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经龙文集13:想象远方

 艾俊民的游子报 2022-07-10 发布于江西

想象远方
■作者:刘经龙
  我曾经三次登上海拔一千二百余米、摩天遏云的相山之巅。极目远眺,但见群山似浪、翠峰如簇、路似飘带、房如积木、车如甲虫、众水蜿蜒、长天一碧、白云如絮,禁不住豪气横生、说不出的心旷神怡。同时不禁喟叹连连,叹人类之渺小而天地之宏大。纵目山外青山,烟水迷茫处,我又不禁心仪、神往、想象着远方……
  想象远方,自我懵懵懂懂的童年时代便开始了。我的童年时代是在赣南故乡度过的。一江之隔的北面是屏风般的红土岭。浮桥连接的对岸便是人民公社的所在地——凤岗镇。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赣南的交通还不像如今那般便利,但因为故乡毗邻赣州市的缘故,所以时不时便有造型、色彩都非常漂亮的大客车,自赣州城风光地开出,又风光地沿着灰白的沙石公路,穿越小镇,一直向南驶去,驶向烟云缥缈的地平线。一群灰头土脸、衣衫褴褛的野孩子——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便欢呼雀跃起来,并目送着客车远去。大家便讨论着汽车将驶向远方的什么样的天地?!那远方的目的地,是否处处青山绿水?!是否人人丰衣足食?!是否还有神仙流连?!是否每个孩子都享受着快乐的童年?!……
  临川籍作家刘国芳先生有一篇小说,便诠释了人类想象远方的心态和想象远方出人意料的结局。其内容讲的是一位青年后生、一位青年女子都神往着远方,都认为他乡远胜于故乡。于是,他们一个自南向北,一个自北向南,跋山涉水,风尘仆仆地执着地前行。巧得很,他们在中途相遇了。他们倾诉着对远方神话般美丽的想象,并向对方打听各自来向的情况,相互通报之后,俩人都垂头丧气起来。原来远方竟和自己的故乡一样。于是,他俩决定哪也不去了,就在相遇的地点建屋成家。后来,他俩的一儿一女也长大成人了,又口口声声说要去远方寻找梦想,他们便一起拽住儿女道:到哪里去?!哪里都一样!笔者想,刘国芳先生这篇作品的时代背景大概是从前的年代吧!因为在如今的时代,远方可有许多的灯红酒绿、繁荣昌盛与无限的诱惑!
  稔熟的地方无风景。记不清是那一位名人如此说过。于是,每一个人自懂事起便以各自有限和无限的想象,想象着远方的精彩与美丽、繁华与富足。走出故乡,奔向远方,背负着简单的行囊,背负着父辈的热望,背负着自身的梦想。客居远方,欲“将他乡作故乡”。然而,改变游子身份而圆梦的毕竟太少。于是,“一年一年梦回故乡”、“乡情万里一线牵”的却为数众多。
  可以这么说,诱惑于异性的魅力是人之天性,而诱惑于远方的想象应是人之常情。一个人倘若终老故乡,从未有过“走四方”的经历乃至传奇,那么,他的人生未免太过单调;一个人倘若终老一生,都不曾有过关于远方的浪漫想像,那么,他的人生未免太过呆板。“甘守林泉”是一种活法,“萍踪万里”也是一种活法。而前一种活法,由于观念“正统”,交通落后,我们的先人居多;后一种活法,由于观念更新,交通便利,当代人居多。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海南建省,大陆东西南北中,便有十万人才下海南。深圳建市,便有几百万人流奔深圳。深圳如今业已成为中国最年轻并具朝气活力的百万移民的新兴城市。可以这么说,倘无几百万想象神往远方的异乡青年男女充满热情地工作与付出,就不可能有深圳的“横空出世”!
  想象远方,便以诗一般的心绪构思着远方那风花雪月、浪漫精彩的故事;想象远方,便总是厚道地想象远方的人们都过着天堂一般的日子。而一旦去了远方,便惊讶地发现,远方竟也有一些人的生活并非想象中的美好!
  想象远方,便也常常地想象奔向远方的游子背井离乡那复杂的心态。于是,《去远方》的一首小诗便自我的心底奔涌而出,情注笔端:
  当唇上长出一丛淡青的胡须/昭示着你已成年/你热情洋溢的双眸/便常常地眺望远方/诱惑于蔚蓝色的地平线/和白云底下的向往……
  去远方/有一天/你背起行囊/连同父亲的期望/连同母亲的叮嘱/连同祖辈的遗憾/连同自己的梦想……
  去远方/你将悠悠的故乡情思/都付与嘬唇而吹的口哨……
  去远方/你折叠起故乡的云/在凄风苦雨的日子/温暖着疲惫的身躯/连同苍凉的心……
  去远方/八千里路云和月/你总走不出故乡那殷殷期盼的目光……
  想象远方,是感情充沛的人类一种永恒的心灵折光!
    @原文刊载于《721矿游子》第101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