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卧虎说】沉默在档案里的小说

 文武入道 2022-07-10 发布于河南

作者简介

卧虎:作家、编辑、策划人。先后在县城、省城、京城等从事新闻和写作30余年。全国小小说作家班创始人、全国小小说高研班创始人和1-14届负责人,开创小小说网络教育先河,网上发表小小说教学相关文章万余篇。

【卧虎小传】卧虎微信:Wohu203

《卧虎辞典》· 沉默在档案里的小说

托尔斯泰的《复活》,源于他的一位检察官朋友讲的故事。这个故事,亦素材,在托尔斯泰那里经过十年的成长,最终成为震惊世界的文学名著。我谓之西方长篇小说的圣经。当然,在我的眼中,另一部东方长篇小说的圣经,是《红楼梦》。

素材的重要,对所有作家都是第一等重要的事。如雕刻家和制造原子弹的科学家,没有合手的原料,他们也只能巧手难为无米之炊。素材,是作家赖于生存的原料。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素材,是创作的源头。没有了素材,如同士兵没有枪,如同老虎没有牙。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有作家的天才,更有生活的天才。成书之前的史志和民间话本,是三部书成功的基石。和《红楼梦》相比,罗冠中施耐庵吴承恩,是集众人智慧之大成,曹雪芹,是个人依据素材集生活之大成。如没有好的素材,他们也只能像没有好歌唱的平庸的歌唱家。而没有罗冠中托尔斯泰们挖掘点亮他们,他们也只能是沉默在史籍和流失在人们口语中的档案。素材与作家,是相互依存的,更是相互成就的。

被称为当代中国四大名著的《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废都》《活着》,也是如此。于我的眼中,当代小小说的四大名篇,《立正》《书法家》《在柏林》《德军留下的东西》,也俱如此。古往今来,好素材可遇不可求,好作家也可遇不可求。而一个作家的成功,则一靠格局才能,二靠素材运气。而运气之中,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因素。如同事在人为,路在人走,业在人创。也是强者自强,强者运强。

托尔斯泰的检察官朋友口述的故事从档案卷宗中来,托翁加工后,有了不朽的《复活》;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是以《三国志》为基石和框架加民间智慧。路遥写《平凡的世界》,查阅的资料主要是报纸;陈忠实写《白鹿原》,参阅的主要是地方志。合起来,皆为借智,也是让沉默在不同档案资料里的小说素材复活出惊天动地的人物来。因为作家明白,生活的天才远远大于他们的天才。而集大成者,须有小我大我无我,除了胸襟,写起来还要有足够的素材支撑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何以拥有丰富的素材,特别是厚重的素材?资讯不发达的时代,世界相对小,素材相对少。互联网时代,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素材多,大家比的是快,但因此产生的同质化,也使读者能看到的陌生化的好素材大为减少。何以突破?各类能供查阅的专业档案资料是取之不尽的宝库。何哉?这里不存在同质化,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空,存在的更是唯一性,多样性,权威性。

当代没有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这样宏阔的反映社会时代的作家,一是因为缺少以宏伟的性格气度去结构社会时代的能力,二是缺少沙里淘金在浩瀚的生活中举重若轻的取材开掘能力。何哉?当代中国的丰富程度和博大精深都远远超越了巴翁托翁所处的社会和时代。何以解决?一是格局胸襟问题,二是选材后如何写的问题。前一个问题是灵魂问题,后一个问题是取材技巧问题。灵魂的问题非一日之功,而选材的问题方法得当却可立竿见影。正如我们的时代和生活不缺少矿藏和千里马,我们缺少的是火眼金睛的掘金人和胸怀天下能驾驭千里马的骑手。

让原本应博大的灵魂醒醒,请原本就震撼人心的素材不再沉默,一个个灵魂的制高点在等待着中国的作家们去占领,一篇篇一部部沉默在不同形式档案里的小说等待着中国的作家们去唤醒。当代中国,是世界的一个缩影,是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醒来也要羡慕的时代。巴尔扎克有用笔完成拿破仑用剑未完成的事业的雄心,才有了《人间喜剧》,托尔斯泰有心怀天下的悲悯,才有《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这样伟大的作品。时代不是问题,素材不是问题,愿我们的作家的一颗颗本应伟大的心醒来,用舍我其谁的担当,用不舍昼夜的勤奋,用生命和才华书写出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