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温多雨季节,番茄青枯来作祟!

 氢氢地春雨 2022-07-10 发布于北京

【蔬菜卫士报 2371】


近期,我国多个地区高温多雨,许多番茄产地爆发了严重的番茄青枯病,番茄青枯病是番茄上常见的维管束系统性病害之一,保护地、露地均可普遍发生。一般田块的发病率为25%~30%,重病田的发病率高达80%~98.5%,甚至全田植株枯死,被称为植物的“癌症”。
图片

一、番茄青枯病发病症状


番茄青枯病最早在番茄开花坐果初期出现症状,病株表现为叶片萎蔫下垂(上部叶片先萎蔫,然后下部,最后中部),直至整株萎蔫死亡。有时也会出现植株一侧叶片萎蔫、另外一侧叶片表现正常的情况。发病初期,症状随温度升高而明显,一般于上午10:30左右表现出症状,下午4时症状明显,夜间萎焉叶片逐渐恢复正常。气温较高、土壤干旱时,植株发病2~3天后就不能恢复生长;阴雨天气、土壤含水量较高、气温偏低,植株发病约7后即死亡。湿度较大时,番茄病茎上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纵剖茎基部可见维管束变褐色,髓部中空;空气干燥时木质部变褐色,将木质部插入清水或轻轻挤压有白色黏液渗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番茄青枯病原菌


番茄青枯病是由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细菌性土传病害,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30-37℃,最高41℃,最低10℃,喜高温高湿环境,最适pH值为6.6。土壤含水量超过25%时,植株生长不良,久雨或大雨后转晴发病重。茄科雷尔氏菌宿主范围广,能够侵染包括番茄、马铃薯和辣椒等主要农作物在内的超过200种植物,其通过植株伤口或根尖裂缝进入植株后定殖于皮层组织,入侵维管束,阻碍水分的运输,导致植株枯萎并最终死亡。
 

图片

番茄青枯病菌菌落形态
图片

三、番茄青枯病传播途径


1.初侵染源
种子带菌或种苗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病原菌也可随病残体在田间土壤上越冬,无寄主时,病菌可在土中营腐生生活长达14个月,成为该病主要初侵染源。

2.农事操作传播
机械传播是青枯病的重要传播方式,如农具刮擦、打杈、整枝时,农具操作不当对植株造成伤口,从而病菌通过伤口对健康植株进行侵染,可导致传播。

3.其它传播途径
该菌还可通过雨水、灌溉水等进行传播,依靠水将病菌带到无病的田块或健康的植株上;病果、带菌肥料、家畜粪便等也能作为传病载体。此外,病菌也能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在植株体内的维管束组织中扩展,造成导管堵塞及细胞中毒。
图片

四、综合防治措施


1.嫁接
嫁接不仅可以抗病,还有其它方面的优点,由于砧木比接穗原株根系更发达,吸肥力强,从而使接穗生长更旺盛,可获增产。

2.调节土壤酸碱度
青枯病病原菌适宜在微酸性土壤中生长,因此对于酸性土壤,可在番茄定植整地时撒施适量熟石灰以免对作物生长造成影响,施后耕翻与土壤混合,使土壤呈微碱性以抑制病菌生长,减少发病。每亩地施用50-100kg,具体施用量要根据土壤酸化程度灵活掌握。

3.土壤消毒
番茄定植前,可使用棉隆、石灰氮等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对土壤进行高温处理也可以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当土壤温度为45℃以上,并且连续处理15-30天,即可消除土壤中的病原菌。

4.轮作倒茬
轮作倒茬可以有效降低田间病原菌的数量,避免与茄科和瓜类作物轮作。可与水稻等水生作物实行水早轮作1-2年,可显著降低土壤中的病菌数量。 

5.药剂防治
针对于番茄的青枯病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发的中蔬根保301套餐,专注致力于土传病害的防治,中蔬根保301套餐,优选多种高效的根部病害治疗药剂,通过不同作用机理的产品组合,形成的一套安全、高效的根部病害防治套餐,可有效减少番茄青枯病的发生。

图片

作者:路雅静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