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可军 | ​重拾文明论惜纸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2-07-10 发布于浙江




重拾文明论惜纸




文/应可军

旧时,民间有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路入见了,都会弯下腰去,恭敬敬捡起来,塞进路边墙上的惜字洞里,上刻二个字:“惜字。”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上去,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这样的惜字路至今在东大街柏屏车门幸存一个,原来城内有一些古建筑,也存有惜字炉一类敬惜字纸的设置。比如从老城区的后街到大夫第巷一带,比如王家祠堂、赵家三台墙上,就嵌有褐红色的小方石条,石条上凿有碗口大小的惜字洞。这洞就是过去藏字纸或焚烧字纸的洞。听人说,跃龙山顶文峰塔的塔基,过去常有人把收集起来的字纸拿来焚烧。也有人说文峰塔有惜字重文的含义。见文峰塔边一小碑有文:“(文峰塔)有激励重文风之意。”岁月沧桑,随着旧城改造的推进,惜字炉之类大都已被拆毁,有些地方即便偶尔幸存,也因现代人对其陌生,失去了本来用途。

旧时大人总会教育孩子,要珍惜字纸。绝不许代替手纸,否则来生必是瞎子。他们的理由简单而神圣,认为文字是有灵性的,对字纸有大不敬是罪过,几乎与不敬神佛、不孝敬父母同罪,认为敬惜带字的纸,必有福报。所以民间就有了“敬惜字纸”的规矩和习俗。不要说读书人对字纸不敢亵渎,就连农夫也对字纸充满敬畏与尊重,可以说,“敬惜字纸”是古代先民自发自觉的普遍行为。民国的学校里,每个教室都设有一只竹制的字纸篓。每天下午课完,值日生除了洒水、扫地,还要把字纸篓内的字纸倒到规定的地方焚烧掉,并把纸灰用泥土覆盖好。字纸,是指有字迹的废纸。老师教我们凡是写过字的废纸,都要放到专设的字纸篓内,学生要惜字。与今天教育截然相反。

敬惜字纸,也就是敬惜带字的纸,在中国具有悠久的传统。《燕京旧俗志》记载:“污践字纸,即系污蔑孔圣,罪恶极重,倘敢不惜字纸,几乎与不敬神佛,不孝父母同科罪。”于是,就出现了劝人敬惜字纸的善书,也就是所谓“惜字功律”。“敬惜字纸”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的一种良好美德,是中国文化传统理念之一,代表着古人敬重文化的思想。字纸,代表的是文化。敬惜字纸,也就是要求敬重和爱护文化。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承载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所以,敬惜字纸的思想内涵,不仅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在当今,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敬惜字纸”的敬重文化的思想内涵,有助于我们珍惜和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忽然想到,喜欢读书的犹太人也有个与“敬惜字纸”习俗相似的传统,在教堂里专门设一个存放废弃书籍的地方,废旧书刊、凌乱手稿从不乱扔,这个地方被称做“书冢”。据说,在犹太人家庭里,母亲会把蜂蜜滴在书上,让孩子去舔书上的蜂蜜,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感觉书是甜的,希望孩子从小爱上书籍爱上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当今造纸业和印刷术如此发达,各种字纸来得方便,去得也很随意。如今,还有多少人在重文敬字呢?

无论是我国古代先人的“敬惜字纸”还是犹太人的“书冢”,我认为都是一种应该传承的美德。崇拜文字、敬重文化的思想,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文化传统。对书籍对文字的崇拜,不只是中国知识分子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所有公民应该传承的文化精神。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