向读者展示出46 个鲜活而具象的武汉城市历史图史,图文间充盈着浓烈的家乡情怀。

出席这次发布会的嘉宾有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严昌洪博士生导师、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院长涂文学,湖北省档案馆《档案记忆》杂志副主编黄敏,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 武汉文史研究馆研究馆员张笃勤武汉市地方志办公室原副巡视员、湖北大学研究生导师王汗吾,江汉大学农村教育与教师研究所原所长高双桂,武汉市摄影家协会主席麻建雄,长报集团高级编辑罗建华,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童乔慧,武汉共享遗产研究会会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共享遗产委员会秘书长丁援,历史学硕士、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汤蕾,武汉出版社中心编辑、编审李俊,武汉市档案馆征集编研部部长宋晓丹,武汉图书馆地方文献室主任王刚,武汉警察博物馆馆长余耀明,辛亥革命博物院副研究馆员、武昌区政协委员叶先培,武汉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刘谦定,辛亥革命研究会第一届、第二届秘书长熊永铸,江岸区政协文史委主任蔡正环以及张之洞的后裔、河北南皮县张之洞书画院院长张中正等。

向省市图书馆、档案馆赠书

在发布会上,首先由主编侯红志介绍《老照片上的武汉》的写作及出版的基本内容。接着是该书作者同台合影留念。第三项议程是向湖北图书馆、湖北省档案馆、武汉图书馆、武汉市档案馆赠书。

侯红志

田联申、袁厚翔

在发布会上,田联申、袁厚翔代表20位作者作了发言。田联申在发言中说,该书是集众多网友长期研究的成果。如一张武昌蛇山南楼的照片,2006年出现在汉网人文武汉的论坛上,是20世纪30年代一个上海摄影师拍摄的照片,有的说是武昌城门,有的说是汉正街,在汉网上共出现3次,历时10年,没有弄清楚是武汉哪里?直到2016年通过查找资料,反复讨论研究才最后确定是武昌蛇山四大名楼之一的南楼,旧址在今武昌司门口长江大桥引桥处,石板路为今解放路。

袁厚翔给大家介绍了民众对老照片重视、研究,源于2004年,在上海中国照相馆地下室发现2000多张孙中山出殡的照片,北京刘翔用7万元钱买下来后,建立博联网出售这些照片。汉口老照片有三难,难到手、难辨认,难证实是武汉的,网友孙庆力在解读老照片上下过很大功夫。

严昌洪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严昌洪教授在发言中说:“我对这本书的价值、对作者的敬意都写在序言里了。这里,再一次对人文武汉的作者们表示敬意;对武汉出版社作为精品出版,表示敬意;对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全力支助出版,很有情怀,表示敬意。”

张笃勤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 武汉文史研究馆研究馆员张笃勤深有感情,凡发表一篇文章或出版一本满意的书,都要反复抚摸,甚至重温其中的有关段落或章节。这本书不是我自己的,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深同感受。我看了这本书后,由衷地高兴。这本书反映,人文武汉这个团队有18年的历史。《徽章上的武汉》出版费了很大精力。这本书的是人文武汉团队出版的第二本书,这本书明显上了一个台阶,表现了人文团队的学术素养、写作能力。这本书同时也体现出社会的进步,对学术研究的社会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李俊

武汉出版社编审李俊谈到她担任《老照片上的武汉》责任编辑的体会:“武汉研究院给的最初的文稿样式,文字过多。侯老师根据我的意见与作者进行了修改,突出图片地位。20位作者不是专业人员,在文字的叙述上不够严谨,我均作过反复的考虑,认真地校改。

王汗吾

武汉市地方志办公室原副巡视员、湖北大学客座研究生导师王汗吾说:“互联网的出现给老照片的研究带来机遇,上网可以搜集到一些老照片。人文武汉团队的一位旅居英国的网友范榕在英国买到这些照片后,发给我们研究、分析。很多历史遗留的问题,通过对照片的解读,更清晰了、更明确了。这个工作,相信我们人文团队会继续做下去。”

向虎雏

《老照片上的武汉》的作者之一、武汉大学退休教授向虎雏通过对自己所写两篇文章的解读,来理解该书所具有的价值。其母亲的回忆录中谈到1926年武昌围城时,“死者家属只有先抢到棺材,抬到城墙脚下暂放,等候开城门,再入土为安”。通过照片,再现了这段历史。再者,向虎雏伯父向浒的一张照片,原始的只有分子钱那么大,这本书将其放大到23吋,还特别清晰,感谢责编在这方面所下的功夫。

涂文学

涂文学教授怀着非常高兴的心情参加了这次新书发布会,他说:“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具有开放性,向武汉地区,包括海内外的学者开放,只要是研究武汉的著作都可以通过武汉研究院文库出版。最近,人文武汉有3本书通过编委会的审批,即麻建雄一个比利时医生记录下的武汉、王汗吾外滩的建筑,田联申编辑的人文武汉公众号的文章集粹。

罗建华

长报集团高级编辑罗建华老师作为一个读者发表了感慨:“这部书发有300多张照片,背后的心血是可以想见的,带来震撼是可以想见的,人文武汉了不得,支持人文武汉的武汉研究院、武汉出版社了不得。全国政协开了会,4个副主席参加。讲了征集无禁区,传播有纪律,特别强调当代人写当代事,要依靠民间的力量写历史,这为我们人文武汉的朋友带来了新机遇。

丁援

高双桂

张中正

在新书发布会上,还有武汉共享遗产研究会会长丁援博士、江汉大学农村教育与教师研究所原所长高双桂教授、河北南皮县张之洞书画院张中正院长在发言中对《老照片上的武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摄影:胡晋鄂 周国献

打捞江城记忆 串起散落的珍珠

钩沉三镇往事 回眸过眼之烟云

武昌蛇山四大名楼之南楼


关于我们

人文武汉志愿者团队是由武汉市学术、新闻、教育、科技、工程、文化各界人士及民间文保志愿者,组成的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文物保护社会组织。2017年12月荣获中国文保基金会第九届“薪火相传——寻找中国文物故事杰出传播者”全国十佳团队称号。

编辑:田联申

欢迎来稿 请注明原创

24338693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请点击在看,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